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型不大的鬣狗、野犬能夠捕獵體型龐大的斑馬、角馬?

2021-01-09 科學獵奇

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和非洲野犬分別是「非洲二哥」和「三哥」,生態位僅次於「草原之王」獅子,所以,它們能夠捕殺斑馬、角馬這種食草動物並不意外。不過,相比較體型而言,斑馬、角馬的體型確實遠大於野犬和鬣狗,那麼,在鬣狗和野犬捕獵角馬、斑馬時,它們是採取什麼策略呢?是斑馬、角馬跑得不夠快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四種動物的實力

首先是鬣狗和非洲野犬

這是兩種容易被人當成「狗」的動物,不過,這兩種動物都不是狗。首先斑鬣狗是食肉目下的鬣狗科動物,屬於貓型總科,和犬科的差距很大,甚至不如與貓科動物的基因接近。所以,鬣狗只是外觀上看起來有些像狗,它本質上與狗沒有任何的關係。

其次是非洲野犬,非洲野犬雖然是犬科動物,但是狗是犬科犬屬灰狼種下的一個亞種,而非洲野犬是犬科非洲野犬屬下的物種,二者的親緣關係也非常的遠,並且與狗、狼存在著明顯的生殖隔離。

鬣狗科下一共有四種動物,不過我們常說的鬣狗是指身上帶有黑色斑點的鬣狗,也就是鬣狗科下體型最大、數量最多的存在-斑鬣狗。斑鬣狗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與獅子、花豹等食肉動物在分布上有著極大的重合,但是,即使在生境中有如此強大的競爭者,它們依然能夠佔據較好的生態位。這是因為斑鬣狗的實力很強。

首先,斑鬣狗的體型較大(平均體長在1.5米左右,含尾長,體重平均在60公斤左右),而且它們還是典型的群居動物。其次,斑鬣狗有著平均200多公斤的咬合力(網上五六百的咬合力是指它的裂齒,而非犬齒)。最後,就是斑鬣狗有著極強的耐力,它們可以以平均50公裡,最快6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連續奔跑5公裡以上。

非洲野犬的體型比斑鬣狗要小很多,它們只有平均約1米左右的體長以及25公斤左右的體重。不過,別看它體型不大,但能夠坐到「非洲三哥」的位置就足以證明了它們的實力。

首先,非洲野犬同樣是高度群居的動物,而且它們的族群成員通常在20隻左右,遠比斑鬣狗群的成員要多,正所謂「人多力量大」,這是非洲野犬的優勢之一。

其次,非洲野犬的耐力也不錯,它們在捕獵時可以以45公裡每小時的速度奔跑十幾分鐘。

最後,雖然非洲野犬的咬合力只有不足200公斤,但是它們的牙齒比斑鬣狗要鋒利一些,再加上它們體型小,非常的靈活。所以,即使是非洲豹遇到一群非洲野犬也得避其鋒芒。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野犬對斑鬣狗恨之入骨,這是因為二者的生態位基本一致,獵物一致,衝突較多。所以,非洲野犬群遇到落單的斑鬣狗是一定會上前捕殺的。

斑馬和角馬

斑馬和角馬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見的兩種食草動物,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馬,但是區別很大。首先,斑馬是馬科馬屬斑馬亞屬下的物種,而角馬則是牛科角馬屬下的物種。其次,二者的外觀也是天差地別,斑馬身上有斑紋 ,而角馬的頭上有牛角。不過二者有幾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中型的群居食草動物,它們成年後的體重平均都在200公斤以上,並且都有著一定的攻擊性(斑馬是亂踢加撕咬,角馬是亂踢加牛角)。

從速度的上看,斑馬的最快奔跑速度在60多公裡每小時左右,而角馬比斑馬的速度要快一些,能夠達到7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

鬣狗和野犬是如何捕獵斑馬和角馬的?

從四種動物的奔跑速度看,即便是奔跑速度稍慢的斑馬都比兩種食肉動物全力奔跑的速度要快,因此,斑鬣狗和野犬想要靠速度取勝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但是,在斑鬣狗和非洲野犬的食物佔比中,斑馬、角馬都佔了20%左右,而且本身這兩種動物就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逮誰咬誰)。那麼它們是如何實現捕獵比自己速度快的斑馬、角馬的呢?有三種方式:

01 選擇性

斑馬和角馬都是群居動物,在遇到斑鬣狗或者是非洲野犬群時,它們通常都會四散而逃,而此時,落到隊伍後面的只有老弱病殘。這些跑得慢的食草動物,優先被鬣狗和野犬選中。而這些落後的食草動物,除了奔跑能力差之外,戰鬥力也很低。

02 消耗戰

當然,鬣狗和野犬捕獵的角馬和斑馬也不全是老弱病殘,也有一些落單的,但健康的。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它們選擇的方式就是消耗。但是,這個消耗並不只是一直追趕消耗,而是在追趕的途中不斷地給地方造成傷害。

由於這兩種食肉動物並不像一些大型貓科動物那樣追求一擊必殺,所以,在追逐時,它們也是逮那咬哪,尤其是對方的腿部和肛門,是它們最長攻擊的地方,一旦得手幾次,受腿傷的影響,斑馬或者角馬的奔跑能力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此時,它們再一擁而上,斑鬣狗主要「掏肛」,非洲野犬是不管哪裡都去撕咬。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角馬和斑馬有著較大的體型優勢,也無法首位兼顧,最後只能被放倒。

03 偷襲

在許多非洲野生動物紀錄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斑鬣狗單殺成年角馬和斑馬的場景,而它之所以能夠靠一己之力獵殺體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靠的就是偷襲。雖然角馬和斑馬群在遇到鬣狗群和非洲野犬群時會逃走,但是遇到單只鬣狗或野犬時甚至連警惕性都沒有。而它們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慢慢地靠近獵物,然後突然掏肛或咬穿獵物的腹部,讓對手失去抵抗能力。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物學家甚至觀察到過一隻斑鬣狗活活把一頭野牛放倒的場景。它靠的就是單獨行動讓獵物放鬆警惕,然後對準獵物的要害部位下口,如果沒有得逞就逃走,得逞了就單殺了。

總結

鬣狗和野犬的奔跑速度比斑馬和角馬要差一些,所以,它並不是靠速度取勝的。在捕獵這些大型的食草動物時,它們選擇的優先級順序是先老弱病殘再健康個體。而在面對成年個體時,它們通常是採用圍追堵截的方式,然後邊追邊趁機撕咬,最後再用「掏肛」等看似卑鄙,實則有奇效的攻擊方式來讓對手失去防抗能力。

相關焦點

  • 自然界中的「捕獵高手」,獅子依靠「團隊合作」,虎鯨依靠聲音
    螳螂就是一種捕獵高手,它們在捕獵的時候可以快速鎖定獵物,然後用前爪緊緊地抓住獵物。當然了,除了螳螂以外,自然界還有很多動物都具有非常高超的捕獵能力。 老鷹的體型十分彪悍威武,而且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60公裡每小時。老鷹還還擁有敏銳的視覺能力,它們在高空的時候俯瞰獵物,鎖定獵物以後就依靠自己的飛行能力快速俯衝抓住獵物。
  • 花豹和獵豹至少能單挑幾隻非洲野犬?為什麼?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一群兇猛小巧的犬科動物,它們敢圍攻獅子、「掏肛」鬣狗、「搶劫」花豹,並且它們有著高達90%的捕獵成功率,許多網友們戲稱它們為「非洲三哥」,它們就是非洲野犬屬下唯一的物種-非洲野犬。從體型上看,非洲野犬並不大,體長僅有1米左右,體重平均在27公斤左右,與大多數的犬科動物不同是,非洲野犬有四條修長的腿,這使得非洲野犬的平均肩高達到了75公分左右(灰狼的平均肩高在70公分左右,但是在體長和體重上,灰狼比非洲野犬要大很多)。
  • 鬣狗和蜜獾誰更厲害?為什麼?
    鬣狗和蜜獾都是非洲大草原上的「明星」動物,不同的是蜜獾有的是「美名」,而鬣狗有的是「臭名」,因為蜜獾是「世界上膽子最大的動物」,它體型雖然不大,但是無論面對多強的對手,它從來都是無所畏懼的,人送外號「平頭哥。」而鬣狗則是經常以多欺少,做出「殺人越貨」的勾當,人送外號「掏肛二哥」。那麼,「平頭哥」和「掏肛二哥」誰更厲害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為什麼非洲二哥鬣狗在非洲三哥野犬面前無能為力,還容易被反殺?
    2.捕獵技巧。雖然野犬的存在度不高,但是它能在競爭激烈的非洲草原被稱為「非洲三哥」,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的。在犬科動物裡,非洲野犬是除了狼和豺以外,捕食效率最高的,這從側面也反映了野犬的捕食技巧。3.靈活性。相比較斑鬣狗,非洲野犬更加靈活,修長的四肢可以讓它們以70㎞/h的速度追逐獵物,這個速度比之鬣狗要快許多!
  • 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的大嗎?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捕獵的獵物體型越大,則這種動物的戰鬥力就相對更強一些。而且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捕獵的獵物要大很多。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兩種動物的捕獵習性。
  • 非洲野犬的生存信念:少年強,則種群強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動物,叫非洲野犬,是一種平均體型僅有30千克左右的中小型食肉動物,有時會出現在斑鬣狗,或者獅群的旁邊,但它無論是體型,還是個體實力,都遠不如獅子、鬣狗,但即便如此,非洲野犬依然是草原上最強大的食肉群體,它能依靠卓越的團隊優勢,做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搶奪獅子鬣狗的食物,捕食大型食草動物等等。
  • 熊竟然是犬科動物,鬣狗是貓科動物?那為何說貓科體型比犬科大?
    誠然,熊科和犬科都是屬於犬型的亞目,那麼體型龐大的熊,是否就如同他人所說的,可以認為是某種大型犬類呢?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說法。首先其實狗熊這個叫法,只是指「黑瞎子」黑熊,而且熊科和犬科的共同祖先,大概出現在4000萬年前,因此如今的熊和狗,他們聯繫其實是非常小。即使是看起來更相近的熊與浣熊,他們共同的祖先也是出現在3200萬年前,他們並沒有什麼親戚關係。
  • 將非洲獅和斑鬣狗放到美國南部、墨西哥的環境下,它們能生存嗎?
    首先是斑鬣狗。斑鬣狗是鬣狗科中體型最大的存在,它們擅長群居,有著強大的咬合力,而且是絕對的「機會主義者」。所謂的機會主義者其實是指斑鬣狗對食物從不挑剔,而且為了食物不擇手段,因此,它們會搶奪落單獅子、花豹等大型貓科動物的獵物,甚至連腐肉都不放過。
  • 後貓打得過鬣狗嗎?為什麼?
    首先就是它的咬合力,雖然網上流傳的斑鬣狗咬合力大於獅虎的數據是取自其裂齒的咬合力,但是它犬齒的咬合力本身也在260公斤左右。其次,斑鬣狗有著超強的耐力和「掏肛」的「絕活」,這種看似猥瑣的攻擊方式,讓斑鬣狗甚至能夠單挑斑馬、角馬等大型食草動物。鬣狗與後貓誰更厲害?
  • 雄獅是怎樣從鬣狗群中識別首領的?
    獅子會殺鬣狗嗎?獅子和鬣狗都是群居動物,而且還是食物競爭者。獅子的體型明顯比鬣狗大很多,那麼將自己的競爭者幹掉不就好了嗎?但實際上,獅子雖然經常驅趕和追逐鬣狗,但是是不會隨便殺鬣狗的,畢竟鬣狗群是真的很難纏,而且獅子有時候的獵物其實是從鬣狗那裡搶來的。說起來好像不太光彩的樣子。
  • 豹子捕獵角馬,本以為手到擒來,沒想到角馬同伴一角頂了上去!
    豹子捕獵角馬,本以為手到擒來,沒想到角馬同伴一角頂了上去!豹子的體型與威力雖然比不上獅子與老虎,但是,它們的速度可是不容小覷的,只要看上的獵物,就一定能夠追上。但是,能不能吃到嘴裡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豹子看到了正在覓食的兩隻角馬,它在草叢中埋伏著,悄悄的向角馬靠近,隨後直接跑到角馬的面前。此時的角馬正想逃跑,結果直接被獅子按在地上,即使反抗,也沒有任何的效果,另一隻角馬轉身就跑,當它看到自己的同伴被豹子攻擊的時候,二話不說,直接上前去幫忙。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貓科體型比犬科大得多?
    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從生態和進化兩個角度,簡要給大家剖析下。狼、豺和非洲野犬狩獵頗具耐心,經常連續幾個小時長途跋涉追趕獵物。現存最大的犬科:馬更些狼生態位倒逼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活方式的演化,現在貓科和犬科都非常適應各自的生態位。犬科群體協作和耐力的優勢彌補了體型和技巧的劣勢,貓科能捕殺的大型有蹄類,它們同樣能,可以說二者是殊途同歸的。
  • 前有獅子咬住喉嚨,後有鬣狗掏肛,這頭角馬插翅難逃了!
    前有獅子咬住喉嚨,後有鬣狗掏肛,這頭角馬插翅難逃了!角馬作為一種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食草動物,它體型壯碩,肉質肥美,是很多肉食性動物的最愛,見了都會垂涎三尺。這頭角馬遭到獅子攻擊被牢牢鎖了喉,當它想要反抗時後方又出現一隻鬣狗,前有獅子咬住喉嚨,後有鬣狗掏肛,最終難逃一死,成了獵食者的美食,其實角馬也並不是任人宰割的性格。
  • 連獅子都敢硬槓 非洲二哥斑鬣狗怕過誰?
    斑鬣狗又名斑點鬣狗、斑點土狼,為斑鬣狗屬下唯一的現存種,野生的斑鬣狗平均壽命只有12歲,畜養的話則可達25歲。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被稱為「非洲一哥」無可厚非,而斑鬣狗雖然體型不如獅子,卻也有「非洲二哥」的稱號,就連兇猛的犀牛,竟然害怕二哥。
  • 鬣狗圍攻角馬,被夥伴背叛「死不瞑目」的它,做鬼也不會放過野牛
    在一次捕獵中,就發生了一幕這樣的戲碼。作為草原上的食草動物,角馬和野牛可謂是難兄難弟。它們不僅沒有出色的逃跑技能,更沒有鋒利的爪子。所以面對草原上肉食動物的追捕,只能聚集在一起。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鬣狗圍住了聚在一起的角馬和野牛。面對聲勢浩大的野牛和角馬,即便有著草原老二之稱的鬣狗也不敢貿然靠近。在三番五次的試探後,鬣狗都沒有找到好的角度進攻。哪裡想到這個時候巨變突生。
  • 雄獅是如何從鬣狗群中找出「鬣狗女王」的?
    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強盜」,只要看到其他食肉動物捕獵獵物,它們大概率會以多欺少的搶奪獵物,獵豹、花豹面對成群且體型與自己接近的鬣狗只能夠忍氣吞聲,甚至連落單的獅子也必須要「棄車保帥」。
  • 鬣狗與北美灰狼單打獨鬥,誰的勝算更大?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北美灰狼一直以來,北美灰狼都被認為是最大的灰狼,其實這個說法對也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北美灰狼是整個北美地區所有灰狼亞種的總稱。其次,即使同樣生活在北美洲的灰狼亞種,體型也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分布在加拿大東部地區的灰狼亞種體型甚至不如歐亞灰狼大。因此,說北美灰狼是最大的灰狼是不準確的。
  • 「非洲一哥」是獅子,「二哥」是鬣狗,那「三哥」是誰?
    而鬣狗「二哥」的地位同樣很牢固,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二哥」是鬣狗並不準確,因為鬣狗科下有四種動物,這四種鬣狗的習性、體型相差很大,其中以斑鬣狗的數量和體型最大,再加上斑鬣狗的分布和獅子有很大的重合,因此我們看到的圍攻獅子、搶奪獅子獵物的鬣狗其實就是斑鬣狗。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