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明傳承的必要載體,記錄著人類的思想,是信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有自信,文化自信是必不可缺的,而文化的自信就要有自己獨有的文字。而在今年3月18日,蒙古國也正式通過了《蒙古文字國家大綱》,決定從2025年開始全面恢復傳統蒙古文的使用,即回鶻式蒙古文。
回鶻式蒙古文是蒙古國和我國內蒙的官方文字,早在13世紀就已用於蒙古文的書寫,究其歷史可追溯至1204年,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滅掉蠻部後,俘虜了蠻部的掌印官塔塔統阿,並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和來往信件,以及教授太子學會書寫回鶻文,自此,回鶻文就成為了蒙古文字。
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回鶻蒙古文逐漸成型,並就此成為了蒙古族通用的語言文字,也是蒙古族的傳統文字,因為早期的蒙古文的讀音、行款、書寫規則都與回鶻文差不多,所以從早期文字過渡到回鶻蒙古文並不難。此後的八百多年,蒙古族使用的都是回鶻蒙古文,直至上世紀40年代,蒙古國在蘇聯的支持下獨立出來,廢除了回鶻蒙古文,改而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創造而出的西裡爾蒙古文,所以後來的蒙古文字裡面夾雜了大量的俄文和英文,失去了自身原由的樣子。
本國文字受到幹擾之後,蒙古的文化傳承也出現了問題,被徹底隔斷了,到了1990年前後,蒙古擺脫了蘇聯的控制,蒙古人民掀起了一陣恢復民族文化的熱潮,而恢復使用回鶻蒙古文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蒙古國規定公文和信函必須使用回鶻蒙古文;2014年規定將於2020年廢除西裡爾蒙古文的使用;2020年決定將於2025年全面恢復使用回鶻蒙古文。
有的人認為蒙古國這事民族意識強化的體現,而且對中蒙關係存在著一定的好處,相信在未來,我國內蒙古人民也能與蒙古國實現真正的語言互通,這勢必會加快雙方的交流,來往也會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