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東叔品房 ,作者東叔
金科,從重慶市場走出來的房企,近些年來在全國市場布局,可以說收割了一波福利,不斷推動著業績增長,甚至一躍成為川渝本土第一大房企。
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更讓購房者欣慰的是他們持續傳遞著「美好生活」理念,給蓋房子的賦予了很多的情懷內涵。
這樣的企業怎麼著也應該是見過大世面的,面對今年市場風雲突變,按理說也應該從容應對,但是年底一場風波讓人們著實有點大開眼界。
1
12月8日,澎湃新聞報導,總部位於重慶的金科股份華東區域要求員工認購公司項目,並根據不同部門不同職級給出了不同的套數指標。有知情人士表示,「已收到公司通知要我們認購樓盤,年底結算,我們要認購的是住宅樓盤。」
讓員工買房也好,讓員工賣房也罷,那不關公司的事,只要把房子從公司轉出去轉化成資金就行了,這到底是怎麼了?
有前車之鑑啊!去年,綠地被曝:湖南分公司強迫員工購房,後經媒體求證屬實。綠地要求員工12天內必須自購一套房產:要麼買房,要麼開除!
後來綠地相關負責人回應:部門負責人傳達會議精神有誤,不存在「不購房就開除」的情況,而是「員工福利」。
大有「臨時工」甩責任之嫌,這樣碎節操的操作很顯然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輿論的壓力並沒有因此讓綠地嘗到甜頭。
如今金科重蹈覆轍,玩這麼一出,究竟是怎麼想的?
逼員工買房或賣房這只是現象,透過現象背後或許你能理解金科為什麼會有這番操作,或許是真的急了。
2
我們先看看今年金科的成績單。
12月7日,金科股份發布11月銷售情況,截至11月底,金科股份實現銷售金額約1954億元,房地產銷售面積約1902萬平方米。
根據此前宣傳,2020年的銷售目標為2200億元,較2019年1500億元的銷售目標增長了47%。按照2200億元的銷售目標來看,金科股份已完成年度目標約88.8%。
東叔查了一下金科在2019年前11月完成1513億元,今年已完成1954億元,所以今年是增長的,也是進步的。
按理說在今年這樣的特殊時期,能完成88.8%已實屬不易,況且今年設定的目標比去年高出47%,要知道今年有多麼難。
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超六成房企的目標完成率達到90%以上,仍有四成房企目標完成率未過90%。
金科不甘於沉寂在這拖後腿的4成房企中,有這種上進心自然是好事,但事情肯定沒有這麼簡單。
金科在年底使出「殺手鐧」也是迫於無奈,或者說別有用意。
可能金科是真的缺錢!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47%;淨利潤同比增長19.61%,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1.46%。
但單看第三季度,金科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8.21億元,同比下降40.93%。這個指標的大幅下降,可能跟金科激進擴張拿地有直接關係。
如果不盲目擴張或許還不會吃緊,但是擴張是有代價的。2200億的目標下,並未做出其他調整,然而仍奔跑在衝擊規模的路上。
尤其是在拿地方面,公司保持著激進的土地收儲策略。據公開數據統計,前三季度,金科新增土地123宗,合同投資金額740億元,平均拿地成本達3709元/平方米,同比增長47.77%。
加上今年「三道紅線」提出後,金科也都踩中了。有報導稱,在行業前20強中,金科股份可能是為數不多、同時踩中「三道紅線」的企業。
從淨負債率來看,截止6月底,金科股份長短期有息債務規模合計1103.46億元,股東權益為590.47億元,淨負債率達到124.62%。普通的降負債方法很難實現。
拿地成本高企不下,而銷售均價下滑,這樣勢必會擠壓企業的盈利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本來「美好的生活」就很可能夢想破碎。
3
一切平靜背後都是波瀾,激進的金科實則是被現金流困擾得不能自控,只有通過激進的手段,逼內部普通員工來承擔壓力了,是啊,員工與公司命運共存,在公司危難之際,在公司眼裡,員工必須扛著。
此前曾有官方媒體提醒,強制全員賣房,可向相關部門投訴,通過工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向企業表明訴求等!
有壓力才有動力可以理解,可是,金科此舉真正能降壓嗎?最終能換來什麼呢?據了解,自「三道紅線」後,金科有意放慢了拿地步伐,但四季度任務依然很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