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宗:疫情以來首次往返內地和香港,內地朋友都在問一個問題

2020-12-05 觀察者網

導讀: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封關」狀態也持續數月。也許是去年以來「修例風波」街頭暴亂餘波未了,再加上今年中央政府堅決實施香港國安法,香港一小撮反對派和「港獨」便藉機將疫情與政治攪和在一起,屢屢散布荒謬言論,挑撥離間,製造不信任,企圖阻礙兩地合作抗疫及香港國安法的落實。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先生,近日因公務往返內地和香港,這是他自今年1月疫情暴發後首次來內地。觀察者網藉此機會,邀請何老師做了一個簡短訪談。採訪時何老師返港不久,正在家中進行14天隔離,近日已結束隔離期。以下為全文內容。

【採訪、整理/朱敏潔】

觀察者網:何老師,您好,您本次往返內地和香港,是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嗎?疫情之下行程的變化,兩地通關、疫情隔離、管理有什麼異同嗎?

何建宗:從今年1月份以來,我是首次回內地。因為公務需要,我在8月28日從上海入境,隔離以後到了北京、廣東等多個城市,對兩地抗疫策略和措施的差異有很大感受。這些差異與兩地體制不同有很大關係,對於我們研究「一國兩制」的學者來說也很有啟示。

內地抗疫的一個最重要概念,是「閉環」,以嚴密管控、龐大的資源投入和有效的社區力量作支撐。「閉環」的核心要素,是任何人自境外入境以後,從檢測、分流、隔離到結束隔離都不能與社區有任何接觸。我踏入上海浦東機場開始,無論是排隊接受檢疫人員詢問,到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檢測,再到機場內上海各個區的登記櫃檯,最後分派到隔離酒店,整個流程都與外界或社區零接觸。上海人辦事專業,個別城市對港澳入境人士過度反應的態度,也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中央在疫情初已定性為阻擊戰,因此整個抗疫工作都強調集中所有組織和資源,統一調度;所有民眾都必須服從指揮。當一個地方出現疫情時,中央也會調動其他地方的力量去支援。武漢能在一個多月內把疫情控制住,就是全國支援的最佳例子。

反觀香港,我們未能如內地一般實行閉環管理,也沒有像內地那樣強大的社區力量去執行嚴厲的封鎖措施。我們的居家隔離是可以與家人同住的,他們可以自由外出,訪客也可以自由出入。

因為去年「修例運動」餘波未了,香港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較低,也曾發生惡意抹黑內地支援香港醫護人員的劣行。但無論如何,特區政府沒有法理依據、也缺乏社區資源去執行像內地一樣的閉環措施。

可能內地民眾也必須認識體制上的一些差異:用內地的視角來看,香港處理疫情有點拖拉,未能清零;但以香港比較接近西式的治理模式來看,現在每天十個左右病例,包含本地和輸入個案,與西方國家比已經是很好的成績。從這個角度看,如果強求香港長期實現病例清零才可以與內地通關,或許並不切實際。只要我們認為檢測結果是科學的,我想憑陰性檢測結果往來內地與香港應該沒什麼問題。

香港於2月8日起正式「封關」,內地抵港人士須接受強制檢疫14天;稍早前的通知是強制隔離措施延長至10月7日。

觀察者網:您這次在內地轉了好幾個城市,參加了什麼項目或活動嗎,交流情況如何?一圈轉下來,有沒有較深的感受?

何建宗:我主要是來參加一些有關港澳問題的會議,到訪了幾個大學,講講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的最新情況;另外,在廣州參加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屬下的「內地港澳青年學生之家」舉辦的大灣區青年活動。

頂著疫情往返兩地,最大的感受就是,內地在疫情控制方面可以做到收放自如,但香港是收得慢、放得也慢。這次內地朋友跟我說得最多的,便是為什麼現在內地幾十天沒有本地病例、但香港還是繼續對我們執行2月以來的來港檢疫14天的措施。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說不通的。把現在內地的抗疫成績跟今年2月份相比,或者跟當前歐美國家的情況相比,都不可能得出風險程度一樣、同樣需要隔離14天的結論。

觀察者網:那您返回香港後,還是需要隔離流程吧?此前,香港約有180萬市民自願接受核酸檢測,稍後林鄭稱第三波疫情已得到控制。其實,關於核酸檢測引發不少紛爭,其中更冒出荒謬傳言,不知您現在回頭看這波疫情的處理過程,有些什麼感觸?在內地,人們分析美國疫情防控問題時,時常會指出社會的反智主義和政治幹擾因素,您擔心類似狀況在香港也出現嗎,或者說出現醞釀這些情況的土壤?

何建宗:我現在正在香港居家隔離,還有幾天就結束了,所以是實地了解了兩地抗疫措施的差異。香港的檢疫人士首先是自己坐公交回家的,檢疫期內需要帶電子手環,手環與手機的APP連接,如果離開住所的話,理論上系統是可以偵察到的。但由於香港沒有社區力量去執行檢疫,只能靠政府人員抽查,所以基本依靠檢疫者自律。

香港也有像美國那樣的民粹主義,有共同點也有差異。共同之處是,兩地都有人罔顧事實,將無法控制疫情的責任推卸給中國內地。事實上,從2月開始已經沒有內地遊客可以去美國,過去半年通過內地關口輸入香港的個案是零。我過去的文章中經常說,抗疫要做到科學為本,避免「仇恨為本」和「驚嚇為本」,但很不幸的是,香港和美國都有借著抗疫散布仇恨的情況。只不過兩地的差異在於,香港人對內地的了解始終比美國人深入得多,內地支援隊的專業和出色的表現也使香港人留下深刻印象。

觀察者網:8月,澳門和珠海、廣東全省陸續恢復兩地自由行;9月23日起內地恢復辦理澳門自由行旅遊籤證。說實話這很難不讓人想到香港的狀況,同為特區,同樣是內地居民旅遊觀光的目的地,近年來、尤其是去年修例風波到今年疫情,香港旅遊業打擊頗大,整體經濟狀況也大不如前,一方面對比港澳防疫反應,另一方面是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產業發展,您如何看待港澳兩地的差別?未來香港在這些方面的前景預期如何?

何建宗:毫無疑問,澳門的抗疫成效比香港好,至今只有46個案例。澳門地方和人口都較香港少,市民同質性較高,政府在抗疫中佔主導地位,威望也更大,並且在疫情初期就與內地專家比如鍾南山院士合作。相較而言,香港政府比較弱勢,抗疫由專家主導,但他們對內地了解有限,傾向於不惜代價限制市民活動的方式來壓低病例,策略相對被動。誰都明白督促市民留在家中不要聚會,永遠不會錯,問題是抗疫必須做到真正能收能放,在醫療資源充足的前提下,儘快讓市民恢復正常生活。

其實,粵港澳健康碼談了很久,一直是只聞樓梯響。我最擔心的,是以香港的抗疫進展,很可能在兩地部分通關數星期以後,內地或香港又在秋冬季迎來新一波疫情而重新封關。香港和內地體制不一樣,只要我們相信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強求一個地方在數據上長期清零才能通關,似乎不切實際。

早在7月,香港旅遊業者前往政府總部外請願,呼籲政府儘快推出「健康碼」。圖自港媒

觀察者網:前面聊了疫情相關話題,接下來想向您請教香港近來的政治討論。首先當然是嫌犯棄保潛逃問題,本來應該是罕見情況,如今卻時常見諸報端,部分嫌疑人成群結隊逃走,還有人在網絡為此「聲張合理性」,不得不令人懷疑是否會損害香港司法的權威及外界對其信心?

何建宗:這批犯人首先是逃犯,所犯罪行包括製造炸彈等重罪,不是正當守法的社會運動參與者。部分香港媒體、政客和市民到處聲援他們,甚至鼓勵家屬控訴特區政府,完全是顛倒黑白,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支持這批人潛逃。這些逃犯中有觸犯國安法,也有觸犯其他法律的。我相信,經過這次事件,日後法官在批准與「修例風波」有關的疑犯保釋申請時,會更加審慎。

觀察者網:其中一個狀況是,不少嫌疑人逃往臺灣,近期也傳出消息稱這些人到了臺灣後音信全無,其實從去年以來港臺之間頗多矛盾,不知您對此有什麼想法?

何建宗:臺灣借香港刑事案件進行炒作政治的情況,近來有惡化趨勢。比如,促使政府推動修訂逃犯條例的謀殺案主角陳同佳,在表達願意回臺自首後,臺灣當局無視過去曾與港方移交疑犯的具體經驗,用各種藉口為疑犯的自首行為設置障礙。

一些因修例暴動被控而逃亡臺灣的疑犯可以獲得臺當局收留,而在臺灣發生的謀殺案的主犯願意回臺受審卻受到諸多刁難。這對於一個標榜法治的社會而言,是極大諷刺。我相信,如果這種政治操作持續下去的話,也將引起臺灣民眾的反感。

觀察者網:日前,香港教育界的行動也引發關注。首先是,通識教科書刪改「三權分立」等內容,為此林鄭公開表明香港沒有三權分立。我們比較感興趣的是,此事有望成為香港教育改革起點嗎?一是組織架構,其實內地民眾也逐漸了解到,香港教育局、考評局、教協等各部門間的統籌協調甚少,教育局權限有限,「教協」內部、學校教師中不少是泛民甚至港獨,比如近日教育局稱正在制定國安法相關教材和課程,能有效落地嗎?二是教育政策,未來改變的突破點是什麼,如何推動?

何建宗:有關「三權分立」的討論,我覺得香港社會普遍對基本法認識還相當有限、甚至浮於表面。如果要正本清源,需要有更好的準備和論述。「三權分立」論在香港根深蒂固,是很多教科書的內容,不少終審法院判詞也提到過,因此我提議要有更充足的法理、歷史和政治學資料佐證來進行駁斥,無需操之過急,更應該避免演變成罵戰,讓反對派人士乘機炒作。

至於國安法教育,這是法定要求,因此特區政府沒有做不做的選項,只有在如何開展教育方面進行研究。教育局親自製定教材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將其上升為指定教材,而不是讓老師自由選擇用不用、教不教。

至於通識教育,主要是幾大問題,比如作為升大學的必修科目,缺乏指定教材,以及讓年輕人過早接觸政治等。我覺得,把必修科改為選修科的話,改動太大,影響課程完整性和大學錄取制度。要改善的話,應該在保留必修科的前提下,由教育局制定指定教材,並將政治類比較敏感、容易誤導青少年的部分單元取消,例如「今日中國」,並減少通識科課時,以語文和科學知識訓練代替。最近,有智庫提出將通識科的評級改為合格與不合格,這也是可行方向之一。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招收港人成為深圳公務員 將讓港人更了解內地丨香港一線
    至於公務員招收的要求需不需要進行審查,何建宗指出,這次招收條件之一是要擁護國家憲法,要擁護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是很基本的、很合理的要求,對於有心到內地發展、做國家公務員的港澳同胞來說,就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因為作為中國人,這些都是很正常、很合理的要求」。
  • 何建宗:港青「北上」,靠港府工資補貼鼓勵不是長久之計
    對此,觀察者網採訪了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探討施政報告與國家規劃的關係,對近一年香港發生的重要事件做總結。何建宗先生從實際經歷出發,詳實地談論香港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問題與前景。今日港人「北上」的情景,也不禁讓人想起四十多年前內地民眾「大逃港」。今年正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在此時間節點,更值得思考內地和香港發生了哪些巨變。
  • 香港這一年:內地馳援 同心抗疫
    內地馳援 同心抗疫——「香港這一年」系列報導之一  新華社香港12月24日電 題:內地馳援 同心抗疫——「香港這一年」系列報導之一  新華社記者蘇萬明、肖逸晨  2020年1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首次公布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一年,潮水般的疫情在香港起起落落。
  • 香港及內地專家就新冠肺炎疫情舉行交流會議
    香港政府新聞網12月22日消息,香港與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議今日(12月22日)在深圳舉行,兩地專家就外防輸入、病毒檢測、健康碼使用管理等防控措施進行交流。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率領特區政府專家顧問和官員出席會議。
  • 香港丈夫和內地妻子離婚,香港法院判了,內地認可嗎?
    被告珠海澳人島公司是2006年在廣東省珠海市成立的企業,經香港鉅記公司授權,在珠海市出售印有「鉅記」「鉅記公司」字樣的食品,與澳門鉅記公司註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屬於相同類別,但未經澳門鉅記公司授權。澳門鉅記公司的代理人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在內地居民王某武經營的店鋪購買產品後起訴,請求珠海澳人島公司、王某武停止侵權行為並向澳門鉅記公司賠償侵權損失和合理維權費用。
  • 2020年疫情期間內地居民能去香港澳門嗎?
    另外,自8月12日零時起,對從澳門進入內地人員不再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但入境前須做核酸檢測。這意味著,廣東往返澳門都不要隔離啦!  香港隔離規定:  8月7日前,內地包括廣州赴港仍須檢疫14天。香港通關延期,從內地、澳門及臺灣地區的來港人士,須檢疫14天的措施會延至9月7日。
  • 明年,香港八達通卡可以在內地使用了!
    也就是說八達通相當於一個小額的銀行卡,有存儲、充值、刷卡消費等功能,在香港坐車、吃飯、逛街、住宿等都能夠使用,一卡在手,走遍香港吃喝不愁(當然得有錢在裡面
  • 香港的未來在內地!重創的香港經濟,如何搭上國家經濟發展順風車?
    5、香港一直是外循環的一個樞紐,儘量保持內地外循環和超級樞紐這樣的地位,而同時要有新的增長機會,要融入到國內的內循環的過程中去,這樣的話有新的增長點。 鳳凰網香港號的觀眾朋友大家好!回顧2020年,「抗疫」兩個字成了主旋律,全球新冠病毒確診病例超過7800萬,奪走了超過170萬個生命。
  • 香港律師|內地律師轉化步驟OLQE考試詳解!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經濟繁榮、律師收入可觀,吸引了不少中國內地律師前去發展。香港作為我國的特區之一,與內地實行的大陸法系不一樣,香港沿用了英國法制,實行的是普通法系。該法例先後修訂了十數次,現行的《律師執業條例》是1981年的修訂本,共有條文70餘條,主要規定各種律師執業資格的取得和喪失,執業的限制以及律師的收費等。此外,依法成立的律師公會和大律師公會還規定了律師從業規則和操守,專門行使對執業律師的管理職責,包括安排律師資格考試,律師註冊登記,維持律師的專業及道德標準,查處市民對律師的投訴,對違紀律師進行懲處等。
  • 解讀國際/內地/香港駕照
    網上有傳,擁有香港駕照可以世界通行,誇張點說就當國際駕照使。根據「粵港過境汽車技術問題第19輪會談」中港兩地政府達成的共識,內地居民可免試換領香港駕照。照這麼說,完全可以「曲線救國」啊,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為了區分中國大陸地區駕照和中國香港駕照,文中以內地駕照代表中國大陸地區駕照。)
  • 為何到香港買內地產品更便宜
    而當下深圳主婦們最新的省錢秘笈,就是到一河之隔的香港購物。     在深圳工作的李小姐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去香港。以前,她買的東西大多數是幫朋友帶的化妝品、電子產品或者燕窩等名貴食材,但最近,她從香港帶回的都是些日用品。「發現香港的有些東西比深圳便宜,而且還更好用」。
  • 黑衣人破壞、疫情衝擊、內地人不來……香港經濟或面臨60年來最差...
    自去年以來,香港經濟遭受接二連三打擊,中美貿易摩擦、修例風波及黑衣人破壞,再到近期新冠疫情衝擊,影響一浪高過一浪。自去年年中開始,香港經濟呈現衰退跡象,消費、投資、出口全線向下。一季度統計數據出爐後,「財爺」陳茂波表示,香港正陷入深度經濟衰退,帶動經濟增長的出口、消費及投資開支三駕馬車都「死(熄)火」。
  • 廣深港高鐵的內地司機:天天去香港,但真沒看過香港長啥樣
    有代表談到,廣深港高鐵和整個國家鐵路網已經連起來,大大縮短了距離,交通更加快捷、方便。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奮戰在廣深港高鐵上的鐵路人一天要往返香港與內地數趟,迎送萬千旅客踏上平安旅途,但他們自己卻沒有欣賞過香港的美景。今天要推送的這篇故事,講的就是廣深港高鐵那些來去匆匆的鐵路人。大家可以猜猜,家在內地的他們會不會在香港過夜?
  • 【香港及內地專家就新冠肺炎疫情舉行交流會議】香港特區政府政務...
    2020-12-22 21:04:39來源:FX168 【香港及內地專家就新冠肺炎疫情舉行交流會議】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率政府專家顧問及官員今日(12月22日)在深圳與內地官員及專家就新冠肺炎疫情舉行專題交流會議。
  • 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
    2020年11月19日下午,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工作宣介會在深圳市司法局召開。宣講會由司法部律師工作局、司法部港澳辦、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廣東省司法廳聯合主辦,香港律師會、中國委託公證人(香港)協會、澳門法律工作者聯合會、澳門律師公會、深圳市司法局聯合承辦。會議通過粵港澳三地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
  • 「雲上中國內地館」亮相第19屆香港國際授權展
    「雲上中國內地館」亮相第19屆香港國際授權展中國日報網  作者:  2021-01-13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情況下,香港貿易發展局首次將國際授權展首次移師線上舉行。
  • 香港買黃金陷阱:內地和香港斤兩概念不一樣
    然而,「中招」的人數量真不少,有人買回了成色不足的千足金,有人當時以為佔了大便宜,回來折算成人民幣,價格與內地的完全一致。我們該如何提防境外買金的陷阱呢?業內人士提醒:首先要弄清楚境外國家或地區的定價機制,看清問清黃金成色的含量,再者常備手機計算器、隨時折算匯率,才能買回性價比合理的真金白銀。
  • 香港鹹書大王:最蓬勃的黃色事業在內地
    入座後,他熱情地為我們介紹他的朋友:「這位,是骨場(按摩店)老闆德哥;這位,是我惟一的撈偏門的朋友,賣鹹碟的;這位是岑國榮先生,我師父。」  「香港現在基本上是沒有黃色事業了,現在最蓬勃的,一定是在內地。」坐下來接受我們採訪時,鍾健強開門見山地說。  採訪期間談到拍照問題。攝影師老方提議鍾健強能否與夜總會小姐做個合影。鍾健強斷然拒絕,他認為這是在挑釁香港警方。
  • 香港設計師以畫傳情 繪「逆行天使」致敬內地支援隊
    【解說】香港暴發第三波疫情以來,中央應特區政府請求及時伸出援手,派出多批次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援助香港抗疫。一眾團體和市民也自發通過製作心意卡、譜曲等多種方式,向這些最美逆行天使們表達由衷的感謝。香港設計師周逸所畫的《逆行天使》贈與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後,在香港社會引起很大反響。
  • ...架起兩地司法協助的「跨海大橋」——內地與香港司法協助二十年...
    深圳,一座「敢為天下先」的城市,見證了內地與香港特區司法協助的首次檢視。11月27日上午,在各界注視下,兩地代表在《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上鄭重籤字,完成了兩地首次對既有司法協助安排的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