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創神星

2020-12-24 神燈探奇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那人類基因中早被烙印下的「好奇」,驅使著人類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已經遍布了整個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種子依然在人類中滋養,孕育。探索永不停息。

上幾期,我們介紹了目前被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認的5個矮行星:冥王星,穀神星,鳥神星,鬩神星,妊神星。這一期我們來看看候補的矮行星-創神星。如果您對於太陽系星體的劃分還不太清楚,請參照 「專題」你所不知道的星體——太陽系星體的劃分

創神星(50000 Quaoar)

創神星是一顆外海王星體,位於柯伊伯帶。創神星還沒有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承認為矮行星,但它滿足了矮行星的所有要求。

命名: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命名約定,非共振的柯伊伯帶天體將以創造神來命名。因此創神星是以位於南加州的美洲原住民通格瓦部族的神話中神靈Quaoar來命名,Quaoar是通格瓦族的創世之神。在中國,人們就將這個星名譯作「創神星」。

創神星

圖片版權(By Good202 - Own work from Fandom CC BY-SA 4.0)

參數:經過科學家多年來的地面觀測,對於創神星樣子有了大致的了解,創神星的半徑為530公裡,是地球的1/12。 如果把地球比作籃球,那麼創神星就和玻璃彈珠一樣大。創神星也是一顆柯伊伯帶天體,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65.4億公裡,約43.7個天文單位(AU)。 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它與太陽的最大距離(遠日點)約為45天文單位,最近距離(近日點)約為42天文單位。它的公轉軌道近乎圓形,軌道的偏心率僅僅才0.04。在冥王星遠日點時,創神星甚至比冥王星還要接近太陽,陽光到達創神星大約需要5個多小時。天文學家認為,創神星與不少柯伊伯帶天體相似,均是由巖石和冰的混合物構成的,反照率大約為0.127,其反照率之低意味著天體外層的冰已消失。創神星的自然溫度為-218.2攝氏度。目前,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其星球表面存在少量固體的甲烷和乙烷,還有一些結晶水冰。

藍色為創神星軌道,紅色為冥王星

圖片版權(User:Eurocommuter - Plotted by a program written by the author,From wiki,CC BY-SA 3.0)

時間:創神星是位於柯伊伯帶內的天體,這致使了它的公轉周期相當漫長,大約288.8個地球年它才會完成一個軌道運行。它的自轉周期為17.68小時。創神星公轉軌道平面與其他行星的黃道面呈8度的夾角

綠色為柯伊伯帶天體

圖片版權(Wiki CC BY-SA 3.0)

衛星和星環:創神星目前發現只有一個天然衛星,它是2006年2月14日由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廣角相機發現的,它的直徑約為170公裡,公轉周期約12.5天,它距離創神星約14500公裡。創衛一的英文名為萬斯(Weywot),他是創世之神Quaoar的兒子,是通格瓦族的天空之神。創神星至今沒有發現星環。

探索:目前人類對於創神星的所有了解都來自世界各地地面望遠鏡的觀測和NASA的哈勃天文望遠鏡。

好了,對於創神星的星球屬性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裡,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會繼續滋養我們基因中的「好奇」,使我們的腳印踏遍這個星球上所有的地方。

#矮行星#

相關焦點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
    「專題」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水星(Mercury)「專題」你所不知道的行星——金星(Venus)「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地球(Earth)「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火星(Mars)等,請點擊進入本百家號查閱其他內容。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亡神星
    上幾期,我們介紹了目前被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認的5個矮行星:冥王星,穀神星,鳥神星,鬩神星,妊神星。這一期我們來看看候補的矮行星-亡神星。如果您對於太陽系星體的劃分還不太清楚,請參照 「專題」你所不知道的星體——太陽系星體的劃分亡神星(90482
  • 「專題-太陽系」你所不知道的太陽系-柯伊伯帶
    亡神星還沒有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承認為矮行星,但它滿足了矮行星的所有要求。它的等效半徑約為480公裡,於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39個天文單位。(詳情請參照「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亡神星)妊神星
  •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木星(Jupiter)
    「專題」你所不知道的行星——金星(Venus)「專題-假說」金星中存在生命?金星真有閃電?「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火星(Mars))這一期,我們繼續向外航行,來看看太陽系的老大哥-木星,木星的半徑為69,911千米,他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11倍,如果你把地球比作桌球,那麼木星就和籃球一般。
  •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土星(Saturn)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
  •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海王星(Neptune)
    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地球或形成於45億年前,智人是經過40萬年慢慢進化而來,而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為什麼原本是行星的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身份,變成了一顆矮行星?
    除了地球之外,還有五顆行星是肉眼可見的,他們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17世紀末,天王星被發現了,這次當時是革命性的,因為沒有人認為在可見的五顆行星之外,還可能有更多的行星,自從它被發現後,越來越多的候選行星被發現,比如穀神星,灶神星和帕拉斯,他們都被發現在我們現在所知的小行星帶裡
  • 科技日曆丨「紛爭女神」厄裡斯被發現 連累冥王星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
    (Eris),它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最初被歸類為行星,但引發了一場科學爭論,最後導致它和冥王星都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厄裡斯是行星還是矮行星?當厄裡斯在2005年首次被發現時,天文學家認為它比冥王星大得多,甚至考慮厄裡斯是否可能是我們太陽系的第10顆行星。然而,最終,科學家發現厄裡斯是一顆如此小的行星,從而在2006年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原因。這一決定至今仍有爭議,因此厄裡斯的名字恰如其分。「厄裡斯是希臘的紛爭女神。」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恆星級黑洞爆發現象研究創新團組負責人苟利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大多數矮行星都以希臘和羅馬神話人物命名,天文學家於2007年發現編號為「2007OR10」的矮行星這次獲得一個貨真價實的中國名,一方面將推動國際上更多了解包括古代神話在內的中華文化,另一方面也會讓中國天文愛好者乃至天文學界更多關注「共工」星。
  • 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降為矮行星,這種改變是否合理呢?你怎麼看?
    儘管對於天文學的認識至少從古希臘起就有了,但直到最近 在2006年我們才勉強對什麼是行星有了確切的定義。曾被認定是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被踢出行星行列,降為矮行星,但這種改變是否合理呢?大家好,歡迎來到濤濤隨記,今天我來解答這個特別的問題,冥王星還應該作為一顆行星嗎?你對真相著迷嗎?
  • 「共工」—太陽系第一顆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矮行星
    北京--最近,國際天文聯合會(IAU)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了太陽系中最大的未命名行星圖片來源於網絡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周二的數據,這是太陽系中第一顆也是唯一一顆有中國名字的矮行星。這顆被編碼為2007OR10的行星是2007年由三位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遠緣的海王星軌道外發現的。它是太陽系柯伊伯帶中發現的最紅的天體之一,它以橢圓軌道繞太陽旋轉。官方命名是在2019年由一位發現者發起的網上投票產生的。這三位候選人分別是中國水神共工、日耳曼冬季女神霍勒和挪威神話中的上帝維利。
  • 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 2006年8月24日
    凡是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的星體就是行星這一論斷並不準確,由此引發了對冥王星的爭議。2006 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LAU)在布拉格召開第 26 屆大會,2006年8月24日這天,確定了「行星」的定義,也決定了冥王星的身份,原來作為第 9 大行星的冥王星,失去了行星的身份,被降級為「矮行星」。從這一天開始,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太陽系第三大矮行星以中國古代水神「共工」命名!
    太陽系由八大行星和數十顆環繞它們運行的天然衛星,以及不計其數的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組成,其中八大行星和冥王星的命名取自古希臘或羅馬神話的神祇,鮮少有其他文化中的人物獲此殊榮。矮行星2007 OR10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距離地球約64億公裡,直徑1535公裡,大小在太陽系矮行星中位列冥王星(Pluto,直徑2374公裡)和鬩神星(Eris,直徑2326公裡)之後排名第三,表面覆蓋含有甲烷的水冰,呈紅色。2007年,三名科學家施萬布、布朗和拉比諾維茨首先發現這顆遙遠的天體,此後一直用2007 OR10作為它的代號。
  • 冥王星是不是行星?
    圖片來源:NASA許多人都知道,太陽系有8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遠近,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但是年紀大一點的人可能會告訴你,以前學校裡傳授的知識是,太陽系有9大行星,多出來的這個行星就是冥王星,它離太陽的距離最遠。
  • 雲頂之弈機甲登陸矮行星 冷門星系強勢玩法
    雲頂之弈機甲登陸矮行星 冷門星系強勢玩法 小夥伴們大家好,現在10.14版本已經更新了,版本新增加一個星系
  • 冥王星究竟是不是一顆行星呢?科學家安慰冥王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冥王星被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是在後來的2006年,天文學家把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名單中劃掉了。冥王星被劃為了矮行星。這時候太陽系行星的名單中又多了兩顆。此時行星的定義就是指那些自身不發光且圍繞恆星公轉的天體。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冥王星是當時人們觀測到的距離太陽最遙遠的天體。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並且自身不發光。並且冥王星的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湯博錯誤地估計了冥王星的質量。它認為冥王星的質量比地球還要大。
  • 冥王星取消了行星,為什麼現在又將它劃為十大行星
    2006年冥王星的名字被人們移除了行星的名單。時隔10年之後,也就是2016年1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發現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的證據。人們再次針對冥王星到底是不是行星進行了討論,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年重新定義了行星,冥王星被取消了行星資格將為矮行星,全世界的教科書都為之改寫了。
  • 太陽系究竟有幾顆行星?
    太陽系中有多少行星?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我只是要提醒你,這是個富有爭議的話題。當你問太陽系有多少行星,是八大,十大還是更多的時候,有些人會相當暴躁。我能給你保證的是,我們再也不會回到九大行星的時代了。在我們很多人小的時候,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它就像我們腦海中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作為孩子,記住這個行星的順序是早期書呆子值得驕傲的事情: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數億光年的旅行,「編織愛的行星」
    丨簡介「シドニアの騎士」「希德尼婭的騎士」是日本漫畫家貳瓶勉創作的連載漫畫,在2014年4月10日正式改編播出TV動畫。希德尼婭的騎士丨劇情由於太陽系被無法溝通的異生物「奇居子」所破壞丨結束or新生在TV動畫結束後的5年後終於迎來續作,「希德尼婭的騎士:編織愛的行星」,這次的新作為劇場版動畫,劇情發生在TV動畫第二季第九行星戰役的十年後,講述最終的戰鬥和男主谷風長道和白羽衣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