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定:像中國這樣的國家 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

2020-12-14 新京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對此,餘永定給出了四方面的解釋。其中,從地緣政治來看,「在關鍵產業、高科技產業,美國是一定要打壓中國的。雖然我們並不想『脫鉤』,但除了通過提高製造能力,增強我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自我保護能力,沒有其他選擇。」

具體來看,餘永定首先指出,要不要把中國建成一個製造業大國同地緣政治有關。改革開放前,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中國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當然是要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而且是門類齊全的製造業大國。

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國際環境的變化,我們強調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國際分工、參與全球產業鏈,而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念,淡化了建立製造業大國的政策。

中美貿易戰爆發後,我們突然發現,中國經濟在如此多方面還是受制於人。以大飛機製造為例。在構成大飛機製造的13個子系統中,幾乎各系統我們都嚴重依賴歐美廠商,一旦美國對中國實行封鎖,大飛機製造的前景就十分堪憂了。在晶片製造領域也是如此。我們發現,在關鍵產業、高科技產業,美國是一定要打壓中國的。雖然我們並不想「脫鉤」,但除了通過提高製造能力,增強我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自我保護能力,沒有其他選擇。

第二,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對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關係的理解有些偏差。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金融業在GDP中的佔比極高。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於中國,但其第三產業,特別是IT產業,在GDP中的佔比遠高於中國。其他國家服務業的發展成為中國學者的羨慕對象。傳統上,中國第三產業佔比過低。但在最近這一、二十年中,中國第三產業佔比迅速提高。第三產業佔比的提升,改善了資源,配置,應予以肯定。但是凡事都有個度,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要有合理的界限,服務業的發展不能以製造業的停滯為代價。我們一度對印度非常羨慕——印度有很多優秀的計算機人才,IT產業發展得非常快。但事實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支撐,服務業的發展只能造就泥足巨人的國家。曹總所說的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很有啟發性,中國不能重蹈這些國家的覆轍。

第三,疫情暴發後,特別是疫情演變成全球性瘟疫後,我們再次認識到有一個完整的製造業體系是多麼重要。如果不是糧食和能源安全有保障,工業製造能力強大,中國不可能率先走出疫情。沒有完整製造業體系,中國很難在全球性的危機中屹立不倒,而且為全球經濟的恢復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四,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自然資源相對匱乏,一旦遇到某種嚴重衝擊,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禦衝擊,而這種力量的基礎只能是我們的製造能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餘永定:中國要成為製造業大國,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中國如何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和強國?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中國要成為製造業大國,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此外,在使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的思想確定之後,中國的整個教育體系、科研體系也要有相應的改變。
  • 深讀|曹德旺對話餘永定(三):中國如何成為真正的製造業大國?
    保留總比沒有保留要好,否則像美國那樣,現在想恢復製造業也難以恢復了。」曹德旺表示。在餘永定看來,中國這樣的國家,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其中,從地緣政治上看,在關鍵產業、高科技產業,美國是一定要打壓中國的。雖然我們並不想『脫鉤』,但除了通過提高製造能力、增強我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自我保護能力,沒有其他選擇。」
  • 中國製造業如何在「變革」中前行?曹德旺直言:先把「這個」取消
    文:小郭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製造業已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其中,家電行業的發展,作為多年來中國製造業成長發展的典型代表,在腳踏實地的深度培育和創新下,成功被國外品牌壓制走向世界。這不僅體現了時代的變遷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也體現了中國製造業的不懈努力和創新精神。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製造業促進高質量發展」列為2019年七項重點任務的第一項,並指出需要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集成,我們將堅持中國建設成為製造業大國,加強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並建立一個開放的、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 世界經濟發展,中國是製造業大國
    「如果把所有的希望寄託於某一個特定的國家,從經營角度有風險,但是一定會選擇中國」這是日本東芝公司中國代表宮崎洋一在採訪中所說的。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有人說近幾年中國的製造業的形勢有了改變,勞動成本的優勢不再,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極有可能被取代。
  • 中國高端製造業:成為創造大國,我們差得還遠
    缺乏文化認同感中國這幾年發展之迅速,世界有目共睹,但是要真正談論到中國創造的話,卻不能得到世界認可。對於中國製造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已經滲透到全球各個地方的品牌,已經讓中國成為了一個製造大國,而不是一個創造大國。
  • 亞洲主要國家製造業規模前5強,中國是後4位的總和
    亞洲主要國家製造業規模前5強,中國是後4位的總和1、 中國 製造業增加值 3.9萬億美元2、日本 製造業增加值 1.03萬億美元3、韓國 製造業增加值 0.46萬億美元4、印度 製造業增加值0.39萬億美元5、越南 製造業增加值0.043萬億美元從工業化進程來看,日本和韓國是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發達國家,而中國、印度和越南則還在完成工業化的路上,其中印度和越南一個是原地踏步,另一個是剛起步,中國的進度條上還是要快一些的。
  • 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更多「大國工匠」
    中新社廣州12月10日電 題: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更多「大國工匠」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裝配鉗工技能水平直接關係到製造業設備零件的加工精度。」12月10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琶洲展館開幕,共有來自全國36個代表團2557名選手參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賽事規格最高、競賽項目最多、參賽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
  • 金燦榮:從製造業看,以後世界只有兩個國,一個叫中國一個叫外國
    金燦榮:從製造業看,以後世界只有兩個國,一個叫中國一個叫外國製造業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更可喜的是,我國的製造業發展後勁很大,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發達國家,預計在2030年,我國的製造業將佔據世界製造業總量的一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到那時,世界製造業,將會出現這樣的奇觀:地球上只有兩個國,一個叫中國一個叫外國。中國的發展堪稱奇蹟,但是這樣的奇蹟最早卻出現在西方。
  • 餘永定:30年宏觀調控啟示錄
    餘永定先生的感覺是:「陽光之下,並無新事」——當前學界所爭論的大部分重要宏觀經濟問題,在20多年前就爭論過了。餘永定從1990年代初做博士論文期間開始關注中國宏觀經濟和政策,之後在中國社科院任職、並曾出任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 中國千萬不能放棄製造業!
    美國其實是一個製造業大國。美國從來也沒有放棄製造業。如果我們中國對這個認識不清楚,天天忽悠新概念,我估計中國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 盛希泰:今年出口貿易大幅度提升 證明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
    在「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上,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演講中表示,今年以來整個出口貿易大幅度提升,充分證明了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產品非常受歡迎。有一個數據非常驚人,就是2020年中國的貿易量佔全球貿易量的20%以上,這個數據對美國和西方國家來講都是一個很大的震撼。
  • 《大國重器》(第二季)今晚開播 讓我們一起為新時代中國製造瘋狂打...
    時間過去了5年,中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的裝備製造業同樣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5年來,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大批國之重器湧現出來,客觀上需要我們用第二季來作一個全新的呈現。
  • "大國墳場"阿富汗:任何帝國都"不敢動"的一個國家
    阿富汗地處亞洲大陸內部,北可遏制俄羅斯,南可直下印度洋,西面是石油王國中東,東面是則是中國。 處在四個重要地點的中間,阿富汗這個地區自被發現開始,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任何一個國家都想得到這個國家,為自己國際地位的提高做鋪墊。 但正如中國那句老話講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 面對疫情,中國製造業為何沒有「掉鏈子」?代表委員這樣說→
    全國人大代表、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衛認為,「我們的製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製造業,是作為實體經濟的臺柱子。如何保產業鏈、供應鏈,這是一個重大課題。」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優化穩定產業鏈要充分抓住產業鏈重構機遇,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提高創新能力。
  • 全球製造業強國口碑榜:德國蟬聯第一,日本第八,中國無緣前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力一路突飛猛進,如今已經坐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這其中,離不開國家的領導和人民的努力,更離不開中國製造業。中國製造業的騰飛令中國的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同時也被稱為「世界工廠」。
  • 全球製造業口碑排名:德國第一,日本第8,中國卻不在榜單內?
    文:繆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當談到世界上哪個國家是製造業大國時,中國當仁不讓。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中國從一個農業國轉變為世界上最一大工業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與美國仍有一定差距,但已達到可追範圍。
  • 中國製造業比重為何處於下降狀態?工信部副部長詳解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28日在京透露,當前中國製造業比重正處於下降狀態,且降幅跟其他國家相比明顯過快,2016年中國製造業佔經濟的比重峰值達到32.45%,隨後出現了波動中的趨勢性下降,2019年降至27.17%。
  • 權威發布|造好「大國重器」!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 助力...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處於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 「教育強國」朱永新:製造業大國呼喚高素質技工
    「教育強國」朱永新:製造業大國呼喚高素質技工 2020-01-1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雪萍|這二十年,中國製造業的五大提升和五大挑戰
    日本是印象中的出口大國,排在第五名,只有162項。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署的數據,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氣和電子零部件出口國,其出口額是德國的5倍,佔全球總出口額的30%。而在汽車、鋼鐵、黃金、氫氣、稀土,以及水泥、電視、冰箱、空調、家具、造船、工具機等,都擁有全球最大的產量。第三個大提升是科技研發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