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石營村黨支部書記石中新看著一排排西瓜育苗大棚,高興地對筆者說,「家門口有了自己的西瓜育苗基地,『秦臺』西瓜有了自己的西瓜苗。」
多年來,秦皇臺鄉的西瓜種植一直是從外地購苗,沒有育苗的基礎和技術。2013年,在鄉政府的倡議下,西石營村13戶村民人均投入1.8萬元建起了13個西瓜育苗大棚,開始自主育苗。育苗基地佔地20畝左右,每個大棚可育苗260萬棵,按每畝地種600棵計算,為全鄉提供了4200畝地的瓜苗,滿足了全鄉50%的西瓜種植需求。
該鄉都市農業發展中心主任劉順國介紹說,這是濱城區首家專業性的西瓜育苗基地。近幾年全鄉積極推進特色農業發展,打造「秦臺」西瓜品牌,獲得了市場認可,產品銷往濱州市區、淄博以及北京、膠東地區。但是過去瓜農只能從惠民等地引進西瓜苗,要搭上人力、物力、時間和運費,增加了成本。現在通過建設西瓜育苗基地自主育苗,瓜苗成本降低。同時,育苗基地專門引進了「世紀花王」花皮西瓜品種,成活率在90%以上,具有糖分高、個大、耐運輸等特點。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扶持「秦臺」品牌西瓜建設,秦皇臺鄉政府給予每個育苗大棚1000元補助,給予種植瓜苗的瓜農每畝12元的補貼。
專家指導 ,提升富硒西瓜質量
秦皇臺鄉地處黃河下遊,土質砂壤,灌溉便利,最適宜西瓜種植。「秦臺」富硒西瓜是該鄉重點打造的西瓜品牌,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譽,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糖分高,瓤質甜脆可口。為保證西瓜質量,該鄉聘請西瓜專家全程指導種植,利用晚上等業餘時間在村辦公室舉辦「西瓜種植技術培訓班」,村民晚上聽了課,第二天就可以把學到的技術用於實踐。鄉農技站和都市農業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到田間地頭髮放西瓜種植明白紙,為瓜農現場指導、解答難題。
「今年的西瓜長勢特別好,個頭也大,病蟲害也少,多虧了專家的指導。」劉明指著自己的瓜地說。
該鄉分管農業的副鄉長王雲國介紹說,為保證西瓜質量,鄉裡聘請西瓜種植專家全程指導種植,瓜地一律不用化學肥料,改用土雜肥、有機肥,這樣既能保證瓤質爽甜可口、產品無公害,也能提高畝產量。
引導瓜農轉變種植模式,提升效益
秦皇臺鄉是農業大鄉,全鄉耕地10萬餘畝,多年來農民大多以糧棉種植為主,效益低,增收困難。近年來,為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該鄉引導群眾改變西瓜種植模式。
北小趙村西瓜種植規模為全鄉最大,全村85戶、316口人,家家戶戶種西瓜,共種植西瓜2000多畝,每畝地能純收入2000多元。村黨支部書記徐士學介紹,今年採用新模式種植的西瓜,會提前上市一個月,佔了先機,規避了多種風險。一是用大苗,拿來就用,不用緩苗,趕上了好的商機,會賣個好價格,規避了市場風險。二是提前上市,趕在雨季到來之前完成銷售,規避了汛期災害帶來的風險。新模式西瓜比傳統模式西瓜畝產量高出750-1000公斤,銷售價格每公斤至少高出兩毛錢。
灣趙村黨支部書記趙建華說,往年他們村基本都種植棉花,今年村民在西石營西瓜育苗基地買了瓜苗,沿韓墩總幹種植了300多畝西瓜,打造「秦臺」富硒西瓜採摘園,供市民前來採摘品嘗。去年的棉花每畝賠200元,種植西瓜的戶每畝純收入不下2000元,兩相比較,種植西瓜更合算。該村村民趙樹勇說,他今年種的品種是「陝亢2號」,預計6月底成熟,瓜苗成本一畝地120元,待西瓜上市後收入2000多元。他打算在瓜地裡套種玉米,毛收入800多元,這樣算下來一畝地合計收入2800多元,比棉花收入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