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看《小團圓》,這是一部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在其中跟著她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小門道。
其中有一條,很有感悟,拿出來分享。
張愛玲在《小團圓》中敘述了一個很隱私的情節。
姑姑在跟她閒聊時,談到了張愛玲的母親為一個男人打過胎,這個男人是他們一起在歐洲留學時的同學。張愛玲的母親就是因為他才離的婚,但離婚後,兩人也沒在一起。
張愛玲非常想知道母親是什麼時候打的胎,剛回國還是離婚後?但她始終沒問。因為「在她們這裡最忌好奇心,要不然她姑姑也不會告訴她這些話。」
姑姑還評價張愛玲的弟弟,說他「賊」——用了英文字「sneaky」(蛇),還不像「賊」字帶慧黠的意味。
結合上下語境,這裡「賊」的意思就是喜歡刺探別人隱私、長舌婦、鬼頭鬼腦。
張愛玲接下來繼續敘述:
蕊秋(張愛玲的母親原型)有一次午餐後講話,笑道:「你二叔拆別人的信。」姑姑在旁邊也攢眉笑了起來。九莉(張愛玲原型)永遠記得那弦外之音: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
如果你看過《小團圓》並且足夠仔細的話, 從九莉(張愛玲原型)的言談舉止中,就會發現,她是一個家教非常良好的大家閨秀,從來不會追問別人的私事。
02
這一點,也在她筆下塑造的人物對話、故事情節中展現出來。
比如《半生緣》中有一個細節:曼楨有一天生病了,讓叔惠幫她第二天請個假。世均跟叔惠商量著要不要她家去看一下,兩人就此閒聊了幾句曼楨的家庭。
叔惠說曼楨其他地方一點神秘性也沒有,但唯獨從來不說起自己家的情況,很神秘。
這話卻引起了世均的反感,不知道他是在說她太平凡,沒有神秘性呢,還是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後來曼楨又讓她弟弟來給叔惠送辦公室抽屜的鑰匙,見了那個小男孩,叔惠又閒閒的猜測說她一定是怕他們去,所以預先把鑰匙給送來了。還猜測說那個小男孩不是她弟弟,有可能是她兒子,沒準顧曼楨已經結婚了。反正在外工作的女人都一律稱呼「小姐」。
這一通對別人隱私的猜測,惹得世均有些生氣,不再跟叔惠說話。
其實從這樣一個小細節中,我們就能看出張愛玲的偏好。在《半生緣》裡,世均在張愛玲筆下是一個性格溫厚的人,而叔惠則偏向虛榮、愛玩、有些輕浮,他對於曼楨家庭隱私的猜測,更能體現出他身上那些特點。
很多時候,你的話語就代表了你的性格。你的性格是八卦瑣碎的,你的話語自然也會流露出這樣的特點。
03
如果你覺得是張愛玲心思太縝密、性格太古怪,所以會特別注重隱私,現實世界中大家並不是這樣的,那我就再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史蒂芬·霍金——他是物理科學家,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科學理論。
因罹患運動神經細胞病,全身癱瘓,只能躺在輪椅上。可即便是這樣的身體狀況,但他居然生育了三個孩子。於是大家紛紛好奇起來,有記者採訪他的時候,八卦地問:「你不僅活了下來還與簡生了三個孩子,醫生們是如何震驚呢?」
面對這個不禮貌的問題,霍金並沒有直接回答, 而是繞了過去,讓人豔想翩躚。
面對記者的八卦提問,霍金表現得很有風度,但王菲面對記者屢次對她私生活問題的詢問,則會直接毫不客氣。
當年她跟搖滾歌手竇唯從戀愛、結婚、生子到婚變,都是大家注目的焦點,在一次記者採訪招待會上,有記者問她:「你跟竇唯的離婚手續是否已經完全辦妥?」
她立刻回答說:「跟你有什麼關係啊?誰問的?」
「有讀者想知道。」
「跟他們也沒什麼關係啊。」
「因為你是公眾人物嘛。」
「我是公眾人物我就必須把我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你嘛?」
「因為有很多傳言嘛,大家想知道你離婚的手續到底有沒有辦完……」
「我還是那句話,跟你沒有關係。」
對於那些喜歡刺探我們隱私的人,我們都是反感的。有風度如霍金,會巧妙的繞過去,直接如王菲,會當場讓人下不來臺。
所以,成年人在交往中,不要老去刺探別人的隱私。這不僅會引起別人對你的反感,而且也會暴露出你自己生活的貧乏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