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陳婷發自上海
經歷一度令歌迷深惡痛絕的灰歌單時代,網易雲音樂在版權路上的受挫局面將迎來轉機。
9月14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貝塔斯曼音樂集團(以下簡稱BMG)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音樂IP深度開發、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方面展開合作。BMG旗下擁有著艾薇兒、滾石樂隊等歌手在內的錄音版權和大量優秀音樂創作者的詞曲版權。
如果從開年算起,網易雲音樂開始逐漸進入騰訊音樂(TME.NYSE)曾經的版權腹地,已經先後和環球音樂、吉卜力、少城時代、滾石唱片、Indie Works、BPMT(BPM Tokyo)、CUBE娛樂等版權方達成合作。
自此,「你死我活」的音樂版權大戰似乎有了中場休戰的意味。但以一己之力「一撬三(QQ音樂、酷狗、酷我)」、MAU位居老四的網易雲音樂,能否就此更進一步,尚是一個未知數。
音樂江湖,暗潮依然湧動。
關鍵的1%
「網易雲音樂一直以來都重視音樂版權內容,致力於幫助用戶發現和分享好音樂,讓用戶聽歌的需求得到滿足,豐富的音樂版權內容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9月19日,針對近期頻頻不斷的版權合作動作,網易雲音樂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時間回到三年前,彼時,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之爭是落寞的一方。尤其是環球音樂獨家授權花落競爭對手騰訊音樂的那一刻開始。
2017年5月,騰訊音樂得到環球音樂獨家授權,至此,騰訊音樂擁有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詞曲及錄音版權。
網易雲音樂的部分歌曲開始無法播放。
面對用戶持續對於曲庫縮減的抱怨,2017年8月,網易雲音樂發表聲明承認「被迫下架了一部分歌曲,量級在網易雲音樂的1%左右」,並對此表示歉意。
2018年2月,該問題得到部分緩解,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互相授權99%音樂版權;同年3月,網易雲音樂和阿里音樂宣布達成版權互授合作,三大巨頭兩兩交叉授權,版權大戰告一段落。
不過,恰恰是這關鍵的1%差異,分走了相當一部分的流量。
在騰訊音樂擁有大量核心版權的基礎上,其剩下的1%差異依然包括許多當紅歌手的歌曲,也成為了各家吸引流量的利器。
9月16日,前酷我音樂產品總監類延昊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在線音樂市場內的版權擁有的多寡與歷史因素有關。
2016年7月15日,中國音樂集團(原「海洋音樂」)和騰訊集團共同宣布已達成共識,對數位音樂業務進行合併,中國音樂集團擁有酷我和酷狗音樂兩大平臺。自此,騰訊音樂也藉此樹立了在版權方面的優勢。
「海洋音樂當初在2005―2007年網際網路音樂盜版十分猖獗的時期購買了許多版權,版權的購買價格也非常便宜。」類延昊表示。
以頭部音樂人周杰倫為例,在QQ音樂上,周杰倫相關版權作品高達834首,在網易雲音樂上,其相關版權作品僅41首。兩者之間關於周杰倫版權的官司,也成為繞不過的「恩怨」。
今年以來,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版權即將到期,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8月10日,網易雲音樂與環球音樂聯合宣布達成數年期全新戰略合作。不過,後者並沒有選擇與網易雲進行獨家合作。翌日,騰訊音樂也宣布與環球音樂再次達成數年期版權合作。
環球音樂旗下擁有歐美樂壇Taylor Swift等國際「頂流」音樂人和張學友、陳奕迅等華語歌手的相關版權,此前其與騰訊音樂的獨家合作,也鑄就了後者的版權壁壘。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進入非獨家授權時代,或與網易雲音樂的競爭對手無心再戰有關。
Wind數據顯示,根據騰訊音樂2020年年中報,其成本支出已然放緩。2020年上半年營業總支出115.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59%,去年同期增長率為43.71%。
「目前在流媒體領域版權的價格比較高昂,騰訊音樂財報顯示,每年花在版權購買上的支出也達到10億元的量級。其中比較貴的歌曲獨家版權可達到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每三年的水準。」9月20日,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趙曉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社區的潛能
在版權處於劣勢的這幾年,網易雲音樂並沒有閒著,依靠社區突圍保住音樂江湖的第四把交椅。
目前,從MAU(月活躍用戶人數)數據來看,網易雲音樂僅次於騰訊音樂集團旗下的三大APP。方正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2020年1月,酷狗音樂MAU為26867萬人,QQ音樂19628萬人,酷我音樂16544萬人,網易雲音樂為14755萬人。
「網易雲音樂從2013年上線至今,始終堅持音樂社區的差異化發展戰略,這些都是音樂社區中重要的內容,帶給用戶更加沉浸的體驗。」網易雲音樂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舉措布局上,網易雲音樂持續加強著社區屬性。8月以來的網絡熱詞「網抑雲」,便是其社區熱度體現之一。
據極光大數據的報告表示,2019年6月,網易雲音樂日均新增75.8萬用戶,7天用戶留存率高達73.5%,30天用戶留存率也在6成以上。拉新和留存表現較好,說明用戶願意留在音樂社區。
9月18日,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網易雲音樂的歌單小眾而垂直,「主要目的是將真正痴迷音樂並有一定品鑑能力的核心用戶留下,並為後續原創的推動做準備」。
不過,有觀點認為,雖然原創生態內容是社區打造的關鍵,但如周杰倫等大咖曲目依然是引流關鍵。
「毫無名氣的音樂人創作的曲子,上傳到平臺上也有一些人聽,會有一定的長尾集聚效應,但是它不具備頭部效應,很難引流。」9月18日,網際網路分析師葛甲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9月16日,上海原創音樂人馬稼駿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網易雲音樂對其而言只是加深與聽眾交流的地方,「獲得流量對我來說不是很重要,我上傳在這類平臺上的作品,本來就已獲得了收益的。我對在平臺上變現也不感興趣,音樂人普遍的收入來源也不是版權,主要是演出」。
不過,長期來看,或許原創音樂人和平臺之間能找到一條合適的合作之路。趙曉馬表示,未來兩者的關係將會越來越複雜,音樂平臺既是原創音樂人的收費來源,同時也是原創音樂人的管理者角色,繼而發展到藝人與工作室的關係。
根據網易雲音樂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原創音樂人入駐已超16萬。
在張書樂看來,網易雲音樂主打社區和差異化競爭,在今後的賽道競爭中具有一戰之力。
「今後雙方不再繼續在版權上你死我活,而是各自尋找新路,版權優勢僅是作為最初的爭奪點。如今,在留存用戶的基礎上,開發更多的場景進而找到更多的贏利點會成為大趨勢,比如音樂周邊製品、短視頻的音樂授權等。」張書樂表示。
8月13日,網易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得益於網易雲音樂營收的高速增長,創新及其他業務淨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38.7%,毛利率提升至18.5%。