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抓住萌寵經濟,誰就進入了財富快車道」,
近年來,「吸」各種動物已成為現代社畜們的標配,由此衍生出一個個千億級市場。
你去過室內動物園嗎?
不是這種頂著大太陽
隔著欄杆觀賞的動物園
也不是這種坐著車
在裡頭瞎溜達的野生動物園
而是這種完全室內
面積空間相對狹小的「動物園」
以前大家想要看動物
都是去當地的動物園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
還真沒幾個喜歡逛動物園的
走著累不說,關鍵是人多
若沒從一群大爺大媽小孩子中突圍
那看的就不是動物
而是一茬茬的人頭
在這種情況下
室內動物園順勢而生
這是一種介於常規寵物店
和傳統開放性動物園的創新性模式
將動物生意搬進火爆的商場
既能切中年輕人的獵奇心理
也能通過沉浸式體驗和近距離接觸
等亮點吸引兒童的目光
可謂是前無古人後有來者
2018年
有一家室內動物園在南京誕生
佔地3000平方米
別看面積小,動物卻不少
從常見的荷蘭豬、香豬、火雞
到澳大利亞的紅頸袋鼠
非洲的狐獴、南美的羊駝
中北美的小浣熊
甚至還有一隻身價30萬的樹懶
和傳統動物園的只可遠觀不同
這裡的動物們不僅可以近距離觀賞
還可以上手觸摸
別說孩子們
第一次聽說時,誰都會心動的不得了
想摸,想擼
但是!
如果真能這樣簡單
就讓人與動物和諧共處
普通動物園幹嘛
放著一個大好的機會不賺錢
也要把人與動物隔開?
甚至連食物都不能隨便喂?
那些被我們慣性認知的動物習性
其背後往往有著更奇妙的演化原理
但是室內動物園
營造不了這種環境
室內動物園處於鬧市
高昂的租金導致面積都不太大
像前面說過的3000平方米算大的
小型室內動物園甚至只有500平方米
在這種狹小的空間裡
不僅無法給動物製造適合棲息的環境
為了稀奇還得不停的往裡加動物
動物們的生存空間也只能一再壓縮
為了迎合顧客
這些動物園都會在各個角落弄上燈光
這些燈光與人流產生的噪音
會對動物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
至於動物們的生活習性
也被商家自動忽略
樹懶需要在樹上攀爬
穴居的細尾獴需要挖土築巢
水豚喜歡泡澡,所以需要足夠深的水域
......
然而,這些統統不存在
有的商家為了吸引客流量
甚至在商場裡溜起了海象
除此之外,面積的狹小
導致出現很多動物混養
之前新京報曾發布過一篇報導
稱北京有多家室內動物園將動物混養
造成病毒交叉感染
比如這個,生活在沙漠的狐獴
和生活在雨林的樹懶
居然住在一起
而且狐獴對樹懶明顯呈攻擊狀態
打打架,也就罷了
一旦感染病毒,那下場基本就是被拋棄
要知道,動物患病的治療成本
比我們人類可高多了
不同種類、不同體型的動物
需要不同專業的獸醫
大型動物園都沒辦法承擔
為了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
患病至死亡的動物
一般會進行無害化處理
比如標本製造、高溫焚化等
至於室內動物園
可能就拿袋子一裹扔到垃圾桶
更恐怖的是
這些動物園允許動物與人直接接觸
雖然在此環節前會洗手消毒
但實不相瞞,商品化的洗手液
對這些野外病菌的作用
微乎其微
而且動物們長期被圈養
再溫和的性子也會有暴起傷人的可能
之前就有新聞出來
一遊客被龍貓咬傷
就只貼個創可貼
除此之外
動物們的衛生情況也很嚴重
在大型動物園裡
場地大,與人們隔得遠
所以動物們的衛生情況大傢伙也不清楚
但室內動物園的動物直接與人接觸
因為人力與成本問題
很多動物別說洗澡,排洩物都不清理
且室內動物園整體屬於密封環境
雖開放有通風設備
但很多動物本身體味較重
尤其在冬天,商場會開啟採暖設備
溫度的上升使得異味加劇
空氣混濁不堪
難聞倒也罷了
關鍵是更容易滋生病菌
不過這些
不在室內動物園的考慮範圍內
像這樣狐狸直接把鴕鳥啃死吃掉
罪魁禍首是狐狸嗎?
同樣是這個狐狸啃食鴕鳥的店
在剛開張沒多久
就被扒出已有大量動物死亡
該店的負責人解釋
大多動物來自遼寧,不適應南方氣候
再加上疫情出現,才會死亡
但是在檢查時
執法人員發現店裡有兩隻南美洲鱷龜
屬於外來物種
還有其他疑似野生動物
室內動物園拿這些動物招客
卻從未辦理相關的行政許可手續
恐怖的是,這不是個例
而是該行業的潛規則
室內動物園的興起
也就在這短短幾年之間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
國家在這方面並沒有相應的監管條例
換言之,有空可鑽
一般經營者在申請營業執照時
都會統一口徑
比如動物都是從國內外各大養殖場購入
不會涉及國家保護動物
不需要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之類的
但是有記者尋訪上海的幾家室內動物園
發現有梅花鹿與熊貓狐等國家保護動物
當與老闆問及動物的由來時
老闆只是含糊其辭
表示是朋友送來暫時寄養的
事實上,為提升競爭力
像這樣這樣暗度陳倉
引進不明品種的做法不在少數
畢竟想要吸引遊客
就得稀奇
而稀奇,就得是大家平時瞧不見的
再者,室內動物園比較特殊
涉及到林業、漁業。公安、工商
農業、收益等多個部門
多頭管理,反倒變成了沒人管
這就說明開一家室內動物園
幾乎是零門檻
只要辦一張常規寵物店
的工商營業牌照就可以了
於是,一顆顆炸彈就這麼埋下
室內動物園的主要收入來自於門票
據上海某動物園負責人所說
一家3000平米的店
投資額通常在4000萬左右
只要規劃合理
單門票就可以快速回本
無門檻、來錢快
讓很多人紛紛盲目入局室內動物園
去年是室內動物園的發展黃金期
資本推動下,入局者前赴後繼。
連京東、居然之家也往裡插了一腳
但細究之下,很多項目只是盲目跟隨,重複度高,急於求成的浮躁風氣盛行,各種問題自然如滾雪球般越積越多。
疫情的出現,又使得行業被迫提前進入調整期,舉步維艱。
室內動物園開始變天了
2020年以來,鮮有聽到室內動物園的融資消息,更多項目因資金鍊斷裂,不得不轉讓關門。
這裡並不否認室內動物園的前景
畢竟「新物種」總是在遇到問題與解決問題中逐漸成熟。
但室內動物園與室外動物園本質上差不多
都是以動物為主
想要辦好一家室內動物園
就不能不管動物的死活
可以預見,這段時間
室內動物園將會淘汰一大批玩家
市場監管總局也已經有所行動
商業需要想像力,但不意味著沒有底線,心懷敬畏,方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