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在整個亞洲的範圍內廣為傳播,除了影視之外,當年的香港樂壇也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金曲與巨星可謂不斷湧現。可就在1989年,香港樂壇的幾大巨星相繼淡出,甚至是直接退出了樂壇,令人唏噓不已。
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張國榮的退出歌壇。八十年代中期,香港樂壇風頭最盛的兩位男歌手便是譚詠麟和張國榮。譚詠麟比張國榮大6歲,而譚詠麟出道也比張國榮早得多,他在1968年18歲時便以樂隊成員的身份出道。樂壇的蓬勃發展少不了競爭,二人在巔峰時期每年大約發行3-4張專輯,當年有關男歌手的重要獎項也大多由二人收穫。雖然二人私底下保持著朋友的關係,但他們的歌迷卻常常發生衝突。因為樂迷的不理智行為,兩位男歌手最終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結束已經愈演愈烈的風波。譚詠麟先是在1987年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質的獎項,張國榮更是宣布退出樂壇。
1982年,19歲的梅豔芳以一首《風的季節》成為新秀歌唱大賽冠軍。1985-1989年,她連續五年獲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1989年,陳慧嫻推出了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這張專輯中收錄的歌曲《千千闕歌》在當年大放異彩,為她的離去增添了幾分傷感。在這一年,陳慧嫻宣布告別樂壇,出國完成學業。1990年,梅豔芳在自己的音樂會上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之後她獲得的都是致敬性質的獎項。
幾位樂壇巨星的相繼引退,為香港樂壇留出了一段真空期。beyond樂隊在1988年憑藉《大地》嶄露頭角,1989年的《真的愛你》,1990年的《光輝歲月》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在個人方面,林憶蓮、李克勤、王傑等歌手的表現都十分亮眼。在組合方面,草蜢、太極樂隊、達明一派、beyond也都收穫了許多歌迷。
1990年,黎明憑藉電視劇《人在邊緣》被許多觀眾認識,在樂壇,他獲得了第13屆十大中文金曲獎中「最有前途新人獎」銀獎。郭富城在這一年發行了個人的首張專輯《對你愛不完》,這張專輯在亞洲範圍內銷量突破百萬。而張學友在這一年已經累計發行了十幾張專輯,在影視方面,他拿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劉德華在音樂方面表現優異,在電影方面他早已是炙手可熱的男主角人選。
1992年,「四大天王」被正式命名,屬於「四大天王」的時代就此來臨。1993年的第16屆十大中文金曲入選歌曲中,四位歌手的八首歌曲入選,可謂勢頭強勁。「四大天王」大放異彩,他們共同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他們的歌曲、電影則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組成了人們難以忘懷的青春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