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任職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Vikram S. Pandit教席以及管理系主任。馬利斯·施韋澤(Maurice Schweitzer)任職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Cecilia Yen Koo教席。兩人共發表了兩百多篇管理學、心理學和經濟學領域的科學論文及選文。他們的研究成果被眾多刊物及媒體引用。
Duy Huynh
為什麼準爸爸會發胖?
(美)亞當·加林斯基 (美)馬利斯·施韋澤
符李桃譯
我掙錢多嗎?我要不要重新裝修廚房?我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得好不好?我需不需要減肥?
如果沒有對比,所有這些問題都找不到答案。因此,人們會把目光轉向他人。旁人提供了一種參照,使人們得以衡量自己所處的位置及表現。
以體重為例。你是超重還是剛好?要回答這個問題,有意無意間都會想到自己的朋友,想到他們的體重。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經跟蹤測量了12067人在32年間的體重變化。他們發現,當一個人的朋友變胖時,這個人體重超標的概率竟然增加了57%!為什麼?因為根據大腦的暗示,如果和朋友莫妮卡或者布拉德相比,自己的體重並沒有相差很多,那多吃一個甜甜圈又能怎麼樣呢?如果我的朋友胖了一點兒,那我自己長點兒肉似乎也不會很糟糕。
社會比較對增重有多大的影響?最突出的一個例子和懷孕有關。懷孕期間,女性身體會經歷巨大的變化。女性懷上了孩子,體重自然會增加。孕婦吃東西不但要餵飽自己還要餵飽肚子裡的孩子,增重其實是正常的。真正有意思的是,男性的身體在妻子懷孕期間竟然也會發生變化。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說,準爸爸的身體並不會產生變化。雖然說懷孕的開端少不了他們的貢獻,但是在女性孕育胎兒的過程中,他們並不需要發揮任何生理作用。
然而研究發現,在妻子懷孕期間,準爸爸的體重會顯著增加。在其中一項研究中,高達25%的準爸爸表示,為了「當爸爸」需要對衣櫥進行大換血,因為很多衣服都穿不上了。我們認為,正是社會比較帶來了這樣的結果。怎麼會?隨著準媽媽的體重一點一點地增加,準爸爸保持身材的動力就一點一點地消散。不知不覺中,動力消耗殆盡,體重顯著上升。在極端的事例中,準爸爸甚至會產生與準媽媽類似的懷孕症狀。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千真萬確,因此也出現了「擬娩症候群」。
體型是胖是瘦,工資是高是低,廚房是新是舊——比較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當前的狀態。但是,比較的方式很重要,比較的對象也很重要。比較對象決定了你是會受到鼓舞更加努力工作,還是僅僅顧影自憐。
選自《怪誕關係學》中信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