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桑霍克《前目的地》看片 科幻外衣裹生命悖論

2021-01-07 網易娛樂

2015-01-10 09:41:01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伊桑霍克主演的科幻新片《前目的地》9日上映,影片時間線極為複雜,因為它出人意料的故事走向和結局,也成了一部典型的「WTF」式電影。


《前目的地》海報。

網易娛樂1月10日報導 由好萊塢導演斯派瑞兄弟執導,伊桑·霍克、莎拉·斯努克主演的科幻懸疑影片《前目的地》於1月9號公映當日舉行小規模媒體看片。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羅伯特·海因萊恩發表於一九五九年的著名科幻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以複雜的時間線串聯故事,且不斷閃回,是一部典型的軟科幻電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部典型的「WTF」式影片。

科幻外衣包裹生命悖論

影片《前目的地》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海因萊恩發表於一九五九年的著名科幻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改編而成,電影講述了一名時間特工「我」(伊桑·霍克飾)奉命穿越時空,試圖阻止恐怖分子「炸彈客」的惡行,在此期間「我」結識了筆名為「未婚媽媽」的作家,而這次非比尋常的相識竟讓「我」逐漸發現了隱藏在時間悖論下不為人知的秘密,也在循環往復的時空片段中不斷迷失和找尋真實的自己。

該片英文原名《Predestination》在香港地區翻譯為《宿命論》,在臺灣地區譯為《超時空攔截》,兩岸三地不同的名片也揭示了電影《前目的地》在穿越時空,科幻懸疑的外衣下,也隱藏著深刻人性哲理的特點。 影片主人公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用不同身份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如同莫比烏斯環,周而復始的延續著自己的命運,一切的世事無常看似多變卻又仿佛遵循著固有的安排而生,片中情節無處不是自由與宿命的極致對抗,這種生命悖論的解析十分耐人尋味。

時間線複雜結局走向「WTF」

作為極具創造力的好萊塢電影人麥可·斯派瑞兄弟,此次執導《前目的地》,將全新視覺元素和細膩的表現形式融為一體,時空的立體和空間的邏輯關係在電影中一一呈現。

而影片的另一大看看點是文藝片男星伊桑·霍克在此片中則搖身一變,化身時間特工,奉命阻止神秘「炸彈客」的恐怖計劃,誓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時間空間中不斷與神秘炸彈客相遇、深陷危機卻又不斷絕境重生。無論造型還是演技上都給人從未有過的形象刺激,給觀眾不同以往的顛覆性感受。

影片的時間線十分複雜燒腦,也在網絡上引發解讀討論,有影評人表示,「腦洞太大,沒法補。就靠著劇情和剪輯將這樣一個急需補充腦白金的電影組合的節奏輕快、緊湊,異常流暢不生硬,很好看」。總的來說,《前目的地》作為伊桑·霍克和斯派瑞兄弟繼《嗜血破曉》後的二度合作,視覺效果很贊。同時,這也是但凡洩露多一點信息,都很容易被劇透的影片,並且,所有的觀眾要做好準備,迎接一個「WTF」式結尾。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從《前目的地》中逃不掉的宿命,說說時間悖論背後的隱喻
    2014年伊桑霍克主演的電影《前目的地》中就給了主人公「我」多次這樣的機會,卻始料未及的越是逃避,越是促成既定事實。一味的想改變現在,卻促成了現在。究其原因,似乎與時間悖論逃不開干係,而這就是今天筆者要分享給大家的話題。顧名思義,時間悖論是建立在人可以隨意操控時間的基礎之上,從而自由穿梭於過去與未來,卻因為悖論的存在徒勞無功。
  • 《前目的地》腦洞大開的悖論時間旅程,穿越時空的意義是什麼?
    大家好,今天介紹的這部電影是有點小特殊的科幻懸疑片,因為他的多重身份串聯了整個電影。《前目的地》電影名稱已經很隱蔽的劇透了又名《宿命論》。小編發現大多數網友看了這個影片之後,「哲學」一詞頻繁出現在評論區,你感悟到了什麼?影片讓我們細品深思人生的哲學,例如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突破了我們對一些固有事物新的看法,讓我們看到了新的視覺領域,新的人生感悟。如果找到那個毀了你的人,並保證你不用承擔罪責,你會殺了他嗎?
  • 伊桑霍克:想拍商業片,卻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2019年末舉辦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展中,主辦方特別邀請了伊桑霍克來參展,並在大師嘉年華環節中進行了訪談。關於伊桑霍克最著名的幾部電影大概是同彼得威爾合作的《死亡詩社》及同理察·林克萊特合作的「愛在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黃昏日落時》《愛在午夜降臨前》)和《少年時代》。這幾部片子中霍克扮演的角色性格反差極大,尤其難以將《死亡詩社》中青澀害羞的Anderson和「愛在三部曲」中滄桑話癆的Jesse聯繫起來。伊桑霍克幼年父母離婚,是他母親一手帶大。
  • 深度分析:科幻外衣下展現的量子學,《你的名字》你真的看懂了嗎
    鑑於寫《你的名字》的影評的人實在太多,小鞠左思右想,還是來闡述科幻外衣下展現的量子力學,為大家剖析新海誠的宇宙體系。首先,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你的名字》中的科幻元素,畢竟這涉及到新海誠宇宙的外殼。在故事中,男主角瀧和女主角三葉是真正的發生了身體交換,而並非單純的意識交換,因為他們交換身體之後並沒有完全記得之前身份的記憶。
  • 伊桑霍克加盟漫威劇集《月光騎士》 飾演大反派
    伊桑霍克加盟漫威劇集《月光騎士》 飾演大反派 時間:2021-01-16 22:12:14
  • 《吞噬星空》:偽科幻外衣下的自我重複
    《吞噬星空》:偽科幻外衣下的自我重複 季平常 2021-01-07 16:08 來源:澎湃新聞
  • 許晴新戲搭檔伊桑霍克,他這一舉動引熱議,網友評論亮了
    這一次進軍好萊塢與好萊塢奧斯卡男主提名者伊桑霍克合作的新戲中,許晴與伊桑霍克有一段非常火熱的戲,可以看到許晴和伊桑霍克兩人沒穿衣服抱在一起,許晴則顯得落落大方,而伊桑霍克則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的感覺,不過他的這一舉動卻引起網友的熱議。可以看到他環抱許晴的雙手非常的紳士,還顯得有點僵硬。網友們的評論就亮了,紛紛表示伊桑霍克的手都不知道往哪裡放,還有點小害羞啊。
  • 《異星災變》:從貓的悖論看黑人亨特的205智商
    還記得「Father」拉著亨特講的那個貓的悖論嗎:一個故障人造人、一個牧師還有一隻貓走進妓院。故障人造人要了一個有修理技能的人造人妓女,牧師要了一個掌握密特拉教義的處女,但是貓並不確定自己要什麼,於是向故障人造人和牧師徵求建議。牧師對故障人造人說,「這隻貓怎麼會說話?」故障人造人回答說:「我出故障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 遺珠科幻《前目的地》豆瓣7.9,同是穿越,和復仇者聯盟有何不同
    有一部叫《前目的地》的科幻電影,屬於典型的冷門佳片,豆瓣評分7.9。這部電影改編自小說《你們這些還魂屍》,是目前為止個人認為腦洞開得最大的一部科幻電影。
  • 不得不看的科幻電影丨電影推薦:五部科幻佳片
    不要用專業眼光去審視電影,每部電影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否能引發你的心理活動頭號玩家(動作 / 科幻 / 冒險)虛擬VR的另類玩法,是一部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作品,也許以後的科幻電影,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玩的。個人覺得:「你猜猜有多少個彩蛋?遊戲男孩千萬別錯過。」她(劇情 / 愛情 / 科幻)想試試和人工智慧戀愛?影片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現愛情,如果沒有性,愛情還可以算是愛情嗎。
  • 《回憶三部曲》:科幻外衣下的舊世回憶
    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迷戀科幻電影,在尋找它們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一張海報:一個兇神惡煞的男人穿著太空服,胸前連接著各樣的管道。搜索了關於這部影片信息,這不就是小時候看到的那部奇怪的動畫片嗎?她的回憶《她的回憶》前半段,與大多數太空題材科幻電影的套路並無不同,甚至讓人聯想到《星際穿越》的劇情。
  • 時間悖論
    平行宇宙這本書我買了好久,從全文內容上看,加了很多故事,我想這是為了增加可讀性,這的確降低了閱讀的難度,但並不能讓我們快速理解大量的物理知識,這大概也是與時間簡史最大的區別吧!這意味著,如果你在出生前殺死你的父母,你不能完全消失。這就違背了物理學定律。        當前,物理學家對於時間悖論集中在兩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上。第一,俄羅斯宇宙學家伊戈爾·諾維科夫(Igor Novikov)相信我們將被迫以一種方式行事而不讓悖論發生。他的建議被叫做「自我一致性學校」(又譯「自洽性學校」)。
  • 《黑豹》:瓦坎達之戰,披著科幻外衣的部落衝突?
    前一段時間上映的《黑豹》,在亞洲地區上映後似乎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反饋,但在歐美國家卻得到較高的呼聲。 在說到漫威所構造的這一個科幻世界前它多通過科幻等現實元素與非西方宇宙論結合起來,用以批判當代黑人的困境,為當代黑人所受到的不公對待與歧視發聲,呼籲人們重審歷史。而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很好的貼合了這一主題,也使身在白人主義盛行的非洲裔有了共鳴。為了更好的暗射出這一主題,電影在藝術表現包括服裝以及族群的設置上,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 為了在制度上做到更大程度的貼合,保留了較為原始的「力量決定一切」,電影也算是有的放矢吧。
  • 對於時空穿越作品來說,「外祖母悖論」不容置疑
    這個設定很難說是好還是壞,至少對蘇莫而言,決定看這部劇就是因為這個設定,而看到結尾,覺得《信號》最大的瑕疵也在這裡。接下來我們不談這部劇集的故事,作為一個喜歡「時空穿越」題材的影迷,我們著重聊一聊《信號》的設定為什麼讓我難受。2. 是「外祖母悖論」還是平行宇宙?
  • 科幻神作《千鈞一髮》:願意為夢想拼命的人,什麼也阻擋不了他
    科幻電影作為一種非常成熟的電影類型,將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用影像呈現出來,這種超前藝術作品真的讓人無比痴迷。《千鈞一髮》就是這樣的一部科幻電影,沒有牛逼的特效,就靠講好了一個故事。這部1997年的電影,至今來看仍然非常有趣且深刻,它的吸引力不僅在於影片所構建的龐大世界觀,更在於對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的思考。
  • 《命若琴弦》:悲傷的敘事基調下,充滿了對生命悖論的叩問和哲思
    他的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卻又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安排,就像短篇小說《命若琴弦》中的主人公「老瞎子」一樣,終其一生都在有意或無意地反抗著生命的荒誕。小說的語言十分的樸素,在悲傷的敘事基調下,一次又一次地對生命的悖論進行叩問,又在這個過程中綻放生命的崇高,最終與命運達成和解。
  • 它與費米悖論是如何解釋外星文明的?
    早在上個世紀,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外星文明的探索,一些科學家迫切地想要知道,除了人類,宇宙中還有其他生命存在嗎?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表示了反對,他們認為,如果外星人真能發現我們人類,那他們的文明程度必然要比我們高,我們如何能夠保證他們不會入侵地球呢?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對探索外星文明表示反對。
  • 用幾個3D眼鏡看日食效果最好?量子韋恩圖悖論給出答案
    在昨天的日環食觀測中,許多人都沒有專業的巴德膜眼鏡,於是他們把看電影時用的3D眼鏡的鏡片拿了下來,並以一定的角度重疊兩個鏡片,於是就有了一個簡單觀測日食的工具了。有些人說為了效果更好,它疊了3個鏡片,因為這樣就會使光減弱得多一些。但是,為什麼這是錯誤的呢?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量子韋恩圖悖論。
  • 那些著名又有趣的悖論!你了解多少!?
    1.祖父悖論:又稱為「外祖母悖論」是一種時間旅行的悖論,科幻故事中常見的主題。最先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René Barjavel)在他1943年的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Le Voyageur Imprudent)中提出。
  • 科幻大片《太空旅客》揭示了生命和愛情的意義在於活在當下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科幻電影美國《太空旅客》,主演是詹妮弗勞倫斯和克裡斯·普拉特。為什麼《太空旅客》是最有價值的科幻愛情小說?整部戲揭示了人性的本質在這齣戲中,克裡斯·普拉特飾演的吉姆是一位工程師,他將阿瓦隆宇宙飛船帶到了殖民地行星2的太空中。在這個過程中,飛船被一群隕石擊中,發生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