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實習生 王捷宇 部分圖片由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提供
亮相新車站、承載新設備、運用新科技、提供新服務。今年年底,成都地鐵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18號線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機場北站段將開通初期運營。屆時,網絡運營長度將正式突破500公裡,線網規模將躍升至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
五條新線具體「新」在哪裡?12月9日,多名市民代表與媒體記者在嚴格做好疫情期間個人安全防護的同時,提前打探了即將開通的成都地鐵5線6項目。
新模式
最長線路6號線採用三交路模式運營
作為全國一次性開通裡程最長、站點數最多的地鐵線路,為了減少乘客在站候車的時間,成都地鐵首次在6號線採用「三交路」運營模式。
「即列車採用望叢祠站-蘭家溝站、望叢祠站-張家寺站、尚錦路站-張家寺站的大小交路運行,並按照2:1:1的比例開行。」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四分公司客運分部部長歐陽德勝介紹,採用此運營模式,將減少客流密集區域乘客在站候車時間,提高共線區段運營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常態化滿足沿線乘客的出行需求。
記者了解到,列車運行交路,指的是列車擔當運輸任務的固定周轉區段,即列車從起始站至終端折返站之間往返運行的線路區段。而交路方案決定了列車運行的區段長度、折返車站等。根據線路不同區段的客流特徵制定合理的運行交路,可有效滿足沿線客流需要。
新體驗
最高等級全自動運行9號線「黑科技」滿滿
成都地鐵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9號線備受關注,體驗試乘的市民們也尤為關心線路運行如何保障平穩安全。
據悉,成都地鐵9號線採用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GoA4信號系統,是我國第三條全自動運行線路,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首條全自動運行線路。從列車自動喚醒、出庫、運行、停靠站、折返再到維護,都無需專人操作。指揮中心「一聲令下」,列車就可以「靠自己」完成。
在後方的成都地鐵武青車輛段運行控制中心內,工作人員對全線所有車輛的實時運行狀態「了如指掌」,及時監控和處理列車出現的異常情況。
為進一步匹配全自動運行線路特徵,成都地鐵在9號線的創新設置了車輛運用檢修工、工程車運用檢修工、場段運用調度三大複合崗位,並新增車輛調度和乘客調度崗位,同時提煉了涵蓋正常、故障和應急三大類工況60多種全自動運行場景,確保了不同情況下線路的正常運營。
如果列車內乘客遇到緊急情況,便可以按下車廂內的「紅色按鈕」即乘客緊急報警裝置,便可與工作人員進行通話尋求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地鐵9號線列車採用開放式司機室,乘客可進入司機室觀看列車全自動運行情況。但成都地鐵也提醒站在司機室的乘客要站穩扶牢,勿隨意觸碰車內設備。
此外,6號線列車採用A型8輛編組,載客量較1號線、7號線分別提高69%、33%,載客量大幅提升。
新服務
8號線站點哺乳室內採用磨砂玻璃分隔單間提供更私密空間
前不久,五條新線的車站集體亮相,多個富有設計感且融入了天府文化的藝術站點十分「扯眼球」。
在9日舉行的試乘體驗中,市民代表們也來到了8號線三元站,參觀了新線打造亮點。抬頭觀察,三元站站廳一處吊頂採用了五線譜的設計,加入了音樂符號元素,為整個站點更增添了律動。而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配合8號線一期「音樂地鐵、國際文創」的裝修主題,其以中外樂器造型作為主體設計風格,切實展現成都打造音樂之都的美學魅力。
8號線也更「輕快」。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8號線採用A型6輛編組車輛,車體採用輕量化鋁合金材質,是目前成都地鐵最輕的A型車輛,可有效節約運營成本。
特色服務舉措方面,成都地鐵不斷升級改造,在8號線車站設置取消房間門體設計的哺乳室,可進一步方便進出。並在哺乳室內部採用磨砂玻璃分隔單間,為乘客提供更加私密的哺乳環境。無障礙衛生間新增摺疊臺,進一步方便特殊乘客使用。
不僅如此,成都地鐵還在6號線西華大道站、陸肖站打造新線特色車站設置特色服務區域、智慧衛生間,在望叢祠站、犀浦站等20座車站設置母嬰室,並在緊鄰婦幼保健院的三官堂站設置特色母嬰室。
6號線的列車座椅也首次採用「凹坑」設計,更加符合人體工學,座椅表面圓滑平整並向上傾斜,具有良好的可清洗性和防滑性能,乘坐舒適度更高。車廂內還創新採用了軟性材質的吊環,乘客拉住時手感更舒適。
新升級
「一鍵開關站」續航智慧運營
為進一步助力成都文旅經濟快速發展,打造出地鐵文旅的「新坐標」,成都地鐵積極探索在17號線一期所有車站升級設置了「一鍵開關站功能」。
該功能在既有線「一鍵開關站」功能的基礎之上,優化了開關站的聯動項目和流程,將原來需要人工前往現場開啟或關閉的電扶梯及車站捲簾門聯動至一鍵開關站的全流程。
同時,成都地鐵升級了自動售檢票系統、門禁設備自檢功能和人機操作界面,工作人員只需在綜合監控工作站操作一鍵開站或關站控制指令,便可開啟或關閉車站環控系統、照明、導向、電扶梯、捲簾門等設備,實現了遠程化、智能化的車站運作新嘗試,續航智慧運營新模式。
此外,今年年底即將開通的還有18號線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機場北站段,將快速接駁成都新機場,連接世界。
據了解,今年開通的18號線,是國內首條時速140km/h的市域線兼機場線,複合了機場快線和市域快線功能,採取了「站站停」「跨站跳停」以及直達機場的混跑模式,兼顧市區通勤、遠郊及機場快速直達的多樣化出行需求。
「五」個關於成都地鐵的「溫」知識
2010年9月27日成都才開通第一條地鐵18.13公裡,僅僅用了10年時間,成都地鐵就建成運營518公裡(純地鐵,不算城際和有軌電車)。今年年底成都地鐵運營總裡程將進入全國第四(如果廣州計算佛山市轄區的線路)或第三(如果廣州不算佛山段)。成都地鐵今年一次性通車5條總共220多公裡的線路,而且全採用A型大車,其中4條是8A線路。從5號線開始成都地鐵採用的都是A型車。成都地鐵6號線是全國最長的一次性開通裡程最長、站點數最多的地鐵線路。成都地鐵9號線是全自動運行地鐵,未來的3.5環大環線,是北京上海之後全國第三條全自動運行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