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流產胎兒細胞研發新冠疫苗,被反墮胎團體抗議了

2020-12-10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學術頭條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蔓延,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成為當務之急且備受矚目。根據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組正在努力開發130多種針對新冠肺炎的候選疫苗,截至 6 月 2 日,已有 10 種進入人體試驗。

不久前,特約撰稿人梅雷迪思·沃德曼女士 (Meredith Wadman) 在 Science 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報導,闡述了反墮胎人士對使用選擇性流產胎兒細胞進行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抗議。

該報導指出,美國和加拿大的天主教教會以及其他反墮胎團體已對部分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提出倫理上的反對,理由是這些候選疫苗採用了從選擇性流產人類胎兒體中提取的細胞。

反對人士表示,「使用這種道德汙染的人類細胞系製造疫苗,是對人類尊嚴的極大不尊重。」

用胎兒細胞研發疫苗,由來已久

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從選擇性流產胎兒中提取的細胞一直被用於製造疫苗,包括針對風疹、水痘、A型肝炎和帶狀皰疹等疾病。此外,它們還被用來製造治療血友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和囊性纖維化等疾病的批准藥物。

從選擇性流產胎兒中提取的細胞被視為能夠產生大量腺病毒的微型「工廠」。使用人類胎兒細胞系的主要目的是提取腺病毒,這類腺病毒可以作為運送病毒基因的載體。當接種用這種腺病毒承載的病毒疫苗時,疫苗接種者可以產生相關蛋白質,觸發保護性免疫反應。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疫苗科學家安德裡亞·甘博託 (Andrea Gambotto) 說道:「即使培養的(非人類的)動物細胞可以產生相同的蛋白質,它們也會被不同的糖分子裝飾。就疫苗而言,這有可能無法激發強大和特異的免疫反應。因此,人類來源的細胞很重要。」他補充道,「胎兒細胞系對於製造蛋白質疫苗是必不可少的。」

至少五種新冠疫苗使用胎兒細胞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新冠肺炎候選疫苗中至少有五種疫苗使用人類的胎兒細胞系。它們分別採用了由萊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亞歷克斯·范德·EB 的實驗室開發的以下兩種胎兒細胞系:

一種是 HEK-293,來自一名約在 1972 年流產的胎兒腎臟細胞,目前廣泛用於研究和工業;另一種是 PER.C6,由強生公司子公司揚森公司擁有的一種專利細胞系,它是從 1985 年流產的一名 18 周大胎兒的視網膜細胞中培育而來的。

目前,這五種疫苗中有兩種進入人體試驗(見下表):

上圖中的第二種疫苗來自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使用的是 HEK-293 細胞;第三種疫苗由 Janssen 研發公司製造,這款候選疫苗使用的是 PER.C6 細胞。這兩種疫苗都參加了在白宮的「翹曲速度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目的是獲得美國政府的財政和後勤支持。

該行動的目標是在 2021 年之前加快至少一種新冠肺炎疫苗的開發和批准。如果完成研發目標,這兩家公司將通過生物醫學高級研究發展局(BARDA)分別獲得了美國政府 4.56 億美元和 12 億美元的資助承諾。

另一種依賴於 HEK-293 的疫苗是由億萬富翁科學家兼商人派屈克·宋(Patrick Soon-siong)擁有的兩家公司開發的。根據其中一家公司NantKwest的新聞稿,在 Warp Speed 的長名單中,該疫苗早先被列入 14 種有希望的候選疫苗。

上圖中的第五種疫苗已經在猴子身上顯示出希望,最快將於今年夏天進入人體試驗。這是一種蛋白質亞單位疫苗。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 HEK-293 細胞製造冠狀病毒的尖峰蛋白作為其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觸發免疫反應。這類疫苗是通過帶有 400 個微小針頭的皮膚貼片輸送。

此外,中國燦信生物公司生產的一種疫苗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人體試驗。該公司從加拿大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 (NRC) 那裡獲得使用適應性的 HEK-293 細胞的許可。上個月,NRC 宣布與 Can-China Biologics 合作,準備在加拿大進行疫苗的後期臨床試驗,並增加科研設施,以便批量生產疫苗。

由此可知,HEK-293 和 PER.C6 這兩種胎兒細胞系在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且極有可能研發出成功的疫苗。

反對的聲音

美國和加拿大的天主教領導人以及其他反墮胎團體已對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提出倫理上的反對,理由是這些候選疫苗是使用幾十年前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胎兒提取的細胞生產的。

雖然反對人士並未阻止政府對疫苗的資助,但他們敦促資助者和政策制定者確保公司開發其他不依賴於此類胎兒細胞株的疫苗,其中包括川普政府計劃投資高達 17 億美元支持的兩種候選疫苗,以及一家中國公司與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合作生產的第三種候選疫苗。

4 月份,美國天主教會議和其他 20 個反對墮胎的宗教、醫療和政治組織的成員寫信給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局長史蒂芬·哈恩(Stephen Hahn):「至關重要的是,美國人應當獲得符合道德規範的疫苗。任何人都不應該被迫在接種這種潛在致命病毒的疫苗和違背自己的良知之間做出選擇。」

加拿大天主教會議主席溫尼伯·理察·加農 大主教在 5 月 21 日致賈斯汀·特魯多總理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們敦促貴國政府資助不會給許多加拿大人造成道德困境的疫苗。使用這種道德汙染的人類細胞系製造疫苗,是對人類尊嚴的極大不尊重。」

反對墮胎的夏洛特洛奇爾研究所副所長和研究主任普倫蒂斯說:「當資助者和政策決定者在選擇未來的疫苗時,他們至少應該認識到,有一部分人希望有一種替代疫苗,他們可以憑良心服用。」

然而,紐約大學醫學院生物倫理學家卡普蘭不同意這種說法:「如果你要說政府不應該資助少數人反對的事情,那麼你會有一長串無法得到政府資助的事情,從戰爭武器研究到避孕研究,不一而足。」

資料來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6/1170.full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6/abortion-opponents-protest-covid-19-vaccines-use-fetal-cells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會毀容?會改變基因?來自胎兒細胞?匪夷所思……
    疫苗改變人類基因?在西方的社交媒體上,最流行的謠言是新冠疫苗會改變人類DNA。因為輝瑞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是使用mRNA疫苗原理,即抽取病毒內部分核糖核酸編碼蛋白(或者稱信使核糖核酸)製成疫苗。與傳統疫苗不同,該疫苗不含減毒或滅活病毒,只攜帶新冠病原體的遺傳信息。
  • 教皇支持使用流產胎兒細胞研製新冠疫苗,因上帝不想看到信徒受難
    12月21日,周一,在最新發表的一份聲明中,梵蒂岡表示,羅馬天主教徒使用流產胎兒細胞研製新冠肺炎疫苗是合乎道德的,因上帝不想看到信徒受難。教皇方濟各在其於12月17日批准的文件中強調,所有被認為臨床安全和有效的疫苗都可以使用,「但必須明確,使用這種疫苗並不構成與墮胎的正式合作。」梵蒂岡新聞報導稱,天主教會批准使用從20世紀60年代流產的兩個胎兒身上提取的細胞生產新冠肺炎疫苗。
  • 闢謠|新冠疫苗會毀容?會改變基因?這些謠言或產生致命誤導
    在西方的社交媒體上,最流行的謠言是新冠疫苗會改變人類DNA。因為輝瑞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是使用mRNA疫苗原理,即抽取病毒內部分核糖核酸編碼蛋白(或者稱信使核糖核酸)製成疫苗。與傳統疫苗不同,該疫苗不含減毒或滅活病毒,只攜帶新冠病原體的遺傳信息。
  • 疫苗終於問世!美英多國大規模接種後,卻引發了新一輪的「陰謀」
    根據媒體報導,在美英等多個國家的疫苗研發取得進展之後,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疫苗接種。但隨著這項工作的推進,一些關於疫苗的「陰謀論」聲響四起,而一些醫學專家也開始緊急闢謠,希望能讓所有人都放心接種疫苗。
  • 波蘭新墮胎法規引抗議:胎兒嚴重畸形也不能手術 孕婦被迫出國
    波蘭民眾街頭示威 圖源:Getty 海外網12月14日電 據《衛報》報導,波蘭今年10月通過一項法庭裁決,將禁止婦女在胎兒嚴重畸形的情況下墮胎BBC報導稱,根據波蘭憲法法院的裁定,只有在強姦、亂倫的情況下受孕和孕婦健康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可以墮胎,此外,即使是嚴重畸形的胎兒也不得終止妊娠。在擁有歐洲最嚴格的「墮胎法」的波蘭,2019年98%的合法墮胎手術都是因為胎兒嚴重畸形。 儘管這項裁決在重重壓力下尚未正式頒布,但許多醫院已不願意冒著觸犯法律的危險進行手術。
  • 新冠致孕中期流產:瑞士一胎兒核酸陰性 胎盤陽性
    新冠疫情暴發後,孕婦感染便是研究關注的焦點之一,此前的研究普遍認為尚無母嬰垂直傳播證據。然而除母嬰垂直傳播外,科學界也在關注其他潛在不利影響,這些影響同樣性命攸關。比如最新的研究顯示,COVID-19存在誘發胎盤病理學的可能性,並引發孕中期流產。
  • 流產無國界:波蘭「史上最嚴墮胎法」出臺後,鄰國迎來跨國墮胎潮
    10月22日當晚,數百名憤怒的抗議者無視新冠防疫條例,聚集在推動該法案的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PiS)黨魁Jaroslaw Kaczynski私人住宅門口,打著「這是我的子宮」、「你的法袍上沾染著鮮血」標語,並與警方爆發肢體衝突,最後被用催淚瓦斯驅散。
  • 回顧人類疫苗研發史,所有波折都是為了新生
    由於巧妙的故事情節安排,整本書穿插著對人物個性、生活細節的描述,使得原本枯燥的科學研究過程、實驗技術細節變得充滿了情感和生命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作者:李牧鳴剛剛結束的服貿會上,中國兩家醫藥企業首次展出了其研發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
  • 打新冠疫苗會導致婦女「不育」?別瞎掰了
    我們來看一下重點,謠言以以"筆記"的形式在朋友圈傳播,有兩名歐洲的"科學家"前不久給歐盟藥品管理局發去郵件,呼籲停止新冠疫苗的研發工作,理由是新冠疫苗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安全風險,其中"重點"是讓婦女"不育"。朋友圈謠言值得一提的是,該謠言還宣稱這兩名"科學家"中有一人正是為美國研發新冠疫苗的輝瑞藥廠的前高管。
  • 艾美疫苗集團:納米顆粒新冠疫苗研發獲重要進展
    (下稱「浙江鼎持」)研發的納米顆粒新冠疫苗已獲得突破性的階段成果,成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納米顆粒候選疫苗。艾美疫苗集團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註冊資本約10億元,是一家專注於人用疫苗研發、生產、銷售及冷鏈物流配送的全產業鏈疫苗集團。艾美疫苗集團已控股艾美漢信、艾美康淮、艾美衛信等六家子公司以及一家疫苗研究院——艾美探索者生物醫藥研發有限公司,擁有藥品生產許可證4項、藥品經營許可證2項、藥品註冊批件9項、GMP證書7項和GSP證書2項。
  • 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快速開發新冠疫苗的技術有望改變疫苗科學的未來。 2020年初,當科學家剛開始研發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時,他們並沒有保證很快就能成功。此前,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是上世紀60年代的腮腺炎疫苗——從病毒採樣到疫苗獲批一共耗時四年。
  • 認真地聊聊新冠疫苗
    至少有96家公司和學術團體在同時開發[2],這要是給你們個舞臺都可以辦《創造疫苗101》了。這不奇怪,疫苗太重要了。在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病的當下,如果說疫情是一場戰爭,那只有疫苗的誕生,才能徹底為它插上勝利的旗幟。其實我說句實在話,新冠疫苗對我國普通群眾估計是用不上了。畢竟疫情爆發的時候誰能想到我國倆月就快結束戰鬥了呢?
  • 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
    來源:參考消息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7日一期發表了題為《新冠疫苗研發的閃電速度——以及它對其他疫苗的意義》的文章,作者為菲利普·鮑爾,文章稱,令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的研究並非始於2020年初。研究人員對相關的冠狀病毒的關注由來已久(這類病毒曾導致非典和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其中一些人早已在進行冠狀病毒疫苗研發,這些努力如今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全文摘編如下:回想2020年初,當科學家們開始尋找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時,沒人敢誇口能很快成功。畢竟之前研發進度最快的疫苗,從病毒採樣到獲批上市也要用4年之久——那是20世紀60年代的腮腺炎疫苗。
  • 罷工、集會、遊行、示威,波蘭各地抗議最嚴墮胎禁令_鏡相_澎湃新聞...
    原創 譯言 譯言英國廣播公司(BBC)10月24日消息,當地時間周四(23日),波蘭法院在「新墮胎法」中禁止了幾乎所有的墮胎行為,只有強姦、亂倫或母親健康有危險的情況除外。隨後,數千名婦女在波蘭各地城市抗議新的墮胎法。
  • 為人類戰疫打造最有力的武器——全球合力加速研發新冠疫苗
    美國梅奧診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編格雷戈裡·波倫如此形容當前的新冠疫苗研發。「當我們遇到這些新病毒時,特別是冠狀病毒,長期的防控希望在於疫苗。」波倫在3月召開的一場新冠疫苗研討會上說。  作為一種新型病毒傳染病,新冠疫情還沒有特效藥,疫苗才是人類應對傳染病的終極武器。
  • 美媒:新冠病毒關鍵分子結構圖問世 為疫苗研發鋪平道路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導美媒稱,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競相研發潛在的疫苗和藥物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一組研究人員已經弄清這種病毒用以入侵人類細胞的一種關鍵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從而可能為疫苗的研發開啟了大門。
  • 較真丨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有多少種疫苗?最新進展如何?
    4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是一個全球各國科學家的大比拼,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合作。無論是哪一種疫苗,哪一個團隊成功,都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疫苗就是這個思路。但因為病毒的致病性,我們不會拿真的病毒去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所以就用沒有致病性病毒的部分蛋白,或者滅活了的病毒,還有現代生物技術所提供的體外合成 的病毒DNA和RNA,都可以拿來作為刺激免疫反應的病毒成分。 所以新冠病毒的疫苗大致分為滅活病毒疫苗、病毒特異性蛋白疫苗、DNA疫苗、RNA疫苗幾大類。
  • 新冠疫苗十問,為你解疑釋惑
    境外新冠疫情加速蔓延,新冠疫苗研發正在與病毒賽跑。近日,個別國家已經批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在我國,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出:至今已有6個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研究。 有專家表示,「疫苗推廣之時,就是世界重啟之日」。
  • 科普:研發中的新冠病毒疫苗包括哪些類型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記者張瑩)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相關疫苗研發正加緊進行。美國伊諾維奧製藥公司研發的名為INO-4800的新冠病毒疫苗6日啟動一期臨床試驗,這是繼美國莫德納公司與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合作研發的mRNA-1273以及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之後,全球第三款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
  • 劍橋大學將試驗「超級」新冠疫苗 俄羅斯研發「季節性疫苗」
    與目前多種在研疫苗利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不同,劍橋大學研發團隊利用新冠病毒等已知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正研製一種旨在防止動物向人傳染多種冠狀病毒的疫苗。 美國彭博新聞社報導,此前已有多個研發團隊著手研製基於DNA的新冠疫苗,包括美國伊諾維奧製藥公司。伊諾維奧製藥說,疫苗前期試驗免疫效果不錯,但投資人質疑企業披露細節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