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一提起《英雄志》這部武俠小說,就會想起這句廣告文案。
但是如今卻是「金庸古龍皆已逝,江湖還盼英雄志」!
這部構局宏大的武俠小說讓武俠世界的色彩更加繽紛,帶有一種深紅近血的悲色,灑落在金庸的圓滿與古龍的簡白之外,為讀者們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新體觸——古典的性格,後現代的結構,充滿盪氣迴腸的悲涼,堪稱一部「男人的武俠」。
金庸古龍之後的武俠時代,《英雄志》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臺灣著名武俠小說家孫曉憑藉《英雄志》一部武俠小說,就足以奠定他在武俠小說史上的地位。
確切的來說,應該是半部。
因為它是一部太監了十幾年的武俠小說。
自從第二十二卷「八王世子」之後,孫曉年年在微博上說「今年出大結局/今年必定出大結局/今年肯定出大結局/今年一定出大結局....」。
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卻年年未能兌現承諾。
一年又一年,反覆如此,讓《英雄志》的小說粉耗盡了最後一次耐心。
由於間隔時間太長,好多《英雄志》的粉絲都從青蔥少年熬成了生兒育女的大叔了,連其中的內容都忘得差不多了,恰好,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這是一部大俠之書,大時代之書,大情感之書,大熱血之書!
今天,青莓不說《英雄殺》到底講了什麼,青莓和大家探討下《英雄殺》還未出大結局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為名聲所累,不願草草結尾,以免爛尾。
《英雄志》寫到中途已經達到最高潮了,後面再怎麼寫都會走下坡路,沒法寫下去了。孫曉顧忌到自己的名聲,就不敢再寫了,這一點,可以參考古龍先生的經典名著《白玉老虎》。
可能有的武俠小說不適合寫結局,就像金庸武俠小說《雪山飛狐》中胡斐與苗人風那一戰還沒完書就完了,胡斐那一刀到底砍不砍?
第二個原因,利益的問題,《英雄志》已經結尾了,但是利益分配沒談好,所以就一直拖著不出大結局。
多簡單,這世間除了親情就是錢。
據說,雖然《英雄志》給孫曉帶來了莫大的名氣,但是孫曉在這部武俠小說中取得的整體收益不足十萬塊,足以被一個二流網文寫手輕鬆秒殺。
整體收益是不是不足十萬這個咱們先不說,但是和各方利益沒談攏,不願意賤價出賣自己的心血,這一點所有的作者都感同身受。
我情願相信是這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孫曉江郎才盡,寫不下去了。
這是很有可能的。
孫曉的野心太大了,他想寫出一部史詩級的武俠小說,構局宏大,後期人物太多,主線旁線太多,文筆有些駕馭不了,場面收不住了,力不能逮。
如果年富力強,按照孫曉的才情,寫出大結局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70年生的孫曉如今也已經年過半百了。
隨著年齡、精力的衰減,才華文筆不可能一直保持在當初的巔峰狀態,就像溫瑞安不可能再寫出《溫柔一刀》、《一怒拔劍》那時候的「說英雄」系列了。
再看下一個《英雄志》讀者的說法吧。《英雄殺》寫的不錯,作為一個看英雄志兩遍的老書迷,雖然不齒野狗為人,但對這部小說真是難以忘懷,英雄志的遲遲不能結尾,和溫巨俠還是不一樣的,他這個人估計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性格相當執拗,不寫到滿意就不完結。不管怎麼說,我仍然會等結局,新版實體書要推出,我也會購買,也算對當年白看電子書的補償。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沒有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一聲嘆息。英雄志在我心裡,已經完結過。
臥龍生《龍紋寶鼎》用現代語言描述男女之情,恰到好處,回味無窮
東方玉武俠《金童二十四禪》,頗有教育意義,看過的小說迷都知道
最後,用一句話表明你看過《英雄志》吧,你會選擇哪一句呢?歡迎留言和青莓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