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零之筆記的遊戲領地,老零先給大家拜個晚年。2020註定將是終生難忘的一年,誰能想到有朝一日,我們宅在家裡老老實實打遊戲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此時此刻沒有什麼比保重身體更為重要,老零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遠離疫病,也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療人員和其他行業的工作者致敬!雖然今年的開頭如此動蕩坎坷,但我相信終會否極泰來!
好了,正文到此結束,下面開始扯淡。前一陣寫了幾篇「恐龍快打」的文章,有朋友留言說還想看看「三國」、「名將」、「圓桌」等其他街機遊戲。說來慚愧,老零當年在機廳基本只打拳皇,闖關類遊戲不能說沒玩過,但技術著實差勁。思來想去,除了「恐龍快打」,也就「吞食天地2」(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國志2」)還算熟悉,勉強能一幣通關的水平。但我總覺得這遊戲比較素,從頭到尾就是用關羽一套鐵拳行天下,似乎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可說。然而最近幾天我查了不少資料,也看了一些大神的視頻,才發現並不是遊戲素,而是我以前根本就不會玩!本來想寫一篇關於這個遊戲的回顧文章,但發現「吞食天地」這個IP本身就很有嚼頭,所以本文就先從原著漫畫及其衍生作品開始聊起。
漫畫《吞食天地》是本宮宏志(也譯作本宮廣志)於1983年在《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雖然故事背景是三國時代,但劇情實在太天馬行空:劉備與諸葛亮少年時便相識,分別搞上了龍王的女兒,進入天界,一個獲得了過人的膽識,一個獲得了無比的智慧。後來劉備結識關、張,一起討伐黃巾軍,發現張角的背後竟然是魔界在撐腰,於是夥同諸葛亮殺入魔界,幹掉魔王幻鍾。幻鐘的身體分裂為一百零八塊(多麼醒目的數字),附在了董卓、曹操等豪強身上,風雲亂世就此拉開序幕……
怎麼樣?是不是「吃鐵絲拉笊籬——真能編」?然而這部看似聲勢浩大的作品只連載了一年,單行本出了七卷,劇情發展到誅殺董卓就草草收場,前面做了那麼多鋪墊全都餵了狗。不知是不是日本也有老學者看不下去了,發出了「改編不是亂編」的警告(調侃而已,莫要當真)。
另外補充個小貼士,這部《吞食天地》與橫山光輝的《三國志》不是一回事。之所以特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橫山大師的《三國志》漫畫剛好到赤壁之戰結束,與接下來要說的「吞食天地」遊戲相似,我怕有些朋友會把二者搞混。
「吞食天地」漫畫雖然篇幅不長,但人氣並不低。數年後擅長漫改的CAPCOM談下版權,邀請本宮宏志親自做人設,開啟了一系列遊戲製作。在家用機領域,老卡先後於1989年和1991年在FC上發行了「吞食天地」1代與「吞食天地-諸葛孔明傳」兩款RPG,反響相當不錯,後者更是無數玩家心中的一代經典。但老零沒玩過這兩款遊戲,想誇又怕誇不到點上,所以就不多談了。與此同時,老卡在街機上發行了兩款動作版的「吞食天地」,這是本文重點,後面我們詳聊。
1994年老卡在「黑白磚頭」GB上做了個低配版「吞食天地」,依舊是RPG,但可能受機能所限,拋棄了很多前作的經典設定,整體素質一般。1995年,老卡在機能強大的SFC上發行「吞食天地-三國志群雄傳」,但不知是不是過於膨脹,竟然做成了SLG,想要與光榮的「三國志4」一爭高下。結果可想而知,「虛假的三國志」被「真實的三國志」打了個灰頭土臉。從此之後,「吞食天地」這一名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迄今再無新作。
「吞食天地」雖然後繼無人,但我覺得他也可以瞑目了(喂!),因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還是留下了兩部經典之作,一個是前面提過的「諸葛孔明傳」,另一個就是街機上「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
既然叫「2」,那麼肯定就有「1」。街機上的1代發售於1989年,可選角色有桃園三兄弟再加個趙雲,三個按鍵分別對應「向左攻擊」、「向右攻擊」和「放大招」。我們要做的就是騎在馬上一路劈砍,畫面會自動向前推進,與其說是動作遊戲,不如說更像射擊遊戲,還有部分成長要素,角色可以漲經驗值並升級。
這部作品可能很多朋友都沒見過,老零為此專門找了個ROM試了一試,老實說不怎麼好玩,打擊感很差,難度也頗高,但過關後的斬殺特寫還是非常有衝擊力的。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的劇情是從黃巾起義一直到討伐董卓,與原著相貼合。2代緊接著1代的劇情,但與漫畫就毫無關係了。
至此本文終於進入正題(汗!)。「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發行於1992年,在此之前老卡已推出了「快打旋風」(1989年)、「圓桌騎士」和「名將」(同為1991年)等一批優秀的橫版過關遊戲,有了充足的製作經驗,那麼「吞食天地2」的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遊戲劇情從孔明火燒博望坡一直到曹操敗走華容道,這也是「三國演義」中最為人津津樂道、最讓人熱血沸騰的篇章。
在開頭動畫中,先對遊戲背景進行了一番簡介:2200年前,由劉邦建立的大漢帝國在歷經400年後陷入了混亂……
我掰手指頭算了算,按遊戲發行時間1992年起算,2200年前大概是公元前208年,那時陳勝吳廣還在起義呢,漢王朝連個影都沒有,看來做這遊戲的人數學不太好。
不過「208」這個數字確實有點扎眼,我又查了一下資料,果然,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也就是說,很可能製作人員把「公元前」和「公元後」搞混了,一下子差出去好幾百年。算了,遊戲而已,咱就別較真了……
接下來一張圖是講董卓趁亂攫取政權,殘忍暴虐,民不聊生,後來被劉關張趙以及討董聯合軍共同消滅。三國演義裡董卓是被呂布幹掉的,但遊戲劇情是接續前作,所以是劉備一刀砍下了董卓的頭顱。
下張圖說的是7年之後,佔領了大漢三分之一地盤的曹操自立魏王,向劉備的荊州發起了進攻。好了,我們都知道曹操封王是赤壁之後的事,也知道曹操佔的地盤差不多是半壁江山,肯定不止三分之一。不過還是那句話,莫要較真兒。
接下來是投幣時間,進入遊戲,探子來報,說百萬曹軍下江南,嚇得劉備就要躥。這時長著一副路人臉的諸葛亮氣定神閒地說,主公莫慌,咱們有五虎將,可當萬人敵,您挑一個出戰吧!
可能有人會一頭霧水,五虎將乃關張趙馬黃,關魏延什麼事?是呀,遊戲發售後在日本也有很多玩家吐槽,說魏延不是五虎將,而且魏延與黃忠當時也不是劉備陣營的。我不知老卡是如何回復玩家的,估計心裡想的是:我倒是想放上個關平周倉之流,可你們認識嗎?
如果你認為老卡將黃忠和魏延「乾坤大挪移」到赤壁戰場上已經算腦洞大開,那你就太小瞧CAPCOM的創造力了。這部遊戲共發行了四個版本,分別是日版、亞版、美版和世界版。各個版本的標題都不同,日版就是「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而亞版則是「三國志Ⅱ」。因為國內街機廳大多用的是亞版,所以在我們的印象中,這個遊戲一直就叫「三國志2」。
而美版和世界版則叫「Warriors of Fate」,譯作「天命勇士」或「命運戰士」。只看這個標題還覺不出怪異,但你進入遊戲後就會一臉懵比,這個「Portor」和「Kassar」都是什麼鬼?這個「Akkila-Orkhan」又是哪來的瘟神?
原來老卡擔心歐美人對三國歷史毫無了解,也不感興趣,這部遊戲恐怕賣不出去。於是靈機一動,將關張趙等人替換成了曾橫掃歐亞大陸的拔都、哈撒爾、速不臺等蒙古大將,曹操則COS了一把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劇情也為照顧外國友人的情緒而進行了大幅簡化,大意為:有個叫「Akkila-Orkhan」(阿提拉汗,即曹操)的邪惡獨裁者統治著一個叫「Shang-Lo」(上洛?估計日本大名們對這個名字不太高興)的國家,他佔了這麼大地盤還不滿足,又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鄰國。這時一個叫「Kuan-Ti」(關帝,即劉備。大耳賊,你搶你二弟的名號啦!)的英雄站了出來,派出他手下的五大勇士討伐阿提拉汗。
怎麼樣?是不是三觀盡毀?事實上不僅咱們這麼想,歐美玩家也不買帳,他們覺得CAPCOM這番魔改簡直就是侮辱他們的智商。可憐這款精心打造之作於歐美幾乎無人問津,其影響力與「快打旋風」、「名將」、以及後來的「恐龍快打」等遊戲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不過要說老卡純屬糊弄事也是不客觀的,「天命勇士」中我方角色和敵方首領都是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狠人,我一邊寫一邊查資料,也漲了不少歷史知識。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再和大家仔細聊聊這些猛將背後的故事。
哈哈沒錯,我又挖坑了,萬分抱歉,一篇文章實在是寫不完。下篇文章,我們將從人物特性、關卡細節、背景故事等對《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這部經典作品進行全方位的回顧,下期再見!
感謝您的閱讀,今後我會持續更新各類新老單機遊戲的解析、鑑賞和點評,走過路過的朋友請點個關注,謝謝!
「零之筆記的遊戲領地」原創文章,謝絕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