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宗,也是那個時代的領軍人物,詩文雙絕,入選了唐宋八大家;他的文章深入淺出,開創一代文風,直到今天我們在創作散文時,歐陽修都是繞不過去的一位。他的作品也是文藝青年的上等讀物,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以及他的詞作,全部都精品。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他的詞,其實除了詞之外,還有詩歌和散文,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散文的創作在唐朝以前,那主要還是空洞無物,正是到了中唐時期大文豪韓愈致力於改革,他與另外一位大詩人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從這個時候開始,散文開始說理言物,真正貼近人們的生活。歐陽修的散文就受到了韓愈的影響,同時又推陳出新,把散文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歐陽修眾多的散文名篇中,要數《醉翁亭記》最為大家熟知,不過除了這一首之外,我個人還喜歡《畫地學書》,這篇文章情感細膩,我們可以解讀為是一篇自體散文,寫下了他對於母親的懷念,還有母親如何在幼年時教他學字。今天正好是母親節,讀這麼一篇古文也是很應景,所以達裡推薦給大家,一起來感受母愛的偉大。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於再三,志氣自若也。
這篇文章清新脫俗,歐陽修小的時候家境很貧寒,父親又早早過世,但是他母親很堅強,帶著他四處流浪,但是沒有人收留他們,最好母子相依為命;母親靠著幫別人縫補衣服養活了歐陽修,還教他讀書。在這篇文章中,歐陽修正是寫了那一段經歷,母親是江南才女也識字,以地為紙,以樹枝代替筆,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識字。
後來的歐陽修正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當時整個北宋後期的大文豪,有一大部都是他的學生,例如蘇軾父子、王安石、曾鞏、黃庭堅等人,那都是他的學生。歐陽修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就,與他的母親有關,正是從小言傳身教,不僅養活了他,還教他讀書識字,以及如何去做一個好人。
歐陽修這篇文章寫於晚年,這個時候歐陽修的母親鄭氏早已逝世,可是對於一位兒子來說,始終是難以忘懷,他在這篇文章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同時也告訴了世人,他的母親真不容易,為了他吃盡了苦頭。但是他很努力,最終沒有讓母親失望,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最終成為一位文學大家。
母親的愛最偉大,無私奉獻,為了兒子哪怕是吃再多的苦,那也是無所謂,畢竟兒子是母親的全部;對於兒子來說,母親也是兒子的依靠。歐陽修的文章洋洋灑灑,寫得很感人,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這篇文章也是為後人津津樂道,同時「畫地為書」也演變為了成語,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會引用。
今天是母親節,我們不能夠忘記了母親,她給予了我們生命,教會了我們怎麼做人,我們的一切都是母親給的。在這麼一個節日裡,我們讀歐陽修這篇文章再合適不過,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了母親,不夠現在的你生活如何糟糕,日子如何艱苦,也應該要放下一切,給遠在故鄉的母親打一個電話,哪怕是問一好,那也是讓人母親感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