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楊森逃臺後晚年安逸,90再娶17嬌妻;次子主動起義成解放軍師長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民間故事裡的一句詩,化用自元稹《白衣裳二首》中的「一朵梨花壓象床」,用來調侃老年丈夫迎娶年輕的妻子。這樣的事如果發生在現在,肯定仍然會是焦點,並引起很大的討論,但如果發生在民國軍閥楊森的身上,似乎就不足為奇了。
楊森其人
在眾多的現代軍閥中,原國民黨陸軍上將、二十軍軍長楊森無疑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一位,他經歷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歷史時期,既有早年討袁護國、炮轟英艦的正義之舉,又有勾結吳佩孚破壞革命、製造「平江慘案」和積極追隨蔣介石打內戰的斑斑劣跡,最後逃到臺灣以96歲的高齡壽終正寢,成為四川軍閥中活動空間最廣、經歷最複雜、壽命最長的一位。
1884年,楊森出生於四川廣安縣,受「武秀才」父親的強烈影響,從小對習武從軍感興趣,畢業後毫不猶豫加入了四川新軍,24歲便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還結實了劉湘、潘文志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四川軍閥集團的核心人物。
楊森一生多次改換門庭,從川軍到滇軍又回到川軍,從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從速成系集團柱石到企圖獨霸四川,善變無常,但其重情義,對於危難中的舊友、落難的恩人甚至毫無交情的豪傑志士,他都會伸出援手,同鄉朱老總、陳老總曾與他共事,危難時候都收到過他的保護。越南的胡志明和楊森並不熟悉,但是他的志氣和膽識受到楊森的敬重,因而他在四川活動遇難時也受到過楊森的庇護。
「就是繳械,別的不談」
但楊森本質上還是一個軍閥,凡事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下面的兩件事就是例子。
早年,朱老總曾做過楊森的工作,但他仍舊採取兩面三刀的政策,表面應付,但一直死心塌地站在國民黨反動陣營。
1926年12月,劉-伯承領導順(慶)瀘(州)起義時,遭到反動軍閥劉湘的殘酷鎮壓,他爭取楊森支持起義軍,牽制劉湘,但楊森虛與委蛇,方面表示支持革命,但在起義軍危難之際,楊森卻坐視不救,致使起義軍失敗,劉帥輾轉脫險,參加了南昌起義。
到了1949年末,劉鄧大軍率領的第二野戰軍挺進西南,楊森也想效仿其他人起義,但同時還想保留自己的財產,和第二野戰軍討價還價,劉-伯承生氣了,很強硬的轉告楊森,就是無條件繳械,別的不談。
眼看奸計沒辦法得逞,楊森從成都鳳凰山機場乘飛機到海口,然後轉飛臺灣,到臺後的第二天,蔣介石親自設宴為其接風洗塵,並委任他為「總統府上將國策顧問」。
蔣介石知道楊森愛好體育,1960年又給他安排了「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還撥給臺北市長春路225號的日本式花園洋房1幢、小轎車1輛供楊森使用;還派給警衛2人、廚師1人、司機兼勤務員1人;每月發給臺幣1萬元。
楊森的晚年生活非常安逸,直至1977年3月無疾而終,享年96歲。
「妻妾成群」讓人詬病
楊森在四川軍悶中斂財手段很高,歷年來通過投資地產、開辦公司、販賣煙土,賺的錢無法數計。他在英、美和日本的銀行都有巨額存款,重慶、漢口、上海、滬州則有豪華的公館,富比王公,這些錢財正是他玩弄異性、滿足淫樂的資本。
楊森自己隨心所欲、恣肆放縱,而對於妻妾卻管束甚嚴。他有名目繁多的家規,如規定每個早上必須早起統一著軍裝,扎腰帶,由一名副官帶隊出操,風雨無阻。吃過早飯後,還有嚴格的作息時間的正課,要學古文,學英語,彈鋼琴,不得無故缺席曠課。稍有觸犯,便會遭到楊森無情的鞭笞,謂之打「滿堂紅」。
對於這些,楊森頗為自得,他多次向其他軍閥介紹經驗,大言不慚地說:「我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不然那屋子人,咋個鎮得住嘛。」
如此這般,豈有愛情可言?
不僅如此,楊森在1972年過完自己90歲大壽不久,又以招募「秘書」為由,將17歲的張靈鳳娶進府中。
結婚後,國民黨于右任送來一的副狂草,「海誓魚龍舞,山盟草木知」,但90歲的老人娶了17歲的小姑娘,能說是山盟海誓嗎?不到一年,張靈鳳居然為楊森生下最後一女,一時間傳為海內外的奇蹟。
楊森的子女
伴隨眾多妻妾而來的是更多的子女——竟達43人,他們大多接受過嚴格的現代教育,文化、藝術水平頗高,散居在海外,多有成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楊森的次子楊漢烈,他出身於一個封建家庭,但是卻沒有走父親的老路,這是難能可貴的。
楊漢烈,早年畢業於中央軍校第十六期,曾在國軍中任職團長、師長、軍長等,1949年12月在四川金堂率部起義,後來成為解放軍的師長,曾擔任西北軍區參議室副主任、甘肅省第四、五屆政協副主席等職,後於1987年病逝,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