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至今中國文壇十大文學巨匠

2020-12-14 玉壺講故事

導讀:這些熟悉的名字,鮮活的面容你還記得多少?(排名不分先後,按出生日期作序。)

一、謝婉瑩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開元二十九年,大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訴盡清冷、感傷的送別氛圍。詩人用冰心、玉壺自喻,以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信念。說起謝婉瑩大家可能不是太熟悉,但提起冰心我們就再熟悉不過了,大家肯定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上我們學習的那篇課文《小桔燈》吧?其筆名冰心就是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把謝先生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今天要講的文豪中她是唯一的女性。而小編我採用玉壺來作為筆名,不求能比肩於先賢,只求稍稍望其項背,則足矣。各位看官諒解則個,因為是本號第一篇文章,囉嗦了點。現在咱們言歸正傳。

冰心,漢族,生於1900年10月5日,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人,中國詩人,作家,散文家。於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翻譯併合作翻譯了《先知》、《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引用《大學》裡的一句話來說「致知在格物」,冰心的作品清麗詳實、親切逼真,她隨手擷取人生的片段總是能展現社會生活的切面,體現了她對生活細節細緻入微的觀察,皆是富有哲理和詩意的珍品。

二、魯迅

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段話耳熟能詳,根本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打出來。只因為他是少年的閏土、潦倒的孔乙己、可憐的阿Q、棄醫從文的民主革命戰士和英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脊梁。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等等,其一生有過兩段婚姻關係,上圖為第2位夫人許廣平。魯迅先生逝世於1936年10月19日。

三、郭沫若

中間為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現代文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代表作有《天狗》、《女神》、《甲骨文字研究》等。1978年6月12日,因病逝世,終年86歲。

四、茅盾

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生於1896年7月4日,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化及社會活動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代表作《春蠶》、《子夜》《林家鋪子》等,其在文藝理論和書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詣。1981年3月27日,茅盾先生與世長辭。其紀念故居有兩處:一處烏鎮故居,一處北京故居(上圖所示)。

五、徐志摩

徐志摩出生於1897年1月15日,卒於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代表作有《翡冷翠的一夜》、《再別康橋》。其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感情糾葛和再別康橋一樣,至今仍然被後世傳唱和評說。

六、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1899年2月3日,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其作品被多次拍攝成電影和話劇,頗具人文主義和文化象徵。

七、沈從文

原名沈嶽煥,字崇文,生於1902年12月28日,湖南鳳凰縣人,苗族。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邊城》、《長河》、《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其一生坎坷、奉獻,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他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對湘西風情的描述。1988年5月10日因病逝世。

八、巴金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先生生於四川成都,其祖籍浙江嘉興,原名李堯棠。中國作家,翻譯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大量短篇小說等。其作品取材豐富,風格多樣化,語言特徵明顯,被譽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2005年10月17日去世,享年100周歲。

九、錢鍾書

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其夫人楊絳是著名的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先生代表作有《圍城》、《人·獸·鬼》等,1988年12月19日於北京逝世。

十、史鐵生

史鐵生1951年出生於北京市,中國作家、散文家。因雙腿癱瘓和患有尿毒症,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代表作《務虛筆記》、《中國故事:命若琴弦》,其中《我與地壇》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教材。2010年12月31日因病去世,器官捐獻用於醫學研究。

上面的列舉肯定不能全面地囊括所有的文壇前輩,各位朋友還知道哪些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哦。壺哥(胡歌),或者老壺(老胡)也行啦,也想漲漲知識哦。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壇巨匠莎士比亞
    書香雲閱讀 五位文壇大師讓你愛上閱讀 品讀名人傳記,能夠讓我們了解人生經歷,培養健康人格,增強抗挫勇氣。 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世界文壇巨匠莎士比亞。
  • 文壇巨匠普希金一生傳奇,欣賞他十句名言,俄國文學之父實至名歸
    從17世紀至今,俄國文學名家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諸多名家當中最愛的還是那位巔峰級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不過,今天不講陀思妥耶夫斯基,要講述地是他的前輩——普希金。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俄國只保留一位文學家的話,這個人非普希金莫屬。
  • 文壇巨匠巴金8幅書法手札欣賞,行筆樸素明快,字中皆是真善美
    巴金眾所周知,巴金先生是現當代著名的文壇泰鬥,除了留下多篇經典的著作外,還是赫赫有名的文學翻譯家。他是繼茅盾先生之後的作家協會主席,曾被稱為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之一、中國當代文壇巨匠等。除了寫作翻譯,巴金先生也同所有的傳統文人一樣喜歡在閒暇之餘練習書法。畢竟,正如我們之前所講:書法與文學自古以來便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繫。他們二者的最基本承載形式都是漢字,深厚的文學修養可以使書法作品更有可讀性,書法則可以為文學作品提供豐富的表現形式。
  • 文壇大佬抄襲文壇巨匠賈平凹事件後續來啦!你肯定想不到
    文壇巨匠賈平凹慘遭文壇某作家抄襲!!!而此次抄襲事件在我們推文的當天,也有了結果。在事件醞釀幾天之後,《西安日報》終於就此次抄襲事件作出回應,澄清抄襲事件。《西安日報》在其主要版面刊發致歉聲明。一位是在中國文壇地位超然的賈平凹,而另外一位則是在陝西文壇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壇大佬。要說這編輯也是真的相當鬧心,竟然能將文章署名成在文壇地位超然的大作家。在《西安日報》發布致歉聲明之後,史飛翔也在其工作室媒體帳號【史飛翔工作室】上發表了一篇簡短的聲明,證明自己的清白。
  • 革命:清末民初邊緣知識分子崛起與出路
    二、從戎救國:知識分子參軍促使軍人集團崛起加入軍隊有一定的風險性,但是收益也是可觀的,清末民初,中國政局動蕩,軍隊的發言權變得前所未有重要,許多知識分子選擇加入軍隊,這有獲得升遷進入體制的可能,最差也能保證一份穩定的餬口收益。
  • 帶你走進一代文壇巨匠的...
    陝西省紀委監委「一戲一劇一片」廉政文化精品項目話劇《路遙》將於明日首演這一次,你將和這位文壇巨匠來一場「近距離」接觸收穫內心的富足!演出時間:12月8日——12月10日 每晚19:30演出地點:西安市新城劇場話劇《路遙》由陝西省紀委監委、陝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方正出版社聯合出品,西安演藝集團所屬西安話劇院創作排演。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清末民初的武術教育,武術在當代的傳承發展
    武術教材清末民初中國武術進入學校體育課程的背景一般來說,事物發展的影響因素包括內因和外因。中國武術教育的發展在清末民初的特殊歷史環境下,即受到了社會的外部因素影響也受到中國武術自身文化發展的內部因素影響。
  • 中國文壇巨匠:郭沫若和胡適,你認為誰的文學成就更高一點呢?
    胡適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而胡適一直都在倡導白話文、思想自由、個人解放等,而胡適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在闡述白話文和文言文的區別,從而倡導新文學創作,翻譯了法國作家杜德、莫泊桑和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一些作品,在白話文學的創作上走在了前列。胡適在1917年所發表的白話詩,則是當時我國的第一批新詩。
  • 清末經典老照片以及淘到的清末民初明信片,每一張都是經典
    這是慈禧太后去世之後,清政府第一次祭奠慈禧太后的照片,慈禧太后作為清末政權的實際領導者,與其說溥儀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倒不如說慈禧是中國最後一個女皇。中國最早的發票,看起來非常正規,怎麼看都比現在的發票順眼。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彬 ‖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為研究範例李 彬[提要]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國力疲弱。[關鍵詞]清末民初;日本;川渝調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書影 清末民初的中國,諸國列強環伺,各方勢力博弈折衝,交錯繁雜,而國勢愈發疲敝頹替。
  • 遊筠萱︱當口語進入書面——評李婉薇《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
    李婉薇:《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香港三聯書店,2017年6月出版,416頁,148.00元讀罷《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一書(以下簡稱《粵》書),身為廣東人,實在是既心潮滂湃,猶如南海的潮水,又心添愁思,好比五嶺高山深處的雲霧。
  • 話劇《路遙》西安上演帶觀眾走進一代文壇巨匠的內心深處
    30年後,西安話劇院大型原創話劇《路遙》成功創排,用舞臺藝術形式致敬這位中國文壇驕子。12月8日晚,陝西省「一戲一劇一片」廉政文化精品項目話劇《路遙》在西安正式演出。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興寧觀看演出。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展覽海報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央新影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銀谷藝術館承辦的「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9月16日至9月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 廣西桂林有個熱鬧的步行街,走進裡面仿佛就像清末民初電影片場
    不是在南寧,是在桂林,這段步行街就是東西巷,它是由正陽東巷、江南巷、蘭井巷等街道組成的商業區,這些街道保留了大量清末民初的古建築,走在他們身邊,感覺像是誤入了90年代的影視作品工作室,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廣西桂林有個熱鬧的步行街,走進裡面仿佛就像清末民初電影片場。
  • ...下清末民初川渝實景 《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中文版出版
    林嘉薇 四川在線記者 鍾振宇12月15日,記者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獲悉,由該辦組織專家學者歷時3年編譯的《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中文版,近日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即蓄謀侵佔中國的鐵證,它同時再現了日本人鏡頭下清末民初川渝實景,具有重大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
  • ...鏡頭下清末民初川渝實景《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中文...
    該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即蓄謀侵佔中國的鐵證,它同時再現了日本人鏡頭下清末民初川渝實景,具有重大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日本明治維新後,出於政治、經濟和對外軍事擴張需要,對中國進行了長時間、巨細無遺的全面踏查。其中歷史最長、覆蓋面最廣的當屬東亞同文書院。
  • 文壇巨匠臨終前想埋葬八寶山,妻子說了4個字後,他改變主意
    他是一代文壇巨匠,最有資格安葬在八寶山公墓,生前他曾也有這心願,但是妻子說了4個字,他改變了自己想法,把骨灰撒到大寨。他就是文壇巨匠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出生在四川樂山沙灣,從日本九州帝國大學學成後歸國。他不僅是一個文學巨人,還是一個著名的古文史、古文字等學術方面的研究專家。
  • 他官至副國級,新中國首任文化部部長,現代文學巨匠,85歲去世
    曾任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的茅盾,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於1981年3月27日逝世,享年85歲。公開資料顯示,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浙江嘉興桐鄉人,早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他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轉為正式黨員。
  • 清末民初真正的武術大家,拳拳到肉,最後一位是武狀元蘇乞兒
    說到中國傳統武術,目前對它的質疑聲很是高漲。傳統武術到底是花拳繡腿還是真功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小編的淺見來說,武術在中國發展歷經數千年經久不衰,自然有其存在的依據,如果認為現在的武術是「體操表演」,只不過是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了武術實戰技能施展的空間而已。
  • 一對相愛相殺的文壇巨匠:王安石與蘇軾
    他們在政壇、在文壇都有不俗的建樹。不過他們政見相左。在官場上針鋒相對。王安石比蘇軾年長16歲。我們今天覺得16歲,年齡差距不大,不過在古代就是差了一代人。由於受父親思想的影響。蘇軾屬於保守派,王安石是改革派。1.王安石準備改革科舉考試,請求開辦學校,在科舉考試中廢除詩、賦等科目,專考經、義、論、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