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是陸地上體型第三大的哺乳動物,而且河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內陸地區,而大白鯊是海洋中僅次於虎鯨的頂級獵食者,它們兩種動物在現實中是沒有任何相遇機會的。要判斷兩種不會相遇的動物的戰鬥力強弱,我們可以從雙方的數據以及習性來綜合的對比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河馬
河馬是現存陸地上體型第三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和犀牛。河馬雖然體型不如以上兩種動物,但是,河馬屬於半水生動物,在水中,即使兇猛的獅子、鱷魚都不敢輕易招惹它。
從分布上看,河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根據不同的分布,河馬又分為5個亞種:安哥拉河馬、南美河馬、尼羅河馬、東非河馬以及查得河馬。
從基因的相似度來看,河馬與鯨豚類關係最近,生物學家推斷,河馬與鯨豚類屬同一祖先-早期的反芻亞目動物,但是由於後期生活習性的改變,河馬與鯨豚類開始了完全不同的獨立演化。
從外觀上看,河馬長相比較「喜人」,圓滾滾的身體,四條短粗的腿,大大的頭上長著一對小眼睛和小耳朵。雖然河馬長相萌萌噠,但是它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是它的體型,作為體型最大的偶蹄目動物,成年河馬有著平均4米左右的身長以及平均1.4噸左右的體重。除了體型龐大外,河馬還長著一張可以張開120°的大嘴,巨大的開合能力配合上頭部結實的肌肉,成年河馬能夠釋放平均800公斤以上的咬合力。再有就是河馬的牙齒雖然比較的稀疏,但是它有著平均50公分長的四根獠牙。
除了攻擊性,河馬的防禦也是不弱的,河馬的皮膚厚度平均在6公分左右,這種皮膚厚度,即使成年的雄獅也很難給它造成致命傷。
河馬雖然是雜食性動物,而且主要以植物為食,但是,它與大多數的食肉動物一樣,都有極強的領地意識,通常河馬比較的溫順,但是一旦有動物踏入它們的領地,必然會造成的河馬的圍攻(大象除外)。
大白鯊
大白鯊是現存海洋中最兇猛的魚類。有的小夥伴會說:大白鯊的天敵不是虎鯨嗎?它怎麼成最兇猛的魚類了?答案很簡單,所有的鯨魚都不是魚,而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
大白鯊作為海洋中的「明星」,其知名度幾乎超過了所有海洋生物,究其原因,與近些年大量的大白鯊題材的影視作品有很大的關係,其次就是它的實力也是名不虛傳的。
從分布上看,大白鯊幾乎分布於所有熱帶和溫帶的大洋中。作為一種純正的食肉動物,大白鯊的主要獵物以大型的海洋生物為主,比如海豹、海獅以及一些鯨類。
大白鯊之所以能夠捕獵大型的動物,成為海洋霸主,首先就有得益於它龐大的體型,成年大白鯊平均體長在5米左右,體重平均在2噸左右。其次是它利牙,在大白鯊的上下顎上分布這26顆帶有倒鉤的尖利的牙齒,這是它捕獵的利器,最後就是大白鯊的身體了,雖然從表面上看,大白鯊體表乾淨光滑,實際上在大白鯊的皮膚上布滿了倒刺,這些倒刺在與對手碰撞時能像銼一樣給對手造成傷害。
河馬和大白鯊誰更厲害?
由於河馬棲息在陸地上的淺水區內,而大白鯊則生活在廣闊的海洋中,所以它們是不會交手的。如果非要比個高低的話,我認為是大白鯊更厲害。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01 獵物對比
既然兩種動物不可能相遇,我們先用獵物來對比一下。河馬是一種雜食性動物,雖然也會吃肉,但是它的主要肉食來源是動物屍體,而且經過生物學家的研究發現,河馬吃肉其實是一種反常行為,因為河馬的胃並不適合消化肉類。比如感染了炭疽的河馬會有強烈的食肉行為。
而大白鯊則不同,它是純正的食肉動物,而且食物大都來自於自己捕獵的,並且它的獵物體型都比較大,比如海獅。
因此,從獵物上看,顯然是大白鯊更加厲害一些。
02 戰鬥力對比
雖然河馬有一張血盆大口,但是由於牙齒較大,只適合咬住獵物,無法撕裂對方的皮肉,這一點可以參考河馬咬鱷魚,鱷魚身體比較的扁平,利於河馬咬住。但是想要咬住體型龐大而且圓滾滾的大白鯊無疑就有點痴人說夢了。
而大白鯊則不同,它除了有尖利的牙齒外,即使用身體撞向河馬,它身上的倒刺也會將河馬劃的遍體鱗傷。在實戰中,雖然兩種動物都沒有秒殺對方的實力,但是顯然大白鯊能夠給河馬造成持續性的傷害。一旦受傷就會流血,流血過多的自然就會死亡。
03 習性
雖然河馬能夠適應水中的生活,但是它在水中大都是頭部露在外面的,而且雖然河馬能在水下潛行4-5分鐘,但是,在水下,它沒法張嘴和呼吸,更不用說在水下與動物搏鬥了。而大白鯊則不同,它是水生動物,在水中它能發揮出100%的戰鬥力。
總結
河馬和大白鯊是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中的動物,它們在不同的生存空間內都有各自的優勢。所以如果將大白鯊放在陸地上與河馬PK,河馬不用出手,只需要等,就能戰勝對手。但是如果是在水下,河馬不會是大白鯊的對手的。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