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背後,是一個不再相信超級英雄的美國

2021-01-10 人物

沒有人能預測到《小丑》會票房火爆,就像當年沒有人能預測川普會競選獲勝。

《小丑》當然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絕非神作。以歷史而論,恐怕是金獅獎歷史上水準最差的影片之一。它既沒有漫畫電影的娛樂性,也遠非超一流的社會學電影。它被影迷們鑽研的神秘或矛盾細節,很多甚至是由於被華納幹涉修改而產生的BUG,而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和美國票房上的成功,則比電影本身擁有更多社會學意義上的耐人尋味。






                                           



《小丑》是一部很簡單的電影。它是DC漫畫英雄《蝙蝠俠》系列中的經典反派「小丑」的單獨傳記片,準確地說是一部前傳——講述「小丑」精神上的誕生。

這個《蝙蝠俠》系列裡最出彩的反派,最早誕生於1966年《蝙蝠俠》中,由愷撒 · 羅摩洛飾演。也最早給予了小丑玩世不恭的氣質。不過這時的小丑還不成熟。



這個角色最早一次大放異彩,是在1989年蒂姆·波頓的《蝙蝠俠》中。蒂姆 · 波頓導演是反主流的暗黑哥特美學的代言人,偏愛各種古怪的角色,他顯然對蝙蝠俠這種高大上的英雄不感冒,把所有的創作衝動都放在了傑克 · 尼科爾森飾演的小丑身上。所以,蒂姆 · 波頓可以說是「小丑」的精神教父。

在波頓的電影中,小丑本來是一個正常人,因為掉入化學溶液中毀容,才變成放浪形骸,報復社會的「小丑」,片中有一段戲最能表現蒂姆 · 波頓的「小丑美學」——「小丑」帶著幾個手下到美術館去搞破壞,所有古典美學氣息濃厚的油畫(包括沒招誰沒惹誰的倫勃朗自畫像)都被他們塗抹破壞,但當一個手下想要塗花一幅不知所云的怪異暗黑系油畫時,小丑忽然阻止了他:「不要塗,這幅畫的藝術成分很高,我很欣賞!」

也就是說,越是主流價值觀認為的「真善美」,在小丑眼裡就越是虛偽廉價。而這一點在希斯 · 萊傑版的小丑身上被發揚光大。

「小丑」喜歡的畫 

希斯 · 萊傑飾演的小丑,創造了漫畫英雄電影反派角色的演技巔峰,也因為希斯 · 萊傑演完這一角色後,在28歲的年齡突然離世。更使這一角色具有傳奇性,與希斯 · 萊傑人戲不分。

而傑昆 · 菲尼克斯版的《小丑》,正是基於這一版的小丑進行創作的,因為希斯 · 萊傑的小丑在他的以往經歷上給予了很多想像空間。而作為前傳的《小丑》正好著力於此。

而與之前那些偏漫畫化的小丑不同的是,傑昆 · 菲尼克斯演的是現實主義的小丑,他誕生於現實的塵土中,是根據以往的小丑形象所進行的再創作。傑昆 · 菲尼克斯,這個在《角鬥士》等片中展露出神級演技的大師,為本片減肥52磅,又苦心鑽研腦病變患者的獨特笑聲,他的努力不僅僅是因為敬業,也是因為有希斯 · 萊傑珠玉在前的巨大壓力。

作為前傳,《小丑》講述了那個「殺不死你的東西,會讓你變得更加怪異」的神秘反派,他如何沒有被殺死,而又如何開始變得「更加怪異」。


電影中,那個不為名,不為利,一心只想揭露人性的醜惡的奇葩壞人哲學家一開始想當一個好人,遵守這個世界的一切規則,卻不幸活成了一本名著:《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而當他大徹大悟,開始蔑視並且與這些規則對抗時,他獲得了新生。

這是一部披著漫畫電影外衣的《計程車司機》——導演毫不掩飾這一點,還請來了曾經的「計程車司機」羅伯特 · 德尼羅來出演最終徹底把小丑逼瘋的脫口秀老油條。

更加意味深長的是,這部徹底拋棄了商業漫畫電影風格元素的社會學影片,最終創造了10億美元的票房,先是在威尼斯電影節成功,然後在美國大賣,最後在中國成為熱點話題。要知道,華納的電影市場專家們看了此片半成品後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一頓指手畫腳要求修改(小丑是否殺死和侵害了暗戀的女鄰居,在電影中表現暖昧,這並非影片的藝術表現,而是華納幹涉修改的結果),還不肯再出錢,還是導演和主演出錢拍完的,結果本片就像當年的川普競選一樣,用票房數字打了華納高層的臉。

巴爾扎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電影也是。

《小丑》的火爆,讓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美國。

                                          

                                           



美國,從歷史上來講,是歐洲的逆子。是歐洲的下層叛逆者創造的年輕國家。歐洲是一個有過輝煌但現在已經衰老了的文明,一個沒落貴族,而美國是一個叛逆的新生兒,雖然沾滿了血汙但充滿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馬汀 · 斯科塞斯在拍攝反映美國早期不同國家移民幫派械鬥的《紐約黑幫》時,便不乏禮讚地說,美國起源於街頭,是從血腥的械鬥中誕生的文明。

這兩種文明下產生的電影,當然不同。在中國的電影評論史上,曾有歐洲電影與美國電影的高下之爭,歐洲電影曾經更得主流學術界和文藝青年的青睞。

歐洲電影長於表現生命體驗,深刻但往往悲觀。而美國電影長於表現未來和希望,較淺薄但往往充滿生命熱情。有人笑言:如果用中國的歷史打比方,歐洲是貴族門閥的社會,而美國是科舉的社會,是歐洲的貧下中農建立的國家。歐洲人以出身高貴為榮,而美國人以出身低賤,但仍然能夠成功為榮。很多人把心無雜念,智力不高,但努力虔誠,最終成功的阿甘,看作是美國精神的代表。

美國人相信只要奮鬥,就能成功,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因為他們認為現實中就是如此——福特,洛克菲勒,都是工人出身,而比爾 · 蓋茨大學也沒上完。

《鐵拳男人》中,主人公在大蕭條中失業,領救濟金,當他成為拳王后,去退還曾經的救濟金,他說,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國家幫助我們每一個人,現在我走運了,不需要幫助了,就要把錢還回去——而這個時代,美國正和蘇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意識形態上的爭奪。

這是特別特別典型的美國電影。


從個人層面上,我們在美國電影中看到的是信仰奮鬥,信仰美國夢的美國,上升到國家層面,相信你也看過一個絲毫也不新鮮的解讀:看美國電影的《超人》,飛來飛去替人解決麻煩,就知道這就是美國人眼中的美國——屬於全世界的警察,鋤強扶弱,上至打擊外星侵略者,下至扶老太太過馬路,無所不能。美國人愛看這種甚至在外人看來有點單純幼稚的電影,因為他們就是相信這個世界有奇蹟。

而今天的「小丑」,不但拯救不了世界,甚至連自己都拯救不了。

在電影裡,「小丑」開始心地善良,努力向上,然而,同事出賣了他,老闆侮辱了他,社會福利拋棄了他,名人算計了他,這個城市(國家)被為富不仁的商人掌控了……嗯,這個腔調眼熟嗎——我很完美,沒有一點錯,但是這個社會太壞了,逼得我無路可走,千錯萬錯都是社會的錯。

在過往的美國電影裡,這樣的美國可一點都不眼熟。

電影,是現實社會的一面鏡子,《小丑》,講了一個好人如何被醜惡的社會逼瘋的故事,並最終推出了「奮鬥無用,唯有反抗」的結局,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不僅贏得了一直看不上美國電影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的青睞,還引起了美國人民的共鳴,拿下了10億美元的票房。

高曉松提過,今天的美國已經不是60年代那個昂揚向上的美國,曾經在上個世紀創造最大國家奇蹟的美國,貌似病了,也老了。

看了《小丑》,有點相信。


                                           



這不禁令人想到香港電影。

電影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香港電影一度和好萊塢電影非常相像,不是技法,而是那種昂揚奮鬥,相信小人物能出頭的電影精神。

而這一種香港電影,恰恰也在香港經濟騰飛的70年代之後。那時的香港電影,成龍小子打敗江湖老油條,許冠文的市儈老闆整日機關算儘自作自受,帥氣的許冠傑傻人有傻福,走上人生顛峰抱得美人歸……

為什麼?因為整個社會都相信:我能成功。相信正直相信奮鬥,即使失敗了,也會「我失去的東西一定拿得回來!」

 1986年,吳宇森連續電影失敗,被公司發配臺灣地區,他憤而拍出《英雄本色》言志,結果一炮而紅,從此走上大導演之路。

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香港經濟下行,「人人都無工開」,社會一片愁雲慘霧。電影也不再光明向上。


後來,周星馳拍出了《少林足球》,在電影中他用這樣的角色,諷刺那些面對困難便只知道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而且迫害妄想狂的認為別人害了自己的那些人。而周星馳的少林隊,克服了種種困難(包括賽制的不公,敵人的暗算),最終取得了勝利。


所以,《少林足球》鼓舞了香港,橫掃200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當時,頒獎者對周星馳說:感謝你讓香港人在這樣的時候還笑得出來。所以周星馳代表了真正的香港精神——不是怨天尤人,推卸責任,而是戰勝困境,努力奮鬥,樂觀向上。

但更多的時候,電影改變不了現實,只能反映現實。

漫畫電影從來沒有脫離現實。《蝙蝠俠》系列中的哥譚市,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美國的縮影。

《蝙蝠俠前傳》拍攝於911之後,他所探討的還是:要不要給英雄更大的權力,犧牲更多的公眾隱私,來打擊恐怖分子。片中角色關於蝙蝠俠是不是權力過大的探討,實際上可以理解為:要不要給CIA更大權力,能夠用竊聽等手段,來預防恐怖襲擊……

而《蝙蝠俠前傳2》的結尾,也表現了這兩種訴求的兩難。是信任英雄(權力),使面對強敵(恐怖分子)時有更大的能力,還是相反,保持對權力的警惕,但因此把弱點暴露給敵人。

但矛盾歸矛盾,《蝙蝠俠前傳》仍然還有著作為強者的自信。但《小丑》的故事和它的票房成功都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美國,一個不再關注外部「敵人」,而控訴內部環境的美國。當然,這只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不代表全部,也許很快,我們又可以看到一部「心懷天下」,「拯救世界」,「提升士氣」的美國電影。世界當然是由多面構成的。

不過,今天的《小丑》仍然足以讓人覺察,《小丑》,一部優秀的電影,但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可能正在生病的美國。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從《小丑》開始,超級英雄的時代結束了嗎?
    英雄之火永不滅,那種帶著洗腦效應的超級英雄電影隨著鋼鐵俠的一個響指的結束,重新翻篇了。而打開新的一頁的,是出自DC的兩部作品,電影版《小丑》與劇版《守望者》。《小丑》之後,超級英雄的時代結束?自從《小丑》意識流般地席捲了各大電影獎項並掀起一股有關內容映射的討論之後,許多人都在贊同一句評論:「隨著《小丑》的風靡,屬於超級英雄的時代結束了。」有人贊同,也有許多人不理解。作為超級英雄漫畫改編的《小丑》為何在為漫改電影帶來巨大榮譽的同時象徵著超級英雄的沒落呢?其實,從DC自己的視角出發來解釋最好不過。
  • 《小丑》反派的超級英雄,會成為DC碾壓漫威之作?
    漫威想必大家都已經不陌生了,它是一家漫畫公司,旗下擁有:蜘蛛俠、美國隊長、鋼鐵俠、綠巨人、蟻人、驚奇隊長等,我們熟知的超級英雄都來之漫威之手。DC也是一家漫畫公司,和漫威算得上是漫畫公司裡的兩大巨頭,同樣它也創造出了很多標誌性的英雄人物:蝙蝠俠、閃電俠、神奇女俠等。
  • 奧斯卡點評之《小丑》:超級英雄電影暗黑化的極端之作
    超級英雄(Superhero)是美國DC和漫威公司出品的漫畫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他們的對面則是超級反派(Supervillain)。因為是漫畫,主要面對青少年,所以往往正邪分明,超級英雄都是高大威猛、能力超凡、所向無敵的角色,扮演著人類的保護神,順應了大眾對英雄的渴望。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超級英雄被大量搬上銀幕,成為好萊塢最重要的電影類型。
  • 超級英雄的時代結束了?從《小丑》和《守望者》看美漫反英雄趨勢
    英雄之火永不滅,那種帶著洗腦效應的超級英雄電影隨著鋼鐵俠的一個響指的結束,重新翻篇了。而打開新的一頁的,是出自DC的兩部作品,電影版《小丑》與劇版《守望者》。 自從《小丑》意識流般地席捲了各大電影獎項並掀起一股有關內容映射的討論之後,許多人都在贊同一句評論:「隨著《小丑》的風靡,屬於超級英雄的時代結束了。」有人贊同,也有許多人不理解。作為超級英雄漫畫改編的《小丑》為何在為漫改電影帶來巨大榮譽的同時象徵著超級英雄的沒落呢?其實,從DC自己的視角出發來解釋最好不過。
  • 《小丑》並不算超級英雄電影,漫畫中的小丑有多種起源故事!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探討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小丑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嗎?」我覺得不是。因為在這個充滿悲劇的故事中,小丑失去了他的神秘。和那些充滿了幻想和套路的超級英雄電影相比,小丑這部電影更加真實,也更加黑暗。沒有任何花裡胡哨的超能力,小丑也不再是哥譚市中最可怕最神秘的超級反派,甚至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任何英雄,也沒有純粹的壞蛋。
  • 《小丑》裡的亞瑟:一個畸形社會背後的「英雄」
    對於這句話,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應該相信善有善報,相信只要敢與命運抗爭就會有勝利。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一切都是謊言,上帝沒有天平,甚至上帝根本就不存在。無論你做什麼,命運都不會回報你,那你還要做英雄嗎?你還相信英雄主義的存在嗎?你猶豫了。我肯定。
  • 《小丑》:小丑不是一個人,是一個靈魂
    裝備之後,就是著名的階梯舞,這也象徵著他的人性完全被小丑人格所佔據,他不再是從前的亞瑟。在節目中,他應該在吞槍自殺,但是之前在日記中看到「希望我的死比生更有價值」之後,他殺死了他的偶像莫瑞。他被警察帶走,被他的支持者救出,站在車頂上,他看著瘋狂的人群,張開嘴。
  • 《小丑》電影並不取材漫畫,是一個「成為小丑」的故事!
    在《蜘蛛俠:英雄遠徵》之後,到明年5月《黑寡婦》之前的空白期內,只有一部漫改電影《小丑》將在10月上映,而相比其他的超級英雄電影,《小丑》更像是一個異類
  • 當漫威超級英雄與小丑合體,洛基毫無違和感,蜘蛛俠反差最大!
    當漫威超級英雄與小丑合體,洛基毫無違和感,蜘蛛俠反差最大!如今漫威超級英雄在熒幕上的形象已經被粉絲們奉為經典,比如鋼鐵俠、金剛狼、浩克、雷神等復仇者們的形象在漫威粉心中可以說是已經根深蒂固了,那麼假如漫威超級英雄與DC的小丑合體的話,會擦出什麼火花呢?眾所周知,小丑是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角色,渾身散發著邪惡的氣息,假如漫威角色跟小丑結合的話,會變成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漫威「親兒子」超級英雄美國隊長是如何誕生的——《美國隊長1》
    美國隊長這個英雄做出來也有很大的文化輸出效應,紅白藍的制服,加上星星盾牌,象徵著美國精神,美國的愛國主義。而這樣一個核心人物在《復仇者聯盟4》選擇老去的結局,也讓很多喜歡美國隊長的粉絲遺憾不已,主要也是應為飾演美國隊長的演員克裡斯·埃文斯合約到期,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美國隊長這位復仇者聯盟的精神支柱是如何誕生的。
  • 漫威之父斯坦·李走了,他留下了一個充滿超級英雄的世界
    他的成就已成為美國文化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他被譽為美國漫畫英雄之父。漫威宇宙和DC宇宙的現代英雄,它們的塑造歷程,都是一個個哈姆雷特式的故事。他們同樣誕生於混沌、成長於黑暗,也同樣在與心魔的鬥爭之中,選擇了光明。感謝斯坦·李,他留下了一個充滿超級英雄的世界。《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證明,最愛製造英雄傳說的現代國家,是沒有傳統英雄史詩的美國。
  • 漫威超級英雄走下坡路,DC小丑翻盤,DC崛起的預兆
    也許你和小編一樣一提到超級英雄的電影,絕對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漫威影業和DC電影,漫威電影在即將面臨崩潰的時候,推出了《鋼鐵俠》這可謂是拯救了整個漫威,DC的超人,蝙蝠俠也成為了頂梁柱,兩大陣營每年就會推出幾部電影互相比拼,其中DC的《小丑》可謂是轟動了整個電影圈,確實小丑這個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 漫威和DC超級英雄性別轉換,小丑毛骨悚然,死侍還是賤賤的
    超長的春節假期待在家裡不出門,御宅插畫家發著無聊的白日夢打發時間,突發奇想將動漫英雄人物的性別轉換。復仇者聯盟快變成婦女聯歡會。當熟悉的的動漫英雄人物男女性別轉換是什麼樣子呢?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吧!鋼鐵俠初次登場受到許多漫畫迷的喜歡。
  • 你一定沒見過這樣的超級英雄(特別不正經)
    《阿凡達》祝賀《復聯》登頂的海報這種情況下,如果提問:你心目中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是哪一部?我相信《黑暗騎士》和《守望者》依舊會是票數最高的前兩名。為什麼?有人說,因為DC的風格足夠暗黑。而暗黑,就意味著需要把超級英雄真正從神壇上拉下來。露出人性的一面。
  • 美國超級英雄「長胖」之後,超人不會飛,綠巨人變成超大綠巨人!
    中國有金庸的武俠世界,美國有漫威和DC宇宙,中國的武俠世界裡有各種各樣的武林秘籍和劍法,漫威和DC宇宙中的每個超級英雄都有異於常人的超能力,這些超能力讓這些超級英雄擁有了和怪獸對抗的能力,每個超級英雄都拯救過美國,如果美國超級英雄退休「長胖」之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 一位可以做出任何犧牲的英雄和一位黑暗扭曲的小丑
    在DC漫畫中有一位瘋狂地小丑,他不恭維社會,他荒唐、扭曲、黑暗、複雜,他是一個超級反派,他在無休止的破壞世界,他在不斷地挑逗人們的底線,他在毀滅世界。《黑暗騎士》中的小丑是由希斯·萊傑飾演,這位謙遜,有才的澳大利亞演員將小丑的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已經超凡脫俗,成為一個經典。小丑在漫畫中就是一個很瘋狂的人設,從小受盡折磨的人對世界不再懼怕,無盡的黑暗已經讓他變成一個瘋狂地暴走人,他的存在是社會黑暗面的暴露與諷刺。
  • 小丑和洛基誰更迷人?超級英雄電影中的反派
    來看看這十部超級英雄電影裡的反派角色。10、稻草人 The Scarecrow來自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飾演者:Cillian Murphy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蝙蝠俠系列有不少人關注,主要在於裡面除了蝙蝠俠之外,還有其它個性非常突出的反派角色。Cillian Murphy的稻草人就是其中一個。
  • 須田剛一形容《英雄不再3》Boss就像滅霸和小丑
    11-06 10:10:25 來源: 電玩迷 舉報   須田剛一今日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了其《英雄不再
  • 當小丑、蝙蝠俠等出現在美國暴亂現場,再看漫改電影的當代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孫佳山在接受這篇採訪的時候,新冠疫情還未全球擴散,更未發生弗洛伊德事件,通過對DC電影《小丑》全球巨大票房成功(以及伴隨而來的爭議)背後的文化解析,他想提醒我們:當抗議者戴上「小丑」面具,我們又該警惕什麼?幾個月後,電影真的照進現實。美國街頭,被小丑式的暴力反噬。因此回看這篇「預言」,更值得人思考與討論。
  • 五位沒有超能力的超級反派,小丑智商最高,最後一位分裂了復聯
    五位沒有超能力的超級反派,小丑智商最高,最後一位分裂了復聯相信很多人都喜歡看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有些喜愛漫威,有些喜愛DC,也有一些漫威和DC都愛看,相信一提到超級英雄和反派,許多人都會想到他們所擁有的各種超能力,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然而在超級英雄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