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只是希望得到一個大國應有的尊重」!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佔豪

葡萄牙《公眾》日報網站12月22日刊發對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學者馬凱碩的專訪,題為《「中國沒有做世界領袖的欲望,只是希望得到一個大國應有的尊重」》。全文摘編如下:

日前,馬凱碩接受《公眾》日報記者視頻採訪,就中美之間的衝突問題發表看法。

馬凱碩分析了中美兩個大國的經濟、外交和歷史軌跡,認為如果兩國都致力於改善本國公民的生活條件,那麼衝突就是不必要的,中美競爭是一系列誤解和美國對中國的雄心缺乏準備且不能理解自身作為衰落超級大國的角色而導致的。

記者問:您說新書《中國贏了嗎?》目標之一是澄清對中美地緣政治競爭的一些誤解,您認為最明顯的誤解是什麼?

馬凱碩答:有很多誤解,而所有誤解都與美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有關,他們認為中國有著與美國相同的野心。美國相信全球領導力的概念,認為必須出去管理世界,可以為此而打仗。中國人對此觀點和目標感到困惑。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美國在「9·11」事件之後花費50億美元來打仗。對中國來說,這很奇怪。中國沒有做世界領袖的欲望,只是希望得到一個大國應有的尊重。如果美國離開中東,中國將不會急於取代它的位置。如果美國和中國都致力於改善本國公民的生活條件,那麼兩國之間就不會有矛盾。我們可以避免這種衝突,並證明它是不必要的。

問:您說美國從未制定對華大戰略,為什麼呢?

答:因為美國在過去100年中已經習慣了贏得所有外部挑戰。這一系列的勝利使他們相信自己永遠也不會輸。這就是為什麼我將書的標題定為《中國贏了嗎?》,因為這個問題意味著另一個同樣相關的問題:美國會輸嗎?對美國人來說,這個想法是不可接受的。但是,眼下這場爭端不同於他們曾面對的所有挑戰。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並且正處於蓬勃的復興時期。美國正在犯的最大錯誤是低估中國。川普政府將這個問題視為美國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鬥爭是錯誤的。美國的民主已經變成了富裕階級的民主,而中共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持。這不是與任何共產黨的鬥爭,而是與代表整個文明的特別強大的共產黨的鬥爭。

問:書中的論點之一是美國正在像冷戰中對待蘇聯那樣對待中國,那麼美國是不是在用過時的武器發起現代戰爭呢?

答:沒錯。中國不是蘇聯。它可能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企業家。如果它是一個像蘇聯那樣封閉的社會,那麼它怎麼會有這麼高水平的企業家精神和這麼多的初創企業呢?

問:那麼,為什麼美國仍然像對待蘇聯那樣對待中國呢?

答:這是由於智力上的懶惰(不想了解中國現實)和宣傳武器造成的。中國意識到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並且知道如何適應。美國尚未接受它必須進行戰略調整以適應新世界的觀點。

問:最後一個問題,中國贏了嗎?

答:中國正在取得勝利,還沒有勝利,但正在獲勝。

相關焦點

  • 49人全衛尤斯切克:希望加羅波羅得到應有的尊重
    「我感覺這很可笑,我覺得他打出了一個出色的賽季,他取得了那樣的數據,他用那樣的方式率領球隊,但是他還是無法獲得應得的尊重,」尤斯切克說。「他毫無疑問是我們在進攻組的領袖。他帶領我們進入超級碗並且距離贏得冠軍就差7分鐘。所以他沒能得到我覺得應得的尊重對我來說很荒唐。」在超級碗第四節前,加羅波羅22次傳球18次完成。
  • 抗美援朝後,全球大國如何看待中國,看看日本的評價就知道了
    可以說,在二戰之前,中國在全世界國家的眼中,依然沒有得到一絲的尊重。儘管後來也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在二戰中的表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如一位法國將軍就曾公開表示,因為中國在二戰的表現,使得美蘇減少了很大作戰壓力,正是由於中國奮力抗戰,才讓二戰提早結束。
  • 為何說中國才是當今世界真正的超級大國呢?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幾乎每個國家都希望成為超級大國,因為只有獲得超級大國地位,那麼才能強大無比,整個獲得最大的世界利益,讓國家能夠快速的發展。而從近現代歷史來看,公認的超級大國有西班牙帝國、大英帝國、蘇聯和美國四個國家。
  • 握一握那「熊爪」,給他們應有的尊重而不是同情
    從來沒有一個「熊洞」能吸引這麼多人的關注。這是上海的一家咖啡店,不過它沒有門、沒有窗,只有一堵灰色的牆和一個特別的「山洞」。顧客可以掃碼點單,等咖啡製作完畢,店員會使用熊爪將咖啡從「山洞」中遞出。這個年輕充滿活力又有手藝的年輕人,一定也希望別人在介紹她的時候,首先認可的是她的能力,而不是殘疾人的標籤。和瑩瑩一樣,最近從央視火到嗶哩嗶哩的「中國阿甘」陸鴻也是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價值。1979年出生的他,幼時因為高燒導致小腦神經受損,面部肌肉不時痙攣扭曲,雙手不能伸直,說話走路都有問題。
  • 學會尊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張晉得到了妻子的鼓勵和尊重後,揚眉吐氣,憑藉《一代宗師》裡的角色一舉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殊榮。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張晉也極其尊重妻子,他說:「我的太太是蔡少芬,有人說我這一輩子都要靠她,我想說,是啊,我一輩子的幸福都要靠她。」
  • 格雷厄姆·艾利森:美國要學會尊重其他大國的勢力範圍
    美國決策者們不再承認勢力範圍——也就是大國要求得到所在地區其他國家尊重或主導控制該地區的能力——不是因為這一概念已經過時。 相反,整個世界實質上都變成了美國的勢力範圍。原本的多個勢力範圍被單一的勢力範圍取代,但強者照樣能將自身意志強加於弱者;世界其他國家被迫基本遵守美國制定的規則,否則它們將付出從嚴酷的制裁到明目張胆的政權更迭等各種沉重代價。
  • 美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外交部:動輒退約不是大國應有做法
    「動輒退約,不是一個大國應有的態度和做法。」趙立堅說。
  • 《大國崛起》中蘊含的一個道理,中國人至今沒有做到
    看完《大國崛起》,由衷的感慨西方為什麼能夠領先世界幾百年,制定者直到現在全世界還在遵守的近現代社會的一切科學、商業甚至禮儀規則。看看他們對待牛頓和瓦特的態度,這些在我們歷史書中反覆出現的名字,曾經受到整個國家的尊重和禮遇,他們憑藉知識和科學成為貴族和國民大眾普遍的崇拜者。這些石頭和文字,保存至今。不只是英國,德國美國,法拉第、愛迪生、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的名字享譽世界,婦孺皆知。
  • 兩會話題丨「大國工匠評職稱難」需破除「雙重壁壘」
    雖然現有政策支持高技能人才申報專業技術職稱,但現實中,不少大國工匠都難以獲評相應職稱。這與相關政策不具強制性有關,相關政策推行存在「制度壁壘」;而雖然高技能人才已然成為「大國工匠」,但在企業眼中,仍然不過是一些「低人一等」的普通工人。讓他們獲得相應職稱,就要提高相應待遇,在工人與幹部身份限制難以突破的前提下,就會遇到不少阻撓,大國工匠評職稱遇阻,還有「觀念壁壘」作祟。
  • 中國抗疫彰顯大國擔當(思想縱橫)
    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指出:「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當前,人類仍在與新冠肺炎疫情進行鬥爭。戰勝病毒、應對危機,呼喚團結協作,呼喚大國擔當。
  • 松下電器中國公司總裁CEO本間哲朗:中國已成為創新大國
    2020綠公司年會近日在海口舉行,聚焦世界與中國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集團代表董事專務、中國公司總裁CEO本間哲朗出席並演講。本間哲朗坦言,作為全球營運的企業,實在避免不了貿易摩擦的影響。回顧松下的歷史,70年代的彩電業務,80年代的錄像機業務,90年代的手機業務,每次都要進行全球供應鏈的大規模調整,「我們花了不少資金,而且用了不少人力」。基於多次的經驗,後來松下建立了「地產地銷」的原則。
  • 全球疫情防控中的大國擔當
    處在戰「疫」一線的中國,在此次疫情中充分展示了大國的擔當,當前中國的應對措施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大國擔當首先體現在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的決定。湖北的省會武漢是「九省通衢」,一旦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可想而知。然而,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隔離是最有效的防控方法,它可以防止病原體擴散傳播,將疫情控制在更小的範圍內。
  • 餘永定:像中國這樣的國家 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對此,餘永定給出了四方面的解釋。其中,從地緣政治來看,「在關鍵產業、高科技產業,美國是一定要打壓中國的。
  • 下一個超級大國會是誰?美專家:光亞洲就有2個,卻不包括中國
    美專家曾預估:未來亞洲將出現兩個超級大國:印度和日本。這隨即引起外界熱議:因為從綜合實力來看,中國比印度和日本更強。但在美國列出的超級大國名單裡面,卻沒有中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除此之外,日本還是一個軍事強國。其國內不僅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還擁有各種高科技技術水平。在經濟和工業實力的支撐下,日本的軍事實力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日本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超級大國。然後是印度。似乎一提起印度,人們立刻就會想到「髒亂差」、「貧民窟」等詞彙。
  • 印度:中國憑什麼不拿我當大國?-虎嗅網
    因此,我感到有必要把我所認識和了解的印度擺出來說一說、議一議,為大家「安利」一個看待印度的好用框架——由「鄰國」「大國」「發展中國家」構成的「三國框架」。無論如何,對於印度這樣一個對中國心存芥蒂的巨大鄰國,重視比輕視好、客觀認識比主觀臆斷好、耐心說理比情緒宣洩好。
  •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日本評價最真實
    抗美援朝一戰,讓世界看到了新中國的力量,也讓中國從此真正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從此,很多國家對中國的態度可以說發生了極大地改變:可以說在戰前歧視華人,在戰後尊重華人。
  • 復興時代的大國胸襟與氣概
    國民普遍性的自愛自律,不僅是一個國家公民素養的體現,更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缺乏自愛自律的民族,難免被人輕視。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貧窮走向富庶,我們的社會心態也在相應地完成從「弱者」到「強者」的轉型。從倡導自愛自重,到形成群體自律;從注重個體素質,到完善國家治理;從「被守護」到「守望相助」再到「得道多助」,其背後無不展現出一個國家對自強的認識,對規則的尊重,對民族尊嚴的維護。
  • 有人建議英女王對梅根夫婦採取雷霆手段,讓其得到應有懲罰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作為英國王室的大家長,一直對梅根夫婦的所作所為保持了寬容忍讓的態度,甚至還公開表明自己對梅根夫婦選擇離開王室的決定表示理解與尊重。雖然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對梅根夫婦是包容忍讓,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與女王保持著一致的看法。比如有一些人就認為,英女王的做法太過仁慈了,她應該採取一些行動,維護王室的尊嚴。
  • 《我就是演員》李夢:先學會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綜藝《我就是演員》中,李夢和對手郭品超演完下來後,有導師問起她之前在《白鹿原》中被替換的事,原本大家都以為趁著這個機會,她可以把當年的事解釋清楚,也算是讓大眾對她有一個新的認識。然而李夢猶豫良久,最後也沒有做出任何解釋,她只是隱約說自己是一個「性格很有缺陷」的人,似乎她的意思是,由於自己的性格缺陷,所以才導致了錯過那個角色。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緣起、成就與發展
    中國較好地規避了經濟危機,總體實力得到提升。如果說蘇聯解體後國際社會進入新的轉型期,那麼新世紀以來轉型期則有了明顯變化,中國實力不斷上升,美國實力相對下降。2010年有了標誌性變化,中國經濟實力躍居世界第二。 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經濟大國。中國的發展是一個規模大國的發展,也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