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印度航線、武力徵服印度的航海家達伽馬,死於印度

2020-12-15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紅旗飄揚)

開拓印度航線、武力徵服印度的航海家達伽馬,死於印度

(達伽馬)

1469年,達伽馬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航海世家。他從小接受系統的航海和天文知識的教育,是當時少數擁有航海知識的宮廷大臣。

當時,歐洲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大量商人、航海家冒著生命危險遠航大西洋,試圖開闢到東方的新航路。

葡萄牙國王也多次派遣船隊,試圖探索一條通向印度的航道,併到達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但因風暴太強,無功而返。

1492年(23歲),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消息傳遍了歐洲。面對西班牙咄咄逼人的海上霸權,葡萄牙決心加快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線。這一重大使命就交給了年富力強,富有冒險精神的貴族子弟——達伽馬。

1497年7月8日(28歲),達伽馬率領四艘小型船共計170多名水手,踏上了探索之路。水手們歷盡千辛萬苦,航行了近4個月,來到了與好望角毗鄰的聖赫勒章灣。

(達伽馬的三艘船(中間為旗艦) )

他們遇到可怕的暴風襲擊,水手們紛紛要求返回。達伽馬宣稱不找到印度決不罷休,命令船隊執意向前!船隊終於闖出驚濤駭浪,繞過了好望角,駛進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1498年1月,達伽馬抵達了東非的莫三比克海域。5月20日,達伽馬到達了印度西南部的卡裡卡特。

(達伽馬第一次航海路線)

遠道而來的葡萄牙人與當地商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為了應對危機,達伽馬扣押了當地的幾位貴族,作為人質。雙方最終交換人質,建立了貿易關係。達伽馬留下幾個水手當聯絡人,然後起航回國。

1499年9月9日(30歲),達伽馬回到裡斯本,只剩下2條船和55名水手。達伽馬開拓出了一條到印度的新航線,受到葡萄牙國王的大量賞賜,並賜尊稱為「印度洋上的海軍上將」。

(達伽馬返回裡斯本)

1500年(31歲),葡萄牙國王再派遣一支船隊前往印度,可到達印度卡利卡特時,發現達伽馬留在當地的聯絡人已經被殺害了,船隊也遭到當地人的攻擊。

1502年2月12日(33歲),達伽馬率領20艘軍艦再度出發。艦隊再次抵達卡利卡特,達伽馬毫不留情,下令艦隊炮轟卡利卡特城,迫使其屈服。

他捕俘了一艘埃及商船,將船上300名乘客,不分老幼,全部燒死。他向人們表示:葡萄牙海軍將接管一切。

(在船上指揮的達伽馬)

1503年2月,達伽馬滿載著從印度掠奪的大量價值昂貴的香料,啟程回國,10月回到了裡斯本。達伽馬順利完成了第二次遠航印度的使命,再次得到葡萄牙國王的大量賞賜,1519年受封為伯爵。

1521年(52歲),老國王去世,新國王任命達伽馬為印度副王,負責統管印度。達伽馬「武力至上」,派遣了更多軍艦到東非和印度,控制當地局勢,掠奪大量財物。

1524年9月(55歲),達伽馬以葡屬印度總督的身份,第三次到達印度。不久,他在當地感染了瘧疾。12月24日,達伽馬在印度卡利卡特逝世,時年55歲。

開拓了印度航線,徵服了印度的達伽馬,也死在了印度,算是死得其所吧。

(達伽馬雕像)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65篇作品,營員「紅旗飄揚」的第3篇作品)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1497年7月8日,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啟程前往印度
    瓦斯科·達·伽馬,葡萄牙航海家。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航海到印度的人(1498年)該航路繞過地中海沿岸及危險的阿拉伯半島,為日後葡萄牙對外殖民擴張鋪平道路。達伽馬出生在葡萄牙的港口城市錫尼什,他在快要10歲的時候就擬定了長期航海的計劃,當時著名航海家迪亞士已經從非洲的好望角海線返回,並探索過附近的魚河。達伽馬的父親埃斯特旺·達伽馬曾獲得了這些航海的紀錄,並有心計劃連接這一海路,開闢前往印度的新航線,但卻在出發前逝世。於是達伽馬繼承他的遺志,開始了航海之旅。
  • 航海家達伽馬,在蘇丹的幫助下到達印度,但情況卻「不樂觀」
    歷史看客:芳蘭訴歷史15世紀的時候,人們似乎對航海有著近乎「痴迷」的追求,很多人都踏上船板,像深海裡「旅行」有些人嗎,按在而歸,而有些人卻什麼都沒有得到,因為海上的風浪是沒有預測性的,或許一個不小心就會葬身海底,接下來小編和大家說說航海家達伽馬的航海旅程。
  • 殺死幾十個婦孺的大航海家:1502年2月12日伽馬再次出發前往印度
    殺死幾十個婦孺的著名航海家:1502年2月12日瓦斯科·達·伽馬再次從裡斯本出發前往印度。 15世紀,航海家恩裡克王子開啟了大航海時代,迪亞士在1488年達到了非洲好望角。
  • 絲綢之路的衰落,亞洲被殖民時代的開始——達伽馬打通歐亞航線
    幾日後達伽馬決定使用武力奪取淡水,於是葡萄牙艦隊突然向守護水場的莫三比克人開炮,輕而易舉的佔領水場,獲得淡水。 之後的路線中,再蒙巴薩,馬林迪,葡萄牙艦隊仍然用相同的方式獲取資源。 在東非一路劫掠最後,葡萄牙船隊於4月24日從馬林迪啟航。
  • 大航海時代達伽馬遠航亞洲,靠無知和宗教狂熱支撐
    兩位探險家的目標一致,都是尋找通往亞洲的航線,但長期以來,哥倫布那個偉大的錯誤卻一直令瓦斯科·達伽馬的成就黯然失色。「不過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與哥倫布不同,達伽馬真的如同出發時所想的那樣到達了印度。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幾十年裡,其實大家心中的世界地理概念還都是模糊的,以為必須要穿過美洲才能到達亞洲。」
  • 武統印度——德裡蘇丹國的百年徵服,得益於權力中心大「換血」?
    前言從公元711年倭馬亞王朝第一次出兵進軍印度西北部地區開始一直到公元1206年德裡蘇丹國的建立,古代印度先後遭遇阿拉伯人勢力和突厥穆斯林勢力的入侵長達500年,這種現象在之前的印度歷史中非常罕見。這種分裂一方面是由於阿拉伯帝國原來武力徵服地區的獨立性在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伊斯蘭教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已經出現了不同的派別,新的教派被傳統的伊斯蘭教視作異端勢力,將他們驅逐出原來的生活領地。
  • 印度為何要遷都?|地球知識局
    中亞民族往往以印度河流域為基地徵服印度半島所以印度河-恆河流域之間的走廊就格外關鍵即使擴張到半島南端,統治中心仍在這個走廊拉合爾、德裡、阿格拉都是合適選擇▼在此之後,德裡不僅是恆河平原的中心城市,還一躍成為印度半島的首都之城
  • 接《印度》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馬其頓國王在希臘之北,公元前四世紀後半期勢力日盛,首先控制希臘,接著,國王亞歷山大大舉東侵,滅波斯,一直進軍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龐大的帝國。但是帝國不久分裂。)從很早的時候起,就有人在印度居住。這些情況反映了明顯的貧富懸殊和階級對立,也說明印度河流域當時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文明。這種古代文明為後來印度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統一的奴隸制國家的形成公元前二千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從中亞高原南下,經印度西北部的山口侵入印度,逐漸徵服印度河流域,後來繼續向東遷徒,又逐漸徵服恆河流域。
  • 印度如何成為英國殖民地?印度皇帝的表現太意外
    18世紀中期,印度土地上的諸多殖民者中,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強。當時的葡萄牙力量已經衰落,法國處境不佳,荷蘭除了商業外都很弱。英國人來到後,本來是打算大幹一番,不想被法國人搶先。兩國無可避免地在印度展開鬥爭,而印度的被殖民化道路就此打開。英國人仿效法國人,徵召印度人組建軍隊。
  • 印度赫赫一時的莫臥兒帝國,是如何被英國完全佔領的?
    沙賈汗想讓他最寵愛長子達拉·什克接班,但他的第三子奧朗則布顯然在四子之中能力最強。沙加汗後來康復,但依然無法阻止諸子的內鬥,最終奧朗則布在1658年取得了勝利。之後,奧朗則布處死了他的三個兄弟,同時廢黜了其父沙加汗,自立為帝。沙加汗後來被奧朗則布軟禁了五年,病逝於阿格拉堡。
  • 船艦啟程:勇敢的西方冒險家,大航海時代的開啟!
    技術上,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被帶到了歐洲,這一偉大的發明大大改良了西方艦隊的遠程航海技術,船隻的改良允許了他們的遠洋探索。西方各國的戰亂逐步停歇,國王支持他們的遠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做起了海上霸王,切斷了歐洲人原來的航線,以上種種迫使歐洲人不得不出海探索富庶的中國。1497年7月8日,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受國王派遣,從裡斯本出發,遠渡重洋。
  • 為什麼佛教在印度影響越來越小?
    佛教是在反對印度傳統宗教婆羅門教的沙門(出價僧侶)思潮中誕生的一種新宗教,是印度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到了阿育王時期,佛教迎來了在印度的全盛時期,阿育王皈依佛教,「以佛治國」,更推動會佛教向世界傳播。佛教在印度長達1700多年的傳播、發展過程中,對婆羅門等宗教和各派哲學是既破斥論諍、又借鑑吸收、隨著印度社會的發展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自身也開始出現了變化。一、佛陀圓寂一百年至三百年間,佛教教團分裂為上座部、大眾部乃至十八個部派,無論是對戒律的持守還是對教義的解讀、分歧日益嚴重。
  • 印度102人在最嚴重化工災難中倖存 卻死於新冠
    來源:海外網圖源:美聯社海外網12月3日電印度中央邦政府當地時間2日表示,1984年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中倖存的102人,已死於新冠肺炎。據今日印度、Republic World新聞網報導,印度博帕爾災難救援和重建主管巴桑特·庫雷(Basant Kurre)表示,「截至12月2日,博帕爾區已有518人死於新冠肺炎,其中102人是博帕爾毒氣事件的倖存者。」
  • 印度的歷史 就是被各外族蹂躪的血淚史
    通過這個缺口,無數外族可以肆無忌憚地入侵印度,而事實上,印度歷史上的確多次屈辱地被外敵徵服。今天,眠眠就來講講印度悠久的被徵服史。01. 雅利安人的入侵公元前1500年,當印度河的摩亨佐達羅、哈拉帕等古文明徹底衰落之後,一個位於中亞的古老民族盯上了這片肥沃的土地。是的,這個民族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雅利安人。
  • 明朝為什麼沒有參與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時代,又被稱為「地理大發現」,因為它是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系列地理學上的重大突破:達·伽馬開闢了了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直達印度的新航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然而,地理學上的重大突破,極大地促進了歐洲國家的海外貿易,刺激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等國家對美洲
  • 話說印度歷史
    摩揭陀國實力最強,經訶黎、幼龍、難陀、孔雀四個王朝的發展與擴張,最後由孔雀王朝在前四世紀末統一了印度大部,結束了印度列國時代。6、孔雀帝國,約前324年至約前185年:列國時期,亞歷山大撤出印度之後不久,被稱為月護王的旃陀羅笈多,推翻摩揭陀的難陀王室。旃陀羅笈多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的首個帝國孔雀帝國。他趕走希臘人在旁遮普的勢力,逐漸徵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
  • 【印度最新疫情播報: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96萬例、死亡人數升...
    【印度最新疫情播報: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96萬例、死亡人數升至10.7萬人】據Worldometers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0月10日02時30分,印度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達696萬例,新增60262例至6964074例;死亡病例新增621例至107142例。
  • 打蛇打七寸,印度的七寸在哪裡?這個要害關乎著印度的國家命運
    一、印度大國戰略印度是一個充滿野心的國家,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說過,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所以印度從建國開始基本上都是沿著這一戰略推進。英國英屬印度殖民版圖解體以後,印巴分治,從那時起印度就開始了自己的大國戰略。
  • 英國人為什麼能殖民印度,卻無法徹底徵服尼泊爾?
    尼泊爾是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一個內陸多山之國,其將近一半的國土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境內海拔超過六千米的山峰有兩百多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處在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尼泊爾北面是萬山重疊的喜馬拉雅山脈,東面、西面、南面被印度包裹,國土面積十四萬多平方公裡,比朝鮮大些,跟中國遼寧省省域面積差不多。尼泊爾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造就了天生勇猛彪悍、單兵作戰能力超強的尼泊爾人,也就是舉世聞名的廓爾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