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一群特殊的老人為原型,誕生了一部微電影《追夢》。這群老人們的身份很不平凡,他們是「兩彈一星」的功臣們。
《追夢》由上海市老幹部大學微電影研習社志願者浦東項目創作組團隊拍攝製作,它講述了居住在浦東新區上鋼街道的「兩彈一星」老功臣在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地研製出了中國自己的原子彈,創造了非凡的人間奇蹟的奮鬥歷史。
15分鐘的微電影濃縮珍貴歷史
《追夢》用短短的15分鐘濃縮了全體研製人員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經歷,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志向與民族復興緊緊聯繫起來的精神。
微電影《追夢》講述道: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向全世界證明中華民族不是弱者。
1967年6月17日
中國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揚國威、壯軍威,偉大祖國樹起了不朽的歷史豐碑。
1970年4月24日
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
原子彈部件的質量部件的質量檢驗要求:間不容髮 慮周藻密 恪盡職守 精益求精,為保證原子彈部件的質量標準,科研設計技術人員堅持復檢連軸轉;核基地的工廠就是戰場高危作業隨時可以奪走生命或者造成終身殘疾;核武器的裝夾零件過程中 需要在密封容器中完成工作室鑽到充入惰性氣體的容器中進行安裝和調試 ,連續作戰就會缺氧窒息......
這些前輩們為造中國自己的原子彈隱形埋名 以身許國,獻了青春獻子孫,幸福中華十億人。在這追夢道路上不僅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還有有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倔強,以及亂雲飛渡仍從容的魂魄。」
觀影后,大家被「兩彈一星」功臣們的精神所折服
「追尋先鋒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微電影《追夢》進校園啟動儀式,近日在浦東新區觀瀾小學舉行。這群令人敬佩的老人們與少先隊員們一同參加了升旗儀式。鮮紅的領巾隨風飄揚,莊嚴的隊禮致敬先鋒。「兩彈一星」功臣代表陳福良為師生們作國旗下講話,講述了他們往日進行軍事研究的經歷——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時禮堂裡響起的難以熄滅的掌聲;在太空遨遊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播放著的「東方紅」……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辛過往與光輝成就一一展現在大家面前。
創作組成員、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原副區長劉正義為隊員們講述電影創作背景和拍攝的幕後故事。她表示,「兩彈一星」事跡是「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
觀影后,師生們深深地被功臣們身上那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所折服和感動,紛紛感慨:「兩彈一星」功臣,他們是時代的先鋒,是浦東的英雄。
因為浦東新區上鋼新村街道居住著這樣令人自豪的功臣,該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踐說道:將深入挖掘本區域紅色資源,讓紅色精神象原子彈、氫彈那樣,通過裂變、聚變而產生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兩彈一星」等寶貴精神財富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老功臣所在社區——濟陽三村居民區書記潘曉研表示,看了《追夢》這部微電影,心潮起伏。作為一名青年幹部,他說道:「自己雖然沒有親歷那個年代,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經常和老功臣們打交道,深深地被他們身上那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所折服和感動。」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