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東莞》:食色性也,既不是食物,也不是色相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食色性也。

有一個地方的「色」聞名天下。

但它的「食」,被大大低估了。

東莞。

《尋味東莞》

《風味人間》剛結束,《尋味東莞》就來了。

背後大腦?

陳曉卿。

名字即質量。

這是他離開央視,組建稻來傳媒後的首部作品。

鏡頭,投向了想也想不到的東莞。

歷時兩年,陳曉卿團隊走(吃)遍東莞各大「窩藏」美食的角落。

光是第一集《得天獨厚》,就讓人見識到從未見過的傳奇。

可全是ISO國際認證服務!

美食最美不過四個字:「得天獨厚」。

01

粽子

來來來,第一個迎面走來的佳麗,是端午節特色。

粽子。

各地粽子都有各地賣點。

甜or鹹,都讓大半個中國吵起來。

但。

如果你在東莞。

恐怕你得打起來。

因為這裡足足有二十多種風格迥異的粽子。

各個鎮都有自己的拿手好粽。

隨手幾例——

盛產香蕉的麻湧鎮。

人們會就地取材。

用蕉葉包裹上餡料,做出蕉葉粽。

蕉葉的植物清香滲入餡料後,讓粽子透出一種蕉葉的味道。

而水鄉道滘鎮,習慣用莞草包裹粽子。

大家將其命名為裹蒸粽。

裹蒸粽的餡料可甜可鹹。

你可以加點綠豆、加點蛋黃、加點五花腩肉。

脫皮的綠豆,口感沙軟綿密;鹹蛋黃,持久厚重的鹹鮮;五花腩肉裹滿五香粉,油脂豐沛。

各種餡料各司其職。

一次過滿足你三個願望。

不過,這些粽子都沒法跟東莞虎門鎮一種特色粽子相比——

林旁粽。

林旁是什麼?

它長這樣——

厚實的葉片,邊緣長著利刺。

除掉利刺後,這種植物可以給阿姨們玩手工勞作,做成各種手辦。

《風味實驗室》陳曉卿就手舞足蹈地介紹過。

林旁可觀開玩,可包粽子。

用林旁葉編織成的菜籃、魚簍,再塞進糯米,香菇,豬肉等等組成的餡料。

光造型就有八種。

每一種造型都飽含祝福。

好東西當然不容易。

做這種粽子,太麻煩。

除了要編織形態各異的外觀,還得用明柴火蒸煮七八個小時。

不就吃個粽子嗎?

這可是林旁粽。

煮這麼久,是讓林旁葉入味。

為的是讓天然的林旁葉有芳香成分,滲入粽子,增添濃鬱的稻穀芬芳。

Sir曾吃過。

卸開葉子,一股香味彌散空中。

咀嚼時,唇齒飽滿。

吞咽後,不覺肥膩只感清透。

高。

實在是高。

02

荔枝

夏天。

怎麼少得了吃荔枝。

荔枝生長需要豐沛的雨水。

作為「荔枝之鄉」的東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蔡瀾曾撰文談東莞長安鎮的荔枝,他說道:

剝一粒吃,即使桂味也皮薄肉厚核小,糯米餈更佳,最難得的是無渣。

東莞荔枝,真好。

跟粽子一樣,東莞的荔枝品種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糯米餈、桂味、妃子笑、三月紅、黑葉、唐夏紅、冰荔、紅繡球、無核荔枝、狀元紅.......

足足八十多種。

這裡以桂味為例。

怎麼從外觀上辨別桂味?

外殼其實凹凸明顯。核心肉厚,天然糖分高。

最最緊要。

剝開後,有著綿長的桂花香氣。

擠一擠,還有水忍不住射出來。

吃荔枝有個訣竅。

離開枝頭,荔枝的風味會逐漸散失。

因此,最好的荔枝,應該是在果樹下享用。

可惜。

這一切不屬於果農。

人家可忙了,畢竟這一年的收入都靠這個月的採摘。

於是,種種把荔枝保鮮的做法,屬於各路大廚。

以下荔枝吃法你絕對沒聽過。

比如。

先將荔枝過「冷河」。

剁碎,攪拌沙拉醬,塗抹於蔬菜。

最後,蓋上一片燒鴨皮。

……

一道荔枝片皮鴨就這麼誕生!!!

神奇在哪?

神奇在一口下去,兩種迥然不同的口感。

清涼於炙熱,海水與火焰。

荔枝的可塑性可不止如此。

如果你喜歡,還可以拿荔枝炒琥珀核桃和蘆筍丁,整出一道色彩繽紛,刺激食慾的荔枝琥珀核桃蘆筍丁。

還不夠冰涼。

那就做成果凍吧——荔枝果凍。

Q彈之餘。

什麼叫透心涼?!

在東莞,沒有一顆荔枝可以被浪費。

03

大豆

吃完以上這幾道菜,口渴?

來杯豆漿?

凌晨三點多,黃伯就在熬製豆漿。

全程手動,只為磨一碗好豆漿。

首先去除纖維較粗的黃豆表皮。

脫皮研製,為的是讓豆漿更加細膩,和更適宜長時間熬煮。

還要不停控制火力在八十度左右,避免沸騰。

活用風扇,加快表面冷卻。

最後,將剛成型的豆皮與豆漿迅速盛入碗中。

這,就是腐皮豆漿。

腐皮豆漿的口感黏糯嫩滑,略帶膠質。

這種手工作坊的口感、是流水線生產的機器調配不出來的。

而黃伯之所以起早貪黑,除了製作豆漿,還有腐竹。

廣東人愛腐竹,腐竹的發音類似「富足」,是個吉祥的兆頭。

東莞從清朝就開始製作腐竹,手工腐竹作坊達幾百家。

但如今只有黃伯等幾個人還在堅持手工製作。

廣東猛烈的太陽,只需要兩天,腐竹就會脫水定型。

你一定要試試東莞腐竹。

遇水後柔軟松嫩。

簡單攪拌,這是涼拌腐竹。

與雞蛋、紅棗熬煮,這是腐竹糖水。

但說到東莞特有,偏愛腐竹燒魚。

腐竹燒魚,腐竹筋道,魚肉鮮肉,東莞菜的一大就是外表樸素,搭配精妙。

這就像黃伯的手作坊。

簡樸不簡單。

為什麼堅持下去。

就是這一刻。

04

青蟹

端午之後,東莞就會進入漫長的酷夏。

而水下,一種食物開始蠢蠢欲動——

青蟹。

青蟹在東莞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但懂行的人心裡清楚。

不同季節,它有不同風味。

冬春季節,雌性青蟹還未成年,這個時候適合清蒸奄仔蟹,淡雅清甜。

或者簡單配料,在密封瓦煲中焗烤,做成幼嫩鮮美的油焗奄仔蟹。

看起來很美味?

跟夏季膏蟹不能比。

膏蟹是成年的雌性。

瞧瞧這橙黃色蟹膏。

蛋黃之上多了什麼?

一圈橙黃色!

緻密緊實,濃鬱內斂。

煲仔飯可以。

煲的過程中,蟹膏漫出來,滲入米飯的肌理,每一粒米都殘存著蟹黃的蟹香。

瓷羹攪動這滾燙的米飯,每一粒米都能被膏蟹包裹。

一口下去。

這就滿足了?

吃蟹,東莞人有更高級的追求。

他們等著一些雌性青蟹「變身」。

在六月到八月,有些雌性青蟹通體逐漸會呈現油潤的金黃色。

人稱黃油蟹。

黃油蟹可不是經常能吃到,平均一千隻青蟹,才有一隻能蛻變成黃油蟹。

絕對青蟹極品。

來之不易,烹調當然得加倍小心。

先將黃油蟹過冰水。

再放蒸籠清蒸,避免肢體破裂,黃油溢出。

這時,金黃色汁液與蟹肉渾然一體,呈現出綿密的顆粒感。

每一隻你能吃到的黃油蟹,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要享受一直黃油蟹的美味

需要一方風土的精細締造

與獨得天時的機緣巧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很高興。

《舌尖》對於人、食物、大自然的人文關懷延續到了《尋味東莞》。

這種延續既在於食物,也在於那些執著於食物本味風土的人。

「食色性也」,這食與色,食既不是食物,色也不是色相。

其實是人對美好事物的追尋。

美好在於你求之不得。

但美好也在於那些不起眼,等你失去才知道珍貴的普通。

僅僅從食物。

這就是美好離我們最近的距離。

不需要任何喚醒,也不必須計較任何價格高低,僅僅一口當初的味道,就能讓你從動物兇猛的野獸,退回到熱愛生活的普通人。

做一個普通人。

挺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海邊的卡夫卡

原標題:《國產限制級終於9分洗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記者帶你走進《尋味東莞》中的甜品店
    這是5日晚播出的紀錄片《尋味東莞》第三集中的一幕,片中各式精緻的西式甜品和水果茶,讓大家對莞式美食有了新的認識。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8日,記者走進紀錄片《尋味東莞》中的這家甜品店,帶大家一同感受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每一個產品都有各種東莞獨有元素,法式甜品也能呈現東莞文化。」
  • ...神棄之地|尋味東莞|奪冠|中國女排|伊莉莎白·德比茨基
    【毒家薦片】今天早毒君給大家推薦一部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將以美食作為東莞的城市名片,帶領人們探訪東莞的地道⻛味,尋找一系列富有傳奇色彩的鮮活美食,呈現這方水土過去和現在的碰撞,時間與空間的融合。
  • 尋味東莞之甜品篇:新奇手法+東莞特色食材做成的甜品,你吃過嗎
    在第三集《尋味東莞》中,他再次用奇妙的構思和高超的手法,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獨一無二的甜品視覺和味覺盛宴。這一次,倫浩宇的甜品創作對象是東莞的傳統特色食材:荔枝、火麻仁和白玉蘭。「作為一名在東莞土生土長的烘焙愛好者,將東莞特色融入我的甜品作品裡,一直是我不遺餘力去做的一件事。」倫浩宇說道。
  • 佛山的經濟超越東莞,為什麼廣東的「第三城」不是佛山,而是東莞
    說起我國最發達的省份,就是東南角的廣東省,說起廣東省大家一定會想到廣州和深圳,不管怎麼說超一線的城市只有4個,而廣東則獨佔2個,受此影響廣州和深圳逐漸成為廣東的代表,但是這並不是說廣東其他城市不發達,只是廣州和深圳的光環巨大,相比之下我們忽略了其他地區,廣東省第三個城市是哪裡?
  • 東莞的夜生活,誰頂得住啊?
    - DONG GUAN'S NIGHT -01這2家「深夜食堂」,賺足了眼淚自《尋味東莞》開播以來,它的收視率就一路飆高這讓我想起了在東莞工作的小夥伴說起,自從來了東莞,她就再也沒有12點前睡。為什麼東莞人這麼捨不得睡覺?因為東莞的夜太誘人,這裡有數不清的美味宵夜。這裡,是吃貨的天堂。
  • 文豪野犬:誰才是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既不是太宰也不是中島
    有那麼一個人,可以算得上是站在了「食物鏈頂端」,只要他下令,橫濱城的人才都幾乎能為他所用。港口黑手黨的森首領,是他所在組織的靈魂人物。由於他本身作為一名黑道組織的首領,和下屬有著明確的階級是很正常的,他的大部分追隨者是屈服於他的權勢或者地位也很正常,但大部分核心成員都是真心追隨森首領的,例如,中原中也、廣津先生和尾崎紅葉等等。
  • 食色性也,HBO不會騙你
    古人云,食色性也。 性跟食物是連在一起的,比如飽暖思淫慾。 性慾和食慾都是來自人性本能,不可壓制。 HBO這部劇,最吸引我的,是開頭這句提示。
  • 吃播不是魔術師,食物也不是道具
    並不是自己花錢了的東西就可以肆意的去浪費,珍惜糧食,是每個人應該去做的,這也是一種道德。幾年前提倡的光碟行動,確實在一段時間內稍微的緩解了糧食浪費現象,但隨著管理的鬆懈,光碟行動早已經被遺忘。除了個人以身作則之外,也應該加強餐飲業管理措施,加強市場監督,整潔餐館衛生,減少由於食物味道不好等造成的浪費。
  • 北風起,最近東莞人都在曬什麼?
    尹姨說,這兩種腊味可是冬天煲蘿蔔的好搭檔,肥鴨鴨喉管內生有一團天然形成的油脂,但又不是全肥,裡面還有瘦肉纖維,處理乾淨晾曬脫水,直至包油風乾,收緊的食管緊緊鎖住油脂,奇特的滋味要烹飪後才能顯現。
  • 東莞人說時尚不是身材說了算!
    東莞大朗作為時尚毛織之城,這些問題對於毛織設計師來說,根本不是事!時尚是所有人的,時尚不是身材說了算!東莞朗天自2014年成立以來,不斷致力於大碼女士針織衫、毛衣等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其產品在1688批發平臺大碼女裝的類別下穩健維持住了行業第一的好成績。其名下「乃粒」「花措」「VEVElWOO」等自主品牌有不少忠實粉絲。
  • 繼深圳之後,廣東又一座城市經濟將要破萬億,不是東莞更不是珠海
    廣東省南海畔,珠江口西岸, 城市的溫暖寧靜抱著沉入海底的古老夕陽, 夕陽在海底燃燒,把一千束光束變成一千顆明珠的光輝, 繼深圳之後,廣東的另一個城市經濟破兆, 不是東莞,不是珠海, 你知道是哪個城市嗎?
  • 蒸螃蟹時,既不是冷水上鍋,也不是熱水上鍋,教你正確做法
    蒸螃蟹時,既不是冷水上鍋,也不是熱水上鍋,教你正確做法!冬天是最適合長肉的季節,這個時候就適合多吃上些美食,來為自己貼一貼膘,才能更好地為自己抗寒。大冬天最喜歡吃上,熱騰騰的烤紅薯,燉羊湯和糖炒慄子,想想心情都很美味。
  • 尋味成都:火了也不漲價的老作坊,每天排隊20分鐘!
    雖然這個老爺爺非常的受歡迎,但其實大家對於蛋烘糕的評價並不是特別好。在成都,真正有口皆碑的蛋烘糕叫做「賀記蛋烘糕」! 在這種情況下,老闆也沒有瘋狂漲價,並且保持著食物的質量和出餐的速度!她的顧客們都說:這麼好吃的蛋烘糕,值得等待!
  • 東莞這場草坪上的年度大展太棒了!
    全書收錄了31位來自不同行業領域、不同籍貫背景的人物影像和故事,正如畫冊前言所寫到,「一個個朝氣蓬勃、溫暖友善的東莞人,他們或在此世代紮根,或來自他鄉異國,既創造嶄新的產品與服務,也傳承古老的文化和傳統;既演繹自己的精彩人生,也造就了卓爾不凡的東莞品質」。他們既是品質東莞的創造者,也是品質東莞的見證者。
  •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
    一切色彩都具有三大屬相——色相、明度、純度。在色彩學上也稱之為色彩的三要素。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對於認識色彩和表現色彩極為重要。三要素的任何一要素改變都將影響原色彩的面貌。它可用色相明度/純度的表色記號表示,例如紅5/6,即為中明度、中純度的紅咖啡色。
  • 今天,「把愛帶回家」東莞狂歡,因愛沸騰!
    今天,「把愛帶回家」東莞狂歡,因愛沸騰!不玩噱頭,勁爆到底參加直播的產品共有30多種,上架商品高達200多種,包含東莞美食、特色產品、高科技產品、對口扶貧地區雲南昭通的農副產品,種類繁多、質量上乘、價格優惠。直播活動分為四個環節:「尋味東莞」、「品質東莞」、「智造東莞」和「友愛東莞」。
  • 蟑螂奶:新的超級食物 不是開玩笑
    「這種晶體就像一份完整的食物,其中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糖。觀察其蛋白質序列,你會發現它們含有所有必需的胺基酸。」研究人員之一Sanchari Banerjee說道。太平洋折翅蠊的奶不僅具有大量的能量和營養,同時也是緩釋型的物質,即通過降低吸收的速率達到更佳的吸收效果。
  • 冰箱並不是 食物的「萬能收藏箱」
    雙周日去朋友家玩,打開她的冰箱,嚇了一跳:不管是飲料、蔬菜、牛奶、蜂蜜、水果……都往冰箱裡塞,原來還有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有些食物是不可以放冰箱的」。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營養科主任曾晶提醒,有些食物放冰箱後反而影響食物的風味與質量,如果吃了不適宜放冰箱裡的食物,還可能患上如拉肚子的「冰箱病」。
  • 「尋味澳洲牛肉」Vlog大賽啟動
    為了讓中國消費者更加了解澳洲牛羊肉,學會多樣的烹飪方式,體驗到澳洲牛肉的品質,澳洲肉類及畜牧業協會(MLA)首次推出「尋味澳洲牛肉」Vlog大賽。本次Vlog大賽以尋味澳洲牛肉為主題,報名通道於5月22日全面開啟,作品徵集截止至6月7日。澳洲肉協鼓勵中國消費者以Vlog的形式分享他們的饕客時刻,將對澳洲牛肉的美好記憶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分享。
  • 不是中國病,不是韓國病,不是義大利病,不是伊朗病,不是美國病丨...
    太血淋淋的圖,也不忍放了敬告香港媒體人:新冠病毒不是中國病近期翻閱港媒,在有關新冠疫情的報導中,不時看到「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又稱武漢肺炎」這樣的表述,一些香港媒體人似乎執著於將當前的疫病與內地死死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