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在《社區與社會》一書中說,「社區」是通過人們意向、習慣、回憶等「本質意志」連接起來的。網際網路內容社區作為虛擬意義上的社區,同樣具備這一特徵。
近日,內容社區知乎在十周年之際發布了一系列「十年十大」盤點,囊括了十大知乎梗、十大知乎腦洞、十大知乎故事、十大領域問答四個不同名單。從全網皆知的「謝邀」「剛下飛機」等知乎梗,到「假如被蝸牛追殺」「吃一勺xx」等知乎腦洞,再到知乎版「我不是藥神」「與命運抗爭的程浩」等知乎故事,這些盤點背後,凝結了十年間,知乎用戶的共同記憶、習慣與精神,構成了一種屬於知乎的「本質意志」。
十大知乎梗:謝邀,人在xx,剛下飛機
知乎以問答起步,用戶在一問一答間,逐步形成專業、開放分享的內容社區特質。隨著邀請回答機制的普及,用戶在回答問題之前往往會先說一聲「謝邀」。久而久之,「謝邀」這兩個字成為了知乎的專屬詞彙。
知乎用戶遍布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在分享中也喜歡展示自身的生活經驗。大家在「謝邀」風靡之後,也開始加上不同的場景延伸,最終共同創造出了「謝邀,人在xx,剛下飛機」這一完整「謝邀體」。這句極具現場感的戲謔,逐漸走出知乎,成為全網範圍內都極具辨識度的網絡語言。
除了回答專屬詞彙。知乎用戶在提問時也形成了固定句式。當用戶對新奇的、不常見的人生經歷感到好奇時,會使用「是一種什麼體驗」句式,以邀請更多人分享某種獨特且獵奇的人生經歷和感受。當用戶邀請其他用戶針對某個人或某件事,從不同角度出發給出不同看法時,則喜歡說「如何看待」「如何評價」。這兩種句式也成為了典型的知乎提問句式,成為獨特的知乎標識。
除此之外,同時入選十大知乎梗的還有「實名反對」「細思極恐」「小透明」「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鏡像問題」「以上」幾個用戶耳熟能詳的語言和句式。
對於一個社區來說,共同語言和句式的形成,也意味著知乎形成了自己的社區文化,知乎用戶之間在也在知乎體和知乎梗的創造和使用中,顯示出共同的社區文化認同感。
十大知乎故事:冷暖人生守望相助
作為一個內容社區,知乎不僅集合了不同領域的優質內容,更構建了人與人之間的獨特連接。
2013年,知乎上一名叫「程浩」的用戶在「你覺得自己牛的地方在哪」問題下寫下了自己的真實經歷。他從1993年一出生就沒走過路,是一名「職業病人」。他認為「真正牛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誇耀的事跡,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這句話後來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程浩在知乎寫下了幾十萬字的回答,分享自己關於閱讀和成長等方面的經驗,成為很多人的精神知己甚至老師。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體情況,他自小患肌無力、心臟衰竭等各種病症,身體萎縮,每打下一個字就要耗費巨大體力,收到的病危通知書都有厚厚一摞。2013年8月,程浩去世了,留下了厚厚的文字和向死而生的精神。到今天,知乎上還會有非常多網友自發懷念他。
程浩與病痛抗爭的精神讓人懂得生命的可貴,也激勵了知乎用戶在面對生死病痛時的守望相助。2019年,知乎上演了真實的「我不是藥神」。一位流感病危患者的家屬在知乎求助,她的舅舅因流感引發重症肺炎,生命危在旦夕,嘗試了國內所有的藥物和治療方法都失敗了。唯一有可能救她舅舅的,是一種剛剛上市的創新藥物。這種藥全世界只有日本能買到,而且日本開藥流程非常繁瑣麻煩。但在求助發生的第16個小時,6個知乎用戶把藥從日本東京人肉送到了患者所在的瀋陽醫院,成功幫助患者轉危為安。
2020年,當全球都被疫情折磨時,知乎用戶關雅荻卻經歷了一個平行世界。1月20日關雅荻所在的帆船隊從澳大利亞出發,航行4100海裡,到達菲律賓港口。2月14日登岸後,他才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這段獨特的經歷充滿電影般的荒誕感,也讓每個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知乎上演。十年間,數億知乎用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同時也在知乎上創造了一個個共同記憶。
十大知乎腦洞與領域問答: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知乎的名字來源於論語中孔子對子由的教導:「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同時也代表知乎創始團隊對世界的態度,在知識的創作與分享中發現更大的世界。
十年來,知乎聚集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這些內容遍布各個領域和專業,既有實用的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也有天馬行空的放飛腦洞。
2014年,有網友在知乎提問「在北上廣深打拼的單身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6年來,這條問題下積累了將近4千條回答,其中有回憶感悟也有希望暢想,每個文字背後都是當下年輕人的生動面孔和真實情感。
2016年,AlphaGo對戰李世石。在「AlphaGo能戰勝李世石嗎?」這一問題下,知乎用戶分別從人工智慧技術、統計學等多個層面給出專業回答,也在討論中共同見證了人類與科技博弈的又一個裡程碑。
2018年,知乎上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給你10億美元,但會有一隻蝸牛永遠追殺你,你幹不幹?」這種看似荒誕的假設類問題,瞬間開啟了網友的腦洞,有人用數學概率計算出被蝸牛攻擊的概率,有人將其引申為一個有關生命與自由的哲學討論,有人甚至以此為場景創作了一部短篇小說。這個問題與「如果吃一小勺太陽會如何?」「普通人強化一億倍是什麼概念?」 等腦洞問題一起,構築起一個「知乎宇宙」,成為由用戶自發創作、極具知乎特色的「集體代表作」。2019年12月,「知乎宇宙」話題被用戶創建,目前已包括761個問題,已擁有全網熱度與知名度,成為了網友們喜聞樂見的知乎原生梗。
一邊腳踏實地,一邊仰望星空。這是知乎社區的內容肌理,也是知乎用戶的人生寫照。
十年間,知乎用戶最喜愛的兩個提問是:「我們窮極一生,究竟追尋的是什麼?」「有哪些知識,你知道後你的世界馬上就不一樣了?」透過知乎,每個提問者都嘗試尋找答案,知乎則連接了每個做出提問和解答的人,讓每個問題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