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蛋撻,相信是許多小朋友最愛的甜點,我家小孩每次去肯德基,必點的就是蛋撻。新鮮出爐的蛋撻,表面微微的焦褐感搭配著濃鬱的奶香味,真是讓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外酥裡嫩,既有奶香布丁的滑嫩口感,甜而不膩,又有香酥得掉渣的撻皮,兩者在唇齒間不斷碰撞,真是味蕾的雙重享受,沒有人能拒絕它,更何況是小孩。
蛋撻起源於歐洲,由於「它」製作過程簡單易學,而且成品極其美味誘人,後來也被流傳到世界各地,其中,除了最出名的葡式蛋撻,還有許多獨特風味的蛋撻 ,都是經過不同麵點師本土化和改良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風味口感。
在我國市面上最常見的蛋撻,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酥蛋皮撻,另一種是牛油皮蛋撻。由於撻皮製作方式的差異,它們的口感也各有千秋。酥皮蛋撻以葡式蛋撻為代表,(肯德基裡面吃到的就屬於葡式蛋撻),酥皮蛋撻,撻皮更像千層酥,看上去,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口感清脆酥口,層層酥脆。這種酥皮製作複雜點,層層疊疊擀壓,如果溫度、配方比例等一些小環節控制不好,就做不出層層酥化的口感。而牛油皮蛋撻使用的是甜酥皮,表面光滑完整,吃起來感覺更像曲奇餅乾,擁有黃油曲奇般的酥鬆口感,其實,國內傳統的港式蛋撻也是屬於牛油皮的 ,這種做法相對簡單。西歐國家卻更流行牛油皮蛋撻,比如,英國就依然堅持使用牛油皮蛋撻。
吃慣了肯德基的葡式酥皮蛋撻,今天教大家試試這款港式蛋撻,用曲奇麵團做蛋撻皮,與葡式蛋撻的「疊被子」開酥撻皮比起來,做法要容易得多,而且酥鬆的口感一點也不會輸給葡式蛋撻。 港式蛋撻相對於剛入門烘焙的新手很容易上手。這款蛋撻小朋友會很喜歡,而且,它還很適合和小朋友一起動手製作,由於疫情的嚴防控制,全國的中小學也都延遲開學,別人在家做油條、做麻花,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做他們喜歡吃的蛋撻呀~重要的是,自己做的蛋撻有著滿滿的成就感。一起來看看具體的做法吧!
準備食材:
①蛋撻皮材料:
低筋麵粉150g、黃油:65g、細砂糖30g、雞蛋1個
②蛋撻液材料:
牛奶100g、淡奶油140g、細砂糖50g、蛋黃3個、全蛋1個
製作方法:
一、撻皮的製作步驟:
1·將準備好的黃油放室溫軟化,軟化到像牙膏那種狀態,再加入白砂糖,混合拌均勻,用打蛋器打至膨鬆發白的狀態。 (黃油一定要徹底軟化,不然打發時會出現粘緊打蛋器或者出現飛濺的情況。)
2.將雞蛋液倒入黃油裡,再繼續攪打至蛋液與黃油完全融合在一起。
3.將低筋麵粉過篩後,加到打發好的黃油裡。
4.攪拌一下,用手抓拌均勻成一個麵團,讓它醒發15分鐘。(注意只能抓均勻就好,不能揉搓,以免麵團起筋度。)
5.將醒發好的麵團搓成長條,分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小劑子。
6.將小劑子放到撻模底部,用兩個拇指從中間往下按捏,並向四周推上來,厚度要捏均勻一點,撻模邊緣多餘的麵團用刮板刮掉。
7.全部的撻皮捏好了以後,放入烤盤,用牙籤均勻地在撻皮的底部扎幾下。
二、撻液的製作步驟:
1.將牛奶倒入碗中,加入細砂糖,攪拌至糖融化,(或者用小火加熱至糖融化後關火,放至常溫)。
2.把雞蛋液倒入牛奶溶液裡,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均勻,再倒入準備好的淡奶油輕輕混合均勻,(注意輕輕攪拌均勻即可,不要太猛烈攪打,以免將淡奶油打至發泡。)
3.用篩子將調好的撻液過濾掉一遍,去掉雜質,這樣成品口感會更加細膩。
4.將調好的撻液倒入撻模裡面,九分滿即可。
5.烤箱預熱5分鐘後,將烤盤小心移入烤箱,防止撻液溢出,上火200度,下火220度,烘烤35分鐘左右。
6.因為我是放了兩層一起烘烤,所以在烘烤的過程中,要把兩個烤盤調換一下位置,烤制的時間也相對長點。(如果你是新手建議一次烤一盤,放中間位置。)
蛋撻製作小技巧:
1.這個配方剛好做了18個蛋撻,甜度剛剛好,做烘焙的配料,一定要按照配方比例精準度。
2.配方裡的細砂糖,也可以用糖粉代替,糖粉更容易融化,用起來更方便。
3.麵粉為什麼要過篩?要求過篩麵粉的食譜大多是蛋糕或者餅乾,因為它們用到的低筋麵粉比較容易產生結塊的材料。過篩可以去除粉類生產和儲存過程中產生的結塊,使得麵粉更蓬鬆細膩。
4.撻皮底部用牙籤扎小孔,是為了防止烤制的過程底部凸起來 。
5.烤箱溫度根據自家烤箱實際情況來調整。
6.沒有用完的淡奶油怎麼保存?出口儘量剪小一點,能擠出來就可以,將用剩的淡奶油排空空氣,用保鮮膜包裹好出口,再用夾子夾好,放冰箱冷藏,剩餘的淡奶油應當儘快用完,以免變質。
感謝閱讀!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小莊來說食】,同時給予點讚、轉發收藏,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