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楊森逃臺後晚年安逸 90再娶17嬌妻;次子主動起義成解放軍師長

2020-12-19 小春說歷史

軍閥楊森逃臺後晚年安逸,90再娶17嬌妻;次子主動起義成解放軍師長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民間故事裡的一句詩,化用自元稹《白衣裳二首》中的「一朵梨花壓象床」,用來調侃老年丈夫迎娶年輕的妻子。這樣的事如果發生在現在,肯定仍然會是焦點,並引起很大的討論,但如果發生在民國軍閥楊森的身上,似乎就不足為奇了。

楊森其人

在眾多的現代軍閥中,原國民黨陸軍上將、二十軍軍長楊森無疑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一位,他經歷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歷史時期,既有早年討袁護國、炮轟英艦的正義之舉,又有勾結吳佩孚破壞革命、製造「平江慘案」和積極追隨蔣介石打內戰的斑斑劣跡,最後逃到臺灣以96歲的高齡壽終正寢,成為四川軍閥中活動空間最廣、經歷最複雜、壽命最長的一位。

1884年,楊森出生於四川廣安縣,受「武秀才」父親的強烈影響,從小對習武從軍感興趣,畢業後毫不猶豫加入了四川新軍,24歲便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還結實了劉湘、潘文志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四川軍閥集團的核心人物。

楊森一生多次改換門庭,從川軍到滇軍又回到川軍,從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從速成系集團柱石到企圖獨霸四川,善變無常,但其重情義,對於危難中的舊友、落難的恩人甚至毫無交情的豪傑志士,他都會伸出援手,同鄉朱老總、陳老總曾與他共事,危難時候都收到過他的保護。越南的胡志明和楊森並不熟悉,但是他的志氣和膽識受到楊森的敬重,因而他在四川活動遇難時也受到過楊森的庇護。

「就是繳械,別的不談」

但楊森本質上還是一個軍閥,凡事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下面的兩件事就是例子。

早年,朱老總曾做過楊森的工作,但他仍舊採取兩面三刀的政策,表面應付,但一直死心塌地站在國民黨反動陣營。

1926年12月,劉-伯承領導順(慶)瀘(州)起義時,遭到反動軍閥劉湘的殘酷鎮壓,他爭取楊森支持起義軍,牽制劉湘,但楊森虛與委蛇,方面表示支持革命,但在起義軍危難之際,楊森卻坐視不救,致使起義軍失敗,劉帥輾轉脫險,參加了南昌起義。

到了1949年末,劉鄧大軍率領的第二野戰軍挺進西南,楊森也想效仿其他人起義,但同時還想保留自己的財產,和第二野戰軍討價還價,劉-伯承生氣了,很強硬的轉告楊森,就是無條件繳械,別的不談。

眼看奸計沒辦法得逞,楊森從成都鳳凰山機場乘飛機到海口,然後轉飛臺灣,到臺後的第二天,蔣介石親自設宴為其接風洗塵,並委任他為「總統府上將國策顧問」。

蔣介石知道楊森愛好體育,1960年又給他安排了「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還撥給臺北市長春路225號的日本式花園洋房1幢、小轎車1輛供楊森使用;還派給警衛2人、廚師1人、司機兼勤務員1人;每月發給臺幣1萬元。

楊森的晚年生活非常安逸,直至1977年3月無疾而終,享年96歲。

楊森公館

妻妾成群」讓人詬病

楊森在四川軍悶中斂財手段很高,歷年來通過投資地產、開辦公司、販賣煙土,賺的錢無法數計。他在英、美和日本的銀行都有巨額存款,重慶、漢口、上海、滬州則有豪華的公館,富比王公,這些錢財正是他玩弄異性、滿足淫樂的資本。

楊森自己隨心所欲、恣肆放縱,而對於妻妾卻管束甚嚴。他有名目繁多的家規,如規定每個早上必須早起統一著軍裝,扎腰帶,由一名副官帶隊出操,風雨無阻。吃過早飯後,還有嚴格的作息時間的正課,要學古文,學英語,彈鋼琴,不得無故缺席曠課。稍有觸犯,便會遭到楊森無情的鞭笞,謂之打「滿堂紅」。

對於這些,楊森頗為自得,他多次向其他軍閥介紹經驗,大言不慚地說:「我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不然那屋子人,咋個鎮得住嘛。」

如此這般,豈有愛情可言?

不僅如此,楊森在1972年過完自己90歲大壽不久,又以招募「秘書」為由,將17歲的張靈鳳娶進府中。

結婚後,國民黨于右任送來一的副狂草,「海誓魚龍舞,山盟草木知」,但90歲的老人娶了17歲的小姑娘,能說是山盟海誓嗎?不到一年,張靈鳳居然為楊森生下最後一女,一時間傳為海內外的奇蹟。

楊森的子女

伴隨眾多妻妾而來的是更多的子女——竟達43人,他們大多接受過嚴格的現代教育,文化、藝術水平頗高,散居在海外,多有成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楊森的次子楊漢烈,他出身於一個封建家庭,但是卻沒有走父親的老路,這是難能可貴的。

楊漢烈,早年畢業於中央軍校第十六期,曾在國軍中任職團長、師長、軍長等,1949年12月在四川金堂率部起義,後來成為解放軍的師長,曾擔任西北軍區參議室副主任、甘肅省第四、五屆政協副主席等職,後於1987年病逝,享年70歲。

相關焦點

  •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曾在戰場和日寇廝殺,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比如東北王張作霖,就對他的兒子張學良火線提拔,在比如西北馬家軍的馬步芳,在兒子12歲的時候就成了少校。而身為軍閥的楊森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他也需要培養一個接班人。 楊森和古人一樣,身受嫡長子思想的影響,當時他最想讓自己的長子楊漢興接班。楊森對這個長子寄予厚望,但是他想不到楊漢興走向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 軍閥範紹增:娶40房太太,擊斃日軍中將,起義後成師長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軍閥都是不被人們認可的,因為他們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嚴重阻礙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過什麼事情都沒有絕對的一面,在歷史上,也曾有過一些對抗日寇的軍閥,他們在抵禦外侵的時候,也是做出了不少貢獻的。
  • 他2天斃傷日軍2個將軍,娶了40位貌美嬌妻,人稱「哈兒師長」
    被稱為「哈兒師長」範紹增,綽號「範哈兒」,1894年生,四川大竹縣清河鎮人。範紹增在參軍之前,一直都是混日子的,但參軍了之後,就感覺變了一個人,不得不說他真的適合軍隊,四年時間,他就成為了團長,到了1924年,他30歲時,就成為了旅長,之後仍然一路飆升,沒過兩年又當上了國民革命軍20軍第七師的師長,被稱為「哈兒師長」。隨著有權有勢,再加上他自身的不良氣息,在盤踞四川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個風流成性的流氓軍閥。
  • 第七兵團司令裴昌會,率十萬大軍「和平起義」,晚年的結局如何?
    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本以為會迎來和平的生活,但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卻悍然發動內戰。此時,一些愛國將領因為不想自己人打自己人,紛紛在解放戰爭中選擇「和平起義」,與蔣介石劃清了界限,比如裴昌會就是其中一位。那麼,裴昌會和平起義後晚年的結局如何呢?裴昌會出生於1896年,他是山東濰坊人,出生於一個富裕之家,早年考入軍校。
  • 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張克俠部,後改編為第33軍,師長、政委都是誰?
    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第33軍下轄的這三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一、第97師師長是楊幹三。楊幹三是江蘇豐縣人,1899年生,16歲時入伍當夥夫,後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從士兵一直到團長,抗戰時期任第五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副師長,後升任師長。
  • 「雲南王」龍雲,1949年通電起義,他的後代結局如何?
    辛亥革命後,腐朽的清政府雖然被推翻,但是人民並沒有迎來好日子,之後中國陷入了北洋政府統治的混亂時期,尤其是袁世凱去世後,北洋政府沒有人有足夠的能力統一北洋各系軍閥,中國因此陷入了軍閥混戰階段。護國戰爭爆發後,雲南軍閥唐繼堯身邊的副官被護國將軍蔡鍔調走,龍雲也因此成為了唐繼堯的副官。之後龍雲在唐繼堯身邊,逐步由副官成為唐繼堯第五軍的軍長。1927年,龍雲聯合其他三位追隨唐繼堯的軍官逼迫唐繼堯下臺,之後龍雲獨掌雲南大權。從1927年到1945年,龍雲主政雲南長達18年之久,被稱為「雲南王」。1949年,「雲南王」龍雲在香港通電起義,擁護我黨綱領。
  • 1949年,董其武率領10萬軍政人員和平起義,他的晚年結局如何?
    董其武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在解放戰爭中,董其武更是率領10萬軍政人員起義投誠,促使綏遠和平解放,創造了「綏遠模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董其武的晚年結局。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董其武擔任65軍101師師長,在傅作義的指揮下參加了一系列的戰爭,包括包頭戰役、五原戰役等。
  • 陳明仁發起湖南起義,後成開國上將,他麾下4位軍長結局如何?
    長大後,他考入了長沙中學。在這裡,他抓住機會,埋頭苦讀。身處大城市之中,他有了許多思想啟發。進入黃埔三年時光,一瞬即過。畢業之後,陳明仁回到了家鄉小任教。身為男子漢,他的心思還是在外面。只有闖蕩,才能闖出一片天。幹了幾年後,陳明仁決定參軍報國。彼時,國內北洋當道,軍閥橫行。在湖南,舊軍閥相互聯繫,不斷壓迫老百姓。
  • 他被稱為常勝將軍,49年被解放軍俘虜,後成第一批特赦戰犯
    在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導致內戰爆發,在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部隊連續取得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國民黨部隊不得不敗退臺灣。解放戰爭結束後,我軍俘虜多名國民黨高官,其中有一位叫陳長捷。
  • 二野挺進大西南,國軍一將領請求起義,劉伯承為何果斷拒絕?
    很快,隨著重慶的解放楊森再一次派出代表與解放軍談判請求起義但附加了一個條件希望能利用被圍困的殘部來換取他在重慶的財產得知此事後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楊森成了為數不多的想起義投誠卻遭到拒絕的國民黨將領在當時起義的國民黨將領也不少為什麼劉伯承元帥會兩次拒絕楊森的起義請求呢?
  • 攻佔延安的何文鼎,主動投誠後成為戰犯,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我黨思想開明、作風正派,早些年對待那些國軍出身,後又起義投奔的國民黨將領從來沒有區別對待過,其中有多位國民黨將領都在和平起義後受到了重用,比如董其武與陳明仁,他們都曾經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和平起義後都受到重用,並在授銜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 起義上將董其武為何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後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先後擔任排長、連長、營長、第九混成旅旅部副官長。然後又參加有「鐵軍」之稱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 當時第四軍軍長是李濟深,手下名將不少,四個師長分別是陳銘樞、陳濟棠、張發奎、徐景唐,獨立團團長是葉挺。
  • 解放大西南,國軍上將楊森請求起義,劉伯承卻說:不接受,為何?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勝利後,第二野戰軍在劉伯承的帶領下前往大西南,負責解放西南的省,市,縣。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在解放軍的逼迫下,節節敗退。這種情況下解放軍號召國民黨軍隊放棄抵抗、繳械投降,國民黨將領劉文輝等高級將領紛紛響應號召起義。
  • 他當紅軍師長年僅23歲,41歲就成開國上將,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
    例如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14歲當縣委書記,17歲成師級幹部,22歲被任命為縱隊司令。因為太過年輕,很多戰友、領導都稱呼肖華為「紅小鬼」、「娃娃司令」。 其實除了肖華將軍外,在55位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英雄少年,他14歲參加革命,17歲當紅軍團政委,同樣是名副其實的「紅小鬼」,他就是開國上將楊成武將軍。
  • 新四軍第二師,首任師長後來授大將軍銜,那麼第二任師長呢?
    新四軍第二師成立於皖南事變之後的1941年1月,她是由江北指揮部所屬兩個支隊和江北遊擊縱隊改編而成的。第二師首任師長由新四軍副軍長張雲逸兼任。張雲逸,是參加過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北伐戰爭的老前輩,1926年加入我黨之後,又參加了南昌起義和百色起義,是紅七軍的首任軍長,先後擔任了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軍委後方辦事處參謀長等職。
  • 「和平將軍」傅作義的女兒,曾協助父親通電起義,晚年結局如何?
    1949年1月,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通電起義,宣布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不僅避免了生靈塗炭,而且有效地保護了北京城內的大量名勝古蹟。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居功至偉,他也因此被稱為「和平將軍」。
  • 紅24師戰史:蕭克棄用的紅軍師長,愛打小報告,最後成叛徒
    其中原湘贛獨立3師改編為第24師,師長戈勇,政委胡楚父,下轄第70、71兩個團共460餘人,其中70團長桂興(1934年叛逃),71團長陳松嶽(1955年大校)。 戈勇,出生年月不詳,廣西人,紅7軍總指揮李明瑞起義前所辦的南寧教導大隊的學員,後參加百色起義,曾任紅7軍連排長。
  • 綏遠起義後,三名國軍將領叛變,兩人被槍斃,剩下一人結局如何?
    因此不少人心懷鬼胎,打算破壞起義,最後經過多方努力,董其武還是頂著巨大壓力,完成了綏遠縣的解放,而此時暗流也在湧動,由於起義前期,很多人是被迫起義,亦或者根本就是假裝投降,想要潛伏在解放軍的隊伍中搞破壞,尤其是起義部隊裡面還潛伏了不少中統特務,他們不斷地暗地中搞小動作。果不其然建國後第111軍軍長劉萬春,以及鄂友三和張樸三人又通敵叛國。
  • 長徵初期,紅1軍團3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結局分別如何?
    而當時紅1軍團下轄的3個師,即紅1師、紅2師和紅15師,每個師的師長和政委也都是非常優秀的名將。他們都是誰?結局分別如何?先介紹一下知名度不高的紅15師,因為其建制在長徵開始不久後就撤銷了。紅15師前身就是1933年8月成立的少共國際師,由清一色的十七八歲的少年組成,當時名氣非常大,時任政委蕭華只有17歲。
  • 「憨豆先生」大災難:60歲再娶嬌妻,女兒與他反目成仇,今人生慘澹
    毫不誇張的說,「憨豆先生」是80、90後一代人的青春。不開心的時候,只要看到他那憨憨的笑容,浮誇的表演,煩惱瞬間煙消雲散。他是所有人的生活解憂劑,但他自己的生活,卻是「一團糟」。大學修完後,他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進入牛津大學繼續博碩連讀。在牛津大學裡,他認識了喜劇協會的副會長貝克,並與其成為了朋友。通過貝克的介紹,羅溫進入實驗話劇俱樂部,並且通過自己搞怪的性格,短時間內成為了俱樂部的活躍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