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就看透生死真諦,因思想太前衛,現在還不被人們理解

2020-12-22 騰訊網

提到莊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老子逝世以後,道家的另一個核心人物。和老子在歷史上被並稱為「老莊」,以至於道家思想也被稱作老莊思想。但在學術界的地位上,他比師父老子要更勝一籌。

在國外,我們熟知的大哲學家盧梭、尼採等人,都在著作裡多次提到,自己的思想受到了莊子影響。在國內,他的《莊子》、《逍遙遊》等作品,因為思想深邃又言簡意賅,而被多次選入中小學生的課本裡。

即使是這樣偉大的人,也逃不開生老病死。不同於儒家學派的避而不談,莊子對於生死,有著別具一格的看法。直到現在,生死觀也是《莊子》中最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那麼,這樣一位思想巨人,他的生死觀到底是怎樣的呢?圖片:莊子劇照

莊子的生死觀,大致能從兩個故事中體現出來。第一個故事是《莊子·外篇·至樂》中所記載的,關於他喪妻後的表現。

故事中說到,莊子晚年喪妻,他的老友惠施前來弔唁,惠施一臉悲痛地到了莊子家中,結果看到莊子不修邊幅地坐在靈堂裡,一邊敲著盆一邊唱著,不但沒有悲傷,反而還透露出歡喜之意。

即便是看到惠施來了,莊子也毫不顧忌,甚至都沒有起來招呼一下,深深的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惠施忍不住對莊子說了一番話,大意是:「你的髮妻和你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為你生兒育女,照顧你衣食起居。現在她去世了,你不但不悲傷,居然還在拍瓦盆唱歌,真是太過分了。」

圖片:莊子唱歌劇照

莊子聽後也沒有生氣,回答道:「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大概意思就是,她剛死的時候,我自然也是感慨難過的。

但他接下來又說:「人剛開始都是沒有生命和形體的,只是天地之間的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經過變化成為了氣息和形體,就像是一年四季的交替一樣正常。現在她從我這簡陋的家中回到天地宇宙,該為她開心才對,為什麼要嗷嗷大哭呢?」

惠施聽後覺得莊子的想法太癲狂了,留下了一些錢財,就與他匆匆道了別。莊子當年唱的是什麼歌,史書沒有任何記載。

但是根據先秦的習俗和莊子本人的修養來看,肯定不會是什麼頌歌。或許是一些文人的詩歌罷了,這也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來向亡妻表達悼念。

圖片:惠施劇照

第二個故事是惠施死時,莊子為他續寫遺言。惠施這個名字乍看起來比較陌生,但是說到他的稱呼「惠子」,大家應該就熟悉得多了。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因為主張合縱抗秦,所以被很多國家的人景仰。

按理來說,莊子和惠子的思想大相逕庭,本應該道不同不相為謀才對,沒想到這兩個人還是至交,「相愛相殺」了一輩子,光是《莊子》這本書中,就有十四處提到了惠子。

惠子去世時,莊子表現得比喪妻還要難過得多。為了紀念他,莊子還在《天下》中,為惠子續寫了一段話,傳頌至今。

圖片:惠施主張合縱抗秦劇照

從這兩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莊子在生死面前的坦然。這一點,即使是莊子自己面臨死亡也沒有例外。莊子將死之時,他的弟子們都計劃著該如何厚葬他。

沒想到這般尊師重道的精神,卻惹得莊子不快,他覺得徒弟們沒有學到自己的思想,還是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於是他對弟子們說:「天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星辰都是我的陪葬。我已經有這些東西了,你們還要為我準備什麼呢?」

弟子聽後說道:「我們害怕您的身體被烏鴉和老鷹啃食了。」莊子笑答:「如果說埋在地下可以免去烏鴉和老鷹的啃食,那麼埋在地下還會被螞蟻所食。它們又有什麼不同呢,不該偏心後者而無視前者。」

最後,莊子無所掛念地走了,他不畏懼死,不貪戀生,所以死後能夠逍遙於天地之間。

圖片來源於網絡:逍遙的莊子

莊子對於生死的這種態度,別說是古代了,即使是在思想開放的現代,也是很難被人接受的。畢竟,面對相伴多年的髮妻亡故,表現淡然亦是一種絕情。

但莊子之所以這樣,正是看清了生命運轉的真諦,他用辯證的角度,把人的生死看成境界的轉變,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圖片來源於網絡:表現出淡然的莊子

在莊子的認知裡,沒有死過的人,就沒有資格評判死去的世界。只有在死亡面前也保持坦然,才能夠真正懂得活著的意義。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

相關焦點

  • 到底是什麼樣的思想境界,可以在兩千多年前,看透宇宙運行的本質
    《吠陀經》讚美詩成了幾乎所有東方宗教信仰的源頭,也曾是東方聖賢們以及其他思想家的哲學思想的來源。公元前604年,中國老子,一位哲學家,撰寫了一本小冊子,叫做『道』(The Way),就是眾所周知的《道德經》老子是一位偉大的智者,他克服了『舊帝國』失憶處理/催眠機制的影響,並且逃離了地球。他對一個現在-成為者本性的理解一定已經非常徹底,才能達到如此的境界。
  • 幾千年前,中國就有一個人領悟了生死的真諦,超然物外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人生只有這一次,當然是長壽些更好,於是人們便十分在意養生,希望能夠延長自己的壽命。在古代,不少皇帝為了長壽不惜耗費大量財力物力,有的甚至還因為服食丹藥提前身亡,實在是令人感到可悲。常言道:"人終有一死",而想要在活著時更加舒心,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外,心態其實也非常重要。
  • 中國人為何「敬神」卻不「信神」?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頓悟了
    西方人,甚至幾乎所有的外國人,都一向自詡「有信仰」,他們或者相信上帝,或者相信真主,亦或者相信釋迦摩尼,似乎只有中國人,敬神卻又不信神。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頓悟了 。在當時,神明還凌駕於人類之上,人們行事需要佔卜問吉兇、需要聽從神的旨意,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這樣的時代,能與神明「溝通」巫自然擁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若天子無德,他們甚至可以以神明的名義廢除天子。重大決策、疑難問題,人們都要通過佔卜、通過巫去詢問神明的意見。商人將佔卜的結果記錄在龜甲上,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甲骨文。
  • 中國人為什麼「敬神」卻不「信神」?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答案
    人們對這個東西的理解或聽說,都是在宗教信仰界。然而他到底存在不存在,是不得而知的。因為沒有人見過,哪怕科技再發展的今天,對這個字也沒有定論。 其實在很多年前,中國人 對神明這件事就有著自己主觀上的判斷。而這個判斷並不是普通的,在我看來已經發揮到了極致。他們認為信奉這種東西就是在自己身體健康時,不斷地交錢保佑自己;如果自己遭受到了一些身體上的病症,就會希望「神」給自己庇佑。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精神寄託。
  • 歷史上最早看破生死的人,對於生死的含義,他才是真諦的領悟者
    昔日莊周夢蝶,分不清夢還是現實,分不清是自己化作蝴蝶還是蝴蝶化作自己,提出了人不可確切的區分真實和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可以說是最早的感悟生死虛幻的代表人物了,莊周化蝶,不僅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人生哲學思考,更是成了莊子詩化哲學的代表之作。
  • 兩千多年前的貿易戰:齊國管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從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要結束的意思,中國的各行各業也都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響,美國之所以發起這場貿易戰爭,也是想著不戰而屈人之兵,通過經濟的手段使的中國屈服。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咱們中國的一位老祖宗就將這一手段運用的非常嫻熟了,並且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 人形電腦天使心:機械時代的治癒系純愛,直擊靈魂的前衛思想
    人形電腦天使心:機械時代的治癒系純愛,直擊靈魂的前衛思想小時候的回憶,那些經典愛看的動漫,你還記得多少?c媽的作品,每一部都是小時候的經典之作。(clamp大媽)人形電腦天使心裡,整部作品以一個電腦全部人型化的世界作為背景。
  • 30年前《封神榜》,梁麗的這部劇太「前衛」,剛播5集就被封禁
    據統計,從89版到現在,這部作品的影視翻拍達到了10個版本以上。其中包括傅藝偉版本,範冰冰版本,溫碧霞版本等。01,最早的《封神榜》,因尺度過大被禁播30年的劇「願生命化作那朵蓮花,功名利祿全拋下。這一版《封神榜》,比傅藝偉版本的更早,更為恐怖和「前衛」。30年前的梁麗版《封神榜》到底有多恐怖,剛播出5集就被緊急叫停?怎麼個恐怖法?90版的姜王后被挖雙眼,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 《了不起的蓋茨比》:幻想破滅的背後,隱含著對人生真諦的理解
    故事的內容其實很簡單,聚焦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紐約,通過作家尼克的自述,講述了一個窮小子蓋茨比為追逐多年前愛慕的姑娘黛西,辛苦打拼成為富翁,眼看要圓了多年前的夢想,黛西卻變了心,蓋茨比還因她遭人陷害被殺,悽慘離世。
  • 你認為,什麼車在10年前設計前衛,放到現在看依然很潮流的車?
    你認為什麼車在10年前設計就很酷,放到今天來看依然很酷的車?(僅限家用車超跑除外)10年前設計就很酷,放到現在看起來依然很酷的車不多。要不然是設計比較前衛,就像10年左右的馬自達6一樣,柳葉型的大燈,溜背式轎跑設計。引領了以後車子的潮流。所以即使放到現在,也不過時。要不然是設計經典,就像10左右皇冠一樣。不管是車頭的設計,還是車燈尾燈的設計,當年設計的都是非常的大氣。即使放到現在來說也沒得說。給人一種濃濃的商務氣息。
  • 對話淨因法師:生命是延續的,佛教不講生死
    主持人曾瀞漪:那麼在生命延續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能夠搭著那條河或那道陽光,這個美好的光線繼續延續下去,所以人是需要修行的,我還是要回到生死的問題,在座的各位有很多都是有修行的居士,我們在生死之間,現在在香港疫情,我看到一個數字,是有三十四宗願意捐出器官的個案,幫助還活著的人們能夠活得更好,捐器官對於我們要往生的人來說是不是一件重要的修行,如果是,要往這個方向走,又該如何克服捐器官的心理障礙
  • 最早版本的《封神榜》,因太過前衛而未播出
    直到現在,在網絡上能搜索到的資源,也只有畫質粗糙不堪的前五集。 這部被腰斬的電視劇,一是因為太過恐怖。歷史上的紂王用的刑罰,都是用畫面來呈現。 紂王的殘暴和妲己的兇狠,讓這部電視劇看起來就像恐怖劇一般,不少網友直言,到現在一些畫面仍是童年陰影。
  • 兩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經有「電影」可看了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一種最古老「電影」已經出現在民間。皮影,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剪制形象,並借燈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戲曲形式,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形式之一。同時也是一種由說、唱和音樂相結合,通過光影展現「三位一體」的表演藝術。
  • 為什麼現在的女人想法都那麼開放?100年前的因,註定了今天的果
    茶人楊榮俊認為,這算起來應該從100年前,引進西方文化,洋務運動,加上近些年改革開放,東西方文化對衝的必然結果。中國文化思想必然會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改革開放前,思想文化太保守,被壓制久了必然會出現「文化反彈」現象 從古至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烙印,不僅是在身體上更是在血液和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中國解放初期,由於西方文化的引入,產生這種「文化報復性反彈」現象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 兩千多年前的雅典瘟疫,是如何引發的,又是怎麼毀掉雅典文明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兩千多年前雅典爆發大面積瘟疫換個角度來說,如今所盛行的新冠病毒,正是古代所說的瘟疫。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在社會各界強烈的支持下,都沒有徹底阻斷傳染源,更加沒有找到所謂的「解藥」。雙方都認為自己的作戰計劃非常完美,可是雙方都不知道,戰爭和過度密集的人口會給雅典帶來多麼嚴重的傷害。公元430年,雅典的溫度高達四十多度。人們再一次拖家帶口,甚至趕著家畜往城裡趕,使城裡的衛生標準大幅度降低。
  • 以物理學看國學:熵增定律佐證儒家思想
    基於人體的物質性,如果用熵增定律理解人生,我們發現它竟然能讓我們茅塞頓開,大徹大悟,更為神奇的是它還與兩千多年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謀而合!它們都認為人生應當去積極的作為,用力的活。在人的一生中為什麼總會生病,並在老年時因多種疾病纏身而死去?為什麼如果消極懶散地對待生活,人生必然荒蕪?為什麼無節制縱慾的人生必將走上自我毀滅的歧路?
  • 三大件都是好貨,卻因外觀太前衛,反而賣不動
    對於賣不出去的車來說,顏值低,產品本身的品質不足,產品力不足,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原因,有可能陷入不暢銷的狀況,例如,現在的二、三線高級品牌的銷量遠不及一線的BBA,法系車賣不出去是因為產品力不足,價格性能比趕不上主流。
  • 生死的真諦,捉摸不定,來去無蹤,無色無形,皆是虛空
    當他不思考如何報效朝廷,卻開始以權謀私。他的行徑終於激怒了皇帝,被皇帝逮捕下獄。詩人因為他的緣故,受到了牽連被貶嶺南。佛作品欣賞本詩是一首關於頌揚佛法,領悟世間虛無的真諦的禪詩。生死的真諦,與鐘聲和風聲一樣。它令人捉摸不定,來去無蹤,無色無形,觸到的皆虛空。
  • 墨家是最早的反戰組織,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繼承了中國墨家思想
    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流派,主張「兼愛」、「非攻」,「墨子救宋」就是墨家非攻思想的一次體現。墨家反對戰爭,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反戰組織,現在有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如果可以,墨子絕對可以獲得諾一個貝爾和平獎。也展現了墨子不畏艱難,不畏生死,全力幫助梁城抵禦敵軍的博愛精神和無畏的勇氣。現代軍事戰爭中,非常重視沙盤演練,在兩軍對峙,還沒開展進攻之前,敵我雙方會針對彼此軍力布局、戰術戰略、武器裝備等特點,對作戰過程進行可行性的推演,以此來對戰爭中的各種變化瞭若指掌,更好地控制戰爭的局面與走勢。
  • 萬古神帝:血犼死,阿樂和桃花現,若塵領悟生死真諦哪個至親死?
    在天庭和地獄,廣為流傳的就是萬年評第一卷,池瑤與張若塵的故事,以及兩人的天賦,不用多說傳功後的池瑤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傑出的青年才俊。在地域和天庭二十諸天的心裡,他們不需要第二個不動明王大尊,也就是張若塵,所以擎祖出手廢了張若塵的武道修為。同時他們也不需要第二個空印雪,威壓整個宇宙,也就是池瑤,因此有人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