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曹立萍
迎著入冬後第一場雪,記者乘車來到古浪縣黃花灘鄉移民搬遷點——富民新村,田地裡、村道上、廣場上、家家戶戶的房頂都落了一層雪,整個村子靜謐而安詳。
2018年8月以來,富民新已搬遷安置南部山區8個鄉鎮1379戶、458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95戶3736人。
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是農發行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的重要成果之一。2015年以來,農發行武威市分行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加大黃花灘鄉易地扶貧搬遷金融支持力度,實現「搬遷一戶、脫貧一戶」的目標,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搬新居,生活有希望
「走走走,去家裡,家裡暖和。」記者剛下車,就被富民新村村民蘆喜年熱情地招呼進了家門。走進蘆喜年家的小院,90多平米套間內寬敞明亮、暖意融融,屋內現代化的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2018年,蘆喜年一家從古浪縣橫梁鄉山區搬下來,告別了土坯房、泥土路、上學難、就醫難的「窮窩窩」,過上了如今的幸福新生活。
2018年,蘆喜年一家從古浪縣橫梁鄉山區搬了下來,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曹立萍 攝
「以前去趟離家最近的大金鎮,坐車就要一個小時,費勁得很!」蘆喜年告訴記者,自從搬到富民新村,坐公交車20分鐘左右就到了,方便多了。
最讓蘆喜年高興的是,學校就建在家門口,孩子沒幾步就到了,而且教學樓建的和城裡學校一樣好!
「這兩天就打算把地暖燒上,到時候屋子裡就更暖和了。」蘆喜年告訴記者,當時搬進這間小院的時候,他從農發行貸了9萬元的低息貸款,分30年還清,自己幾乎沒有什麼負擔。
「富民新村共有1379戶移民搬遷戶,一半以上農戶都是我們農發行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受益者。」農發行武威市分行工作人員說。
據介紹,2015年以來,農發行武威市分行累計發放7.48億元易地扶貧搬遷中長期貸款,幫助古浪縣南部山區11個鄉鎮73個貧困村的1.53萬戶、6.24萬人搬遷至黃花灘生態移民區。
修水利,致富有盼頭
搬下來,關鍵是要「穩得住」。
黃花灘地處沙漠邊緣,乾旱少雨,搬遷至這裡的移民面臨著用水難、灌溉難的問題。
為有效解決移民區缺水難題,改善黃花灘生態移民區農業生產條件,農發行武威市分行投放1億元水利建設貸款,用於古浪縣生態移民暨扶貧開發黃花灘調蓄供水工程,緩解黃花灘灌區季節性用水不足的問題。
受益於黃花灘調蓄供水工程,富民新村村民鍾華魁經營起了蔬菜大棚。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曹立萍 攝
黃花灘調蓄供水工程項目共修建4座調蓄水池,總容積790萬立方米。該項目主要通過春蓄夏用、秋蓄冬用,向黃花灘年調水3600萬立方米,為易地搬遷貧困群眾發展日光溫室等後續產業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障,解決當地6.24萬移民和8266公頃農田灌溉和基本生態用水問題。
富民新村村民鍾華魁就是黃花灘調蓄供水工程項目的受益者。
2017年,鍾華魁一家四口從黃羊川鎮搬遷至富民新村,離開了原本熟悉的土地,一家人靠什麼生活是他最發愁的事。
2019年,當地政府積極推進發展現代農業,不少農戶開始種植大棚蔬菜,鍾華魁也花了2萬塊錢蓋上了大棚,種上了青椒。「沒想到務了多半輩子旱地莊稼,現在還能學會了種大棚蔬菜!」鍾華魁自豪地說。
看著大棚裡長勢正好的辣椒,鍾華魁是打心裡的高興。他告訴記者,再過兩個月就能採摘了,到時候正趕上過年,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興產業,致富門路廣
「天越來越冷了,項目建設進度要抓緊了!」屋外雪花紛紛,古浪越海現代智能溫室生態示範項目辦公室內,項目負責人張維軍正有條不紊安排工作任務,確保按期完成項目建設。
古浪越海現代智能溫室生態示範項目佔地300畝,計劃投資4.12億元,規劃建設一座12萬平方米的智能果蔬綜合型玻璃溫室。
古浪越海現代智能溫室生態示範項目建設現場。
「項目實施採取政府主導、企業實施、農戶參與、農發行融資的方式。」張維軍介紹,項目建成投產後,可提供400多個就業崗位,並計劃每年培育優質蔬菜苗1800萬株,為黃花灘6800座日光溫室和1000座寒旱農業大棚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將惠及全縣13個鄉鎮、121個行政村、移民安置點搬遷貧困群眾6.24萬人。
為支持黃花灘異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農發行武威市分行主動對接,為古浪越海現代智能溫室生態示範項目提供信貸支持,發放3億元中長期扶貧固定資產貸款,貸款利率優先使用PSL資金,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目前該項目土建工程已經基本完成,主體鋼結構架設也已基本完成,工人們正在架設管道以及完成玻璃溫室灌溉系統、供熱系統等內部智能系統建設,預計明年3月份將正式投產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