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類型父母,很容易養出膽小、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2020-11-24 騰訊網

教育一直都是社會中的大問題,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學校和教育機構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但這些基本上都是學識上的教育,很多時候,學識教育雖然非常重要,但個人的品性培養也十分重要。孩子的品性往往與家庭教育有關。我們都知道,孩子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受到家庭的影響,根據一些動作和行為就能看出父母平時是怎麼教育他們的。

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性格的最大因素。所以廣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切不可僅憑自己的固化思想教育孩子。而這7種類型父母,很容易養出膽小、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以後走上社會很容易被欺負。

第一種是強勢的父母,這種父母一般都會非常嚴格,甚至有些蠻不講理,對於孩子的需求和意見,他們並不會採納,總認為孩子還沒有長大,還什麼都不懂。這樣就會大大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長大之後也沒有主見。第二種是暴躁型的父母。這類父母一般都會頻繁吵架,而且還當著孩子的面吵,這便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管對父母還是對旁人,他都會表現得十分冷漠、孤僻,不利於以後的成長。

第三種是打罵教育式父母。這類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比較偏激,當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鼓勵孩子或是獎勵孩子,而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們就打罵孩子,意圖棍棒之下出孝子,其實這種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長大之後也是一個自卑的人。

第四種是過度溺愛型父母。這類父母都會把孩子視為皇帝一樣的地位,從小就好吃好喝地供著,不管孩子有什麼需求,他們都會滿足,反正就是孩子享受、父母受罪的狀態。這種父母教育的孩子一般都沒有自理能力,什麼事情都需要依賴別人才能完成。第五種是放手不管的父母。這類父母,要不就是離婚了分居各地,要不就是將全部時間精力放在工作上,對於自己生的孩子就不管不顧,即便有時候關心孩子,也只是扔錢給孩子,這就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從而更加叛逆。

第六種是在孩子面前反覆強調窮苦的父母。這類父母其實也有自己的無奈,畢竟誰不想讓自己的生活水平高一些呢?但苦於一直沒有出路。所以希望孩子能藉此為動力提升自己,但這會造成反作用力。孩子在以後會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就是低人一等,無法擺脫這種困境。

最後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型父母。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自己的父母是這種人,而且還一起吐槽過,這種打壓式的教育方式讓很多人都覺得反感,畢竟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偏向於自己的,而這種行為也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這不是說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在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耳濡目染,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其實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家庭教育比在學校的知識教育更加重要。

事實上,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當好爸爸媽媽,家庭教育也是一塊被長期忽視的教育領域,很多家長只是認為教育就是成績的好壞,但卻往往揠苗助長、弄巧成拙,給孩子的成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5個方法幫孩子克服膽小心理,變得自信
    2.生活圈子小,沒有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一些孩子其實他是有自信的,很多時候也能勝任一個責任,但是由於孩子內心自卑,缺乏眼見,總擔心自己說錯、做錯,從而不敢與人交流。平時接觸的人都是固定的,在遇到新人,孩子就屬於那種靦腆型的。
  • 孩子很自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三點,幫助孩子走出自卑陰影
    之所以孩子不合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性格有些內向自卑,孩子總是一副怯生生的樣子,沒有存在感的孩子自然也就很難受歡迎。鄰居為此很是犯愁,畢竟孩子快要上小學了,如果一直內向自卑勢必會影響身心發展。鄰居也曾有意識地帶著孩子去公共場合玩,結果孩子還是一副噤若寒蟬的模樣,玩具被搶走了不敢說,自己被推到了不敢反抗。鄰居心疼孩子的膽小,但是也為之很苦惱。
  • 孩子成長中沒有爸爸陪伴,多半會自卑懦弱,這些「缺陷」油然而生
    孩子自卑懦弱,多半是爸爸的「功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父母的存在的,缺少任何一方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一些父親,卻從來都沒有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過,以至於孩子的童年是殘缺的。
  • 缺乏心理營養的父母,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都渴望能夠的父母的肯定和重視,而很多父母在結婚生子以後,除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碰壁,在工作上也會受到影響,從而變得焦慮、膽小、易怒。這是一種心理營養缺失的表現,而缺乏心理營養的父母,很容易會失去辨別能力,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
  • 孩子自卑懦弱,多半是爸爸的「功勞」
    孩子自卑懦弱,多半是爸爸的「功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父母的存在的,缺少任何一方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一些父親,卻從來都沒有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過,以至於孩子的童年是殘缺的。劉先生一直以來工作都很忙,他只能保證給予孩子物質上面的需求,精神上面的需求他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 心理學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遭遇什麼?一生卡在「彎路」上
    文|秘籍君都說家是孩子的避風港,如今,大多數家長都忙著在「家」裡避風,唯獨沒人願意給孩子當「港灣」,導致孩子對現實世界非常缺乏安全感。而一旦孩子對父母沒了底氣,出門在外就難免有不當之處,甚至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和人生道路。
  • 長大後自卑、懦弱、膽小的孩子,究竟在2歲前錯過了什麼?
    很多父母會覺得這時候的孩子,學到的本事越來越多,甚至可以說一天一個樣。這也是因為嬰兒在6個月後,個體發展速度加快,睡覺時間明顯減少。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是不斷成長的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因此我們常常聽人說,3歲之前不管再難再累也需要媽媽陪睡,陪睡人的不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即使這些言辭有些危言聳聽,但小寶寶通過媽媽的的味道和熟悉的心跳聲,確實能夠快速得到安慰並獲取安全。
  • 經常進行「吼叫教育」的家庭,會養出怎樣的孩子?父母別不當回事
    01"吼叫教育"的家庭會養出怎樣的孩子?①自卑的孩子因為喜歡吼叫孩子,那麼,孩子脆弱的心靈就會嚴重受到打壓,甚至會不斷地矮化自己。蓋因在父母的高壓教育下,孩子的心靈會經常被父母的吼叫"嚇破膽",時間一持久,就會對孩子造成諸多惡劣的影響。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本來以為是孩子比較小、怕羞,所以不愛多言。以為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漸漸地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的「害羞」情況並沒有好轉,上了小學還是不愛說話,連老師都反饋了這些問題。這時候家長才發現事態嚴重,其實孩子不是怕羞,只是缺乏安全感而已。
  • 孩子膽小懦弱,不一定全是性格導致,可能是「自然缺失症」作祟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性格如何是父母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性格是大膽自信,父母自然是開心的,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是膽小懦弱的,那麼家長們將會非常的頭疼,因為想要讓一個懦弱膽小的孩子變得自信和大膽,是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
  • 父母日常的三句「口頭禪」,實際上最傷孩子,你是否還在說呢?
    父母日常的三句「口頭禪」,實際上最傷孩子,你是否還在說呢?人們在生活中都會有自己的口頭禪,為人父母當然也是一樣,可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無意中對孩子傷害很大,看看你自己是否有中招呢?1.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安全感是必不可少,而能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了,父母要是常說「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語,很容易讓孩子感覺不到安全感,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這樣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大出息。
  • 十歲的小女孩性格古怪,老是和父母頂嘴,缺乏安全感是多麼可怕
    看來沒有多大的事,背後卻包含著大問題,在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後,他們都給出了共同的答案。晶晶太缺少安全感了,以至於性格有太多問題,而且難以彌補回來,只能盡力補救。1、晶晶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孩子的父母工作忙,每天都是起早貪黑,把孩子完全交給了保姆。晶晶從小就是個厲害挑剔的小女孩,確實不好帶,保姆換了好幾個。
  • 男孩膽小懦弱要保護?3個方法,或能讓「膽小鬼」變成「男子漢」
    男孩膽小懦弱要保護?3個方法,或能讓「膽小鬼」變成「男子漢」導語: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個家庭中,親子關係之間必然有著很大的代溝,年齡相差著幾十歲。孩子做事拖拉,孩子不愛學習,孩子愛玩手機,孩子膽子小怕生人等等一系列都是家長們難以解決的問題。孩子膽小,不願意跟別人打招呼,不願意自己一個人睡,上學的時候有不懂也不敢問老師,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也不敢跟家長說?孩子做事總是畏手畏腳,懦弱膽怯,不敢表現自己,這可怎麼辦,作為家長應該如何給他改正?
  • 娃這4個表現說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別大意
    寶寶的身體健康一直是父母關心的重點,寶寶稍有些不舒服就會大驚失色。但除了身體上的健康,心靈上的健康也同樣重要。如果家長忙於工作,關愛和陪伴寶寶的時間少,寶寶就會缺乏安全感,這很不利於寶寶心理健康成長。如果你家寶寶出現了以下4個表現,家長就要注意了,說明寶寶缺乏安全感,別大意。
  • 心理學家提示:這8個跡象,說明你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容易操之過急,或者是聽信並實踐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教育方法。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父母因為教育方法有誤,最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錯誤,這也十分讓人惋惜。對此,哈佛心理學家表示:這8個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 慈母多敗兒不是沒道理,父母有這些行為,很容易養出「敗家子」
    圖|文原創:護芽媽媽現今社會,可以說金錢觀已經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因此絕大多數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有時候甚至到了「誠惶誠恐」的地步,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其實家長只要不做這些行為,孩子的價值觀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家長需謹記。
  • 內心自卑壓抑的孩子,吃飯有3個習慣,父母需要警惕起來
    從一個孩子的飲食習慣,便可以看到他以後的性格,忌口食物過多的孩子,已經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對待生活也是非常的細微。這樣的孩子性格膽小膽怯,不願意去接受他人,習慣把自己封閉在屬於自己的空間內,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內向自卑的心理,不敢去社交,時間一長就會進入惡性循序的狀態,因此父母需要警惕起來,如果發現及時的幫助孩子改正。
  • 孩子膽小,遇到事情就往後躲,父母別擔心,可用三招讓他變勇敢
    孩子膽小,天黑就害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但是,有些孩子卻因為各種原因膽小內向。我們知道,膽小的孩子,一般都會表現得缺乏勇氣、而且性格比較懦弱。如果孩子形成了懦弱的性格,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會形成很大的影響。其實,孩子的膽量是可以培養的,他勇敢的精神也可以從小鍛鍊。例如,父母可以從小就鼓勵孩子去嘗試,去探索,以便孩子變得更勇敢。
  • 缺乏安全感,是病嗎?
    就像缺乏維生素在身體上會有多種表現一樣,現代人不僅僅把焦慮、患得患失、悲觀與缺乏安全感相聯繫,似乎一切的負面行為、情緒和性格都可以用「缺乏安全感」來解釋: 孩子黏父母是缺乏安全感,但和父母不親近也是缺乏安全感; 女性依賴男人被看成是沒有安全感,但遠離男人也是缺乏安全感;
  • 6歲前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有「自卑心理」,父母要及時幫一把
    就像膽子大、做事果敢的人,才有可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但是懦弱,自卑的人,很難獲得成功。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父母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長大之後才更加的容易成功。6歲前孩子如果有這些表現,說明已在自卑邊緣1. 做事畏畏縮縮孩子一般做事情不會太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初生牛犢不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