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0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趣味數學是什麼?」「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在愉悅的氣氛中,去體驗、感悟情景中的數學常識,讓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薌城區江濱小學學生周頤瑜用文字描述心中的「趣數」。
2020年的寒假是特殊的。為了給這個「被隔離」的寒假帶來不一樣的色彩,薌城區「林坤華名師工作室」聯合薌城區小學數學教研小分隊,集思廣益,準備課件,自發地開展了為期三周的線上「趣數」活動,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薌城實小副校長黃惠嬌,是趣數工作團隊的一員,她表示,「趣數」二字涵蓋內容廣,不僅體現在形式內容的新穎,還體現在親子互動的有趣。「活動以自願為原則,鼓勵孩子在做中學、說中學,吸引孩子主動學習,把數學學習變成一件快樂事!」
據不完全統計,「趣數」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以來,先後共15期,在3月初告一段落,目前總閱讀量達50餘萬。
「玩」中學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讓我們利用身邊的材料,做成不同的柱體,試驗哪種柱體承受力最大。」「以一換二的披薩,合理嗎?」……豐富多彩的「趣數」活動受到了廣大孩子和家長們的廣泛關注。
薌城實驗小學的林子洋就是這其中的一名學生。早上8點,微信公眾號準時推送「趣數」活動。這一期的「趣數」活動是一段3分鐘左右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小豬佩奇與喬治利用自己的零花錢在森林裡買禮物。當視頻結束後,問題來了:「聰明的小朋友們,如果你是喬治,你會買哪些東西呢?」
豐富多彩的「趣數」活動受到孩子和家長們的廣泛關注
隨後,林子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自己的樂高積木和小熊玩具加入到了人民幣購物遊戲中。「今天真開心,認識了人民幣,還和小熊、樂高一起拍視頻了!」林子洋與媽媽一同分享自己的喜悅。
「媽媽,下周還有趣數嗎?」對家長黃女士而言,孩子從剛開始的退怯與排斥,到如今主動要學,「這就是最大的收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所熱愛,有所期待!」
江濱小學的周頤瑜也在生活中學習了一把「趣數」
無獨有偶,江濱小學的周頤瑜也在熟悉的生活領域中,學習了一把「趣數」。「2個6寸披薩面積是否等於1個12寸披薩面積。以一換二的披薩,合理嗎?」剛看到題目時候,周頤瑜動起手來,開始證明是否合理。「通過這幾期《趣數》活動,讓我受益不少,我發現,數學知識不僅僅只有課本上有,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
玩轉數學 群策群力共成長
殊不知,為了體現「趣數」二字,出題的老師們皆是用盡心思,從學情出發,構思題目。作為第二教研小分隊隊長,薌城二實小教師季佳昀表示,其實數學的有趣是「多變」的,各位成員老師將知識蘊於典故、遊戲、藝術等之中,引發孩子思考興趣,動手操作,學會說理,真正做到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思、思中悟。
如何將「趣數」展示?傳統的數學題目內容通常以圖文形式展示,讓人一目了然,但顯得乏味。「微課就是一個不錯的展示形式。」季佳昀說,既能輕鬆愉快的展示題目,又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薌城二實小教師季佳昀
別看一個微課視頻,僅僅只有兩三分鐘,卻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在起初的構思之後,接下來製作程序——搜集素材、製作課件、錄製配音、斟酌修改等皆是對耐心的考驗。」季佳昀說,「核心題目提前一周準備好,接下來就要考慮孩子們喜歡的表現形式——數學故事、數學遊戲、角色扮演等。」
「五個教研小分隊輪流負責,每天固定時間推送六道題,一個年級對應一題。」作為趣數工作團隊的一員,閩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方楊燕說。「趣數」的『趣』,體現在題目有趣,展示有趣,對象有趣。「孩子們化身成『主播』,面對鏡頭,進行講解拍攝,以此培養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信。」
閩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教師方楊燕
「趣數」活動不僅僅是命題,評審也是很重要的環節。方楊燕說,「趣數」活動先後推送15期,總共收到近7000份作品,最多的一期收到近800份作品。「通過點評、優秀視頻展播等,希望孩子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達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趣數」活動改變的不僅是孩子,還有老師。浦南中心小學老師潘禕君說,不能只把數學當作冷冰冰的純知識,而是將數學融入到生活中去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從而感悟數學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