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連一方足球俱樂部官方發布通告,俱樂部將正式啟用大連人足球俱樂部的名稱。頗令人玩味的是,公告的發布還經歷了一些小波折,在昨天下午第一次發出後不久就被刪除,知情人指出主要原因是logo設計上的細節尚需修改。直到昨天傍晚,更名公告再次發出,新logo也正式出現在大眾面前。
新logo可謂充滿了「玄機」,logo設計和當年大連萬達俱樂部的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加上了1983(大連市足球隊的成立時間)的標識。說得再直接點,新隊徽其實就是大連萬達當初的隊徽改了一下文字,這似乎從側面證明了萬達集團和一方集團就控制權、股權等問題已經達成了一致,未來萬達集團將完全接管足球俱樂部的事務。
左邊為大連人俱樂部的logo,右邊為當年大連萬達隊的logo
對於多數大連球迷來說,它肯定是個好消息,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萬達集團將要繼續支持足球隊,而且也可以讓人回憶起大連足球的輝煌年代。畢竟在甲A時期,大連萬達是聯賽的絕對霸主,多次蟬聯冠軍,鑄造了實實在在的「萬達王朝」。去年聯賽開始前,萬達集團的回歸對於很多球迷來說就是一個信號,是重塑輝煌的開始。去年底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甚至一度傳出「解散」的危險信號,幸好在眼下球隊已經轉危為安。
即使真如傳言中所說,萬達新賽季不會投入巨資,但在主帥貝尼特斯留隊的情況下,如果能把培養年輕球員提到日程上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一點可以參考新賽季開始前無法引援的切爾西,新帥蘭帕德帶領的年輕藍魔雖然會有發揮不穩定的情況,但是整體表現依舊令人驚喜。和蘭帕德比起來,已經執教大連半個賽季的貝尼特斯更具有帶隊經驗,新賽季也是需要他發揮這種能力的時候。
大連人想要恢復當年大連萬達的輝煌尚需時日
足協早在2017年的12月就已經提出了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要求,此前,天津天海、四川FC和深圳FC都已經啟用了中性名,如今大連人成為了又一家主動改名的中超俱樂部。由於足協規定的最後期限是2021賽季開始前,所以,在未來一年內,多家中超俱樂部都將面臨如何取個好名字的問題。讓津門球迷省心的是,天津兩家俱樂部都不用發愁,天海已經是中性名稱,泰達則符合超過20年註冊可保留原名的規定,因此也不需要為改名煩惱。和天津兩家俱樂部一樣無需改名的,還有山東魯能泰山以及河南建業。
四川FC因無依無靠而解散成為了部分人反對中性名的原因
在名稱上必須全改的幾家俱樂部中,不乏知名的球隊,特別是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和江蘇蘇寧三隊,這幾家當初憑藉雄厚資本站穩腳跟的俱樂部,如今必須要把球隊名稱中最為醒目的部分改掉,確實要在起名上下一番心思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部分當地媒體和球迷甚至對此有牴觸情緒。人們最擔心的,莫過於這種改法會影響投資人的熱情,因此直到今天,還有輿論以足球環境不同為由,認為中國足球俱樂部在這點上不必和國外球隊看齊。但必須看到的是,以往無數的事實證明,投資方決定是否撤出足球領域,和改不改名根本無關,就像萬達集團並沒有在名稱上花心思,而是用「隊徽傳承」的方式宣告萬達足球的回歸,因此到底叫什麼名字根本不會成為投資人是否堅持投資的根本性因素。
有足球圈內人士認為,改名的意義在於:1、降低對企業的依賴性,消除換投資人就換名字的聯賽亂象。2、促進投資人重視俱樂部自身品牌建設,重視文化建設。在這件事上就不該存在區別對待,否則投資方頻繁更換的球隊改了名就是降低了球隊的存在感、而投入巨大的投資方就該在球隊署名上享有「特權」,那就意味著一家俱樂部的立身之本並非是足球場上的實力,而是「金主」的實力,這完全是一種病態的存在,並且會愈發加劇職業足球的兩極分化。況且就算投資人再有家底兒,給了冠名權也不能保證他們對足球永遠都有熱情,這種完全受制於人而非球隊實力的生存模式,只會給球隊的未來埋下隱患。此外,僅僅用俱樂部名來彰顯存在感,而非在球隊的配套建設以及文化宣傳上下功夫,明顯是過於取巧的做法。如果在改名後各家俱樂部能補上品牌建設和維護的這一課,才是真正利於自身長久發展的做法。
覺得小編寫得好的,請拉到末尾點下在看
覺得小編胡沁的,請點三下
執筆/製作: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