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研發計算機視覺估算卡路裡方法

2020-12-11 電子發燒友

德國科學家研發計算機視覺估算卡路裡方法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0-12-04 14:19:10

  日益富足的時代,人們的關注點從溫飽轉向飲食健康。再加上身處以 「瘦」 為美的環境中,不知有多少男女的一日三餐是經過嚴格計算之後決定的。   且不說人們控制飲食的執行力如何,在清晰記住或查閱每種食物單位重量的營養含量、目測重量、再計算面前食物各種營養物質總量這一環節,已經使一部分人失去耐心。   對此,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 Robin Ruede 及其團隊本月初發表的題為《在富含營養信息的新型大規模食譜數據集上進行多任務學習,來預測食物熱量》(Multi-Task Learning for Calorie Prediction on a Novel Large-Scale Recipe Dataset Enriched with Nutritional Information)的論文中提到的計算機識別方法,或許能夠幫助人們輕鬆完成計算食物營養物質含量的第一步,直達控制飲食的最關鍵環節。  

圖 | 在多任務設置中進行訓練的模型,可推斷卡路裡、成分和營養素如蛋白質等   事實上,使用計算機視覺技術估算圖片中食物熱量的技術早就有所應用,但 Robin Ruede 團隊表示,現有的基於圖像視覺計算食物熱量的大多數產品通常需要手動輸入份量大小甚至指定配料,耗時且不夠準確,而且計算過程繁瑣。   已有技術通常採用多階段方法完成,將圖像按像素方向細分為食物和非食物,然後將屬食物的圖像分類到固定的類別集,下一階段進行食物體積、重量估算以及營養信息預測,再通過上一階段估算出的信息與資料庫數據進行匹配來預測卡路裡,最後,使用元數據(例如 GPS 位置和用戶的食物偏好)來改善預測結果。   而 Robin Ruede 團隊提出,要 「從一頓飯的圖像以端到端的方式直接預測食物熱量」,他們引入了一個框架,通過使用短語嵌入將食物成分及質量、與已建立的資料庫中大量菜餚食譜圖像數據進行對比匹配,從而實現端到端地估算一張圖片中食物的卡路裡、脂肪、蛋白質以及其他營養物質含量。  

圖 | 該團隊識別麵包熱量的案例

據了解,為準確獲取圖片中食物營養成分信息、並自動測算食物卡路裡值,Robin Ruede 及其團隊將卡路裡估算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多種成分含量的分類預測結合,對 308000 張圖像(食物照片、成分和說明)中的 70000 多個食譜(包括各種沙拉、披薩、蛋糕、湯等),與食品項目資料庫中的結構化信息進行匹配,並基於資料庫中大規模的菜譜配方中各成分含量值,來估算一張圖片中食物的熱量及其他營養物質含量的方法。   在確保估算數據的精確性上,Robin Ruede 團隊以圖像食譜配方中出現的成分為基礎進行估算,用戶提供的圖片中出現的卡路裡、脂肪、蛋白質等每一個成分、及其質量,都會映射到估算程序完全結構化的數據中,從而為生成估算的相應結果數值備用。   具體來說,他們提到的端到端的方式,是用單一模型替代多階段處理,僅需要指定原始輸入和最終輸出,將單個網絡應用於輸入網絡,神經網絡可自動識別內部相關信息,並直接估計所需的最終輸出,無需進行不同子任務的模型流水線訓練。 

原文標題:餐食熱量一 「拍」 便知,德國科學家研發計算機視覺估算卡路裡方法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腦容量...
    模擬生物大腦被科學家們視為有效之徑。杜克大學認知神經科學中心的斯科特·胡特爾曾說過:「在已知的宇宙中,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東西,它複雜得讓試圖解釋它的簡單模型可笑,讓精緻的模型無用。」在自然界中,生物大腦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能自然產生覓食、交流、決策、嗅覺識別、視覺識別等各種智能行為,同時消耗的能量非常低。即便是大腦神經元遠低於100萬的昆蟲,也能做出滿足生存需求的各種智能行為。
  • 淺談計算機視覺中的圖像標註
    什麼是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視覺被認為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簡而言之,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慧研究領域,致力於賦予計算機看世界和視覺解釋世界的能力。更進一步的說,計算機視覺是一門研究如何使機器「看」的科學,就是是指用攝影機和電腦代替人眼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和測量等機器視覺,並進一步做圖形處理,使電腦處理成為更適合人眼觀察或傳送給儀器檢測的圖像。計算機視覺的應用非常廣泛,從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到醫療診斷技術和面部識別軟體,計算機視覺的應用是巨大的和革命性的。
  • 靈魂之問,食物熱量單位為什麼是卡路裡?
    雖然現代食物的卡路裡計算方法與阿特沃特的計算方法略有不同,但他的估計數據依然可用,1克蛋白質含有4.1卡路裡,1克脂肪含有9.3卡路裡。難道這就是我們計算卡路裡的方法,事實並非如此。在花費幾十年時間定義卡路裡的過程中——出現了焦耳阿特沃特並沒有定義出「卡路裡」這個詞,它是由巴黎梅蒂埃斯學院的化學教授尼古拉斯·克萊門特發明的。
  • AlphaGo 早已擊敗圍棋冠軍,計算機視覺還是 3 歲的「智力」
    神經元檢測簡單的特徵,例如邊緣,然後輸入更複雜的特徵,如形狀,最後再輸入更複雜的視覺表示。基於這些知識,計算機科學家就可以專注於以數字形式重建人類神經結構。早期樂觀人工智慧領域成立於1956年在達特茅斯學院舉行的夏季研討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聚集在一起,以闡明並發展關於「思維機器」的觀點。
  • 與計算機視覺跳一曲華爾茲
    中國已經成為計算機視覺領域研究與應用的領先國家,據估計2020年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IDC定義的計算機視覺是指從單張或者連續的圖像中提取信息,分析、理解並應用信息的技術。視覺與學習青年學者研討會(Vision And Learning SEminar, VALSE)作為中國在計算機視覺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組織之一,發起於2011年,名曰VALSE,取意華爾茲的優雅與和諧,秉承自由、平等之學術精神,為國內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等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學生搭建一個高水平、強互動的學術交流舞臺。
  • 淺談計算機視覺中的圖像標註_易車網
    什麼是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視覺被認為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簡而言之,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慧研究領域,致力於賦予計算機看世界和視覺解釋世界的能力。更進一步的說,計算機視覺是一門研究如何使機器「看」的科學,就是是指用攝影機和電腦代替人眼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和測量等機器視覺,並進一步做圖形處理,使電腦處理成為更適合人眼觀察或傳送給儀器檢測的圖像。計算機視覺的應用非常廣泛,從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到醫療診斷技術和面部識別軟體,計算機視覺的應用是巨大的和革命性的。
  • 三葉蟲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科學家揭開複眼之謎,複眼猶如計算機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探索昆蟲的複眼結構是如何起源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根據報導,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論文似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來自德國的科學家通過數字顯微技術對古老生物三葉蟲的眼睛進行透析檢測,結果發現它的眼睛結構與如今的複眼一模一樣,這樣的發現能說明複眼是從三葉蟲身上開始起源的嗎?
  • 科學家研發高仿真機械義眼 視覺功能直逼人眼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樊俊卿】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發具有可視功能的機械義眼,希望能以此為視覺受損的病患帶來重見光明的機會。海外科技資訊網站「Engadget」報導稱,近日,這項技術取得了實用性突破。
  • 計算機英雄傳 第五回
    第五回 自適應閾值分割 大津類間方差法上回書咱們說到了德國機器視覺大神斯蒂格,今天要出場的是一個工業強國日本的計算機視覺科學家,他就是Nobuyuki Otsu,或簡稱為大津(OTSU)。日本人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原創算法理論不多,比較知名的也就是Nobuyuki Otsu和Takeo Kanade(Marr獎得主金出武雄,CMU教授,第100回講解),但不妨礙日本在機器視覺工業器件和系統集成應用方面的出色。
  • 科學家研發可檢測手勢的智能手套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可檢測手勢的智能手套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2-22 11:02:00 儘管市面上已經有能夠檢測用戶手勢的計算機視覺系統和配備傳感器的手套,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支研究團隊,還在此基礎上推出了一種更加科幻的替代方案。
  • 可以翻譯、識物、識別卡路裡,華為官方科普「智慧視覺」
    A:智慧視覺是集多種能力於一身的強大功能,如識別卡路裡、識物、購物和翻譯。Q:智慧視覺的入口在哪裡?A:智慧視覺需要手動授權開啟,你可以在設置--智慧助手--智慧視覺,點擊開啟即可。智慧視覺的開啟姿勢有四種:1、打開相機,點擊左上角智慧視覺圖2、從桌面中間向下滑動打開智慧搜索,點擊搜索框右側智慧視覺圖標;3、點亮雜誌鎖屏界面,從下向,上滑動打開快捷工具欄,點擊智慧視覺圖標;4、喚醒小藝說「打開智慧視覺」。
  • 支付寶奪得國際AI大賽冠軍 超越全球1316支計算機視覺團隊
    ,超越全球1316支頂尖計算機視覺團隊。Kaggle 2020-FGVC挑戰賽官方排名 作為人工智慧核心能力,計算機視覺對細粒度圖像分類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只有讓機器「看得」更細更準,機器的判斷才能有所突破。
  • 可以翻譯、識物、識別卡路裡 華為官方科普「智慧視覺」
    圖片來源:微博Q:智慧視覺是什麼?A:智慧視覺是集多種能力於一身的強大功能,如識別卡路裡、識物、購物和翻譯。Q:智慧視覺的入口在哪裡?A:智慧視覺需要手動授權開啟,你可以在設置--智慧助手--智慧視覺,點擊開啟即可。
  • PNNL研發出全新機器學習算法 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規劃路線
    TranSEC近實時估算整個洛杉磯市區的交通狀況;圖片來源:PNNL 協助開發TranSEC的PNNL計算機科學家Arif Khan指出,
  • 美媒解讀:「九章」計算機再次演示量子霸權
    算力遠超經典計算機去年,谷歌公司登上新聞頭條,其研發的「西克莫」量子處理器耗時約3分鐘完成了超級計算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而中科大團隊在其論文中估計,如果用全球排名靠前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來執行「九章」完成的這項運算任務,需要耗時驚人的25億年。
  • 愛上電影的計算機科學家,最後得了「圖靈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喬治·盧卡斯 集結了一大批年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把他的「星球大戰」夢想搬上大銀幕。(左三是卡特姆) 那個時代,計算機生成的圖像都是直線和多邊形,卡特姆 在猶他大學時就提出了一種在計算機上顯示曲面的方法。
  • 田奇:華為計算機視覺研究計劃與進展丨CCF-GAIR 2020
    在大會第二天的「視覺智能城市物聯」專場上,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首席科學家、IEEE Fellow田奇教授登臺發表精彩演講,分享了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理解與實踐。3、知識上,如何定義視覺預訓練模型、如何通過虛擬環境學習知識、如何表達並存儲知識。為了實現華為打造通用視覺模型的目標,田奇認為推理預測是從視覺感知到認知的關鍵步驟。雖然預訓練方法目前在視覺領域的應用還不成熟,但是近期自監督學習的成果為視覺通用模型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這也將成為常識學習的必經之路。
  • 國外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機械手指,具有觸摸感,與人類手指相似
    好在最近國外有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機械手指,這種機械手指具有觸摸感,跟我們人類的手指十分接近,如果能普及這種機械手指,想來以後機器人的應用範圍會更廣。這種機械手指可以在複雜的3D表面上實現觸摸定位和法向力檢測,而且這種定位的精度是很高的,誤差不會超過1毫米。因此,這種機械手指可以實現一些精細操作,這讓它在性能上遠超過那些普通的機械手指。
  • 科學家研發微型粒子加速器:體積僅相當鞋盒大小
    斯坦福研究小組將找到最佳方法幹擾晶片中的雷射功率,產生電子並引導其運動,將電子束直徑縮小1000倍。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及其它兩個國家實驗室將致力於該合作項目研究。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物理學家喬爾-英格蘭德是該五年項目的成員之一,他表示:「既然微晶片產業可以改革計算機,或許我們也能如此改革粒子加速器。縮小粒子加速器就是令它們變得體積更小,造價更低廉,一旦成功,加速器將變得平民化。」在實驗中,這種相互作用產生一個電場,提高經過電子的能量,這些電子以前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中都是被加速到接近光速。
  • 計算機視覺盤點 五大CV企業成行業關注重點
    目前,人臉識別市場應用已經形成了軟體與硬體相結合的完善產品服務,並逐步向著軟硬一體化方向發展。本文匯總了當前國內Top5計算機視覺企業,相信計算機視覺在未來幾年也將會出現井噴式的發展。商湯科技商湯科技是中國科技部指定的第一個「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同時,商湯也是全球總融資額及估值最高的人工智慧創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