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老兵連德平:「若祖國需要,我還會去戰鬥!」

2021-01-09 澎湃新聞
魏縣老兵連德平:「若祖國需要,我還會去戰鬥!」

2020-10-26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993年,老人故地重遊

連德平,魏縣泊口鄉崔野衝村人。1953年,在隆隆的炮聲中,連德平奔赴朝鮮戰場,投入到保家衛國的最前線。如今,老兵雖是暮年,但壯心不已:「若祖國需要,我還會去戰鬥!」

A 革命種子,從小萌芽

連德平,1927年出生於魏縣泊口鄉崔野衝村一個農民家庭。1932年初,崔野衝村建立了地下黨支部,連德平的父親是當時的抗日村長,二哥連德彰、三哥連德修也都參加了共產黨,和敵人鬥智鬥勇。正是在家庭革命氛圍的影響下,1938年,11歲的連德平在本村小學參加了由共產黨員連宗堯組建的魏縣第一個抗日少年先鋒隊。

1947年4月,20歲的連德平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10月,連德平在魏縣東小門擔任教師工作,後來又調到魏縣人民銀行工作。1951年12月他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調入魏縣紀檢會任助理員。但很快,在新的崗位上工作的他,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

B 響應號召,奔赴戰場

1952年底,按照上級部署,魏縣安排部署擴軍運動,全縣1183名青年在魏縣東代固村集中,經過好中選優,最終770名優秀青年組成「魏縣新兵營」。連德平接受縣委指派,於1953年2月14日(農曆大年初一)帶領新兵營赴朝鮮前線。連德平老人對記者說,當時抗美援朝戰爭已經打了兩年多,志願軍雖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但我方兵員也損失嚴重,需要支援。

連德平赴朝作戰,獲得了家人全力支持,家人們認為,衝上前線保家衛國,是作為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到達朝鮮戰場後,連德平所帶領的新兵營戰士編入各戰鬥部隊,連德平被分配到後勤部第19大站56分站,負責後勤物資保障工作,參與槍炮、彈藥等戰鬥物資的保存、發放和運輸任務。為了適應戰場上的形勢需要,連德平積極參加政治學習,以最快速度掌握部隊後勤保障業務技能。

朝鮮戰場條件非常艱苦,當時正是冬季,天氣嚴寒,戰士們互相抱著取暖,吃一口炒麵就一把雪。那時候敵機經常對志願軍的指揮機關等重要軍事目標狂轟濫炸,還派小股敵特人員偷襲破壞,為了保障後勤物資的安全,物資存放在陰暗潮溼的坑道中。由於朝鮮的地形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戰場補給難度很大,他們經常利用夜晚運輸軍用物資和糧食到前線,還要時刻預防敵人空襲。在艱苦的環境中,經過一年多的浴血奮戰,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連德平於1954年8月隨部隊勝利回國。

C一片初心,建設家鄉

返回祖國的連德平,進入志願軍第一速成中學學習,1958年5月,轉業到天津市有機合成廠工作,五年後返回魏縣家鄉。

返回家鄉的連德平,在沙口集公社工作,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連德平說,從戰場回來,只是工作崗位變了,為黨工作沒有變,為人民服務沒有變,當過兵的人,革命意志絕不能消退。

剛到沙口集公社工作,連德平就遇到了1963年8月的大洪災,他帶領群眾抗洪搶險,在漳河大堤上一幹就是十幾天,家也不回。為轉移群眾和財產,他帶領公社幹部蹚著水往返堤內四個村莊無數次,洪水雖然把房屋衝倒了一百餘間,但沒有一人傷亡。抗洪搶險結束後,他才發現自家的街門被大雨衝塌了。他請人翻修了街門,在門楣上書寫了「永遠革命」四個鬥方大字,以明心志,同時也為了教育家人繼承革命傳統,幹好革命事業。

後來,連德平歷任沙口集公社社長、魏縣中學觀察員、泊口公社革委會主任、罐頭廠革委會主任支部書記、木器廠廠長等,1989年在魏縣衛生局離休。幾十年的工作中,在農村,他住農家吃派飯,和群眾打成一片,創造了一個個糧食高產社隊。在罐頭廠,他們帶領技術人員和工人成功生產了多種水果罐頭和著名的「魏縣大曲」白酒。在木器廠,他為了提高產值產量,在生產車馬挽具的同時,還生產各種家具,帶領厂部領導和工作人員利用邊角料為邯鄲工具機廠等生產小型包裝箱。在一次操作電動圓盤鋸時,他不慎鋸傷手指。事後還風趣地向看望他的同事說:「電鋸比美國鬼子還厲害,幹掉了我半截手指頭。」因工作表現突出,他先後榮記一等功一次、記大功一次,榮獲模範工作者兩次、優秀共產黨員兩次。

時間過去了近70年,連德平在朝鮮戰場上獲得的獎章很多都已經找不到了。但他說,當年一起到朝鮮的有七百多人,活著回來的還不到四百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連德平老人二女兒連玉枝告訴記者,老人平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若祖國需要,我還會去戰鬥!」

來源:邯鄲晚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魏縣籍飛行員王建東榮立一等功!縣委書記樊中青受邀出席授獎大會
    魏縣籍飛行員王建東沉著處置空中特情榮立一等功!魏縣縣委書記樊中青受邀出席授獎大會!「向英雄致敬!」「向一等功臣王建東學習!」12月8日,魏縣籍飛行員王建東所在的空軍某部專門舉辦授獎大會,為他頒發一等功獎章,授予空軍功勳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邯鄲市委、市政府、邯鄲市軍分區受邀派出代表出席大會。魏縣縣委書記樊中青代表王建東家鄉受邀出席大會並講話。
  • 中國唯一一次召回老兵!若有戰召必回!老兵永遠靠得住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召回老兵,竟無一人缺席。若有戰召必回,這就是中國軍人,這才是值得我們轉發宣傳的正能量。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當時解放軍受10年文革所帶來的影響,很多崗位都出現了空缺。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我國發布了首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緊急召回退伍老兵的命令。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短短幾天所有受到召回命令的老兵全員歸隊,數十萬人全員到齊,真正演繹了什麼叫若有戰召必回,讓無數國人淚目。這些老兵們雖退伍多年,但雄風依舊不減。戰場上他們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毫不遜色,僅僅數月越南便潰不成軍。
  • 抗美援朝老兵記錄祖國人民慰問我們的一天,句句訴衷腸
    抗美援朝老兵記錄祖國人民慰問我們的一天,句句訴衷腸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陳應桐責任編輯:李晶2020-09-26 08:41以下為兩篇筆記——《慰問手冊》(1954年7月)心愛的慰問手冊,我很早就聽到你的消息啦,今天終於見面了。當我接到你的時候,我感到無限的愉快和高興。因為你代表著祖國人民的情意,對我們這樣關懷,我真是無法說出我的感激。
  • 疫情當前,魏縣書記為鴨梨「代言」
    -------------廣告------------------2月29日魏州網通過微信公眾號和「魏州網APP」發布了「魏縣張固5萬件梨滯銷冷庫,村支書拍視頻急求幫助!」的消息。點擊即可查看(魏縣張固5萬件梨滯銷冷庫,村支書拍視頻急求幫助!)
  • 91歲抗美援朝老兵李敦厚:活下來,報效祖國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已經過去70年,對於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91歲的老兵李敦厚記憶猶新。今天,讓我們走進李敦厚的故事,去探聽那些崢嶸歲月……還記得指導員看著我,表情一臉驚喜,他說,小李你還活著啊!」李敦厚說,這就是他經歷的第一次戰鬥,還沒來得及有什麼感悟、總結,第二次戰鬥又來了。「當時在我身邊的兩名戰友還來不及熟悉,一發炮彈飛過來,就在我身邊幾米遠的地方,一個人就沒了,我也被震開了,當時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找掩體躲起來,先保住性命再還擊!」
  • 退伍季:我的連隊和老兵
    :以連為家張宇傑「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心窩」我想大部分人都與我一樣,當第一次踏進連隊門口的那一刻,你要交給它的不只是青春,還有自己的理想奉獻;它帶給你的不僅僅是一處安生,還有光輝的過往與榮耀。說道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我們連即將退伍的老兵金鎖了,已經在這裡走過十二年的他,十二月就要離開這個他夢開始的地方。
  • 新聞縱深|禁止早採,河北魏縣這樣保鴨梨招牌
    「往年這個時候,魏縣確實有一部分使用膨大劑的鴨梨已經上市了,我以前也收過,價格比集中上市時高一些,但品質和口感跟自然成熟的鴨梨比不了。」來自石家莊趙縣的果品收購商安少朋說,「不過今年魏縣政府出了新規定,禁止鴨梨早採,現在市面上基本上看不到提前採摘的鴨梨。即便有極個別的早採鴨梨,我們也不敢收。」
  • 魏縣愛心鴨梨「甜蜜」上架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
    「先生,您嘗嘗咱這魏縣本地鴨梨,甜脆汁多,清肺開胃。特別是魏縣張固村鴨梨主產區,有近300萬斤鴨梨滯銷,其中有很大部分是貧困戶的鴨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貧困戶的脫貧增收。魏縣東代固鎮相關領導介紹道。 中石油河北邯鄲銷售分公司得知該情況後,公司相關負責人主動聯繫魏縣當地政府,深入貧困村與村民就鴨梨滯銷問題進行溝通淺談,在上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聯絡到滯銷鴨梨較多的果農,一次性採購鴨梨近1.5萬箱,發往河北各地近40座中石油加油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
  • 「我部隊打電話,讓回去!」若有戰召必回,致敬,80歲老兵!
    「我部隊打電話,讓回去!」若有戰召必回,致敬,80歲老兵!前不久,湖南省嶽陽市火車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人工售票窗口前徘徊,一再急切地表示部隊召他回去,要買一張去北京的火車票,並從包裡掏出證件和200元現金。老人口齒不太清楚,只是反覆嘟囔著一句話:「我部隊打電話,讓回去!」
  • 西部戰區陸軍老兵退役和新兵授銜都在同一天!
    「若有戰,召必回!」這是老兵告別的宣言。「我志願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是新兵莊嚴的宣誓。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西部戰區陸軍某旅隆重舉行冬季退役士兵向軍旗告別儀式。同樣的口號在兩座軍營響起退伍老兵舉起右手眼含熱淚向軍旗行最後一個軍禮新戰士神採飛揚注目軍旗莊嚴敬禮▲老兵受獎榮歸故裡
  • 戰場上子彈打光後,能不能撿敵人的槍繼續戰鬥?老兵:不怕死就去
    那這樣看來,戰場上打光子彈的情況的確需要引起重視。因此有網友就提問了:如果子彈打光後,可以隨意拾取掉落在戰場上的武器,繼續投入戰鬥嗎?在許多影視劇作品、槍戰遊戲中,撿槍已經是司空見慣了。那麼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常見嗎?對此,參加過伊拉克戰爭的美國陸軍老兵羅納德·福克斯曾公開指出:可以撿,只要你不怕死。原因之一:來自友方的火力。
  • 魏縣通天地產非法徵地毒打老婦
    河北省魏縣東關村天福苑小區開發商通天地產有限公司竟在距離縣委縣政府不足300米的東側,僱傭大型挖掘機、鏟車,在魏縣東關村農戶的耕地裡強行挖溝、開槽,農戶連繼花上前制止「這是我家的耕地!還沒有任何協議、補償怎麼就開始挖溝了?」開發建設企業不僅沒有聽其勸阻,卻被天福苑小區開發商的幾十名不明身份的幫兇毆打致傷後,抬出現場。
  • 邯鄲魏縣中普精密製造有限公司項目開工了!
    11月26日上午,魏縣舉辦中普精密製造有限公司項目開工儀式。邯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增良,邯鄲市水利局二級調研員王志全,縣領導樊中青、杜章玉、苗俊嶺、張海軍、魏志凌、林雙廷、張曉景,河北普陽鋼鐵集團董事長郭恩元、總經理石躍強及有關部門和鄉鎮負責同志、施工單位相關人員參加開工儀式。
  • 和祖國失聯,安西軍團死守西域,40年後最後一個白髮老兵倒下
    說起來到也是一個信念在搞鬼,堅守著一個作為一個士兵的原則,上級沒有說退就不能退,身後是祖國,他們只能往前。然而他們不會想到的是,引以為傲的祖國早已拋棄了他們。無獨有偶,唐朝歷史上還真的有這樣一群人,獨守西域42年,即便在這段歲月裡,唐朝換了四個皇帝,他們也從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變成了堅韌不拔的白髮老兵,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放棄。
  • 河北邯鄲魏縣:全國首創精準防貧機制 築起返貧、致貧「截流閘」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發展了「扶貧微工廠」156家(攝/徐輝)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輝 田宏)賣羊又收入了幾千元、去外省學習的事有了著落、政府出錢建設的扶貧農業園區兩個月後即可入駐…同時,魏縣投資200餘萬元建起了80畝的農業扶貧園區,其中40畝租給房向魁養羊。「現在已經有20餘戶貧困戶要跟著我養羊,我準備成立合作社。我致富全靠國家的政策好,我要帶著其他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截至目前,房向魁賣羊已達200餘只,收入20餘萬元,家裡還有150隻羊,真正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 「再選一百次,我還是會去朝鮮」——重慶老兵塗伯毅的故事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談及收到總書記回信一事,塗伯毅仍舊沉浸在巨大的喜悅與鼓舞之中。「為啥子要寫這封信?你聽我慢慢擺!」70年過去了,這位重慶雲陽籍的英雄老兵,仍舊是一口地道的重慶話,高亢洪亮的嗓音中,還帶有重慶人特有的那股子火辣味。
  • 邯鄲魏縣一家族惡勢力受審
    12月10日,魏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劉某濤、劉某江、劉某紅等5名被告人涉惡勢力犯罪及其3名同案犯涉嫌尋釁滋事罪、強迫交易罪一案。魏縣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8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
  • 河北魏縣中普精密製造項目籤約儀式舉行
    8月14日上午,魏縣中普精密製造項目籤約儀式在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舉行,縣委書記樊中青,縣委副書記、政府代縣長高巍,縣委常委、政府常務副縣長張海軍,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雙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曉景,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恩元,中普精密製造有限公司法人張勝利等出席籤約儀式
  • 你會讓孩子去當兵嗎?看退伍老兵是怎樣回答
    我是剛剛轉業不久的老兵。 我大聲的回答,我絕對願意讓孩子當兵。男孩子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各位家長下面聽我說說當兵的好處,你現在就想把孩子送部隊去,好處有以下幾點: 1,報效祖國 報效國家是每一個人的業務和責任!當兵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也是愛國的一種表現。
  • 老兵們中了幾條?海軍士兵退役後留下的40個後遺症:看後淚目了!
    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保護人民生命財產這一光榮使命,號召著中華大地上的熱血青年義無反顧的來到軍營。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從穿上軍裝那一刻就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使命。鐵打的營盤流水兵。即使他們退役了,依然會保持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保持革命軍人的優秀作風,傳播中國軍人奮力拼搏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