01
最近有網友打開視頻網站傻了眼:李子柒的視頻創意被一個越南的Youtube博主給抄襲了。
要知道,李子柒不但在國內憑藉自己的努力製作優秀的視頻內容擁有超高的人氣,在國外,她的迅速躥紅也被國外網友稱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2018年,李子柒的原創短視頻在海外運營3個月後獲得YouTube銀牌獎,粉絲數破1110萬。(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媒體之一CNN在YouTube上面的粉絲也只有792萬。)
抄襲的這位越南博主名為Bp Trên nh i(中譯:山上的廚房),目前在YouTube上擁有18.8萬訂閱。
有網友對比,發現那位越南博主在海外視頻平臺上發布的視頻,從內容、鏡頭、風格到髮型、服飾、廚房擺設,甚至連奶奶和小狗,都抄襲了李子柒。
從服裝,側臉角度、動作笑容到頭髮絲。
▼越南博主
▼正版李子柒
同樣的場景設置、敘事內容、敘事節奏。
開頭的大全景
▼李子柒版
▼越南版
同樣的內容和情節,摘個白菜,插個花...
▼李子柒版擰白菜
▼越南版轉白菜
狗,山寨奶奶 ,包括音樂簡直就是複製粘貼。
更可笑的是,這位「越南美食博主」在外網的視頻播放量有好幾個都達到了百萬以上,積累起來也得有千萬的播放量了...
相似的視頻內容和意境,再加上幾乎一模一樣的人物形象,讓本來就對亞洲人臉盲的歐美網友,一度以為李子柒是越南人。
這也不是李子柒第一次被模仿了,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外國博主直接搬運視頻並配上當地的語言,以假亂真。
多次被「碰瓷」的李子柒還曾不得不通過社交平臺官號發布了「打假」聲明,稱她已發現不少網友搬運或模仿她的視頻後更改她的國籍,她還在視頻中多次強調「我是中國人」。
網友評價這位越南博主的穿著實在是和李子柒太像了,指出她應該做自己才對。
視頻內容也幾乎和李子柒一模一樣,毫無自己的想法。
實際上,以寧靜的鄉村生活為主題的視頻和電影並不少見,甚至也已經成為了近年來國內外的流行趨勢。
但是,每一個博主,都應該在自己的視頻中融入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博主本人的思考。
比如日本電影《小森林》,記錄的也是城市女孩回歸田園生活,但畫面充滿日式色彩,從食物到生活方式更極具日本特色。
再比如瑞典的Jonna Jinton,同樣也是離開了喧鬧的城市,回到了鄉下森林中的老房子生活,但她的世界裡,全部都是獨一無二的北歐風情。
但到了越南博主Bp Trên nh i這裡,怎麼卻喪失特色了呢?
02
稍稍具有些國際化的小朋友都能發現,越南特別喜歡「山寨」中國。
翻拍中國電視劇,如《還珠格格》
越南版孫悟空 VS六小齡童
《武媚娘傳奇》
越南人對中國的電視劇仿佛有種執念,凡是喜歡的一律翻拍。《甄嬛傳》《延禧攻略》《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無一逃過他們的魔掌。
音樂更是,許嵩的《有何不可》↓
周杰倫的歌更是沒一個放過的。
上YouTube,你能發現海量越南人翻唱的中國歌曲:如林俊傑的《江南》、周傳雄的《黃昏》、《鐵血丹心》《神話》《不得不愛》《中國人》《學貓叫》《愛的供養》……
去年,一首「芒種」火遍了全網,走在街頭巷尾,常常能聽到這首歌。越南對《芒種》進行翻唱後,還編了配舞,在YouTube的播放量達到了上千萬。
甚至有很多越南觀眾,覺得這是他們國家的「原創歌曲」。不過我們也能看出,越南對中國古風文化非常感興趣。
我們獨有的傳統文化他們也毫無畏懼的公開抄襲。
比如漢服在越南非常有市場,但他們是直接稱之為越服...
抄襲電視劇可能大家認為是一種文化交流,當成惡搞笑一笑就過去了,
但是廣告是商業行為,還全篇照搬就很過分了。
華晨宇在《天籟之戰》中的作品《齊天大聖》,由86版西遊記片頭曲《雲宮迅音》改編而成的《齊天大聖》,原作者許鏡清。
竟然在海外被越南歌手林震康直接抄襲到他的新歌《傳人關二哥》中。
目前《傳人關二哥》 MV的點擊量已經超過一億,並且還賣給了某電影作電影原聲。
這應該是中國歌手歌曲的版權第一次受到國際的商業侵犯了。
03
《金雲翹傳》,越南一部國民文學長篇敘事詩。此書在越南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紅樓夢》。
故事講述了女主角王翠翹出身書香門第,卻一生坎坷的人生遭遇。是越南的一部國民文學。
王翠翹出生於明朝嘉靖年間,出身名門、才貌出眾,與書生金重私定終身。金重回家奔喪期間,她為救遭誣陷入獄的父親而賣身,不料被騙淪落青樓,並成為秦淮名妓。
成為花魁的王翠翹,就像《賣油郎獨佔花魁》一樣,在眾多追求者中,偏偏看中了當時為禍東南沿海一帶的海盜首領徐海,徐海幫王翠翹報仇雪恥 。
那時,浙江巡撫胡宗憲,在巡撫東南五省剿倭事宜上,採納了徐文長的計謀,利用王翠翹對徐海的影響,假意招安徐海,誘騙徐海棄船上岸,再將其擊斃。王翠翹在徐海遇害後投江救人,最後和金榜題名的金重團聚。
有人會好奇,這是一部越南文學小說,怎麼裡面的主角和背景都是明朝的?
事實上,這是一部在明朝末年的中國話本,後來由明末清初的青心才人整理撰寫成小說《金雲翹》。
而越南《金雲翹傳》的作者阮攸,曾在1813年出使中國,回國後根據這本書把它翻譯成了越南文,沒想到出版後頗受好評,在這個缺乏文學經典的國家居然還成了國民文學。
去過到越南旅遊的遊客我相信都看過中國故宮,對,這並不是真正的故宮,而是越南抄襲中國故宮。
這座「故宮」其實是順化皇城,在建築上是仿造中國故宮建造,連名字都是一樣的。可以說是完全照搬紫禁城,加上結合了越南當地的特色。
但在氣勢和規模上,是遠遠不如中國故宮的。
雖然是抄襲的,但現在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了。
04
為什麼越南如此熱衷於抄襲中國呢?這其中有深刻複雜的歷史原因。
在整個東亞、東南亞大陸,中國漢字是出現最早、流傳最廣的文字,朝鮮、日本都曾是漢字的使用者(日本現在仍在使用部分漢字),而遠在西南方的越南,也不例外。
事實上,越南使用漢字的歷史,比日本還要久遠。
越南中北部,歷史上曾長期是中國的一部分。
根據越南的神話傳說,他們最早的王朝是鴻龐氏,而鴻龐氏是神農氏的後代。
長久以來,越南使用中國文字,以藩屬國身份效仿中國制度,宛如一個小中華。
越南的漢字也一直延用到法國統治越南的整個時期,不過近百年來漢字是跟拼音文字並行的,二者同時合法存在。
直到1945年8月,革命勝利後的越南人,開始去中國化,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從此漢字開始退出越南的官方舞臺。
▲ 越南的編年體通史《大越史記全書》,以文言文編撰完成
雖然漢字被廢除,但綿延千年的文化仍然如蛛網般,牽連了越南的方方面面。
他們對中國文化著魔般地喜愛,軍事效仿,經濟效仿,音樂效仿,影視效仿,甚至是卑劣地抄襲。
這次越南博主抄襲李子柒,大部分網友很警惕,惡搞、翻拍就算了,赤裸裸的抄襲難以容忍。而對越南人抄襲中國視頻創意的行為,律師卻表示維權很難。
看到這裡有種情緒很複雜,想想我們抄襲的日韓影視、綜藝,也不在少數。
當初日韓文化強輸出的時候,一個中島美嘉養活了多少港臺歌手,一個韓國男團徵服了多少中國粉絲。
欣慰的是,如今的中國內地文化自信也開始逐漸強勢崛起。
文化輸出強國與文化輸出弱國之間往往呈現這樣的關係:前者對後者的關注往往出於獵奇,後者在模仿抄襲中追趕前者,情緒中又帶著點自我傲嬌。
中國之於越南是如此,日韓美之於中國也是如此。
歸根結底,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要在自主創新上下功夫。
要知道一味的模仿他人,永遠也成不了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