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有著「基建狂魔」的稱號,其實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已表現出驚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故宮、萬裡長城等都是古人留下的智慧傑作。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開創了中國橋梁的嶄新局面,歷經數千年風雨和數次地震,至今仍安然無恙,它就是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為安濟橋,位於河北石家莊趙縣境內,橫跨在37米多寬的洨河上,因為橋體全部用大石塊建成,當地人稱「大石橋」。趙州橋始建於隋朝年間,是由著名設計師李春設計建造的,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如今世界上現存第二早,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故而有了「天下第一橋」的美譽,當地民間還將其與滄州鐵獅子、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並稱為"華北四寶"。
趙州橋是一座空腹時的圓弧形石拱橋,也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趙州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高7.23米,從外觀上看,這座橋的設計完全符合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精妙絕倫。整座橋梁僅有一個大拱,且單跨長達37米有餘,在當時來看,這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了。唐朝張嘉貞曾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才讓趙州橋驚豔世界。
精妙絕倫的設計,還要說到其猶如一張弓的型形狀,且大拱形的兩肩上還有兩個小拱,中間還夾雜著28個拱圈,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之時,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了洪水對橋身的衝擊。且多個拱形疊加在一起,不僅能讓橋梁更加堅固,還能使其更為美觀。
不過要成為「天下第一橋」,不僅要建造年代久遠,還要有更驚豔的設計。大家都知道,一座建築想要穩固,根基一定要深且堅固。而趙州橋的根基設計足以令人咂舌,因為重達2800多噸的橋梁,自身的根基只有五層石條砌成的高1.56米的橋臺,且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這麼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中國橋梁學家茅以升在《中國石拱橋》曾提到,趙州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期間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數十次地震,尤其是1963年的特大水災和1966年河北邢臺發生7.6級大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僅40公裡,都安然無恙。無論內部結構如何,它以如此淺的基礎在世界上屹立數千年就已經是一個奇蹟。
趙州橋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充滿創造力的建造方式,為我國橋梁設計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世界上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裡程碑」。這個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建築結晶,不僅是河北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而這種驕傲值得我們傳承下去。(圖片來源於攜程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