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一段小學生被老師連續踢倒的視頻在網絡傳播,經核實,事發小學時雲南省南華縣思源實驗學校。踢人者為東南大學赴思源實驗學校的大學生萬某某,被踢者為思源實驗學校的學生。
據南華縣教育部門表示,萬某某踢人的起因是該校五年級三班的幾位男同學違反了學校的相關規定,該班班主任孫某某和任課教師萬某某對幾位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但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萬某某情緒過度激動,出現一些過激的懲罰行為,即視頻中的踢踹學生。
經過檢查,幾名被踢學生並未出現異常情況,身體安好,當地縣教體局也派出幹部和學校教師進行登門道歉,對幾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而踢踹學生的萬某某也被證實為東南大學本科學生,現已被暫停支教工作。
讓人戲謔的是,登門道歉的是南華縣教體局的的幹部和學校教師,而非那位對孩子進行踢踹的萬某某。主要犯錯者堂而皇之的在背後進行名義上的反思,反而是責任微乎其微的南華縣教體局幹部出面道歉,到底是萬某某不會說話,還是南華縣急於平息輿論?這樣的操作讓人看不懂。
這僅僅是學校管理存在疏忽,思源實驗學校教師隊伍師風師德建設不足的問題嗎?非也。萬某某這樣的大學生支教老師,嚴格說並不屬於思源實驗學校的正式老師,該校只是作為接受萬某某開展支教工作的單位。這件事背後,真正該反思的是大學生支教團體和大學生的素養問題。
不可否認,在前往偏遠地區進行支教的大學生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真的心懷善意,希望給貧困地區帶去知識,給孩子們帶去希望。但同樣有一部分人,把支教看作實現自我利益的工具,而萬某某,恰恰屬於這樣的人。
很多大學生對支教、對公益並無感情,他們參與支教的目的無外乎有兩種:要麼是成績不過關,想要支教保研;要麼是學校要求實踐分數,通過支教獲得證明,完成任務。少部分只看重利益的人,根本做不到心甘情願,更別說對學生盡心盡力?
而另一方面,大學在派出支教志願者時,又有幾個能夠付出心血?大多都是找幾位教授、教師,臨行前對學生做幾天培訓便草草結束,沒有足夠的思想素養建設,培養出來的支教團隊既不懂恰當的教育方法,缺乏教育從業者的專業知識,又缺乏對教書育人的敬畏之心,何談師風師德?
萬某某對小學生的連續踢踹引發的另一個思考是:老師在教書育人是否應該應用體罰?這讓人想到了此前有一篇文章,就在討論教師是不是應該用戒尺。
誠然,現在的教育提倡面對面溝通,但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免遇見特殊情況,當溝通無效或效果較差的情況下,適當使用戒尺時弊大於利。但值得注意的是,過程中應當掌握尺度,切莫向萬某某一樣,走錯了路。
未來,希望支教大學生能夠多一份對教育的敬畏,少一絲輕蔑和自以為是,多一些發自心底的善良,少一絲利益之心。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