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中國大陸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及其展望
報 告 人:邵志剛 研究員
報告時間:2020年12月4日(周五)上午9:00-11:30
報告地點:地質宮519
報告摘要:
以中國大陸活動地塊理論為指導,長期地點預測重點關注活動地塊邊界帶,綜合強震破裂空段、斷層運動閉鎖段、中小地震稀疏段、斷層應力增強段等具有明確物理意義的技術方法,依據相關方法的預測效能和各斷層段結果,綜合給出了中國大陸活動地塊邊界帶近400條主要斷層段的強震危險係數,並結合地質構造特徵和區域斷層變形特徵,綜合確定2021-2030年中國大陸地震重點危險區;而且基于震級可預測模型和強震原地復發模型,給出了10年危險區內主要斷層段的累積震級和累積概率的預測結果。
報告人簡介:
邵志剛研究員,現任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2004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地探學院,200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固體地球物理專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現從事地震預測研究工作;2015年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先進個人、入選中國地震局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劃第一批人選、2019年中國地震局領軍人才。
研究領域為地球動力學與地震活動性。基於形變觀測資料分析強震的震間、同震和震後不同階段斷層運動特徵及其所反映的區域動力學特徵;基於地震目錄,利用統計方法分析不同空間範圍和不同時間尺度的地震活動特徵;牽頭中國地震局長期預測和大形勢預測任務。
近5年來,獲得省部級二等獎1項(排名3),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第1作者作者或通訊作者10餘篇),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震行業專項、「十二五」科技支撐專題等多項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