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灑消毒、鵝頸式封口
雙層封袋、稱重登記
拖布浸泡
…..
每天早晚8點
在省傳染病防治院隔離病區的走廊裡
「遊蕩」著這樣一群「小黃人」
走進每一個患者的病房
把患者的所有感染垃圾收走裝袋
她們並不是保潔阿姨,而是由省傳染病醫院各科室的護士志願報名組成的感染垃圾清理小隊。她們中大多數都是90後的專科護士,黃色的三級防護服下是一張張靚麗的臉龐。她們曾經3個人4小時裡走幾十個病房清理128.24公斤的感染垃圾。她們自己笑著說,我們不但是可愛的小黃人還是「威武的漢子」!
「幹保潔」我們是專業的!
吃過的食物、用過的床單被褥
大小便等排洩物都需要清理
晚上8時,燈火闌珊,華燈初上。在省傳染病院紅色中國結彩燈的映襯下,一條條無人的院內小路上顯得是那樣的寧靜。然而在隔離病房,透過患者通道的玻璃門看到的卻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一組「小黃人」悄無聲息的穿梭在新冠肺炎二病區的樓道內,進入患者病房將垃圾收走。然而這些垃圾並不是普通垃圾,處理不慎可能就成為新冠肺炎的傳染源,所以收垃圾的人也不普通,她們都是由省傳染病各科室有經驗的護士志願報名組成,由護理部編組分早晚班工作。每3個人一小組,兩組輪換。25日當班的三人小組唐雪微、單碩、葛瑩全是90後。
92年的單碩是手術室專科護士,她笑著對說,其實說白了我們的工作就是保潔員,但是幹保潔我們是專業的!病房通道的清潔需要噴灑濃度為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拖布需要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消毒劑的配比需要嚴格遵守。患者病房裡不管是吃過的食物,用過的床單被褥、一次性醫療器械、一次性餐盒、甚至是大小便等排洩物,都需要進行清理。這些患者接觸過的感染性垃圾,都需要重複這樣的步驟:噴灑消毒、鵝頸式封口,雙層封袋、稱重登記、最後填寫三聯單與國環對接。
每天的工作流程表面上看似簡單,按照規章制度真正的操作起來,絕對不能有一絲的紕漏。
少說話 多幹活 保存體力
一天3人收了128.24公斤的感染垃圾
清潔垃圾的量因為患者情況的變化而變化。3人組裡的唐雪微是重症專科護士,也是92年的,她給記者,看了近期的一張垃圾填報單,上面的重量顯示為128.24公斤。很難想像這三個看起來百斤左右的「小姐姐」是如何做到的
。
而且是在她們全副武裝,穿著防護級別更高的黃色三級防護服的情況下。這種防護服比普通的兩層防護服還要多一層,更厚、更不透氣。雖然每天的工作從是早晚8點,但是準備穿隔離服等一系列流程要求,要想在8點開工6點就得進場。20多個病房,4個多小時一直在進行清理。唐雪微說,真不是誇張,出來時候裡面衣服一擰就滴水。
當記者問到一包垃圾有多重的時候,94年的護士葛瑩說,那還真不一定。有一次一個患者出院了,只帶走了手機。病房裡,一提礦泉水幾乎只喝兩三瓶,一箱牛奶、一箱八寶粥幾乎是滿的……不算別的,就這幾樣就有20多斤……不斷彎腰,負重,這樣的工作量,即使是男醫護人員也有些力不從心。
累了就靠在走廊的牆壁上歇一會,或者直接就坐在小推車上。「防護鏡起霧就多吸氣、防護服穿上之後,多幹活、少說話」,單碩說,這些都是我們這些天摸索出來的,保存體力的方法。
有時候清理出來的垃圾也讓這些在家沒怎麼幹過活的90後姑娘們瞪大眼睛,「嗯,清理排洩物就不說了,有一次清理出來一條患者尿溼的棉褲……」姑娘們說,通過這次抗擊疫情,她們真的覺得自己成長了。她們告訴記者,從過年到現在,像她們這樣從護士變成保潔員的志願者也已經是省傳染病防治院裡的第二批。之前也有10多個「小黃人」姐妹的堅守,才有了目前相對平穩的情況。她們會繼續努力轄區,用信心、信念、職責、值守來堅持,一起戰勝疫情,取得勝利。
龍頭新聞 劉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