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謝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盤點

2020-12-18 文化泛觀察

法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在《社區與社會》一書中說,「社區」是通過人們意向、習慣、回憶等「本質意志」連接起來的。網際網路內容社區作為虛擬意義上的社區,同樣具備這一特徵。

近日,內容社區知乎在十周年之際發布了一系列「十年十大」盤點,囊括了十大知乎梗、十大知乎腦洞、十大知乎故事、十大領域問答四個不同名單。從全網皆知的「謝邀」「剛下飛機」等知乎梗,到「假如被蝸牛追殺」「吃一勺xx」等知乎腦洞,再到知乎版「我不是藥神」「與命運抗爭的程浩」等知乎故事,這些盤點背後,凝結了十年間,知乎用戶的共同記憶、習慣與精神,構成了一種屬於知乎的「本質意志」。

十大知乎梗:謝邀,人在xx,剛下飛機

知乎以問答起步,用戶在一問一答間,逐步形成專業、開放分享的內容社區特質。隨著邀請回答機制的普及,用戶在回答問題之前往往會先說一聲「謝邀」。久而久之,「謝邀」這兩個字成為了知乎的專屬詞彙。

知乎用戶遍布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在分享中也喜歡展示自身的生活經驗。大家在「謝邀」風靡之後,也開始加上不同的場景延伸,最終共同創造出了「謝邀,人在xx,剛下飛機」這一完整「謝邀體」。這句極具現場感的戲謔,逐漸走出知乎,成為全網範圍內都極具辨識度的網絡語言。

除了回答專屬詞彙。知乎用戶在提問時也形成了固定句式。當用戶對新奇的、不常見的人生經歷感到好奇時,會使用「是一種什麼體驗」句式,以邀請更多人分享某種獨特且獵奇的人生經歷和感受。當用戶邀請其他用戶針對某個人或某件事,從不同角度出發給出不同看法時,則喜歡說「如何看待」「如何評價」。這兩種句式也成為了典型的知乎提問句式,成為獨特的知乎標識。

除此之外,同時入選十大知乎梗的還有「實名反對」「細思極恐」「小透明」「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鏡像問題」「以上」幾個用戶耳熟能詳的語言和句式。

對於一個社區來說,共同語言和句式的形成,也意味著知乎形成了自己的社區文化,知乎用戶之間在也在知乎體和知乎梗的創造和使用中,顯示出共同的社區文化認同感。

十大知乎故事:冷暖人生守望相助

作為一個內容社區,知乎不僅集合了不同領域的優質內容,更構建了人與人之間的獨特連接。

2013年,知乎上一名叫「程浩」的用戶在「你覺得自己牛的地方在哪」問題下寫下了自己的真實經歷。他從1993年一出生就沒走過路,是一名「職業病人」。他認為「真正牛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誇耀的事跡,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這句話後來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座右銘。

程浩在知乎寫下了幾十萬字的回答,分享自己關於閱讀和成長等方面的經驗,成為很多人的精神知己甚至老師。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體情況,他自小患肌無力、心臟衰竭等各種病症,身體萎縮,每打下一個字就要耗費巨大體力,收到的病危通知書都有厚厚一摞。2013年8月,程浩去世了,留下了厚厚的文字和向死而生的精神。到今天,知乎上還會有非常多網友自發懷念他。

程浩與病痛抗爭的精神讓人懂得生命的可貴,也激勵了知乎用戶在面對生死病痛時的守望相助。2019年,知乎上演了真實的「我不是藥神」。一位流感病危患者的家屬在知乎求助,她的舅舅因流感引發重症肺炎,生命危在旦夕,嘗試了國內所有的藥物和治療方法都失敗了。唯一有可能救她舅舅的,是一種剛剛上市的創新藥物。這種藥全世界只有日本能買到,而且日本開藥流程非常繁瑣麻煩。但在求助發生的第16個小時,6個知乎用戶把藥從日本東京人肉送到了患者所在的瀋陽醫院,成功幫助患者轉危為安。

2020年,當全球都被疫情折磨時,知乎用戶關雅荻卻經歷了一個平行世界。1月20日關雅荻所在的帆船隊從澳大利亞出發,航行4100海裡,到達菲律賓港口。2月14日登岸後,他才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這段獨特的經歷充滿電影般的荒誕感,也讓每個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知乎上演。十年間,數億知乎用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同時也在知乎上創造了一個個共同記憶。

十大知乎腦洞與領域問答: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知乎的名字來源於論語中孔子對子由的教導:「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同時也代表知乎創始團隊對世界的態度,在知識的創作與分享中發現更大的世界。

十年來,知乎聚集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這些內容遍布各個領域和專業,既有實用的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也有天馬行空的放飛腦洞。

2014年,有網友在知乎提問「在北上廣深打拼的單身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6年來,這條問題下積累了將近4千條回答,其中有回憶感悟也有希望暢想,每個文字背後都是當下年輕人的生動面孔和真實情感。

2016年,AlphaGo對戰李世石。在「AlphaGo能戰勝李世石嗎?」這一問題下,知乎用戶分別從人工智慧技術、統計學等多個層面給出專業回答,也在討論中共同見證了人類與科技博弈的又一個裡程碑。

2018年,知乎上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給你10億美元,但會有一隻蝸牛永遠追殺你,你幹不幹?」這種看似荒誕的假設類問題,瞬間開啟了網友的腦洞,有人用數學概率計算出被蝸牛攻擊的概率,有人將其引申為一個有關生命與自由的哲學討論,有人甚至以此為場景創作了一部短篇小說。這個問題與「如果吃一小勺太陽會如何?」「普通人強化一億倍是什麼概念?」 等腦洞問題一起,構築起一個「知乎宇宙」,成為由用戶自發創作、極具知乎特色的「集體代表作」。2019年12月,「知乎宇宙」話題被用戶創建,目前已包括761個問題,已擁有全網熱度與知名度,成為了網友們喜聞樂見的知乎原生梗。

一邊腳踏實地,一邊仰望星空。這是知乎社區的內容肌理,也是知乎用戶的人生寫照。

十年間,知乎用戶最喜愛的兩個提問是:「我們窮極一生,究竟追尋的是什麼?」「有哪些知識,你知道後你的世界馬上就不一樣了?」透過知乎,每個提問者都嘗試尋找答案,知乎則連接了每個做出提問和解答的人,讓每個問題都有答案。

相關焦點

  • 知乎公布十年盤點:十大梗包含謝邀 剛下飛機等
    [PConline資訊]近日知乎在十周年之際發布了一系列「十年十大」盤點,包含十大知乎梗、十大知乎腦洞、十大知乎故事、十大領域問答四個不同名單。十年來,知乎聚集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內容遍布各領域和專業。
  • 知乎公布十年盤點:包含超4400萬問題和2.4億回答
    藍鯨TMT頻道12月16日訊,近日知乎在十周年之際發布了一系列「十年十大」盤點,包含十大知乎梗、十大知乎腦洞、十大知乎故事、十大領域問答四個不同名單。十年來,知乎聚集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內容遍布各領域和專業。其中,十大知乎梗包含謝邀、剛下飛機、實名反對、細思極恐、小透明、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鏡像問題、以上、如何評價、什麼體驗等流行語言和句式。2019年12月,「知乎宇宙」話題被用戶創建,目前已包括761個問題,已擁有全網熱度與知名度,成為了網友們喜聞樂見的知乎原生梗。
  • 知乎十周年首次發布十大知乎梗 謝邀、剛下飛機等上榜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知乎最新資訊 > 正文 知乎十周年首次發布十大知乎梗 謝邀、剛下飛機等上榜
  • 知乎推出十周年系列盤點 記錄問答社區十年進化
    2011年-2020年是怎樣的十年?謝邀,這裡是知乎的答案。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從大事記視頻、十年100問、十年十大盤點、十年軌跡、小藍星推薦榜、鹽選內容推薦等多個維度,回望十年間與用戶的共同記憶,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迎接下一個十年的到來。
  • 謝邀,向知乎要答案
    1  謝邀,這題我會  2018年「第五屆鹽Club新知青年大會」上時,周源透露,知乎註冊用戶結構發生大幅變化,越來越多的一線外城市用戶在知乎進行討論、分享和交流。  知乎十年,早期的討論多集中在網際網路領域,這是早期用戶構成決定的。最初的邀約註冊制,吸引的更多是企業家、工程師或是網際網路從業者。
  • 請回答2020 知乎發布「十周年特別企劃」
    2011年-2020年是怎樣的十年?謝邀,這裡是知乎的答案。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從大事記視頻、十年100問、十年十大盤點、十年軌跡、小藍星推薦榜、鹽選內容推薦等多個維度,回望十年間與用戶的共同記憶,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迎接下一個十年的到來。
  • 請回答2020,知乎發布「十周年特別企劃」
    謝邀,這裡是知乎的答案。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從大事記視頻、十年100問、十年十大盤點、十年軌跡、小藍星推薦榜、鹽選內容推薦等多個維度,回望十年間與用戶的共同記憶,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迎接下一個十年的到來。
  • 知乎公布十年百問榜單:每一個問題都是一種陪伴
    繼「十年大事記」視頻、「十年十大」榜單之後,知乎發布「十年百問」榜單。該榜單綜合了2011至2020年,知乎上最熱門、最具價值、最富好奇心的100個優質問題,覆蓋科技、文學、時事、科普、電影等眾多領域。十年來,知乎積累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這些內容記錄和見證了中國乃至世界十年發展變化,更陪伴用戶度過了專屬的「知乎十年」。
  • 感謝知乎!2020品牌年度總結又有得看了
    首先,將時間線拉長至2011—2020這十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與其他品牌本年度大事件盤點的雷同性問題。同時,它也契合了知乎成長的時間線。  今年是知乎成立的第十年,作為「知乎十周年特別企劃」的第一波,《向上的答案》完美地亮出了第一槍,為《知乎十年曆》用戶數據報告、知乎十年100問、知乎十年十大等之後的策劃埋下了伏筆。
  • 謝邀,開槓!知乎首屆直播辯論大賽解鎖直播新可能
    近日,知乎開啟首屆「謝邀,開槓!」直播辯論大賽,邀請廣大網友通過即時直播連麥的形式,展開一場針鋒相對、有理有據的辯論賽。本次活動中,知乎特邀法律領域優秀答主王瑞恩,科幻作家王諾諾,情感領域優秀答主宏桑,網際網路行業老兵程墨Morgan四位知乎優秀答主組成導師陣容,領隊「開槓」。
  • 知乎十年:「向上」還是「向下」
    「2011-2020是怎樣的十年?」知乎給出了「向上」的答案。近日,知乎聯合多家媒體共同發布了一支2011-2020大事記短片《向上的答案》。通過盤點知乎上時事、科技、航天、體育、文娛等不同領域的年度熱門討論,多元化呈現過去十年間中國乃至世界的變化、用戶情緒地圖和價值觀變遷。看起來,知乎很在意自己的十年。早在短片上線前,知乎官微就發布了一條帶有#知乎十周年特別企劃#關鍵詞的微博,不少人才驚聞「知乎原來十年了」。隨之而來則是更大的疑惑:十年之前,沒人認識知乎,而十年之後,認識知乎竟然越來越難了。
  • 知乎十年:向上還是向下?
    「2011—2020是怎樣的十年?」,知乎給出了「向上」的答案。近日,知乎聯合多家媒體共同發布了一支2011-2020大事記短片《向上的答案》。通過盤點知乎上時事、科技、航天、體育、文娛等不同領域的年度熱門討論,多元化呈現過去十年間中國乃至世界的變化、用戶情緒地圖和價值觀變遷。看起來,知乎很在意自己的十年。
  • 知乎十年,當下就可以說的清
    從一個煽情視角切入的話,描繪知乎十年應該冠之以節點性的回顧和社區產品成長之路。 但這顯然不符合知乎氣質。更何況,以知乎答主一以貫之的邏輯來看,知乎的十年於內容社區史不過是短暫的一截。如果和中文網際網路的宏大維度比起來,知乎也只是其中的一段故事。 所以,聊知乎十年,也許不用編年體式的敘述,更不必上升到古早網際網路,從當下、從此刻就能說清楚。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更何況,以知乎答主一以貫之的邏輯來看,知乎的十年於內容社區史不過是短暫的一截。如果和中文網際網路的宏大維度比起來,知乎也只是其中的一段故事。所以,聊知乎十年,也許不用編年體式的敘述,更不必上升到古早網際網路,從當下、從此刻就能說清楚。這是一個知識社區、內容平臺,有時新的前沿科技問答,也有老問題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呈現。
  • 十年知乎,一體兩面
    很快,新浪微博就帶著「圍觀改變中國」的光環出了圈,但人們真正認識到知乎的威力,還要等上幾年。現在,知乎積累了近 4400 萬個問題和 2.4 億個回答,成為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原創內容策源地之一。十年間,中國從 PC 網際網路邁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內容產業蓬勃興起,網絡前所未見地深刻影響中國社會。
  • 內容啟示錄:知乎十年,我們看懂了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辯手李慕陽謝邀,人在中國,剛下地鐵。忽然看到知乎發布了一條視頻《向上的答案》。方才發現,原來知乎都已經十年了。為什麼《新聞聯播》結束後總會有播音員在收拾稿子的片段?騰訊的張小龍是怎樣的一個人?
  • 知乎發布「十年大事記」視頻:向上的答案
    「十年大事記」視頻,通過盤點知乎上時事、科技、航天、體育、文娛等不同領域的年度熱門討論,多元化呈現過去十年間中國乃至世界的變化、用戶情緒地圖和價值觀變遷。這些話題無不引發知乎用戶熱議,成為新時代中國力量和民族情緒的見證。  過去十年,同樣是中國文化璀璨閃耀的十年。從《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不是藥神》《中國機長》等大熱電影,到《樂隊的夏天》《青春有你》《創造101》等現象級綜藝,知乎上的相關討論見證了一部部中國文創作品的風採。
  • 內容啟示錄:知乎的十年,讓我們看明白了什麼?
    編輯導語:不知不覺,知乎都已經十年了,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來臨,知乎從最開始的垂直領域到現在的不斷轉變,內容越來越豐富;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知乎十年的歷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謝邀,人在中國,剛下地鐵。忽然看到知乎發布了一條視頻《向上的答案》;方才發現,原來知乎都已經十年了。
  • 2011—2020是怎樣的十年?知乎「十年大事記」視頻給你答案
    「2011—2020是怎樣的十年?」,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有人用「措不及防」「痛惜」和「艱難」來做關鍵詞,但更多人選擇用「創造」「好奇」和「美好」來形容。12月14日,知乎發布「十年大事記」視頻,通過盤點知乎上時事、科技、航天、體育、文娛等不同領域的年度熱門討論,多元化呈現過去十年間中國乃至世界的變化、用戶情緒地圖和價值觀變遷。
  • 章澤天起訴知乎「內容不宜公布」,我去圍觀了一下「真相」……
    但法院未公開判決書具體內容,理由為「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網際網路公布的其他情形」。從新聞描述裡,我也沒看出門道,奶茶妹妹為啥要告知乎?知乎裡不都是各領域精英的人嗎?「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惹事了?判決書裡「不宜在網際網路公布」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