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突如其來的斷崖式降溫,讓杏山旅遊管理區敬老院裡忙碌一片。住房內給老人們換被褥、準備衣物、廚房裡給老人們做著糊湯麵……周到細緻的服務讓老人們心裡暖暖的。
今年以來,杏山區黨工委從實際出發,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人員,實行「四集中」的辦法,落實兜底保障,進一步提高脫貧攻堅質量。
篩查不漏人 宣傳不落人
「大爺,昨天你考慮的咋樣,我跟你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敬老院和我們鎮衛生院連在一起,身體上有啥不舒服隨時可以問醫生,方便得很。」曾薩是杏山區「四集中」動員會的一員,連日來,她不間斷地宣傳頗有成效,分包轄區的老人見到她都主動詢問「四集中」相關政策,問敬老院裡的設施和居住條件,並在動員後把同意入住的老人親自送到敬老院。
杏山區黨工委堅持宣傳動員不落一戶,各村由村脫貧責任組負責,組織村組幹部、幫扶責任人進村入戶,一對一、面對面詳細講解建檔立卡特殊貧困群體「四集中」兜底工作的政策標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動員兜底對象和親屬,讓他們認識到「四集中」工作開展的意義,贏得他們對「四集中」工作的支持,做到自願入住,確保「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確保符合入住條件的特殊貧困人員「應住盡住,不落一人」。
建設高質量 設施高標準
走進杏山區敬老院,看到老人們絲毫不受驟降氣溫的影響,晨練、下象棋、拉二胡……後邊的小花園裡,老人們在除草、拔蘿蔔、起挖紅薯,正忙得不亦樂乎。
「我在這裡住,早起晨練,平時聽聽戲、看看電視,這不,天冷了,院裡又給我們換了厚被子,就連吃飯與家裡相比,也是天壤之別,我們現在真的很幸福。」正在後院自願幫廚的郭成章,說起自己入住後的生活,笑得合不攏嘴。失語老人張傳英,從剛開始的不願意入住,到如今乾女兒拉都拉不走。
最近,杏山區在充分調研後,又在韓營村老房屋的基礎上擴建了1.5畝,新建了500平方米的韓營村幸福大院,硬化和鋪磚300平方米。至目前,杏山區已經建有一個敬老院和一個幸福院,廚房、餐廳、淋浴房、健身器材、小遊園等一應俱全,並配備了老人活動室,購置了電視機、唱戲機等娛樂設施。
養老新模式 醫養相結合
「韓大爺,目前你的血壓很穩定,但你的高血壓藥可不能斷。」在韓營村幸福大院內,醫生呂小軍正在為老人們測量血壓、聽心音。
杏山區積極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資源,不但在選址上融為一體,入住人員如果有救治需求可立即入院,甚至在幸福大院的服務人員中也安排了醫護人員,突發情況下,老人們即可及時進行多項檢查,開藥、輸液同步跟進,24小時不間斷有醫護人員值班,為入住老人提供持續性、針對性的醫療、養老服務。
「我住這裡,其實就是因為離醫院近,平時會有醫生為我們體檢,在季節交替的時候,還會告訴我們很多防範措施,出門就能見到醫生,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病情,真讓人放心。」聽說幸福大院緊鄰區裡的衛生院,家住董營村的鄧自東,立即找到村黨支部書記,要求入住。
集養老護理、醫療康復於一體的幸福大院,其診療服務、針對性護理也打通了從「養」到「醫」、由「醫」到「養」的渠道,真正實現了醫養一體,讓老年人老有所醫。這種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聯姻」,受到了入住老人們的一致認可,為及早日實現全面脫貧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鄧州市扶貧辦 鄧波 肖晨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