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書評遭王一博粉絲「鳩佔鵲巢」,飯圈「養號」何時休?

2020-12-22 上觀

近日,有圖書編輯發文稱,流量明星王一博的粉絲為了「養號」,在豆瓣評分頁以複製評論及「水評論」等方式給書籍打分,淹沒了讀者真情實感的評論。該編輯稱,因評論區被粉圈鳩佔鵲巢,「豆瓣上的這本書,已經徹底不屬於作者、譯者、編輯和讀者了」。而且,豆瓣頁面慘遭粉圈「養號」攻佔的書不止這一本,新書區《鰻魚的旅行》《凡人之心》等書都是「受害者」;《紅樓夢》《三國演義》《格林童話全集》等名著,也突然多出不少新的短評。

被用於「養號」的帳號,所有的評論如出一轍

11月25日,王一博方在微博回應表示,強烈反對「養號刷分」、「評論注水」等擾亂平臺社區生態和秩序的行為。「在此呼籲,尊重每一部作品,尊重每一位創作者,尊重平臺社區規則,共同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讓作品回歸作品本身,將關注和評論的空間交給純粹的讀者、觀眾和影迷,分享最真誠的熱愛,這既是對作品的尊重,亦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什麼是粉絲「養號」

書籍閱讀、評論本該是讀者的自發行為,但某新書編輯卻發現自己的新書《記憶記憶》遭遇粉圈「養號」。這本書雙11之後才發貨,但僅過了一周多的時間,書籍頁面下方就多出上百條「讀過」的標記。且這類新增短評有兩種,一種是「複製高贊短評和書評」,一種是「莫名其妙的句子心得」。該編輯在文章中寫道:「我做的是一本相對小眾的俄語書,豆瓣文藝類書籍的『數據』不會太大,但是每位讀者都是真心熱愛,願意花時間去閱讀,感知和汲取一本書內涵的愛書之人。我身為編輯,最享受、也最期待的就是讀者們的反饋:每個短評我都會認真地看。」

而如今,原本是讀者、編輯間互相交流心得的短評區,卻變成粉絲「養號」的基地。原來,豆瓣影視評分作為作品口碑的重要參照物,已被「飯圈」視作兵家必爭之地,而「養號」行為,就自飯圈邏輯中誕生。

按照豆瓣的評分標準,不夠活躍的帳號,容易被判斷為小號或水軍,從而剔除出評分體系。因此,追星族開始有意識地「養號」——即通過每天在豆瓣發布狀態,給書籍、影視、音樂作品打分的方式,把號「養起來」,然後就有了有效評分的權限。此番引發爭議的「養號」行為,就源自該流量明星年底及明年初有多部影視劇上映。

一時間,社交媒體上還出現了頗多「養號」攻略。有粉絲提供經驗:「評論作品你可以複製別人的評論,找以前的老電視劇、名著、老電影、老歌,看最贊評論。複製,發布。」也有正在養號的粉絲提醒,不要找新書「養號」,應專門找「沒人盯著」的名著。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檢索相關頁面發現,不僅上述編輯所提的新書《記憶記憶》是重災區,如四大名著或非常小眾的老電影等,其短評區都有「養號」痕跡。不少粉絲帳戶頗不走心:在任何作品下的評價,全都如出一轍。有的是無數個「好看」或「好聽」,有的是無數個「喜歡」,有的則複製了他人的評價,顯得頗為突兀。

上海一家出版社編輯告訴記者,他新近編輯的一本書,也遭遇了「養號」,「新書被僅有的幾個養號帳戶打了三星四星,評價內容還一樣,都是『格局很大』四個字。養號這個問題其實由來已久。」他表示無奈,編輯辛苦做書,希望能和讀者交流,當然會留意每一位讀者的反饋意見,「看到這種沒買過書、沒讀過書卻亂評論的,心態肯定不好。」

ID的背後應該是人

利益當前,豆瓣刷分現象早已有之。2016年《中國電影報》曾發表評論文章,點名批評豆瓣、貓眼等評分網站,稱惡評傷害了電影產業。因水軍刷五星、惡意打一星現象泛濫,還有人總結豆瓣分型圖來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如真正的好片呈現「F」形,大部分人都給出五星,少部分人打四星,一二三星幾乎沒有人打;出現「C」形的電影則需要警惕,評分以5星和1星居多,二三星較少,這類電影的打分往往捆綁著情緒和利益。

隨著對網絡平臺整治力度的加大和觀眾分辨能力的提高,要在評分上做手腳日益困難,也催生了「養號」攻略。為自己偶像的待播作品提前一年「養小號」,不停給各種文藝作品打分、刷評論,以便等到偶像新作上映時一展身手,刷出讓圍觀群眾信服的高分,這樣的行為可謂忍辱負重,也讓人匪夷所思。

「有些網生代對ID背後是個『人』缺乏感知。」豆瓣網友小時對這樣的粉絲行為感到不解。這些「養號」者擔心靠粉絲身份刷不出真實數據,想盡辦法偽裝成普通觀眾,本質上卻放棄了ID後作為「人」的自我認知,讓自己在流量泡沫中淪為數據的機器。

11月24日,豆瓣讀書官方帳號發布消息,稱部分圖書的評分評論出現異常情況;經查,與某些帳號試圖「養號」的行為有關。「收到投訴後,我們加大了人工審核力度,並結合技術手段,陸續對這些異常用戶進行了處理。垃圾數據被清除的同時,這部分用戶也會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豆瓣表示,這項工作將作為反水軍機制的一部分持續推進。「我們將嚴厲打擊任何養號及組織行為,一經發現,違規帳號將受到處罰。」

豆瓣讓普通觀眾也擁有了評論文藝作品的話語權,通過對一部部作品的真實評論和打分,可以推好劇、批爛劇,客觀上促進行業的反思和進步。近日新版《鹿鼎記》在豆瓣得分2.7分,引發熱議,就是網友在行使自己的文藝批評權,對爛片集體說不。一旦「養號」現象泛濫,好作品被無用評論淹沒,流量爛劇反被捧上高分,危害的是整個網絡評論圈的生態。王一博方11月25日發布的回應聲明也表示,豆瓣書影音作為網友交流討論的社區,供大家分享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和觀點,承載著大家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良好和諧的社區氛圍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有底氣的作品,無畏於觀眾的真實評價。在飯圈的邏輯中,「養號」最終目的是為了「控評」,而需要「控評」的多半不是佳作。隨著豆瓣出手打擊和明星工作室發出聲明,一個粉圈「養號」行為也許戛然而止,但誰能保證未來不會再次發生?可以說,只要飯圈存在,這種讀者、觀眾與粉絲間的拉鋸會一直持續,甚至變得更為隱蔽。

養號也好、控評也罷,用粉絲的龐大能量把觀眾的真實評價摒棄在外,說到底都是對作品本身的不自信。既然是演員,就應該有底氣把評分的權利交還給真實觀眾。

相關焦點

  • 飯圈「養號」攻陷豆瓣!「粉絲迷惑行為」何時休?
    為何近來豆瓣的書影音條目下,突然出現大量的無意義評論?該長文為一批普通用戶的迷惑答了疑。不久,豆瓣讀書回應稱將遏制「養號」行為。同時,相關明星的粉絲後援會也公開發聲,對部分粉絲的不良行為道歉並作出正確引導。粉絲「養號」到底傷害了誰?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社會學學者,對方認為,這種以「數據至上主義」為基礎的追星模式對粉絲而言,其實傷人又傷己。
  • 王一博攤上大事?粉絲在豆瓣養號惹怒作者!「請離我的書遠點!」
    #近日,《記憶記憶》文藝書作者親自發文手撕了王一博的粉絲,發文控訴:「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一點!!!」這件事的起因是王一博的粉絲為了替王一博的未來的新作品刷高分,因為王一博在2020年末和2021年會陸續有三部電影上映,而豆瓣作為重要的電影評分指標陣地,於是粉絲們紛紛在豆瓣養號。
  • 王一博被粉絲坑了?粉絲豆瓣養號,被官方點名
    如今粉絲都流行養號,為他人打一星,為自家打五星。這個事情也鬧上了熱搜,真的是養號千日,翻車一時啊!近日,王一博粉絲因為養號翻車了。起因:王一博的一些作品在豆瓣被打了低分,並且王一博有很多作品待上,於是就有大粉帶隊讓粉絲們都在豆瓣養號,這樣可以在豆瓣給王一博的作品打高分。然而,在這期間,一位新書的編輯非常在意讀者的評價,因為粉絲的湧入,導致真實的評論壓了下去,只剩下沒有意義的複製粘貼。
  • 飯圈大肆刷評註水,豆瓣圖書圈怒了!憤而反擊卻牽出了養號黑產鏈
    然而,這次王一博的粉絲們似乎「不講武德」,壞了規矩。他們為了在豆瓣上給王一博即將播出的作品刷好評,號召了一波給別的作品刷水評的「養號」活動。惹怒了豆瓣圖書圈。飯圈在豆瓣養號,豆瓣圖書圈怒了昨天晚上,雷鋒網編輯逛豆瓣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個帖子:署名為《記憶記憶》的責任編輯@。
  • 「飯圈」文化入侵豆瓣 粉絲為「養號」狂刷注水短評
    這是圖書編輯小羅在豆瓣上發布的一段話。她告訴記者,最近,自己所做新書的短評中,出現了不少複製粘貼的評論內容。據她推測,這些評論源於某明星粉絲,而這些粉絲的目的則是通過多發評論「養號」。該書部分短評。豆瓣截圖飆升的評論數事情還要從幾天前說起。
  • 王一博被粉絲拖下水:養號千日,翻車一時!
    近日,豆瓣上的一位新書的編輯就被粉圈文化「攻擊」了。寫了一本書,想要了解讀者的想法,打開評論,清一色都是粘貼複製的書評,這些粉絲想要打擊編輯的心就直說,不用來這一招吧。據了解,這位編輯是被王一博粉絲的「好意」擊中了,當然不只有她(他)一位,其他的書籍也被擊中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沒有不放過,就連《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經典名著也難以倖免。王一博粉絲為什麼會做出如此的舉動呢?
  • 一位圖書編輯的憤怒:豆瓣上的「養號」粉絲,請離我的書遠點!
    #註:書評不同於短評,需要寫較長文字#【破案經過:那些養號的粉絲】作為一個95後、「追星女孩的朋友、常年潛水同人圈的老二刺猿、劍網3玩家」,貝塔減很快發現了這股「逆流」的來源。她去看明顯是無關評論的帳號主頁,尋找他們的共同點,終於發現了「標籤」。
  • 王一博粉絲豆瓣養號為何惹群嘲?評分機制該被流量粉絲糟蹋嗎?
    王一博粉絲在豆瓣養號,影響了相當一部分豆瓣用戶的使用體驗。說起豆瓣,很多明星粉絲一派抵制的態度。豆瓣書影音的評分體系或許有些問題,但它仍然是目前最好的評分體系。直觀來說,粉絲能在微博上用豆瓣評分吹牛。很明顯,王一博粉絲希望能在豆瓣給王一博即將上線的作品打高分,從而為以後的吹牛打下基礎。
  • 粉絲行為誰買單?王一博方正面回應粉絲養號事件獲贊
    王一博大粉號召豆瓣養號刷分事件風波在近日,一名圖書編輯貝塔減在社交平臺點評控訴,王一搏粉絲在豆瓣上對自己編輯並翻譯的俄國文學作品《記憶記憶》進行殭屍評論,造成圖書頁面全是粉絲的注水評論。還有經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也受到了波及。
  • 王一博粉絲一度攻陷豆瓣!為愛豆苦苦養號為何卻犯了眾怒?
    而這些「已讀」用戶留下的短評,要麼是複製粘貼的書評,要麼是毫不相關的句子心得,可以說都是一些「灌水」無意義評價。這位編輯隨後通過分析對比這些疑似「殭屍號」用戶的影視音標記動態,發現他們可能都與男藝人王一博有關。
  • 如何表達對偶像的愛,王一博粉絲網站養號遭圖書編輯發文控訴
    作為王一博的粉絲,不可以辜負了王一博的這份努力。先來說說題目中的這件事吧。可能很多人還不太了解事情的經過,其實情況也不複雜,我就簡單地把事情的經過給大家捋一遍。二:養號這裡有必要和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養號。在了解養號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豆瓣這個評分網站的一項規定,那就是為了防止水軍給新上映的影視劇刷高分或者給競爭對手的影視劇刷低分,豆瓣限制了這些打分的帳號的活躍時間。
  • 王一博要步肖戰後塵?粉絲大舉入侵豆瓣,是對愛豆的演技不自信嗎
    王一博粉絲豆瓣養號,這是對偶像不自信嗎?平時大家在推薦電影的時候,都會聲明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有多少。不管是電視劇、電影、書籍,豆瓣都有一套比較真實可信的數據監測。有了這樣的公信力,自然就被很多人當作一個製造輿論導向的場所,豆瓣「水軍」因此應運而生。
  • 王一博粉絲突襲「豆瓣讀書」事件,到底是誰之過
    作者 油菜花 2020就要到年底了,不但打工人都在努力的衝業績,粉圈也在給自家的愛豆衝KPI。 因為這種飯圈「常規」操作,到最後王一博工作室不得不出面道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豆瓣書評被養號佔據?為什麼都開始沉迷養號
    近日,有圖書編輯發文稱,流量明星王一博的粉絲為了「養號」,在豆瓣評分頁以複製評論及「水評論」等方式給書籍打分,淹沒了讀者真情實感的評論。該編輯稱,因評論區被粉圈鳩佔鵲巢,「豆瓣上的這本書,已經徹底不屬於作者、譯者、編輯和讀者了」。
  • 95後女編輯一條帖子刷屏:王一博的粉絲,請離我的書遠點!
    今天,「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豆瓣王一博的粉絲,請離我的書遠點!」的帖子火了↓↓發帖者是一位圖書編輯,她呼籲粉絲不要把別人的心血當工具。為什麼這位編輯火氣那麼大?究竟發生了什麼?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上了這位圖書編輯,她向我們講述了這件事的始末。
  • 飯圈「不講武德」,刷評註水,豆瓣圖書圈怒了!憤而反擊卻牽出了養號...
    然而,這次王一博的粉絲們似乎「不講武德」,壞了規矩。他們為了在豆瓣上給王一博即將播出的作品刷好評,號召了一波給別的作品刷水評的「養號」活動。惹怒了豆瓣圖書圈。飯圈在豆瓣養號,豆瓣圖書圈怒了昨天晚上,雷鋒網編輯逛豆瓣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個帖子:署名為《記憶記憶》的責任編輯@。在豆瓣上發表了名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文章,痛斥自己編輯的新書因為恰好是豆瓣新書推薦的第一個,「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明星飯圈年底養號的基地。
  • 思想界|飯圈入侵豆瓣讀書:一場流量粉絲、豆瓣用戶與平臺的博弈
    本周『思想界』,我們關注飯圈在豆瓣養號引起的風波以及近日逝世的球王馬拉度納。養號刷分,評論注水:飯圈邏輯為何在豆瓣行不通?前不久,一篇題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引起了圖書行業對飯圈「養號」行為的廣泛關注。
  • 思想界 | 飯圈入侵豆瓣讀書:一場流量粉絲、豆瓣用戶與平臺的博弈
    本周『思想界』,我們關注飯圈在豆瓣養號引起的風波以及近日逝世的球王馬拉度納。養號刷分,評論注水:飯圈邏輯為何在豆瓣行不通?前不久,一篇題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引起了圖書行業對飯圈「養號」行為的廣泛關注。
  • 粉絲「養號」,到底傷害了誰?
    近日,圖書編輯「貝塔減」在豆瓣發布長文,稱其編輯的新書《記憶記憶》上架不久便出現大量「注水」短評,懷疑這些都來自明星粉絲的「養號」操作——通過給其他書影音作品打分、評論,提升新號的活躍度,方便日後為明星的作品打分。  為何近來豆瓣的書影音條目下,突然出現大量的無意義評論?該長文為一批普通用戶的迷惑答了疑。不久,豆瓣讀書回應稱將遏制「養號」行為。
  • 飯圈粘貼注水,豆瓣一片狼藉,一場關於粉絲、小編和讀書人的博弈
    她看到一個豆友寫下評論「挺好的挺好的」,然後打了3星,就點進這個豆友的主頁,發現這是一個零動態、個位數關注的豆瓣新號,號主在好幾本不同類型的書下留下了同樣的話,打了同樣的分數。11月23日,張文看見《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