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社恐的年頭,可以一直叫外賣就好了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曾為人際交往劃分過四個距離,比如親密距離約為0.15米至0.44米,個人距離大概在0.46米到1.22米左右,熟人間的社交距離為1.2米到3.7米,比較正式的公眾距離則在3.7米到7.6米之間。

可惜的是,人的內心遠沒有科學那麼理性精準。

對於一個社恐來說,在公交地鐵上被迫摩肩接踵的公眾距離,可能還算不上什麼,反正在人流中當個小透明而已。

當代青年最尷尬的社交時刻,莫過於斑馬線對面走過來一個似熟非熟的同事。/圖蟲創意

真正讓人惆悵不已的狀況往往發生在兩個熟與不熟的人之間——比如,下班若是碰到一個半生不熟的同事,兩人不巧在電梯獨處,甚至還有可能走上同一個方向、坐上同一趟地鐵,難免內心躊躇,舉步維艱。

網際網路拯救社恐

在今天,社交恐懼症已經算不上什麼新鮮事。說到底,社恐群體無非就是更適應獨處的生活方式,喜歡呆在家裡,遠離人群,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於普通的社恐來說,解決生存問題才是頭等大事,硬著頭皮也得走出家門。

事實上,網際網路時代真的很適合社恐生存。

不信的話,如果讓社恐們票選改變人類生活的十大發明,外賣多半會被投入前三甲。

外賣可以拯救懶癌,同樣也可以拯救社恐十級,連化妝品都不用和櫃姐周旋了。

畢竟,一個人待著也餓不死,只要手機還在、WIFI沒斷,點個外賣便能解決一日三餐。

想吃五星級大餐?動動手指就能下單;還是想親自下廚?送魚送蝦送青菜也很方便。從吃穿用度到鍋碗瓢盆,就沒有什麼是外賣不能送的。

反正,只要放在門口,社恐完全不用擔心和任何人接觸,連短接觸的照面過程都可以省卻。

下班遲了、煲劇正酣、賴床未起,都只需要一句「放門口就好了」,外賣小哥幫你解決所有社交不必需。

除此之外,各大群聊可以滿足社恐的社交需求,影視綜遊戲都可以用一臺手機滿足,至於工作,雖然總有社恐去上班,但網際網路好歹也為大家提供了不少足不出戶也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機會,視頻博主、自由撰稿人、在線培訓……總有一份工作能養活真正的社恐。

上班?不存在的;社交?也完全不必要,網絡與外賣可以聯通一切生活所需,就算不能治癒社恐,也能夠好好過日子。

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人在家不僅餓不死,還能活得很好。

叫外賣,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當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外賣依然是社恐人士最好的朋友,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如果沒有依託網際網路的外賣APP,等著社恐人鼓起勇氣打電話叫外賣,那可能就要餓暈了。

如果說,13世紀發明的眼鏡拯救了近視眼,那外賣,就拯救了社恐的日常生活。

不想和室友一起去飯堂,我可以叫外賣;不想下樓面對餐廳的人聲鼎沸,我可以叫外賣;不想參加無聊的親戚聚會,我還是可以躲在家裡叫外賣。

不想在甜品店等位,那麼外賣小哥可以為你在線排隊。

其實,我們當然心知肚明,無論眼前的是熟人還是陌生人,社交這件事都有很多讓人累覺不愛的地方,譬如備受年輕人唾棄的勸酒文化、將春節塗抹成大型催婚現場的拜年走親戚、又或是凡爾賽文學大賞的同學聚會。

只不過,有人習慣了積極面對,有人則更願意一個人快樂而已。

事實上,一個人快樂真不算什麼大事。對社恐們來說,外賣輕輕鬆便能解決「不想下館子」的難題,足不出戶享受各大飯店的美食已是司空見慣。但在網際網路科技的加持下,外賣能夠支撐起的卻遠不止是社恐的一日三餐,還解決了無數需要和人打交道的生活大小事。

外賣小哥可以讓你不出門就下館子,不買菜就自炊食。

客廳裡的果盆、浴室裡的捲紙和洗潔精、用完的文具和面膜都可以交給外賣解決;沒空「應酬」家裡的毛孩子,有些外賣還能提供上門遛狗服務;不舒服的時候,還能「指使」外賣帶藥應急……

再加上,有些外賣平臺已經「幾乎」可以買到一切,就連修燈泡這種事,對於一個精通網際網路的社恐90後來說,不過就是一個「沒有人在家時上門」的選擇。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些都已成為很尋常的生活場景。

外賣已經滲透到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當中,甚至成了相聲的包袱。/《德雲鬥笑社》截圖

在這一點上,那些喜歡嘮叨的爸爸媽媽,其實和宅在家裡的社恐娃們也一樣。就像餓了麼最近推出的微電影一樣,那群武漢街坊的生活,全都離不開王一博飾演的9785號藍騎士,但這群在過早時拉家常的大爺、阿姨和小姐姐,可沒有一個是社恐。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社恐,完全可以「宅」得更理直氣壯一點的嘛。

大家都離不開外賣

那就不要口嫌體正直了

不得不說,外賣在普通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是被2020年「催化」過的。

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外賣小哥穿梭在封城、隔離、封閉的城市或小區,提供從送菜送餐到遛狗扔垃圾的服務,爆發出超乎想像的小宇宙。大概就是這麼個原因,餓了麼直接將「外賣小哥」的名號也升級迭代了一通,變成了活力四射的「藍騎士」。

其實,這也是王一博主演那部微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試想,那些武漢街坊今天能夠坐在一起過早嘮嗑,誰又不曾依賴外賣小哥,撐過了那段封城的特殊時期。

所以,歷經2020年的洗禮之後,普通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離不開外賣帶來的方便快捷, 整個社會漸漸都離不開這麼一個「萬能的」朋友。作為一個小小的社恐,其實就有什麼理由改變自己了。

疫情期間,藍騎士們也為無數醫護人員和在家隔離的人們送去物資。

從本質上說,社恐依不依賴外賣,其實就和要不要逃離那些讓人尷尬的社交場面,能不能躲在網絡世界圈地自萌一樣,只不過就是可供自由選擇的生活方式而已。

即便不是社恐,普通人也多想逃離那些讓人累覺不愛的社交場合。在這一點上,社恐還更坦白一些,對吧?

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這其實便是自由的坦途。只不過,我們總是因與人不同而惴惴不安,因為他人的不同而妄自揣測。

但其實,只要能夠養活自己以及不給別人添麻煩,生活真的不應該有太多所謂。

相關焦點

  • 王冕「社恐之歌」爆火:這年頭,脫口秀的歌竟然出圈了?
    很怕與他在廁所相遇,因為迎面走來,總得寒暄幾句」 歌詞深入人心,也深度刻畫出每一個社恐患者的恐懼:懼怕與人溝通。 作為一個社恐患者,總感覺這個世界如此之大,但能讓自己立身的地兒卻那麼小。 於是每天不得不膽戰心驚,隨時做好「被迫營業」的心理準備。
  • 你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員嗎?不願社交的原因可能是小時候造成的
    去理髮店不會拒絕Tony的推銷,在公司不會拒絕同事的幫叫外賣。可以說,當代年輕人卑微的社恐狀態,直接的表現就是不會社交技能。因為不太具備與陌生人打交道的技能,像面試、開會、砍價等場合,第一反應便是選擇逃避。另一個表現就是主觀意願上的拒絕。比如不敢當眾自我介紹,或者向別人介紹什麼東西,許多人不喜歡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
  • 《鄰座的怪同學》:一部社恐患者戀愛交友指南
    社恐人的日常就像是落入了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兔子洞,不停想著「假如當時這樣做就好了」,並腦補了無數個可能發生的壞事,如此循環往復。看下最近的社恐新聞:「84歲老大爺為了不和妻子說話,裝聾啞人62年終被戳穿」「西班牙女子裝瞎28年,只因不願和熟人打招呼」這種新聞雖然震驚,但也能理解,因為社恐到了一定地步就會——「交朋友等於自殺,談戀愛基本白搭」。
  • 社恐:別看我別看我……
    社交恐懼症(社恐),是指在社交場合出現不合理的緊張或恐懼心理。,社恐患者認為自己確實有病。社恐和諸多心理障礙一樣,學者醫師們依舊未探索起本質的病因因何緣起研究者發現,有些嬰兒出生的時候就更加害羞,更加內向,不太喜歡與成人互動。家族調查研究顯示,家族內有社恐患者的人有更高的概率患上社恐。雙生子的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結果。
  • 不想出門也不想與人溝通,日本社恐症的救贖之路
    「不想出門,也不想與人溝通,給我一根網線並提供外賣我能一個人宅到地老天荒。」 你的心裡,曾經有迴蕩這樣的聲音嗎? 不知從何開始,社恐群體不斷壯大。數據顯示豆瓣的「我患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小組」的成員人數已經超過3萬人 !!
  • 死屍半夜打麻將叫外賣,靈異事件轟動全香港
    人已死但是自己卻不知道,繼續在家中打麻將叫外賣。這種恐怖的事情在現代卻是真實發生過的。在中國香港,就發生了這麼一件可怕的事情,這也是香港警方唯一承認的靈異事件。  據當時的知情者回憶,那些人在家裡死後靈魂沒有離開肉體,一直在屋裡打麻將叫外賣。直到警察闖入才發現那些人已經死亡多時,但是肚中卻有剛叫的外賣。
  • 每個社交恐懼者都該知道的事《社恐會讓你失去什麼?》
    其實在我被社交恐懼所困擾的那20多年裡一開始似乎一直也沒有太多的想過要擺脫它。因為那個時候的我也曾和很多社恐者一樣,無知的認為社恐是不可改變的。在那時的我看來,心理障礙是天生的,它是無法得到解決的。我當時的那種觀念其實應該是一種對社恐的無望和茫然,更確切的說是對人生「任命了」的一種得過且過的零自信狀態!
  • 這年頭還有人吹捧日本美女送外賣就是文明,網友:屁股長嘴上了……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日本美女願意做送外賣這種『低端』工作,是文明的體現!」真是活久見,都這年頭了還有人煲這麼一鍋「毒雞湯」。最近有博主上傳了一段「日本姑娘送外賣」的視頻,今天受到了很多網友乃至大V的關注。
  • 2個人吃飯,我從不叫外賣,10分鐘的午餐,既簡單又營養
    2個人吃飯,我從不叫外賣,10分鐘的午餐,既簡單又營養今日是星期天,孩子爸出去不在家,只有我和兒子兩個人在家,所以,兩個人的午餐也不從叫外賣,尤其現在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午餐也要吃得簡單又營養的。所以無論多忙,靜心洗手為家人做飯食,是件多麼美妙的事情。下廚做飯,不要求有多豐盛,只要適合家人的口味就好。
  • 松岡禎丞,是「社恐」還是「輕小說帝王」?
    他是「社恐」,「異性恐懼症」,「行走的事故放鬆機」,「天然呆」。他也是第十回聲優獎主演男聲優獲得者,是桐谷和人、嘴平伊之助、空、安藝倫也、幸平創真、貝爾、怠惰等等知名角色背後的靈魂賦予者。在12年,他雖然緊張社恐,依然可以勉強讓自己說很多話,廣播中表現的較為主動開朗。但12年末的推特事件,讓他的「社恐」加劇。
  • 不光要拉人,還要送外賣!Uber正式推出外賣應用UberEats
    Uber開始正式進軍美國的外賣市場了。就在今天,備受大家期待的外賣訂餐應用UberEats應用正式在美國推出,不過目前的服務範圍僅限於美國的舊金山地區,不過到這個月月底,UberEats的服務範圍將陸續擴張至美國其它城市。
  • 「叫外賣」「打包帶走」英語應該怎麼表達?原來這麼簡單!
    萬萬沒想到,這幾年一直回溫的線下經濟受疫情影響「沉底」了,而外賣則風生水起。罐頭菌今天來說幾個「外賣」英語,相信假如你以後出國點外賣,總會用得上!1.order (something) delivery 點外賣delivery應該都知道表示「快遞,遞送」的意思,order (something) delivery,直譯過來就可以翻譯為我們常說的「點外賣」。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via 推辭學小組可以看到,年輕人陷入卑微社恐狀態的直接表現之一,是「不會社交技能」。直到「社恐」一詞被定義,90後們才慢慢地集體發現,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社恐」的影子。不會、不喜歡、沒必要。倘若把社恐發作時的這三種主要表現分條縷析地分析,我們便會發現這代年輕人普遍社恐的端倪。
  • 網上披荊斬棘段子手,現實形單影隻社恐人,是你嗎?
    社恐人,是你嗎?」在現代青年中是一種常態,人人都是社恐人。但現實卻是這樣的:網上披荊斬棘段子手,現實形單影隻社恐人。社恐人的內心在躁動,在狂呼:我也不想當社恐呀!還不是因為社交太難了!地鐵上遇到長相超合心意的小哥哥,因為怕被拒絕太丟臉沒敢上去要微信,眼睜睜看著他下車;在職場中不擅於表現自己,也不是很會主動和同事發展關係,善於交際的同期新人已經在公司混得風生水起晉升在望,而自己還一直默默無聞做著基礎崗,在職場競爭中完全處於劣勢;社交圈很小,身邊朋友不多,想要加入新的圈子卻不知從何下手
  • 網紅食堂測評:叫外賣吃一次才知道多不值
    本文首發於公號:胖吃大吃(掐指一算,今日宜懇求關注)(看過越多的APP)吃過越多的餐廳胖崽越不理解「食堂」這個詞代表的詞性、菜系、人均同樣的關鍵字在問答,它基本等於中國第九大菜系在小紅書,它又好像代表「日式價格的看上去日式料理」在深圳的點評,它的詞義可能類似於「餐廳」點評的人均基本都是八分飽這是餐廳覺得價格太拒大部分人於千裡想通過名字顯得比較有親和力開業後就非常紅的幸鄰食堂希望你們能通過名字猜出它居然賣的是西餐、創意料理這樣我對在「美食號」類別裡能找到「胖吃大吃」,會更有信心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數據裡潛藏著這一代年輕人在社交方面的愛與怕。「社恐」是病嗎?還是青年借「社恐」自嘲來釋放的某種信號?
  • 校園公開求婚,豪車列陣,簡直就是對社恐的公開處刑
    只是這種方式對於一些社恐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公開處刑,太尷尬了對於他們來說。而對於有社恐心理的人來說,這樣的感覺就是既虛假又尷尬,表面越光鮮的時刻,以後的不堪對比起來就會越落寞。真正是要過日子的人不需要如此高調的表白,更加重要的是私下裡無微不至的關切。
  • 黃浦外賣擼串指南新鮮出爐!家家都是人氣王~
    它就開在外灘附近,開業以來一直人氣爆棚。潘小燒的菜單裡幾乎沒有踩雷的,盲點都不會出錯!烤串肉質鮮嫩,小海鮮也都是吃得出的新鮮~�� 餐廳地址:九江路168號(靠近江西中路) ��人均價格:119元 ��外賣信息:美團外賣、餓了麼● 大肆擼串 ● / 靈魂燒烤 · 一串解千愁 /別看它表面上是家擼串店,骨子裡卻文藝得很。
  • 夜思|「社恐之歌」爆火:你也有「被迫營業」的恐懼嗎
    最近,一首《社恐之歌》走紅,讓不少網友產生共鳴:這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嗎?對於「社恐」來說,改變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但要知道,那些讓你恐懼的人們,其實比想像中更喜歡你。推薦給你,靜夜思。寫給社恐:你可能低估了來自外界的善意來源:看見心理 | ID:kanjianxinli1作者:黎響「脫口秀大會」的寶藏男孩王勉的一首《社恐之歌》,讓觀眾印象深刻:跟同事Rock在一起工作三年,買火車票的時候發現不知道他真名。
  • 社恐、被催婚……原來古今大齡青年的煩惱如此相通
    到唐朝,國家還提倡男子娶寡婦,寡婦再嫁的二婚政策,可以說是很看重生育了。有個叫錢宰的官員,79歲了還沒退休,累死累活的他忍不住私下裡寫詩發了牢騷,結果被錦衣衛記下了,第二天上朝就被朱元璋拉著一通問,嚇得老爺子一身冷汗,還好最後朱元璋準許他退休了。明代的上班族苦。往前數幾代,上班族假期雖然多,但也是吃夠了加班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