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曹德旺對話餘永定(三):中國如何成為真正的製造業大國?

2020-12-14 新京報

疫情衝擊之下,逆全球化浪潮湧起,全球產業鏈加快調整。在此背景下,很多人擔憂全球產業鏈是否會加速和中國脫鉤——實際上,在疫情發生之前,中國部分製造業企業已開始遷往東南亞等低成本地區。

在當前複雜的形勢下,中國製造業何去何從?

8月12日,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線上峰會上,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談到這一問題時,不約而同地呼籲,中國一定要成為真正的製造業大國,要留住外遷的企業。

「不要小看企業外遷這個事情,我們一定要留住這些企業,不能重蹈美國去工業化的覆轍。保留總比沒有保留要好,否則像美國那樣,現在想恢復製造業也難以恢復了。」曹德旺表示。

在餘永定看來,中國這樣的國家,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其中,從地緣政治上看,在關鍵產業、高科技產業,美國是一定要打壓中國的。雖然我們並不想『脫鉤』,但除了通過提高製造能力、增強我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自我保護能力,沒有其他選擇。」

那麼,中國如何成為真正的製造業大國、強國?曹德旺建議,首先降低製造業的成本。「減少無效的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製造業成本就下來了。」此外,他還建議,國家要讓人民靜下心來去思考興邦強國從我做起。「應該取消富豪榜的評比,(評比)不利於教育我們的國民,我們要樹立袁隆平那樣的榜樣。」

在餘永定看來,中國要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應該能夠生產高精尖的機器設備,而且還能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在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之前,與其讓企業轉移到東南亞,不如鼓勵企業轉移到內地、西部地區。」此外,餘永定還建議,在使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的思想確定之後,我們的整個教育體系、科研體系也要有相應的改變。

「我們不能重蹈美國去工業化的覆轍」

新京報:前面的話題中,餘老師談到,當前中國經濟的一個問題是需求不足問題,需要解決企業的訂單問題。曹總,在你看來,如何解決企業訂單問題?

曹德旺: 首先,對於當前的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政府是幫不上忙的。企業要自己去解決,要去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第二,從長期看,我們要培養企業的競爭力。在疫情之前,大家就已經在關注外資搬出去、產業鏈轉移、出口出不去等現象。如何看待這些現象背後的問題?餘老師,我和你講,福耀在1987年設立,在過去三十年間,我的工人工資漲了200多倍;物流成本從當時的一公裡1毛8漲到現在的1塊多,還有一公裡5毛錢的過路費;再加上我們國家的稅收和國際不接軌,要比國際稅負高。這兩年中美貿易戰後,美國要增加我們25%的關稅,我們的客戶少不了我們的產品,這樣我們只能和客戶談判——互相承擔一半加徵的25%的關稅成本。現在來看,中國製造業的出口產品幾乎沒有什麼利潤可賺。製造業出口產品真正的競爭力在於成本,製造業企業成本的上升導致中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這也可能會導致國家競爭力的下降。

製造業成本上升、企業競爭力下降導致一些製造業企業開始向東南亞轉移,很多人說這些轉移的產業和產品是低端產業、低端產品,轉移走沒有問題。但我想提醒大家,產品沒有低端和高端之分,只有存在需要和不需要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留住這些企業,不能重蹈美國去工業化的覆轍。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時,美國人認為製造業勞工成本太高,而且要防治汙染。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最早提出去工業化,裡根總統開始落實。美國去工業化去得很徹底,把服裝、鞋帽、玩具、禮品、書包等這些所謂落後的製造業轉移到南美、亞洲四小龍等國家,稍微先進一些的製造業企業搬到德國等國家。美國留下的產業是什麼呢?留下的是高科技產業,通用GM這些。美國人主要去做什麼了呢?他們去做虛擬經濟去了——金融、房地產、網際網路、娛樂。但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人吃了沒有留住製造業的虧,開始痛定思痛,認識到必須要有傳統的製造業,提出了恢復製造業大國的口號,呼籲美國的製造業企業回流到美國。

美國製造業當初發生的事情,也是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事情,還好我們早發生了這個事情,否則再過幾年我們後悔也來不及了。改革開放後,我們大批的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剛好撞上美國正在力推虛擬經濟,我們學去工業化、學虛擬經濟學的很到位,現在看我們虛擬經濟做的非常得心應手,什麼都能包裝上市,這個趨勢真的很危險。我們中國的命沒有美國那麼好,我們沒有強大的美元,工業化家底也沒有美國那麼厚,我們自己需要的東西要自己親手去做,才能穿得暖、用得舒服。因此,我們不要小看企業外遷這個事情,要去調研解決它們存在的實際問題,保留總比沒有保留要好。否則再像美國那樣,現在想恢復也難以恢復了。

「像中國這樣的國家 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

餘永定:我想呼應一下曹總,我認為曹總剛才講的非常正確,我覺得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

首先,要不要把中國建成一個製造業大國同地緣政治有關。改革開放前,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中國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當然是要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而且是門類齊全的製造業大國。

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國際環境的變化,我們強調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國際分工、參與全球產業鏈,而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念,淡化了建立製造業大國的政策。

中美貿易戰爆發後,我們突然發現,中國經濟在如此多方面還是受制於人。以大飛機製造為例。在構成大飛機製造的13個子系統中,幾乎各系統我們都嚴重依賴歐美廠商,一旦美國對中國實行封鎖,大飛機製造的前景就十分堪憂了。在晶片製造領域也是如此。在關鍵產業、高科技產業,美國是一定要打壓中國的。雖然我們並不想「脫鉤」,但除了通過提高製造能力、增強我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自我保護能力,沒有其他選擇。

第二,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對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關係的理解有些偏差。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金融業在GDP中的佔比極高。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於中國,但其第三產業、特別是IT產業,在GDP中的佔比遠高於中國。其他國家服務業的發展成為中國學者的羨慕對象。傳統上,中國第三產業佔比過低,但在最近這一、二十年中,中國第三產業佔比迅速提高。第三產業佔比的提升,改善了資源配置,應予以肯定。但是凡事都有個度,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要有合理的界限,服務業的發展不能以製造業的停滯為代價。我們一度對印度非常羨慕——印度有很多優秀的計算機人才,IT產業發展的非常快。但事實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支撐,服務業的發展只能造就泥足巨人的國家。曹總所說的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很有啟發性,中國不能重蹈這些國家的覆轍。

第三,疫情暴發後,特別是疫情演變成全球性瘟疫後,我們再次認識到有一個完整的製造業體系是多麼重要。如果不是糧食和能源安全有保障,工業製造能力強大,中國不可能率先走出疫情。沒有完整的製造業體系,中國很難在全球性的危機中屹立不倒,而且為全球經濟的恢復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四,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自然資源相對匱乏,一旦遇到某種嚴重衝擊,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禦衝擊,而這種力量的基礎只能是我們的製造能力。

「資本市場的發展要有合適的度」

曹德旺:經濟專家應該是餘老師這樣的。在三大產業的關係中,我首先認為,發達的第二產業要為第一產業服務。我們的第一產業很落後,不是我們的農業落後,而是農業的發展沒有發達的製造業來支持。在美國、德國,摘葡萄、摘草莓、摘藍莓、收包菜都是自動化、機械化,直接把農產品送到冷庫。我們的製造業呢?我們只是簡單地模仿人家做了一些產品,並沒有真正的自主研發。我們的政策導向要解決這一問題,要有發達的二產為一產服務。第二,要嚴格定位的是第三產業是服務於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的。當然製造業、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離開虛擬經濟也寸步難行,但現在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資本市場發展是不是過度了?現在整個社會的傾向是,大家開公司就想著發股票。我們的社會氛圍是公司一上市就相互慶賀,在歐洲並沒有這個現象。在歐洲,很大的公司都不上市。我一直對發股票不積極,不感興趣,福耀1991年上市是政府用來做試點,到現在上市29年了,確實有需要的時候,我也會向資本市場融資,但發股票並不是我的目的。

餘永定:前年我們去德國中央銀行,德國中央銀行的官員跟我們講,德國新教的文化不鼓勵做股票,搞投機。所以德國的銀行業很發達,資本市場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發達。我覺得中國的資本市場是要發展,但是要有一個合適的度。

「應該取消富豪榜的評比 樹立袁隆平那樣的榜樣」

新京報:曹總和餘老師都強調了製造業對中國的重要性,但當前中國製造業面臨成本上升、過度發展虛擬經濟、全球產業鏈加速調整等問題。中國如何成為真正的製造業大國、強國?

曹德旺:怎麼讓製造業的成本下降呢?國家又不能補貼。減少無效的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那些能夠不投資的基建儘量不投資,後年需要投資的不要在明年投資,明年需要投資的不要在今年投資,這樣製造業成本就下來了。

還有,現在年輕人讀書回來成立公司,目的是上市,一上市就套現跑了。要從文化上,我們國家要讓人民靜下心來,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要去思考、去想——興邦強國從我做起,為國家的興旺儘自己的能力做一些事情。

我認為你們媒體要去呼籲,禁止評比誰是首富,誰是有錢人,應該取消富豪榜的評比。富豪榜的評比弄得人心痒痒的,不利於教育我們的國民,我們要樹立袁隆平那樣的榜樣。

餘永定:曹總從文化教育的角度談這個問題,我們宣傳導向方面確實要調整,要對實幹的企業家、大國工匠多做宣傳,而不是要宣傳富豪、通過玩股票發財的人。

「中國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京報:餘老師,在你看來,中國如何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和強國?

餘永定:首先,成為製造業大國,不但以為製造能力強大,能夠生產高精尖的機器設備,而且我們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換言之,我們不僅應該能夠生產高精尖的機器設備,而且還能生產所謂勞動密集型產品。伴隨工資成本和其他成本(如環保支出)出現了產業鏈轉移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的現象。我們應允許一部分企業外遷,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看,與其讓企業轉移到東南亞,不如鼓勵企業轉移到內地、西部地區。相對於東南沿海地區,西部地區一方面勞動成本比較低。不過,西部地區面臨交通運輸不便等問題,政府應該增加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這樣做,一方面為產業的內部轉移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又刺激了經濟增長,一舉兩得。

其次,在使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的思想確定之後,我們的整個教育體系、科研體系也要有相應的改變。中國不僅需要金融人才、法律人才和科研人才,我們還要培養更多的工程師、技術員,目前國家對技能培訓這塊的教育重視不夠。我們的教育體系要進行調整,我們要培養大國工匠後備軍、培養像曹總這樣的企業家後備軍。另外,我們的分配製度也要進行調整。金融業、虛擬經濟的高收入不利於年輕人投身於中國的實體經濟、製造業。

總之,中國必須從改變思想觀念、調整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方向、創造激勵機制入手,不僅要使中國繼續保持製造業大國地位,而且要把中國建成一個能和德國、日本和美國匹敵的製造業強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陳莉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餘永定:中國要成為製造業大國,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中國如何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和強國?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中國要成為製造業大國,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此外,在使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的思想確定之後,中國的整個教育體系、科研體系也要有相應的改變。
  • 餘永定:像中國這樣的國家 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必須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對此,餘永定給出了四方面的解釋。其中,從地緣政治來看,「在關鍵產業、高科技產業,美國是一定要打壓中國的。
  • 中國製造業如何在「變革」中前行?曹德旺直言:先把「這個」取消
    文:小郭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製造業已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其中,家電行業的發展,作為多年來中國製造業成長發展的典型代表,在腳踏實地的深度培育和創新下,成功被國外品牌壓制走向世界。這不僅體現了時代的變遷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也體現了中國製造業的不懈努力和創新精神。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製造業促進高質量發展」列為2019年七項重點任務的第一項,並指出需要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集成,我們將堅持中國建設成為製造業大國,加強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並建立一個開放的、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 中國高端製造業:成為創造大國,我們差得還遠
    缺乏文化認同感中國這幾年發展之迅速,世界有目共睹,但是要真正談論到中國創造的話,卻不能得到世界認可。對於中國製造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已經滲透到全球各個地方的品牌,已經讓中國成為了一個製造大國,而不是一個創造大國。
  • 視頻|曹德旺:美國吃了去工業化的虧 中國不能重蹈美國覆轍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視頻|曹德旺:美國吃了去工業化的虧,中國不能重蹈美國覆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表示,在七十年代時,美國人認為製造業勞工成本太高,而且要防治汙染,尼克森總統最早提出去工業化
  • 玻璃大王曹德旺力挺中國汽車:情懷很重要,「四品」不能少
    這不是榮威iMAX8第一次獲得精英人士的青睞,早在榮威iMAX8上市當天,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華為智能座艙部總經理王慶文、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舞蹈家黃豆豆一家等名人即成為首批車主。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細節雖然有情懷,但現年74歲的曹德旺並不是一個拿情懷當飯吃的企業家。他曾說:「製造業公司是重資產公司,不是『皮包公司』。
  • 曹德旺:只要地球不爆炸,汽車行業就會繼續發展
    就是在這樣的透明氛圍中,福耀玻璃董事長與證券日報等媒體就經濟以內循環為主體的重要性、製造業的時代使命、福耀如何成為百年企業、對於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建議等問題展開了坦率的交流。在曹德旺看來,農業發展需要製造業高度發展來支撐,包括化肥、農藥、種子、機械等多個方面,「充分推動第一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內循環的關鍵,也是製造業所應承擔的使命。同時,資本市場和金融業應該有責任感,支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不能圈在虛擬經濟的『山崗』上面。」
  • 曹德旺:「中國民眾不壞,壞就壞在精英」
    著名的中國企業家,人稱玻璃大王的曹德旺,一向是出了名的"敢說",往往說出一些很驚人的話語,發人議論,引人深思。比如說,他講過一句很出名的話:"中國民眾不壞,壞就壞在精英。對於"曹德旺是精英"這句話,恐怕曹德旺本人就第一個不同意,你可以說他是企業家、是商人,但是不能把他劃到精英那一邊,在曹德旺的觀點裡,"精英"這兩個字的存在就是謬論。
  • 曹德旺先生再訪南大!
    曹德旺先生高度關注中美關係,在訪問中重點圍繞中美關係趨勢和中美社會文化等話題與南大資深專家進行座談和交流。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著名中美關係專家朱鋒教授表示,拜登當選將是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的重要機遇,中美關係將有望重新開啟對話、接觸和溝通。
  • 世界經濟發展,中國是製造業大國
    「如果把所有的希望寄託於某一個特定的國家,從經營角度有風險,但是一定會選擇中國」這是日本東芝公司中國代表宮崎洋一在採訪中所說的。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有人說近幾年中國的製造業的形勢有了改變,勞動成本的優勢不再,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極有可能被取代。
  • 燕之屋《魯豫有約一日行》對話「玻璃大王」曹德旺:賢者預變而變
    圖:曹德旺帶領魯豫探訪福耀集團總部工廠   歷經幾個小時的採訪對話,曹德旺分享了早期創業故事,在追憶崢嶸歲月的同時,更不掩率真之氣金句頻出。 圖:曹德旺與魯豫對話   「75歲還年輕,我相信我能做到100歲」   如今的曹德旺已過古稀之年,
  • 「龍王」對話|龍永圖與王志綱帶你「看世界,讀中國」
    一個讀世界,一個讀中國。一個把貴州送給世界,一個把世界帶回貴州。時隔五年的今天,兩人在貴陽和泓藍城·桃花源重續前緣,一是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為「如何讀懂中國」而論道加持,二是作為《多彩貴州網·眾望開講了》欄目首期嘉賓共同發聲,為王志綱新書大作《大國大民》首發造勢,為宣傳貴州提振信心。如今,世界正在迎來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前所未有地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
  • 李昌鈺曹德旺的童年密碼:名門望族沒落後,如何重新走出精英?
    李昌鈺和曹德旺,現在是人中龍鳳,幼年卻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作為男孩子,他們小時候都很調皮好動。李昌鈺說,自己小時候經常惹母親生氣。曹德旺就比較厲害了,初一的時候,趁著教導主任進廁所,直接爬到廁所上,朝教導主任頭上撒尿,這也直接導致了他的輟學。但是,真正改變他們命運的共同因素就是讀書學習。
  • 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更多「大國工匠」
    中新社廣州12月10日電 題: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更多「大國工匠」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裝配鉗工技能水平直接關係到製造業設備零件的加工精度。」大賽共設86個比賽項目,包括63個世賽選拔項目和23個國賽精選項目,共涉及製造業、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建築業、服務業等14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覆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的70%。所有比賽項目均服務於實體經濟。記者注意到,職業技能人才正在擺脫從業門檻低、技術要求不高的傳統印象,逐漸向高精尖的專業化轉型。
  • 喜歡飆車的曹德旺,都有哪些豪車?
    或許您不知道曹德旺是誰,沒關係,仔細看看您的愛車玻璃角落上的銘牌,很可能寫著FY、FUYAO等字樣。而這些就是曹德旺創立的福耀集團生產的汽車玻璃。上至數百萬的豪車,下至幾萬塊錢的自主品牌汽車,它們的玻璃供應商多是福耀集團。迄今,福耀已成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專業供應商。在中國,每三輛汽車中,就有兩輛車的玻璃來自福耀。
  • 曹德旺:不盲目樂觀也不悲觀 做好足夠思想準備理性面對2021
    來源:新京報網曹德旺:不盲目樂觀也不悲觀 做好足夠思想準備理性面對2021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世界。回頭看2020年,企業受疫情影響如何?疫情帶給中國企業什麼啟示?如何看待政府救市政策的效果?新京報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曹德旺表示,2020年福耀受疫情影響不大。
  • 馬光遠「怒斥」曹德旺:這是在害老百姓!
    曹德旺對房地產經濟充滿了不滿,但也對中國的實體發展感到擔憂。我們總是說強國,但是曹德旺覺得,沒有實體經濟,就沒有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等泡沫行業。如果房地產,金融和網際網路等行業是日漸增高的樓房,那麼實體經濟就是地基。 曹德旺表示:國家的競爭力體現不是比哪個國家房子蓋的高,房價上漲得快,而是通過實體製造業、經濟水平、科學技術等方面來體現。曹德旺一直認為房價高是炒出來的。
  • 中國首善曹德旺少數人知道的致富傳說
    新一季《魯豫有約》採訪了曹德旺,看完後我感觸頗深,給你介紹四件關於曹德旺的秘密傳說,應該沒幾個人知道。第一曹德旺其實是賣水果發家的。,是曹德旺在圈錢,買了股票的人把曹德旺堵在辦公室,要求退股,無奈之下,曹德旺只能抵押房子借錢。
  • 餘永定:30年宏觀調控啟示錄
    餘永定先生的感覺是:「陽光之下,並無新事」——當前學界所爭論的大部分重要宏觀經濟問題,在20多年前就爭論過了。餘永定從1990年代初做博士論文期間開始關注中國宏觀經濟和政策,之後在中國社科院任職、並曾出任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 ...資本市場如何點亮「中國製造」的星星之火 |中國資本力量·騰飛...
    編者按:中國資本市場三個十年,跨越全球資本市場百年。從零而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中國資本市場以無以倫比的發展速度,助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完善社會資源配置與分配方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