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北鬥三號、直-20、飛豹等國之重器「兩總」摘下月桂獎

2020-12-15 澎湃新聞

長徵五號、北鬥三號、直-20、飛豹等國之重器「兩總」摘下月桂獎

2020-11-18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1月18日,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京揭曉,航空航天領域12位獲獎人和團隊獲獎。航天兩大集團共有三人獲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獲得技術先鋒獎,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獲得領導卓越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283廠數控銑工曹彥生獲得大國工匠獎。

李東

技術先鋒獎

(因在文昌執行長徵五號火箭遙五任務,李東未能到現場,長徵五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代其領獎)

作為總設計師

他哺育長徵五號十載

又送其「建功立業」。

2016年11月3日

長徵五號火箭首飛成功。

這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改變了全球航天界的 「遊戲規則」。

2020年7月23日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成功

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打出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為了開拓中華民族與星星對話的能力

他埋首寫就詩篇:

《我有擎天箭·賀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屈子曾又問,列星安陳顯?

今朝換日月,我輩慰先賢。

欲靠上下形,求索看航天。

星河路雖遠,我有中國箭!

遲軍

領導卓越獎

2020年6月23日,中國西昌。

北鬥系統第55顆衛星發射成功

宣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中國首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就此竣工。

作為衛星項目總指揮,他長舒一口氣。

造衛星並不難,難的是百分之百國產化。

對於這一點,他從沒有過任何動搖:

「一定要做中國人自己的導航衛星!」

過去的兩年半

他的團隊實現了衛星發射13戰全勝、20星連捷的紀錄

還創造了單個型號三年內連續成功發射的新紀錄。

他所代表的北鬥人

正書寫著「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

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全球帶去中國導航星!

曹彥生

大國工匠獎

0.005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的1/16……

這樣的精度,已經接近目前數控加工領域的極限。

而對於他來說,這只是他的日常工作。

他的工作是給飛彈裝上最精準的「翅膀」

精度也已成為他的人生追求。

談起工作,他整個人都透露出享受——

如果說有天賦,對點滴成就與積累的這種享受,正是他最內在的驅動力。

他成就感的另一個來源,是得英才而育之。

一門之下

4個全國技術能手

3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書寫了航天領域的傳奇。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正是因為有他這樣堅守使命的匠心航天人

才有紅旗飛彈的直衝霄漢。

有我在,空天利劍,使命必達!

本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共12位獲獎人和團隊分別獲得了「大國工匠」「飛行精英」「英雄無畏」「技術先鋒」「領導卓越」「攜手合作」「終身奉獻」等七項大獎。除了航天領域,還有航空領域的功勳卓越者獲獎。例如:

陳一堅

終身奉獻獎

他,一直為飛機設計研究工作殫精竭慮

為殲教1、初教6、強5、運7、「飛豹」等多個飛機型號

貢獻了自己的盛世年華與心血智慧。

作為「飛豹」的總設計師,

他在研製過程中科學決策,打破沿用的原蘇聯設計規範體系,

大膽採用了40%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成品,

並組織幾十個廠所成功地完成了研製任務,

使飛機達到20年不落後的高標準,

而全部研製經費僅相當於1億美元,

這在其他任何一個進行飛機研製的國家都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是,這個奇蹟在他的手上誕生了!

鄧景輝

技術先鋒獎

2019年的國慶大閱兵中

一型全新的直升機引起了觀眾的注意

它就是直-20,航空20家族的又一員猛將。

作為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的總設計師,

鄧景輝帶領研製團隊已經在直升機領域耕耘了30餘年

從毛頭小子到中流砥柱。

進入21世紀,

他將目標放在了新一代直升機的研發上,

帶領團隊突破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

新一代直升機的橫空出世,

實現了我國直升機型號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

填補了我國直升機譜系的空白。

本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由航空工業主辦,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中國航發、電子科技等聯合主辦,得到了工信部、國資委、科工局、民航局等國家機關、軍委科技委及各軍兵種的關心和指導,以及各大軍工集團、民航企業、航空院校的大力支持。

航空航天月桂獎創立於2005年,迄今共舉辦了14屆,共有98位個人、29個團隊獲獎,已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的行業大獎,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讚譽。

「月桂人物系列」首批圖書在頒獎典禮現場首發。首批三種圖書分別是《月桂人物·張恩和》《月桂人物·欒恩傑》《月桂人物·顧誦芬》。

張恩和(1939—2016)是「太行」發動機總設計師,曾獲第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技術先鋒獎」;欒恩傑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曾獲第八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顧誦芬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航空工業飛機設計大師,曾獲第十三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

文圖/中國航天報記者 趙聰(頒獎詞和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原標題:《長徵五號、北鬥三號、直-20、飛豹等國之重器「兩總」摘下月桂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給飛彈裝上最精準「翅膀」的曹彥生摘得「月桂」
    給飛彈裝上最精準「翅膀」的曹彥生摘得「月桂」 2020-11-18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 2020-11-18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鬥三號組網收官,國貨品牌森寶積木再獲國之重器IP授權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這預示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為了用大家更直觀的了解北鬥導航系統,6月16日,來自航天及導航領域的三位資深專家通過直播的方式,對北鬥系統進行了全面的講解。
  • 月桂贈英雄!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花落誰家?
    北鬥導航系統長徵五號「火箭」C919國產大飛機直20中型通用直升機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你知道嗎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英雄都有一個共同的響亮稱號「航空航天月桂獎」獲得者2020年11月18日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將在北京舉辦今年獎項又將花落誰家?
  • 雪域高原試飛,直-20實現全疆域作戰,我國20系列再添一員大將?
    自從我國國產水面艦艇下餃子已經不再是新聞後,近日一則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視頻中我國新研製的通用直升機直-20在雪域高原進行了試飛,短短50秒的畫面,使無數網友激動不已,我國直-20繼美國黑鷹、俄羅斯的米系列直升機後,也實現了全區域、全天候的飛行。
  • 揭秘「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讓我國火箭運載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也讓探索浩瀚宇宙、走向宇宙更深處有了實現的可能。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我國火箭在不同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分別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約5.5噸(長徵三號乙火箭)和近地軌道(LEO)約13.5噸(長徵七號火箭)。
  • 我國完成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收官雙星發射
    11月19日2時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2、43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18、19顆組網衛星。
  • 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馬上就要發射了,小夥伴們都準備好了嗎?
    (將來還會有長徵9號,那才是真正的巨無霸)型號長徵五號火箭分為長徵五號(CZ-5)基本型和長徵五號B(CZ-5B)兩種型號。主要發射遠距離太空飛行器,比如天問一號和凌晨發射的嫦娥五號。(當然,基本型還有一種衍生型號,就是帶有遠徵二號上面級的三級半結構)長徵五號B型號則是一級半結構,相對基本型來講,取消了二級結構,只有芯一級和助推器(一般來講,助推器都只能算半級)。但是整流罩的長度達到了驚人的20.5米。長五B的任務主要是發射近地重型太空飛行器,如空間站倉段。
  • 不止長徵五號,新一代長徵運載火箭家族個個不凡
    執行「嫦娥五號」任務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除了這位個頭大、分量重的「明星」,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新一代長徵火箭家族還有許多成員,他們個個都不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向記者介紹了長徵運載火箭家族的「明星」們。
  • 華為事件會在北鬥上演?北鬥三號總設計師:不會出現,坑已填平
    4年,30顆衛星,這就是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6月23日,最後一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全部完成並正式開通。根據騰訊大數據顯示,現在我們的生活85%都是跟導航有關係,在2018的時候,每天的定位需求量已經突破了600億次,導航定位已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了。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直播回放入口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許,北鬥三號收官之星點火升空!  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隨著該衛星在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大棋局」的落子定盤,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長圖丨長徵系列火箭這一年:長徵八號入列,「胖五」擔重任
    2020年,「長徵」家族添新,長徵八號入列!截至12月22日長徵八號首飛,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今年實施33次飛行。隨著2020年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今年,中國航天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重大工程攻堅戰而不懈拼搏,戰「疫」成果來之不易。長徵系列也亮點滿滿:長徵十一號一箭9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總設計師原來是益陽人!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許,搭載北鬥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北鬥收官之星正奔向蒼穹。 收官發射的完成標誌著耗時20多年、舉全國之力構建的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民生多個層面,催生經濟效益、產業發展、社會效應、國際公共服務產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5日18時00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 「嫦五」奔月:從星月神話到國之重器
    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如果嫦娥五號的樣本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我們將改寫月球的歷史。」參與選擇著陸點的中國地質大學行星地質學家肖龍說。嫦娥五號將在38萬公裡遠的月球軌道上,進行月壤樣品轉移,之後通過返回器送回地球。
  • 填補空白,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填補空白,瞄準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需求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迅猛發展,長徵六號、長徵十一號、長徵七號、長徵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相繼飛入太空,取得了北鬥導航全球組網、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一系列重要成果。「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各自的定位和使命不同。」
  • 長徵五號在全世界比算什麼水平?
    美國土星五號是僅次於蘇聯能源號運載火箭推力第二大運載火箭。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生產線於1970年關閉,世界上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是美國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63.8噸。長徵五號火箭目前在全世界現有火箭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德爾塔4型運載火箭和馬斯克獵鷹9號重型火箭。
  • 長徵九號火箭出生就面臨落後?載人登月用長徵九號還是921火箭?
    作為我國未來國之重器的超重型火箭「長徵九號」,承擔著我國未來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甚至登陸火星星辰大海夢想,一直備受航天愛好者的關注。然而最近網絡有消息傳出,「長徵九號」還沒立項,並且面臨出生就落後狀況,載人登月使用的火箭是921火箭!
  • 長徵五號B首飛一箭雙鵰!邁出載人登月第一步,新飛船隻是小目標
    天宮空間站所屬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巡天號光學艙皆為20噸級太空飛行器,而長徵五號B就是為發射這些重型太空飛行器而生,如果沒有這款火箭天宮空間站就不可能進入在軌建造階段。,是載人航天工程專用火箭,在此之前只有長徵2號F與長徵7號有此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