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廣西金融扶貧調研:金融活水「貸」動扶貧 銀企協力共築致富

2020-12-24 證券時報

在脫貧攻堅戰上,金融與地方企業如何發揮助推作用?連日來,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走訪貴州、廣西兩省多次了解金融助力脫貧攻堅情況。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論是在深山裡的深度貧困地區,還是易地搬遷後的安置片區,扶貧再貸款和扶貧小額信貸等金融資金的支持與地方企業的主動作為缺一不可,前者是脫貧致富的基石,後者則是將基石構築成高樓的建築師。

烏蒙山裡 資金「貸」動產業扶貧

「巍然城北聳烏峰,秀插雲霄翠靄濃。」清代詩人熊焯勳曾這樣描繪過烏蒙山脈的風光。而在烏蒙群山之中,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可謂是「撥雲見日」之地。作為貴州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城,威寧縣四周山峰雲霧繚繞,中部谷地陽光充沛,年平均日照數達到1812小時,有著「陽光威寧」的美譽。

在享有獨特美景的同時,威寧縣在經濟發展上卻長期受制於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該縣基礎薄弱,缺乏增長極,是貴州省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貧困發生率最高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據威寧縣政府數據,截至2019年,全縣總人口達到156.67萬人,其中貧困人口7.3萬戶34.1萬人。

(威寧縣雪山鎮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管紹剛在介紹當地特產馬鈴薯。圖片來源:賀覺淵)

「威寧縣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威寧縣雪山鎮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管紹剛告訴記者,威寧縣日照充足以及晝夜溫差大的地理氣候特點十分適合馬鈴薯種植,烏蒙高原大片的草地也方便牛羊養殖,種植出的部分馬鈴薯還能作為牲畜飼料,但做好這一切都需要在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

為打贏威寧縣的脫貧攻堅戰,人民銀行威寧支行將「產業引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扶貧小額信貸助推」為著力點。2016年以來至2020年10月末,人民銀行威寧縣支行累計向兩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投放扶貧再貸款51.27億元。

管紹剛表示,合作社藉助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威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深扶貸」和威寧富民村鎮銀行的扶貧再貸款,目前已流轉3000餘畝草地,養殖了100餘頭牛和1300多隻綿羊,流轉了1000餘畝耕地種植馬鈴薯,帶動了51戶貧困戶167人脫貧致富。

他告訴記者,在合作社承包的草場裡,養牛、羊常年務工人數14人,每人每月的薪水平均3200元。而養牛、羊的臨時務工人員每人每天的薪水平均有100元,每年的臨時務工人數能達到5100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10人次。

在馬鈴薯種植方面,合作社2020年種植馬鈴薯1500畝,每年用工1.65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用工8530人次,用工平均每人每天掙100元。合作社在請人務工的同時,也會為務工人員傳授種植、養殖技術,在日後還能為貧困戶提供貸款擔保。

家住雪山鎮雪山村團杆組的管仕貴告訴記者,截至2020年10月,自己已經累計申請扶貧小額信貸20萬元,用途主要是養牛。通過扶貧小額信貸的支持,養殖規模從最初的2頭牛發展到現在的12頭牛,價值在30萬左右,實現了脫貧致富。

威寧農信社網點工作人員指出,威寧農信社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貧小額信貸就是來自於人民銀行的扶貧再貸款,通過財政扶貧資金的貼息,「基本上是給貧困戶零利率放貸」。

多方努力下,威寧縣最終在11月23日作為貴州最後的9個貧困縣之一宣布實現脫貧。已實現脫貧的管仕貴告訴記者,接下來,自己要通過信貸買更多牛羊,「多賺錢」。

易地搬遷 銀企助力就業扶貧

對於一些自然條件惡劣,難以發展產業的山區村鎮,唯有集中搬遷才能解決問題。廣西省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南站片區的易地扶貧搬遷點是三江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也是廣西第三大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設立了5個小區共4606戶20162人。

易地搬遷的一大優勢就在於,人口集聚後方便企業建廠招工,許多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就有了保障。從同樂鄉歸東村搬遷來三江南站易安點的龍鳳香就對此深有體會,搬遷之前在老家兩夫妻主要靠摘茶葉勉強維持生活,而目前在三江國彩商貿有限公司務工的她每月收入能維持在3000至4000元間,其在周邊做臨時工的丈夫的每月收入也超過了3000元。

(三江國彩商貿有限公司在易安點的車間。圖片來源:賀覺淵)

「我現在做的是自己喜歡的畫畫工作,學到了國畫技巧,還掙了錢。」龍鳳香對記者表示,現在搬來易安點既可以照顧小孩又在家門口有就業,居住條件和生活條件各方面都比原來有很大改善。

為加快幫助搬遷群眾開啟新生活,三江縣實施建設了萬畝茶園扶貧產業園,農業發展銀行發放貸款2.65億元支持油茶品改,支持實現萬畝茶園就業1.76萬人。同時,當地金融機構通過信貸支持貧困戶開展創業和生產脫貧,目前已對搬遷戶發放貸款2180萬元,支持了350戶搬遷戶,其中包括307戶借用扶貧小額信用貸款1445萬元。三江縣農信社使用扶貧再貸款在該社區發放貸款280萬元,支持了56戶搬遷貧困戶開展米粉店、小餐館、銷售防盜門窗等經營活動。

盤活優勢 扶貧產業做大做強

廣西省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曾是當地「聞名」的貧困村,在當地曾流傳著「山高水遠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說法。全村包括3個自然屯10個村民小組,共有661戶2497人。截至在2016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4戶584人,目前已經全部脫貧。

三江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羅益積告訴記者,布央村有上百年的種茶歷史,雖然該地區有茶樹生長的理想環境,但以前的布央村交通不暢通,村民不懂經營,沒有銷路,缺乏資金的支持導致難以形成規模,只能自己「小打小鬧」。

「在1988年的時候,布央村年人均收入才105元,到2019年已經有1.8萬元的水平了。」三江縣布央村黨支部書記謝勳挺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在盤活布央村的茶產業上,當地依託於「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和茶旅融合的發展模式,成功帶動了當地全部1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增收,目前當地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

如果說規模化的種茶產茶是布央村脫貧攻堅工作的「基石」,茶旅融合就是進一步助力布央村把產業「脫貧」轉變「致富」的新路。通過引入三江縣文化旅遊投資公司建設的仙人山景區自2018年5月運營以來已經接待遊客達10萬餘人次。

(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的一處茶園。圖片來源:賀覺淵)

「我們的茶葉有『口福』的人才能喝得到。」曾是布央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吳明德對記者說,隨著這幾年布央村發展旅遊業,日益增多的遊客更喜歡購買茶農們現場加工的茶葉,賣給遊客的茶葉價格也較以前外地茶商的收購價更高。自己乾脆不再賣茶葉給茶商,而是買來小型加工機器,自產自銷。

目前,吳明德全家的家庭年收入約7.4萬元,吳明德自己貸款了25萬元,主要用於自建房,待房屋建設完成後,吳明德準備把房屋用於發展旅遊業。

人民銀行三江侗族自治縣支行黨組書記、行長羅凡向記者介紹,目前,金融機構向布央村累計發放貸款528筆,金額6180萬元。到2020年10月未,有存量貸款餘額3982萬元。其中茶葉加工35戶,金額528萬元,貧困戶累計發放貸款79戶,金額 384萬元。

相關焦點

  • 「五位一體」打出組合拳 金融活水助力精準扶貧
    原標題:「五位一體」打出組合拳 金融活水助力精準扶貧   日前,記者從人民銀行
  • 四川農信:金融扶貧活水釋放攻堅能量
    這是一次巨變: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村美人富,在四川農信金融活水助力下,無數個黃艤鎮華麗「蝶變」。這是一聲誓言:四川農信始終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一項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發展工程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這是一卷畫圖:巴蜀大地,沃野山鄉,有田野處就有農信人。
  • 人民銀行武夷山支行打造政策組合拳引入金融活水助力精準扶貧_中國...
    近年來,人民銀行武夷山市支行緊扣全面決勝脫貧攻堅主線,加大金融政策、信貸資金、金融服務向貧困地區傾斜。通過打造政策支農、信用助農、產業興農、信貸富農、教育惠農「五位一體」金融政策組合拳,為地方脫貧攻堅引入金融活水。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4371人已全面脫貧。   一、政策支農,推出金融扶貧政策組合拳。
  • 「授人以漁」的金融扶貧!看這家農商銀行用心彈好「四重奏」助力...
    導 讀作為全縣唯一一家發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的金融機構,廣西鹿寨農商銀行藉助長期服務「三農」積累的經營優勢和工作經驗,用心彈好「四重奏」,即推進黨建與金融精準扶貧深度融合、聚力產業鏈核心企業輻射帶動脫貧、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創新金融產品、普惠金融構建全新農村扶貧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探索創新「授人以漁」的金融扶貧模式
  • 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活水 光大銀行探索精準扶貧譜新篇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光大銀行在全面支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重要任務,出臺了精準扶貧「惠計劃」,引導分行積極主動地開展扶貧信貸投放,為貧困地區實現精準脫貧注入金融「活水」。「幫扶誰,怎麼扶,全過程都要精準。」
  • 魯山縣:金融扶貧「送上門」
    3月3日,魯山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幹部職工同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工作人員,組成服務小分隊,來到趙村鎮閆莊村,開展金融扶貧服務「送上門」活動。 「我們對符合條件的44戶貧困家庭逐一走訪,面對面宣傳國家的金融扶貧優惠政策和條件,鼓勵他們使用扶貧小額貸款發展致富項目。」
  • 農發行貴州分行:金融「活水」來 託起致富夢
    近年來,農發行貴州分行立足貴州實際,致力於旅遊生態環境建設,加大對生態康養、景區提質升級、特色村寨、紅色旅遊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投放旅遊扶貧貸款33億元,為支持貴州旅遊扶貧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書寫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旅遊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貴州篇章。
  • 安徽長豐縣左店鄉:扶貧小額貸款 為群眾「貸」去致富新希望
    自2016年左店鄉實施金融扶貧政策以來,一筆筆扶貧小額信貸如精準滴灌,將金融活水輸送給每一位貧困戶,給群眾「貸」去脫貧致富新希望。確保能貸盡貸「這片20畝地的魚塘是我承包的,上個月剛放了兩萬多元的魚苗,購買魚苗我沒花一分錢,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
  • 桂林國民村鎮銀行開展金融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桂林國民村鎮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紮根縣域、支農支小」的戰略定位,創新產品服務,向貧困地區注入「資金活水」,滿足貧困群眾差異化、個性化的金融需求,有效打通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截至2020年6月,桂林國民村鎮銀行農戶貸款餘額20.56億元,戶數14622戶,農戶貸款戶均14.06萬元。
  • 每日工作參考|廣西田東堅持「四個強化」,破解農村金融扶貧難題
    作為全國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縣,廣西百色市田東縣以「農金村辦」為核心,創新金融扶貧模式,逐步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普惠機制。該縣堅持通過強化基礎投入、強化服務能力、強化風險管理、強化機制建設的「四個強化」,紮實有效地推動全縣金融扶貧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 邳州農商銀行:黨建+金融按下精準扶貧「快進鍵」
    通過緊緊圍繞「三農」市場下功夫,深入踐行普惠金融,積極落實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要求,以當地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為重點,下沉扶貧重心,更好地滿足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對創業致富的金融需求,邳州農商銀行較好地履行了金融扶貧和支農支小、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的社會責任,盡最大努力滿足百姓的美好生活融資需求,充分發揮了金融扶貧和支農主力軍的重要作用。
  • 「大發渠」就是「致富渠」 遵義團結村創新扶貧模式初見成效
    2018年07月10日,中天金融集團發布農業扶貧品牌「樂耕甜」,系列產品及營運模式不僅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還出現了供不應求、品牌影響力持續上升的可喜局面。現已發展成為一股助力貴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獨特力量。
  • 用金融「活水」,激起扶貧路上「一池春水」|遍地英雄下夕煙(72)
    龍巖連城縣文亨鎮班竹村是福建全省首家「扶貧再貸款示範村」,啟動貸款幾年來,村裡農戶的生產生活正悄然發生著變化。謝春梅是班竹村裡的種植大戶,上半年種檳榔芋,下半年種芥菜,她也是最早申請扶貧再貸款的農戶之一。
  • 微粒貸「金融扶貧項目」已正式落地全國41個貧困縣區
    微粒貸作為微眾銀行推出的普惠金融產品,以「讓金融普惠大眾」為使命,致力於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偏遠、欠發達地區的廣大民眾提供優質安全的金融服務。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微粒貸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我國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
  • 金融活水「澆灌」出幸福新生活——農發行武威市分行加大易地扶貧...
    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是農發行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的重要成果之一。2015年以來,農發行武威市分行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加大黃花灘鄉易地扶貧搬遷金融支持力度,實現「搬遷一戶、脫貧一戶」的目標,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金融支持精準脫貧 | 記者手記③金融人的「四力」
    威寧縣雪山鎮生態畜牧基地我們到貴州調研的第一天,就深刻感受到了威寧縣山高水長、天險密布:從貴陽出發,一路穿山越嶺,歷經5個多小時的車程才到達威寧縣雪山鎮。在走訪調查過程中,準確識別並記錄貧困戶的金融需求,並通過貸前調查判斷其資質,再做好貸中、貸後管理,靠的就是信貸員專業的眼力和筆力。威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理事長周正介紹扶貧再貸款運用情況腦力,這是金融人對當地貧困戶扶貧又扶智的支撐。
  • 光大銀行《扶貧助困十八載,勵精圖治拳拳心——光大銀行打出扶貧...
    」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做好定點扶貧工作,履行好金融國家隊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黨委委員、副行長盧鴻先後調研光大集團定點扶貧縣——古丈縣和烏魯木齊分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調研扶貧項目進展,考察光大銀行「訪惠聚」駐村工作生活環境,了解駐村具體工作內容。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黃海清赴烏魯木齊分行對口幫扶的深度貧困村——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喀拉鐵熱克村(5村)和吐格曼貝希村(6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調研。
  • 「黨建+金融」模式助力精準扶貧
    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贏、投畜還仔、增值分紅」的扶貧貸款模式,與阿克亞村黨支部達成共建協議,為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個人精準扶貧信用貸款業務,全面推廣總行「扶貧貸」金融扶貧產品。 工作中,分行黨員幹部前往村民牲畜大棚,對「廣發牛」的養殖場所、飼養情況、健康狀況等開展貸前實地調查,邀約貧困戶開展貸款面談面籤、收集資料及開立借記卡等工作,及時為阿克亞村16戶邊緣戶及10戶脫貧監測戶辦理開卡業務。 在辦理借記卡業務時,因辦卡設備受限,只能通過聯通網絡辦理,廣發銀行烏魯木齊分行黨員幹部克服重重困難,分批次組織村民去新和縣城辦卡。
  • 廣西民企書寫群眾滿意的「扶貧答卷」
    集團在隆安縣丁當鎮定坤村、隆林縣德峨鎮水井村等貧困村發放扶貧雞苗,按照「企業帶動+訂單養殖+產品回購」方式,解決銷售渠道,幫助187名貧困村民增收。集團還進行扶貧產品的線上銷售,讓貧困村增收165.38萬元。多家民營企業進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發展種桑養蠶、「貸牛還牛」扶貧產業,助力毛南族於今年5月實現整族脫貧。
  • 興寧農商銀行 打好金融扶貧「四手牌」 助力蘇區奔小康
    興寧農商銀行圍繞當地扶貧實際,結合區域經濟特點,把金融扶貧作為服務鄉村振興、建設普惠金融的著力點,勇於擔當、積極作為,打好金融扶貧「四手牌」,助力蘇區全面奔小康。截至目前,該行完成對轄內貧困戶實施信用評級4973戶,發放扶貧貸款1522戶,累計發放金額2016.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