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大家談一個詞,叫做「流行」,流行一直在不斷的變化,很多人覺得這個東西很難把握,很難捕捉。我們想聊一聊流行的趨勢到底是什麼?
01 流行
什麼是JK制服
跟大家普及一些東西,什麼是JK,什麼是制服,我們要做一些科普。JK是女子高中生的縮寫。像這樣的一些有格子的百褶裙,它有不同的形態,但是樣式差不多,它來自於日本的女高中生的校服,他們的校服做的很漂亮,很有青春的活力,不像中國的校服,就是運動服,非常肥大的感覺。
在這個狀態下有很多梗,很多善意的也有不是特別善意的梗,善意的是兩個人撞衫了,一個非常潮流的小姐姐,和一個程式設計師穿的格子一樣。
天堂傘也競爭了,但是賣的不是特別好,有人說這是一個沒什麼了不起的小眾的東西。
我想說一下它有多麼厲害,這麼一款裙子有30萬的銷量,是30萬件的銷量,一個裙子的單品賣了30萬套,這只是再販。
而且不止這樣子,很多爆款都有名字:溫柔一刀、冰淇淋、雪松、樹梅紅茶,這些名字是怎麼來的?
我猜想取名的辦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畫手根據某個靈感做的這款格子,他會為自己的格子賦一個名,比如我看到蘋果的配色是紅和黃,我做了一款這樣的裙子,可能這個裙子的名字叫蘋果。
第二,店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取名字。
第三種比較有意思的,店家收了一個格子的稿件(格餅)之後發到微博,徵集所有人取名,如果你的名字被徵用了給你一些小獎勵。這樣的一款產品是大家一起互動共同參與出來的結果。
大家可能覺得這就是一個裙子,沒什麼了不起的,就是一小陣風過去就完了。
我想跟大家談的是「情緒消費」和內容消費的差異,太多人買一個東西的時候都考慮他的適用性、性價比,這麼短的裙子賣這麼貴,到底能不能遮風擋雨,陷入功能板塊的思考。
年輕人是我們未來的消費者,咱們未來的產品是非常重要的事,像我這樣的很快買不動什麼東西了,我今年雙11沒有買什麼,年輕人的錢才是我們要掙的錢,你要明白他們為什麼買東西。
很多時候按照我們的思路是性價比,你們是從小被照顧的比較好的一代,你們是趕上了中國比較好的發展,但是在這個時候,一般意義上的內容的消費已經不足以滿足吃飽穿暖,你想要更多。
02 心理
消費心理
不知道大家抽不抽盲盒,盲盒把泡泡馬特抽到明年上市,很多人覺得抽這個東西幹嘛,上一代人玩小浣熊乾脆麵水滸卡一樣的東西,是一樣的東西。
第二,超電子炮,很有意思,它代表日本的二次元的亞文化,所有的亞文化從小眾到大眾不斷變化的一件事。
最後,中國李寧,這個品牌太厲害了,世界四大休閒鞋的品牌Clarks,剛剛被李寧收購了。中國李寧是李寧的子品牌,李寧是運動品牌,中國李寧是運動型潮牌,他做的悟道、敦煌、夸父系列賣的很貴。
但是他代表的是什麼,其實每一種背後都代表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穿這個東西代表國潮復興,我是離退休的老粉紅,我穿著國潮復興的東西很驕傲,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
不再是穿衣服禦寒,也不是避體,而是身份認同。這種叫做社群的價值,社會認同和歸屬感。
人真的是社會性的群體社會性的動物,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所差別,我們不希望混在芸芸眾生裡,我們不希望成為Nobody,我們想成為SomeBody,這個不同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我們說的分別性,我希望跟別人不一樣。
咱們的時代是個性化碎片化的時代,不像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人們只能穿黑灰棕藍白,我們現在都不一樣,合而不同,每個人有不一樣的標籤,她穿萌妹子,我穿成這樣的,我尊重所有人,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我們有包容性,哪怕小小的火也有閃耀的時刻,我們既想和大群體分別,又想進入小的圈子裡,又想和感情呼應,這是分別心,又通過外在表現是的出現身份標籤,每一代消費者需要和上一代消費者劃清界限的圖騰。
03 市場
了解市場
好的球鞋大幾萬塊錢,最貴的十五六萬的,像AJ的一些特定款非常貴,這樣的市場出來,在於Du這樣的產品有快速發展趨勢。
大家覺得電商沒有市場,沒有機會了。一個市場快速興起在於是否對消費者真正有所洞察,人群新的屬性分析。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知道年輕人要什麼,因為你是他,我們成長為給年輕人做東西的時候忘了當年是誰了,反而不知道了,以很傲慢的態度看這個。
他們這樣的愛好和情懷,跟大家玩手錶,西裝又有什麼樣的差別,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與別人,而是每一個小小的情懷都應該被溫柔對待。
把他們對待好了,做產品本質上的光芒也是了解對方要什麼,你服務提供好了,用戶、收益就來了。
所以在這裡又是情不自禁地想推課,所有爆品是動激人心的,這是產品的核心能力,產品三個要素,在市場交易,並且滿足人民需求的任何東西,滿足需求是最關鍵的,而產品經理最關鍵的一件事,一定要了解用戶,了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