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題為《教皇的手勢》的故事。
多年以前,中世紀的時候,有人向教皇諫言,要將猶太人趕出羅馬。他們認為,這些人不該安安穩穩地住在天主教的權力中心。朝廷起草並頒布了驅逐令,這讓猶太人灰心喪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無論去向何方,只會受到比在羅馬更嚴酷的冷遇。所以,他們乞求教皇收回成命。教皇是個公正之人,大度地提議,讓猶太人推選一人,和教皇用手勢進行一場辯論,如果猶太人的代言人贏了,他們便可以留下。猶太人舉行集會來討論這個提議。如果拒絕提議,他們會被逐出羅馬;如果接受,毫無疑問,等待他們的是失敗,因為在辯論時,教皇既是參與者又是裁決者,誰能贏得這種比賽呢?不過,除了接受提議別無他法。只是,他們找不到自告奮勇接受挑戰,去和教皇辯論的人。事關猶太人的命運,誰也不敢擔負這樣的重任。猶太教堂的看門人聽到了發生的事情,來到大拉比面前,自願代表猶太人去和教皇辯論。「看門人?」其他拉比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吃驚地說,「絕對不行!」「好了,」大拉比說道,「我們中沒有人願意去,那是派看門人去辯論還是放棄辯論呢?」這樣,因為無人報名,他們只好派看門人去和教皇辯論。重大時刻來到了。教皇坐在聖彼得廣場(梵蒂岡天主教廷重要的集會場所)上,紅衣主教們聚在他的周圍。廣場上站滿了主教、神父和信徒。這會兒,猶太人小小的代表團出現了,他們穿著猶太人的黑色長袍,鬍鬚飄飄,中間是那個看門人。教皇轉身面對著看門人,辯論開始了。教皇莊嚴地舉起一根手指,指向天堂。看門人也立刻用手指指著地面。教皇看起來有幾分吃驚。他更加莊嚴地再次舉起一根手指,堅定地放在看門人眼前。看門人隨即舉起三根手指,也同樣檢定的放在教皇面前。教皇好像對這個手勢大為震驚。接著,教皇把手伸進長袍裡,拿出一個蘋果來。看門人隨即把手伸進他的紙袋裡,拿出了一片麵包。看到這裡,教皇高聲向大家說明:「猶太人的代表在辯論中獲勝,驅逐令就此廢除。」猶太人的領袖們立刻圍住看門人,帶著他離開廣場。紅衣主教們簇擁在教皇身邊,吃驚的問:「這是怎麼回事啊,教皇陛下?」「我無法反駁他們的觀點,避開他們的攻擊,」教皇擦去額頭的汗珠,說道,「此人是個傑出的神學家,一個辯才。剛開始的時候,我用手掃過天空,暗示整個宇宙都歸上帝所有。他卻用手指指著地,提醒我有一個叫地獄的地方,魔鬼才是那裡的主宰。然後,我又舉起一根指頭,表示上帝是唯一的。想想看,我有多麼震驚,他舉起了三根指頭,暗示我,上帝將自己的力量平均給予了三個人,按照我們自己的教義,即上帝是三位一體的!我自知無法戰勝這個神學天才,最後就轉換了辯論方向。我拿出一個蘋果,暗示根據新的理論,地球是圓的。他立刻向我展示了一片平平的麵包,提醒我,按照《聖經》的說法,地球是平的。因此,我別無他法,只好承認他贏得了勝利。」這會兒,猶太人已經回到了他們的教堂。「怎麼回事啊?」人們疑惑不解地問看門人。看門人憤憤不平的說:「簡直是一通胡說。一開始,教皇揮揮手,像是在讓所有猶太人滾出羅馬。所以,我指了指地下,明明白白地告訴他,我們不會讓步。然後,他又用一根指頭指著我,威脅我不準這樣說話,可別對我無禮!於是,我就用三根指頭指向他,他那麼武斷的命令我們離開羅馬,這是對我們三倍的無禮。然後,我瞧見他拿出了他的午餐,我也就拿出了自己的午餐。」
這則故事,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展示猶太人的猶太式聰明、勇敢的一則故事,似乎是一則笑話,讀來也確實會讓人感覺很好笑,也很有意思。
但是,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思索,卻很容易發現,這則笑話式的故事,裡面包含的寓意,非常耐人尋味,值得人們思索。
首先,值得好笑的地方,是羅馬教皇的自作聰明。這個有著殺伐決斷甚至生殺予奪權勢的教皇,非常自信,似乎還非常講民主、公正,在自己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優勢下,卻被自己羅織的神秘、神奇、古怪的競賽規則坑陷了。這個教皇,確實「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正應了中國古人的一則聰明偈:「聰明乃是陰騭種,陰騭引入聰明路。不信陰鷙恃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其次,值得推敲的,是沉默的力量。故事之所以離奇,就在於教皇選擇的那種啞語式比賽決輸贏、勝負的方式。故事裡,手勢的運用,代表了沉默和機智的力量,正是故事戲劇、喜劇效果形成的核心。這在無形中印證了中國的那則古訓:「水深不語,人穩不言,沉默是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那個猶太看門人,靠沉默的機緣,用自己的無知、無畏,為一個族群,贏得了一場關乎命運的勝利。
第三,值得思考的,是那個猶太看門人的無知無畏。我們知道,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機智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屬於投機的民族,更是世界上最勇敢的民族。故事裡的這個猶太看門人也包括那些比拉、大比拉的所作所為,就很有代表性。在危機到來、無計可施時,他們敢於爭取勝利,敢於死馬當作活馬醫,敢於抓住每一線生機,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發揚。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輕侮聖人之言。」)應該說,故事裡的那個猶太看門人,確實到了「無知者無畏」的最高境界。放手一搏有生機,自甘失敗必無路!猶太人的這種拼搏意識,很值得玩味啊。
第四,值得玩味的,是做人要勇敢、做事要造勢。這則故事中,教皇之所以被看門人打敗,很大程度上,在於教皇被猶太人的造勢所欺騙。《孫子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猶太人竟然讓一個無知無畏的看門人出戰,本身就是用奇謀、造奇勢。比賽時,被一群統一「穿著猶太人的黑色長袍」、 「鬍鬚飄飄」的大比拉簇擁而至的看門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德高望重、智慧非凡,這種氣勢,不能不讓教皇相信,這個對手神秘莫測、智慧超群、難以匹敵。強大的氣場,首先就徵服了教皇,讓他在心理上馬上處於弱智、弱勢的位置,不被打破、戰勝才怪!鬼谷子認為,人分三等,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造勢!這則故事裡的這群猶太人,也確實夠能作得了。
第五,值得警醒的,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明知事不可為的情況下,這群猶太人打定主意要去賭博,但是,又絕對不能讓對方看到、摸清自己的底牌,所以運用「瞞天過海」的戰術,又是他們致勝的法寶。恐怕,羅馬教皇至死也不會知道,其實,打敗自己的,是一個無名小卒!不,打敗他的,不是那個無名小卒,而是教皇自己!如果教皇能夠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提前派人摸摸敵人的情報,也不至於落得這樣一個荒唐的結果!
琢磨到此,我們還會覺得,故事膚淺、好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