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大荒東經》云:「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
帝俊(dì qūn),又作「帝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這一古帝名號只見於《山海經》(在《大荒》《海內》兩經中多次提到)。
而帝俊的部落被稱作少昊,這與後面黃帝孫子顓頊建立的少典是相對的,傳說後來顓頊將帝俊的部落趕出了東方,帝俊後裔只能散落在四面八方,或被少典一部融合,從此被遺忘。
而顓頊為了讓這些部落,信奉以黃帝為首的「正統」,便將帝俊杜撰成了帝嚳,可以說是將其「抹殺」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以至於連少昊後裔也記不起他們祖先的名號。
帝俊為東方部族遠古始祖,但其後代子孫在東、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國家,在這些國度中間,可以斷定為帝俊神系的有10個。
後來氣溫降低,帝俊部落南遷渡海進入中原,各部落擁擠在山東,新老部落發生衝突,黃帝部落打敗青帝,炎黃會盟於晉,殺蚩尤於解,追逐羲和部落、常羲部落和娥皇部落與四面八方,形成今日華夏之版圖。
有人說在一開始,黃帝部族的繼承者(多半是顓頊)與帝俊部族的繼承者有著一種和平共處的信約,一個為了養精蓄銳,一個為了求得偏安,兩個強大部族終於形成了暫時的聯合局面。
少昊在部族中接待了顓頊,且以琴瑟娛樂顓頊,表達親睦之意,這才是「少昊孺帝顓頊」的神話內涵。
之後,顓頊部族大舉東進,擊敗了少昊部族,親睦破裂,友好不復存在。琴瑟丟入大壑,正是對這種破裂的神話解釋。
顓頊在趕走炎帝,擊敗少昊之後,為統治原來兩部族的氏族成員們,以強硬措施廢除這些氏族原來所尊奉的始祖神炎帝與帝俊,將它們改造後納入少典部族,以徹底改變 「夫人作享」的多神制局面,以確立黃帝為唯一的先祖,這便是「絕地天通」的真正意義。
為了使神話合乎政治的需要,為了建構有利於漢民族統治的黃帝世系,為了從歷史角度為大一統社會找到依據,如不消滅帝俊神話,便不能確立黃帝世系。
所以後代儒士與史家們費盡心機,採用改頭換面法、枝葉移植法兩大再造技術,將帝俊的名字從神譜中抹去了,帝俊也就這樣被逐出了神壇。
《山海經·西山經》云:「長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石鬼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
帝俊的結局,有人根據《山海經》此處的記載,推斷這裡的「員神石鬼氏」即為少昊,它由東方的太陽神變成了落日之神。
而《山海經》裡記載了很多關於帝俊的事情,可能這本書成了正統之外的遺漏,卻也把一些我們未曾知曉的事情,記錄了下來。
所以你會發現,神話再如何神,也深深烙上了人的印記。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爭去爭來,還是為了一個地位,一個利字。
神,只是比人高級一點的「人」,是蒼生的主宰,但也逃不過和人糾纏在一起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