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當眾人還沉浸在買買買的快樂/悔恨中,港方「霎時間」宣布香港將實行「單向通關」。23日起,香港居民持核酸檢測陰性結果過關,毋需隔離14天(但再返回內地仍需接受強制隔離)。劃重點!香港居民。一直盼著深港兩地「雙向通關」的內地居民,此刻應該還是失望的。
「深圳和香港只隔100米,往返卻要28天」,是時下港漂圈流傳最廣的一句話。誰也想不到,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會從年頭糾纏到年末;也沒想到,從「封關」邁向「單向通關」需要熬過293個暗夜。
2月4日,為應對疫情,香港宣布只保留深圳灣、港珠澳大橋和香港國際機場3個口岸。同時,從內地入境的居民、旅客需接受檢疫隔離14天。此後,3月26日,廣東也宣布對所有入境人員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併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
往返一次必需隔離兩次,深港之間曾經一個小時不到就能走完的距離,現在要耗時將近一個月。彼時,封關令原定5月結束,結果卻隨著香港一波接一波的疫情爆發一再延長。在這扇關閘的阻攔下,「深港跨境族」們的行進軌道不得不發生偏離,為應對全然陌生的處境也不得不倉促調整舊有的生活節奏。
01
「有價」的愛情:往返一趟,花銷過萬
從香港回到家後,鄭圓上秤,準確地知道自己重了8斤。此前,她在朋友圈放了一張河豚的照片,配文「我現在和它差不多了……」。
與內地截然不同的形式,在香港居家隔離的人士需佩戴電子手環,再激活「居安抗疫」APP,如果被監測到私自外出,將罰款5000港元和入獄6個月。
「我的手環一覺睡醒就脫落了,我待在屋裡全靠自覺,真的。」鄭圓的朋友慫恿她下樓吃火鍋,慫恿不成就自帶著美食上門。幾乎每天,她都不缺人投喂,甚至男友的媽媽也會帶著家常菜來看望。至於男友本人,第一天,他就拎著大包小包的食物,將一整個大冰箱填得嚴嚴實實。
時隔一年才見到男友,鄭圓形容再見面的感覺是「乾柴烈火」。當網絡上都在傳播因為疫情而分手的悲情故事,她的朋友圈幾乎是每天更新一則與男友的甜蜜互動,一起探店,一起看球賽,一起走街竄巷,一起遊山玩水……三年的愛情,全然沒有被時間和距離衝淡的痕跡。
香港的氣質,在葉子眼中是煙火味濃,是喧囂的熱鬧的;在鄭圓眼中則是文化氣息重,是靜謐的安寧的。她尤其喜歡香港的郊野公園和獨島,空閒的時候常常光臨這些山清水秀的地方。除此之外,她還喜歡到油麻地、旺角等地的讀書會和鑑賞會流連。
「香港不僅環境保護做得很好,文化氛圍也很濃厚。文藝交流活動很豐富,不光有公共機構舉辦的,還有許多是私人舉辦的,並且展覽質量很高,擁有更多在藝術表達上的自由。」即使是疫情,也無法抵擋港人辦展或看展的熱情。
隔離結束後,鄭圓接連看了四五場展覽。在書店逛了一圈後,她還發現很多獨立書刊都在發文「抗疫抗歧視」,封面上就是鮮明醒目的標語「STAND AGAINST RACISM」,這是為了抵抗西方人對亞洲人的歧視。
9月20日抵港,11月8日返深,扣除28天的隔離時長,鄭圓在香港只待了21天。這趟旅程雖然歡喜,但也成本高昂。
在深圳自費隔離,鄭圓被分配到的酒店一晚收費299元;在香港,她找了一間房與人合租,一個月租金4300元。再加上飲食和檢測費用,往返一趟,花銷過萬。
事實上,深港人為疫情買的單還不止這一處。鄭圓直到現在還在慶幸,過年回家時,沒有為房子續租。「一個單間5000左右,全套 13000左右,我很多朋友籤了一兩年的合同,一直虧,有的虧了14萬。」
除了房子,許多人的寵物也滯留在香港,或是將鑰匙快遞過去託人照顧,或是寄養在寵物酒店,一天費用近500元。返深時,鄭圓還特意幫朋友將布偶貓領回深圳。這隻小貓,也成了她隔離時唯一的玩伴。
對比之下,在深圳隔離的日子就顯得異常清冷,因為管理嚴格,房間裡只允許一人一貓面面相覷。可能是因為無事可做,布偶貓有大量時間研發睡姿,且姿勢越來越豪放,漸漸失去了最初精緻貴氣的模樣。但也因此,為鄭圓「與世隔絕」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02
上班族的焦慮:裁員與降薪
在深圳安家,在香港上班,這樣在深港兩地奔走的生活,雲朗已堅持了5年。2月3日,他返港上班,沒想到第二天港方就宣布封關。
疫情之前,如果工作不繁忙,他基本上每周能回兩三次家。封關以後,他和家裡人至少有大半年的時間是通過視頻見面。尤其是3月底深圳也宣布封關後,「回家」對於他而言就更加遙遙無期。
雲朗一開始只是為不能回家感到鬱悶,但聽多了裁員與降薪傳言後,焦慮也開始湧上心頭。在他身邊,許多朋友也計劃著辭職,回深圳發展。
「前所未有地意識到職業競爭力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在災難襲來時的無力和脆弱。」儘管夜裡常常失眠,但面對鏡頭,他還是盡力維持一副樂觀開朗的模樣,不想將憂慮情緒傳播給家人。
疫情期間,港府沒有限制人員外出,也並不會特意追蹤每個居家隔離人士的電子手環記錄,疫情防控全靠個人自覺。在街上,雲朗偶爾會看到有極少數不負責任的人帶著手環出門。為了規避風險,他周末出門散心的時候會選擇遠離人群的山林。
爬山,開始成為他舒緩緊張的方式,這也是他第一次這麼頻繁地與香港的自然風光打交道。他會從周末專門抽出一天的時間起個大早,自己一個人登上山頂,眺望遠處的雲海。
「完完全全地放空自己,煩惱好像跟汗水一起排出了體外。」再帶著滿腹飢餓感回到住處,他吃完一份豬扒飯後,還能再來碗鮮蝦雲吞麵。
直到6月底,公司才允許工作人員有計劃地進行休假。休假申請通過後,雲朗簡單地收拾完行李就直奔深圳灣口岸。在深圳隔離的14天,給了他充裕的時間處理工作交接事宜。因此回到家後剩下的半個月,是他難得的能真正放鬆休息的時光。
「一邁進家門,就不自覺地嘆了一口氣。女兒立馬衝上來,一本正經地模仿我之前的口吻說『嘆氣會讓幸福溜走的!』畫面熟悉得好像我從沒有離開大半年過。」
再次回到香港後,雲朗已經調整好心態,變得更加從容。他開始考慮熬過這一段艱難時期後,將工作也安到深圳。
03
求學路上的危機:暴亂和疫情
其實早在5月,就曾有粵港澳三地隔離醫學觀察結果互認的政策出臺。這意味著,在香港居家隔離14天後,只要於24小時之內入境,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就不用再在深圳重複隔離14天。但到了7月,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該政策也隨之取消。
一直密切關注疫情動向和深港新聞的葉子,正是在政策實施期間去了一趟香港。居家隔離14天後的第二天早上8點,他就帶著行李直奔深圳灣口岸。
恰好趕上中小學生提前放假返回內地,關口擁堵,又不得不完成一系列的過關資料填寫,一直熬到下午4點,他才抵達深圳。
除了抵港後的第一天去超市買物資,葉子在香港只是隔離了14天就匆匆返回深圳。如此大費周章,只是為了回去完成研究生畢業論文和收拾行李。
「沒有辦法,寫論文需要登錄學校的圖書館大量查閱英文資料,在深圳連接學校的VPN慢得很。而且又擔心後面香港疫情加重,行李沒法收拾。」
「隔離期間夥食還是不錯的。」為應對疫情,香港特區政府特意建立了上億的基金為居家隔離的人群供應食品。撥打了福利署的熱線電話後,葉子很快收到了一箱乾糧和罐頭。除了吃速凍食品,宿友有空也會給他帶外賣。
「因為香港的房子很小,不能怎麼運動,呆了一個星期後就開始有些壓抑,很想出門,只能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寫論文。」
回顧這一年的學習生涯,葉子的語氣難掩無奈和失望。如果沒有疫情,這學期他就不用被網課安排得明明白白,可以有更多機會跟老師深入交流和討論,也可以跟同學們一起參加學科活動,例如觀摩終審法院的庭審,又例如參觀警察局。
下課後,他會繞過大酒樓和大商場,徑直前往隱匿在旺角街中的美食小店,店鋪裡可能只有一兩張桌子,可能位於洗衣店旁,大多數時候菜單要靠自己手寫。
他可以選擇是打包回家吃,還是就在路邊站著吃,聽著過往的路人用普通話、粵語或英語等不同語言進行交流。如果沒有疫情,他能更深入地感受香港這座城市自由、平等、開放、包容的氛圍。
「本來我們上學期體驗就很差。」那些學科活動按計劃是在上學期舉行,但因為香港暴亂而不得不延期。那時走在上學和回家的路上,葉子常常遇到遊行和破壞,即使是在學校也會受到騷擾和威脅。
「國安法出臺後,大家都期待著香港局勢走向平穩,下學期能參加更多活動,結果又遇到疫情封關。當時以為只是一兩個月的事,又沒想到會一直封到現在。」
11月領取畢業證,1月舉行畢業典禮,葉子一年制的研究生生活即將倉促收尾。即使距離畢業典禮還有2個多月,但參考目前的形勢,葉子對「回去參加」這件事已不抱有什麼期待。
「我已經佛系了。」
04
粵港健康碼互認為什麼難推行?
從「啥也沒擔心」到「死心了」,鄭圓等待兩地通關的心情經歷了180°轉變。「雖然跟你說現在已經沒什麼感覺,但想想還是有點壓抑的。」她補充道。
早在5月10日,粵澳兩地健康碼互認系統就已正式啟用,緊接著兩個月後,即7月15日起,澳門入境免集中隔離政策也開始實施。粵澳兩地健康碼互認已落實了大半年,而粵港兩地互認健康碼,除了曾在5月曇花一現,此後便一直是以傳言的形式在江湖上飄蕩。
粵港健康碼互認為什麼難推行?目前被普遍認可的說法是,香港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原因主要在於其追蹤源頭的做法與內地不同。
如今,內地的手機號碼和健康碼等均為實名登記,大數據能助力有關部門追蹤確診人士的行程和蹤跡;但在香港,市民尤為注重維護個人權力和隱私,電話號碼並非全部實名登記,電信商也不會隨便向第三方披露其行蹤。僅靠確診者回憶到過的地方,現階段難以達到內地的要求。
「像內地一樣實名登記不就好了嗎?大家一起支持政策的推行,疫情不就能控制住了嗎?不就很快能通關了嗎?」疫情期間,香港市民對隱私的注重,免不得受到責難,難以被所有人理解。因此,特殊環境下需不需要讓渡部分個人隱私,也成為了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
在香港生活了有一段時間,感受並融入了當地的文化氛圍後,無論是鄭圓還是葉子,都認為不能將這一問題簡單化,不應該被簡單判斷成,是太注重個人利益而不考慮集體利益。香港市民注重個人隱私這件事,其實牽涉到一個很龐大的文化和歷史背景。
「香港人的潛意識裡對個人私密空間的重視是非常高度的,他們認為我的隱私信息——電話號碼、照片等都是屬於『我』的,我有權利不分享給你,不被追蹤,不被共享,他們從思想根源上就認為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主體意識的高漲,跟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都市化的進程是緊緊相扣的,等於說一個人的思想達到了某一特定階段,它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這樣。」鄭圓認為,這種「以自我主體為中心」的思想的形成,不單單是受西方文化影響,也根植於香港自身發展出來的一種混雜性的本土文化。
粵港健康碼互認就此停擺?
其實,11月初,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赴京訪深,曾爭取降低粵港通關的標準。然而,無論是廣東還是中央都表明「香港必須連續14日零本地確診個案」,才會取消港人北上強制14日檢疫要求。
深港兩地疫情防控情況懸殊,深圳創下連續94天零新增記錄時,香港的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數卻始終在半百附近徘徊。如今,冬季將臨,香港是否會面臨第四波疫情的挑戰也仍是未知數。可以說,要求其實現清零絕不是件容易實現的事。
但當眾人對通關已不抱希望,林鄭月娥回港後的第二天,11月8日,「粵港健康碼」就在「粵省事」小程序上線。雖然目前只是停留在「試運行」階段,可依託於此,單向通關也即將實施。
因此,粵港健康碼互認也不是沒有絲毫進展。期待「深港跨境族」的生活列車在不久的將來回歸正軌,漫長的黑暗森林之旅後,一定有愈加燦爛的風光在等待。
內容 | 深圳百事通原創
文案 | 魚丸
審核 | 一丁
點個【在看】
早日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